登陆注册
20028500000008

第8章 论语(1)

孔子(中国·春秋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孔子对于社会制度,对于人们思想的影响如此深远,几乎与一些宗教创始人如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相同,但性质却大不相同。孔子完全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的生平事迹广为流传。其《论语》一书所灌输给人们的严格的道德标准,永为后世尊崇。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

在2000多年前的一个遥远的朝代,夏商周约3000年的文化沃土孕育了集上古三代文化之大成者——孔子。这位垂宪万世的至圣先师,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西方的学者们一直将其与耶稣、释迦牟尼并称为“世界三圣”。公元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西方文化名城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这些当代科学、医学和文学的顶尖级巨匠们以不容置疑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导师,由他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思想几乎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因此孔子的观念可以说是渗进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修身处世是基点,是核心,而孔子提倡的“忠义礼智信”可以说是华夏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亦成为后人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孔子的高明治国之道几乎是百世不衰,他倡导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设计以及躬行不辍的为人处世方略,不仅显示了一个巨人的完美人格,并且能让后人学到许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孔子是影响中国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等最深远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名字犹如一颗启明星闪烁在东方的天宇,昭示着一代代的求知者。《论语》这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经典,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它所蕴涵的内容十分丰富,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无所不包,关于立信、躬行、守礼、好学、改过、慎言谨行等内容都有论及。它全面而又集中地反映了孔子非凡的品德、高深的学问和过人的智慧,无处不体现出他宽厚仁义的用心。孔子告诉世人的不是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机谋,而是坦坦荡荡的处世哲学。从这一点看来,《论语》堪称是一部关于处世待人的教科书,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

从汉朝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论语》中所倡导的为人处世之道和经世致用之学,给中国社会的文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些内容不仅成为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所公行的是非尺度,也几乎成为后世人们所尊奉的信条,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保留了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各篇无固定标题,后人一般用每篇开头两至三字作为篇名。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谈论之语约444章,另外48章记载了孔门弟子之间谈论之语。《论语》说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只有数千言。然而正是这数千言,囊括了孔子思想的精华,反映了孔子的天命观、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处处体现了孔子通彻人生的大智慧,可谓是其言简而其意深远。

《论语》不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中,有许多来源于儒家文化的成分,如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见义勇为、遵守秩序等,表扬一户人家庭关系和睦,就说是诗礼之家;称赞一个人有胸怀、有学识,就会说他有儒者风范。中国人浓厚的家族观念和孝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直接体现。在中国古代社会,学生们一进学堂,首先要向孔子像行礼,学的也是《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朝廷设置的科举考试制度,成为国家的官吏。

孔子在《论语》中告诉人们,处世原则是积极的入世,而不是消极的避世或出世。孔子一生就是恪守自己制定的这一处世哲学的。他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天下动乱,战争频频,但他并不遁迹山林,去过隐逸的生活,而是多方奔走,四处游说,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这种做法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曾困厄于匡,绝粮于陈、蔡,但是,不论在何等艰难的条件下,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以此教育弟子。在匆忙奔波的旅途中,他遇见过不少远离世事的隐士,他们对孔子汲汲于世事,或感到不解,或冷嘲热讽,或不予理睬。孔子则表示不能隐居山林,必须在社会中生活,而且积极地参与改变社会的活动,其热心救世的精神可谓坚忍不拔,令人敬佩。即使在他的学说得不到各国君主重视采纳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消沉低落,而是办学兴教,著书立说。这些都为后人关心世事、积极入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儒家的处世哲学,对于社会来说,是爱人利他;对于自己来说,是正己修身。孔子认为己不正则难正人,首先要求自己奉行社会通行的道德准则,加强自身的修养,经常省察自己。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都是从他与社会、与其他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用对于自身的生命历程的精练表述作为一个范例,说明了修身在其人生的每一阶段的重要作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于孔子生命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垂范示教的修身课程,儒家后学无不将其视为效法的榜样。

孔子认为处世即处人。人生在社会中,长于人群里,个人与整个社会、与周围的人群,有着鱼水般的依存关系。一切理想、愿望、目标,都要通过处理好这一关系,才能圆满地实现。孔子深谙个中三味,在待人处世上,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把“仁”作为人生处世的最高准则,要人们尊奉这自古以来的行为标准,以礼义为做人的依据。孔子所倡导的道德以“仁”为核心。从造字法上说,“仁”字是个会意字,由“人”和“二”组合而成。“仁”即是人与人相接相交、相遇相处应有的道德规范。它所涉及的方面相当宽泛,主要是孝、悌、忠、信、智、勇、恕。孝是敬爱父母,悌是敬爱兄长。《学而》中说,孝悌是为仁之本,是人的天性,爱父母,爱兄长,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推广爱心,爱及社会而成仁德。《论语》中讲的“忠”,不是特指对国君的“忠”,尽心尽力为别人操劳,这就是“忠”,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孔子将信看得很重,与人相处,与人共事,取得信任是至关重要的。《论语》中的“智”,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明白事理,不会头脑简单,轻易上人家的当,作无谓的牺牲;其二乃“知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跟人相处、交往。不知人,何以在与人交往、相处时采取合适的举动,何以择师择友以益其学问道德修养,何以选人任事以成其功,因而“知人”是很重要的。“勇”也是“仁”所包括的一种美德。要做到“勇”,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勇”必须合于礼,合于义;二是“勇”必须与“敬”、“智”结合起来,不是一味蛮干。在孔子眼中,“中庸”是一种最高的德性,他强调中庸是天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平和是获得事物客观规律、道德和行为标准的道路。追求实现中庸平和,能使天和地处于融洽的位置,阴阳能调和,天下万物就能生育成长。

