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28500000023

第23章 颜氏家训(2)

当然交游能给人以良好的外在环境,而能否成功仍然取决自身的努力学习,所以《颜氏家训》有一篇《勉学》专谈学习的重要性。好学是颜氏一世祖颜子特有的品德,而颜氏后人将这一品德保有之、发扬之。由《颜氏家训》可以看出颜之推强调早教早学,但并不排斥晚年学习。他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今天的终身教育,之推公可谓首倡。

《颜氏家训》中有许多人生箴言值得后人借鉴,如在《名实》篇中,颜之推说:“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可见他认为那种身不修而求名于世的人,就像面貌丑恶却要求镜子里出现美影一样,令人讨厌。他一再告诫子孙,务必名实相符。在《涉务》篇中,颜之推要求后世子孙做一个有益社会的人,“不徒高谈阔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在《省事》篇中,要求后世子孙做事要有节度,肠不可太冷,腹不可太热,以仁义为节。在《止足》篇,之推公要求后世子孙,“少欲知足,为立涯限耳”。他以颜含诫子孙言为训,“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在《诫兵》篇中,他强调颜氏以儒雅起家,喜武素无成就,甚至喜武之颜氏子孙向无善终。在《养生》篇中,他告诫后世子孙,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但又要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勇气,所以“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这些思想至今闪烁智慧光芒。(佚名)

试论《颜氏家训》中的儒家思想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继承了传统的儒家道德学说,阐发了一套教子、治家、为人、治学的方法。

本着“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的思想,颜之推提出了教子的主张。他认为对小孩子,无论是在道德品行的培养上还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上,都应“早教,勿失机也”。他以自己少年早学能得到好的结果为例说:“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但是到了“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如果少而不教,只是一味溺爱,任意放纵,“逮于长成,终为败德”,想挽救也来不及了。

《颜氏家训》里也强调教育方法,认为教子应坚持严与慈、爱与教相统一的方法,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子女在年幼时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见,潜移默化地熏陶同时又慎重地选择师友,使子女处在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中,也是教子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人的自身修养方面,颜之推注重慕贤修身。重才重贤是儒家的一贯主张,颜之推继承了儒家重视人才的思想,钦慕人才,“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心”。圣贤如此难得,因而对圣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他认为人才问题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文宣帝高洋时,靠尚书令杨遵彦维持政局,使得朝廷内外清静安宁,“各得其所,物无异议”。杨遵彦被高演杀害后,其结果则是“刑政于是衰矣”。颜之推对此感慨道:“国之存亡,系其生死。”这一认识是深刻的。

颜之推注重自身修养,主张人们应在自身完善上下工夫,《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德艺周厚”的主张,这自然包含着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颜之推认为:“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学有专长,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自立谋生的必要前提。颜之推认为人有“上智”、“中庸”、“下愚”之分,士大夫子弟多为中庸之人,必须接受教育,这就如同当农民的就要懂得播种和收获,当商贾的要商谈货物买卖,当工匠的要精通器用制造,当艺人的要研习各种技艺,当武士的要熟悉骑马射箭一样,当文人的就应通达儒家经典。不论以什么为业,都必须勤学、好学,做一个实际有用的人。

《颜氏家训·勉学》篇提出,人的一生都应坚持学习;只要不放弃学习,就会收到效果。同时,颜之推还总结出了一系列学习方法,如“好问则裕”,切不可“闭门读书,师心自是”;学习要共同切磋,互相启发,否则就会孤陋寡闻;学习是为了“求益”,因而绝不能稍有一点知识就妄自尊大、盛气凌人等。颜之推主张学习要博,从而批评世间俗儒“不涉群书”。另一方面,他强调学习既要博更要精,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不能什么都学,却什么也不精通。

而人们读书求学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修身利世,“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为学是为了使自己的知识丰富,以达仁义之道。颜之推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古人为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德行。今之人求学只是为了猎取功名,不符合求学的本质要求,是没有意义的。

(陈东霞)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颜之推,字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祖在东晋时渡江,定居在建康,世善《周官》、《左传》之学。颜之推早传家学,自幼苦读,博览群书,又善属文,词情典丽,为时人所称道。12岁时,湘东王萧绎召置学生,讲授《老子》、《庄子》,颜之推便参与其间认真聆听。