孔子要求一个人的行为能合于“仁”道,人与人之间要“爱”,要有怜悯心、同情心、恻隐之心,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而且要把“仁”道作为自己的爱好、追求与信仰,孔子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是达到乐道与安仁的境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本人就是个“乐以忘忧”的人,还赞扬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的精神。他提倡的“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都是一种乐道精神。他认为乐道的人是不注重物质享受的,不去计较富贵贫贱,不论居于穷困的境地还是处于安乐的环境,都要安于“仁”德,乐道不倦,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完全沉浸在“道”里面,从而培养出高尚的情操。

《论语》在论及处世之道时,还十分重视“知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首先要“知人”,即了解人。若知人,须从知言入手。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在了解人的时候,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进行全面的观察和了解,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知人是择友的基础,所以孔子很重视择友。他认为直友可以辅仁,益友可以进德,损友则足以损德,所以《论语》提出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此外,行孝、安贫、立信、躬行、守礼、好学、改过、慎言敏行、反省改过等方面也都是重要的处世之道。

2000多年过去了,《论语》在现实社会中依然有它的积极意义。比如孔子说:看见贤人便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检查自己有没有他的坏毛病,这是人对自身修养的基本要求。在学习上要学而不厌,对于问题要做到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对于政治主张,孔子说:施政要依靠道德的力量,这会使你团结更多的人。这些观点对后人影响都极大。《论语》语言质朴,义理深远,内涵丰富。东汉时期,《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到了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代圣人立言”。这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把《论语》奉为“圣典”,背得滚瓜烂熟。由于《论语》和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有着血肉联系,历代思想家对《论语》进行了无数的阐释和发挥,所以《论语》所包含的价值内涵已大大超出了这本书的本身,其中有关修身处世所形成的观念,对于中国人的素质修养、道德观念、心理结构、社会习俗、思维处世,无疑产生深刻影响,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生活的智慧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在《论语》这部记载其思想言行的书中,蕴含博大精深的思想,虽世事变迁,但从今天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先哲的智慧仍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值得我们后人长期珍视并借鉴和吸收。

仁是孔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他以仁为中心,建立起自己的人本哲学体系。仁贯彻于伦理领域,他主张孝悌与忠恕;贯彻于政治领域,他主张实行德治;贯彻于教育领域,他主张“有教无类”等等。仁既是其哲学的始点,也是其哲学的终点。仁既是对人们的起码要求,又是人的最高境界。故而,在孔子思想中,仁的意蕴是丰富的,多层次的。

仁是人之本质,是人的内在要求,孔子认为仁的实现绝非是出于外在的压力,而是自我的内在要求。他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是说,实践仁德,全凭自己的主观努力,而决不能依靠他人。

仁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在古代,智是一种能通权达变的智慧和客观知识。孔子的仁是一种含有智慧的仁,孔子的智是一种实现仁的智。一个人失去了智慧,他决不能成为仁人,而聪明不为实现仁德服务就会成为小人。孔子曾将仁、智、勇作为君子的三大条件。他说:君子之道有三,仁者不忧愁,智者不迷惑,勇敢者无所畏惧。仁、智、勇三者是衡量君子的标准,三者缺一不可。不过,在这三者之中,仁是主要的,仁是统帅和主宰。假若没有仁德,就称不上是聪明的人。仁是孔子追求的理想境界,仁人或君子是仁的具体实现。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才能成为仁人和君子是孔子哲学的重要问题。

孔子认为,人就其本质而言,都具有成为君子或仁人的潜能,这种潜能就是人们的相近之性。然而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后天的努力不同,从而导致了人的道德修养的差异,这就是“习相远”。而在何种情况下和经过何种努力才能实现仁德,才能成为一个仁人君子,孔子对此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同类推荐
  • 心态改变一生全集

    心态改变一生全集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不同的心态,便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修炼心态,便能创造出完美的人生。《心态改变一生全集(第2版)(全新修订版)》用精练的文字对心态进行充满哲思的精辟分析,同时又融入了大量事实,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跨越不良心态的藩蓠,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并从人际、婚姻、健康、工作等方面全面阐释良好的心态对人生成功的重大意义,帮助读者修炼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人生的一切艰难险阻,改变人生的现状,创造崭新的生活,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4)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8堂课成就更好的自己

    8堂课成就更好的自己

    想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又成功的女人,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翻开本书,就像翻开一份成长的进修笔记,让读者受益匪浅。每个女人韵身体里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能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而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只是激发自己正视,以及使用这些潜能的勇气。
  • 做人做事会用人

    做人做事会用人

    本书荟萃了古今中外的用人法则,将用人要诀用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具体包括:用人者做人的态度很重要;识人有方,用人得法;成为下属的知己;练就容人的本事;善于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别人;做事要活用众人的智慧等。
  • 信心就是力量

    信心就是力量

    温暖千万人的成功智慧书!打造“中国信心”的人生励志装备书!无论寒冬暖春,信心都是力量之源。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信心是廉价的,谁都可以有;信心也是无价的,只有你的信心才能解救困境中的自己!
热门推荐
  • 雪之天下

    雪之天下

    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一个被黑暗笼罩,人人自危的年代,一个又一个的国家在龙祥大陆覆灭。似乎众神已经抛弃了这片大陆上的生灵。在混沌森林中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个满身是血的法师,怀中抱着一个安睡的婴儿。法师暗暗低语,风将他的话语吹散,恐怕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一阵蓝光闪过,混沌森林又恢复了亘古不变的宁静,只有风在诉说刚才的不平凡。在创世纪三千一百年圣者圣诞之时,一个老猎人在被一只低阶魔兽追赶时,无意间混沌森林的深处,竟然目睹了万千魔兽膜拜一个冰封的婴儿,冰中的婴儿安详的沉睡。老猎人在魔兽们离开之后,偷走了婴儿,在路上发现冰块慢慢融化了,冰中的婴儿竟然还活着。老猎人善心一起,就把这个婴儿带回了自己的家,将他抚养长大。故事由此开始......
  • 迷梦仙缘

    迷梦仙缘

    死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是破开生死,了悟长生,得以超脱握生死轮回未尝不是极具诱惑。许淞,一介书生,险死还生之后,步入仙道,因为林中求生的遭遇,认清自己所要追求的,意志坚定,向着生命层次的超脱进发。然而路至中途,世事变迁,却不得不改变初衷,以我此身,换一界轮回重生......
  • 释天之旅

    释天之旅

    讲述了一个从小无父无母的孤儿——莫斯特,在修斯长老的教导下,与朋友丽莎琪、凯尔文、杰西卡以及希露亚在光明的照耀下,踏上了一条勇者的道路,与黑蔷薇、迪修斯及任何黑暗势力。最终,在他们越战越勇后,情芬岛变得安宁,和谐。但,当一切都那么平静时希露亚却神秘失踪了。。。。。。
  • 哭吧,疯子

    哭吧,疯子

    这世界上可以分为三种人,疯子,傻子还有骗子。你属于哪一个。
  • 乌龙公主私奔记

    乌龙公主私奔记

    她那天杀的皇帝老爹,只因在如龙厕时不小心宠幸了当时还是宫女的她老娘,导致她这个天底下最倒霉的公主就此降生。从小被送到邻国做人质,成了喂猪姑娘。难道她的人生注定这么悲惨?永远都逃脱不了“厕所少女”和“喂猪公主”的囧况?当乌龙百出的公主遇到鸡飞狗跳的江湖小子,她的命运发生改变了吗?
  • 难求仙心

    难求仙心

    仙道缥缈,在漫漫仙途之中,唯有道心诚挚者方能承大任。求取长生大道之上,有的人依靠的是世家大族背后的支撑,有的人依靠的是百年如一日的信念,还有的人依靠的是温柔却强大的内心,而她可以依靠的又是什么?她是来到这异世的一缕孤魂,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修仙,究竟什么是仙,修道,究竟什么又是道,长生之路上,她还需要更多来坚定她的心。在很久以后,当她踏上云端,她是否会后悔自己当初的抉择,她又是否真正的明白了自己的本心?
  • 渠道营销

    渠道营销

    渠道营销就是企业通过不同的营销渠道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的营销手段。如何认识营销渠道、如何创建自己的营销渠道、如何利用自己的营销渠道、如何管理或者维护自己的营销渠道就成了当代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就如何确定优势渠道营销战略、营销渠道设计及案例分析、渠道营销策略及案例分析、渠道管理控制及案例分析、终端客户管理及案例分析、渠道的维护创新及案例分析作出了详尽的阐述。
  • 大悬疑·藏传嘎乌

    大悬疑·藏传嘎乌

    萧楚格惨死葬狗坡,是意外,还是谋杀?萧错盘玉、盗画,刑警、法医抽丝剥茧,能否破解格格身世和死亡之谜?旧驼皮、老嘎乌、葬狗坡、红丹河,哪个才是谜团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巨大的迷局,历代一统天下者都在暗中探寻,即使到今天,知道谜底的人仍然守口如瓶……刑侦推理、智力解迷和考古探险的完美结合,挑战你的智力水平和生理极限。400万读者共同期待的悬疑巨著,《大悬疑2》为您破译最令人费解的死亡密码。
  • 重生十五年

    重生十五年

    15年能做什么,有点遗憾自己以前的见识太浅。
  • exo非不辰夕

    exo非不辰夕

    “husband是什么意思啊?”“是老公的意思”“不对我明明记得是老婆”“老公”“老婆”“老公”“老婆”还有许多趣事想知道就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