在颜之推20岁之前,他还是个落拓不羁的少年,他曾说自己这段时期:“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梁武帝太清三年(549),颜之推担任湘东王萧绎国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由于受当时清谈之风的影响,他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梁文帝大宝二年(550年)时他被派驻郢州(今湖北省境内),掌书记一职。在后来侯景之乱时,梁元帝萧绎在江陵自立后,以颜之推为散骑侍郎。公元544年,西魏攻江陵,城破,颜之推全家被掳。西魏大将军李穆十分器重颜之推的才干,推荐他做镇守弘农的平阳公李远书翰。颜之推身在弘农,心向梁国,当得知北齐的梁国人可以回国之后,他带领全家,乘船犯黄河洪峰之险,计划经北齐归梁,时人称其勇决。到北齐后,颜之推听说梁国大将陈霸先废帝自立,遂绝南归之志,不得已出仕北齐,始任奉朝请,侍从左右。

河清元年颜之推被任为赵州功曹参军,主持文林并主编《乡览》。他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善于属文,升为通直散骑常侍,不久领中书舍人,又改任黄门侍郎,人称颜黄门。公元557年,周兵攻陷晋阳时,齐帝任命颜之推为平原太守,防守河津。北齐灭亡后,颜之推入北周,遂任官于北周。公元581年,北周灭亡,隋朝建立,颜之推受命重编《魏书》,应隋太子杨勇之召,为学士。公元591年,颜之推病逝,享年60岁。

颜之推出身士族,受儒家礼法影响较大,也信仰佛教。他博学多才,处事机敏,因而在多个政权中任职,地位都很高。他的阅历异常丰富,这是他著作中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颜之推平生著述很多,史载有文30卷,《颜氏家训》20篇,《集灵记》20卷,《证俗音字》5卷,《训俗文字略》1卷,以及《还魂志》、《观我生赋》等。现存《颜氏家训》、《观我生赋》等,书中虽然有些观点陈旧,但也有很多涉及南北朝社会、政治、文化的内容和议论,史料价值很高。

作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颜之推的主导思想是儒学,提倡仁义礼智信,遵从孔子的上智下愚不移的学说,认为“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如”,主张对中等之人施行教育。他提倡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甚至实行“胎教”;对子女不能一味放纵,要严格教育,勤于督训;反对父母溺爱子女。他认为青少年思想未定,容易接受熏染,因而要求他慎于交游。他特别重视学习问题,提出“多智明达”、“开心明目”,以利于行的学习目的;强调要有勤勉的学习态度,反对“优闲”,反对“高谈虚论”;主张“涉务”,注重学习经世致用的知识,增广生活经验,反对“闭门读书”,道听途说,反对学习“无益之事”。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富有意义,就是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直至今天仍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因而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颜氏家训》一书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文人学士的重视。宋本“序”说:“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学优才赡,山高海深,常雌黄朝廷,品藻人物。”明嘉靖甲申博太平刻本序称其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如果加以传播,“以提身,以范俗,为今代文人风化之助,则不独颜氏一家之训乎尔。”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颜之推是南北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博闻多识、品行高洁,为世人所敬重。由于他不同于俗,因此终身不仕,于是隐居著书,讥评时政的得失。他不愿显扬名声,故把所著之书名为《潜夫论》。该书共36篇,其中有一部针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针对他们的职务、执掌的权力提出了不同的处世原则和方法,这些见解对我们来说仍有可借鉴之处。

****

清代乾隆年间曾任内阁大学士的桐城人张英,晚年写了一本名为《聪训斋语》的家训留给后代。这部书叙述了他一生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体会和经验,很为人称道,流行一时。张英的几个儿子都曾在朝廷做官,其中张廷玉在乾隆年间任内阁大学士,执掌朝政近30年。张廷玉在晚年写的《澄怀园语》中,称其父亲关于“养心”的经验,使他受益一生。这部书不仅给了张英的后代以教育,直到清朝末年,曾国藩还给他的儿子一人买了一本《聪训斋语》,让他们每天阅读。

同类推荐
  •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本书是一篇神奇的演讲稿。作者历时50多年、巡回6000多次,用这篇演讲稿深切地影响和激励了整整两代美国人。书稿生动的告诉人们:只要有心,一块木头、一颗枫糖都能创造出无尽的财富;只要用心,自己身边的每一点资源,都可以有效地让自己变得富足!
  • 后宫职场:跟甄嬛学职场谋略

    后宫职场:跟甄嬛学职场谋略

    本书重在从甄嬛的后宫争斗智谋里剥离出现代职场女性的为人处事之道,引导读者在职场竞争中“以智取胜”,用现代职场理念重新演绎后宫的是与非。
  • 李嘉诚做人经商取舍之道

    李嘉诚做人经商取舍之道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生意,这是做人、做事、做生意的铁的定律。有的人只知道盲目赚钱,而忽视自己做人处世之道,结果表面上看赚,一些钱,实际上赚的却是一些小钱,只有像李嘉诚这样把做人处事摆在第一位,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合作,生意才能做得越来越大。李嘉诚曾经讲过:“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 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

    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

    工作或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利的事,都会有心情郁闷的时候如果让这种抑郁的心情恣意发展下去,抑郁的程度一定越来越厉害,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新的烦恼、因此,一个人无论正在面临什么问题,正在遭遇什么烦恼,都不要因此输了心情,输了心情,就等于输了全部。有了好的心情,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也有重新开始、东山再起的资本。正像法国的文学家乔治·桑说的那样“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土的最佳卫生法”。《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告诉读者面对成败输赢,要善于调控情绪,把握心态。不能悲观、气馁甚至绝望,不能在内心把自己打垮。
  • 人脉术

    人脉术

    我为什么要出一本有关人脉话题的书呢?因为所谓的机遇,就是指哪怕你仅与一位优秀的人结识,他也会使你的眼界开阔。并且,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从踏入社会开始工作起就非常注意自己所交往的人,我时刻留心着这些人是否真的对我有所帮助,以及与他们交往会给自己带来的风险。回头想想,如果当初自己没有那样做的话,可能现在我已经身处困境,甚至一无所有。
热门推荐
  • 风华无双:别惹狂傲魔妃

    风华无双:别惹狂傲魔妃

    一纸退婚,懦弱太子妃投湖身亡,再醒来的少女却上演令人热血沸腾的废柴变奇迹。被嘲笑无能又如何,危急关头她惊艳登场,强悍战斗力让所有人目瞪口呆。被冷酷太子抛弃又如何,五国腹黑皇子为争她头破血流。她,上古驱魔一族唯一的后代惊才绝艳的少女,令众帅哥大人物为她倾倒,注定让争天下之势更加波澜迭起。(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书法秘诀

    书法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曼珠沙华.嗜血冰心

    曼珠沙华.嗜血冰心

    曼珠沙华,死亡的前兆、地狱的召唤。在黄泉路上,你,好吗?——她冷漠如冰,惜字如金;他寒冷神秘,拒人千里。她是嗜血无情的彼岸,而他却是朝开幕落的木槿,当她遇上他,嗜血的计划是否暂停?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那颗被冰封的心何去何从?
  • 霸道表白:结婚便宜,我请你!

    霸道表白:结婚便宜,我请你!

    “女人,我这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某帅哥嚣张地指责。无奈正主儿不甩他,他撇了撇嘴继续嚷:“别再犹豫了,嫁给我吧。”终于正主甩了他一眼。他很有面子却装着不耐烦地拉着她的手:“走吧,听说现在结婚很便宜,我请你!”^^【PS:浪漫又精彩的言情文。】
  • 风苍云紫

    风苍云紫

    本书主要讲述民国期间一户普通商人的人生,一个普通人在经历了极端的艰难之后的复仇之旅。书中有友情、亲情、爱情,你一个人只有从高峰跌入低谷时,才知道什么才是最真挚的······本书剧情跌宕起伏,既有抒情也有悬念,民国期间各式人等如政客、军人、商人、东家、伙计、僧人、道士、王爷、土匪各色人等陆续出场,展现了一幅民国期间的人生百态图。
  • 律宗问答

    律宗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踏破仙凡路

    踏破仙凡路

    一次偶然的奇遇,得到一只可以穿越时空的玉盒,且看佳明是如何的与命运抗争,如何的在山海之内与诸多豪强并立于世界之巅……
  • 在那一片星空下

    在那一片星空下

    ——炎彬的生日宴会上——“嘿,那边的女仆!我不小心把酒洒在了我的衣服上,你帮我擦一下!”易空麟深怕慕兰若雪听不见叫的格外大声。全场寂静,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那美若天仙的女孩——慕兰若雪。大家的心里都有一个问号,我们千金大小姐,女神是什么时候变成别人家的女仆的?从小在家族接受礼仪训练的千金,在众人的目光下,款款走向易空麟,他的心跳也开始加速了,她终于来到我的面前了。可是慕兰若雪却是拿起一块布,托着他的袖口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建议你去脑科医院检查一下,出了这个酒店后右转200米出左转50米,你就可以看到一家私人医院,而且是专治脑科的。据说还是蛮不错的,不过我没去过。”
  • 误年少,缕青丝

    误年少,缕青丝

    误年少,缕青丝。悲欢离合,时光流沙。“我知道你还在我身边,只是我迷了双眼。”此生不悔,此情不倦。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 迷人校草和霸气学姐

    迷人校草和霸气学姐

    他是n市第一财团的公子,他母亲是政界的官员。开学他就被封为校草有许多校花追他他高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一位学姐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