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19800000027

第27章 治国安邦的管理智慧(1)

儒家所谓“中”是不偏不倚的意义,也就是重在适应;“庸”是经久不渝的意义,也含有经用的真理。至于调和,一方面固须调和理性与人性,一方面更要调整人与我的关系。儒家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是求礼的中庸;又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求文质的中庸;又说“我无可无不可”,这是求可否的中庸。因为注重中庸调和,所以中国人最讲求情理兼顾,心平气和,凡事妥洽,恶趋极端,一切不喜诉之武力,喜欢中和气象,结果中和的实际法式,归于忠恕絮矩之道,中和的实际体制,形于衣乐之道。

中国民族最讲持中之道,凡事均须恰如其分,毋过亦毋不及。中国文化产生在广大平原之上,所以民族思想比较率直伟大,能够包容一切,把许多表面上不能相容或者相互抵触的事物善加调和。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在于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的发端就在好讲情理,恪守中庸之道。“理”是道理,比较固定不易;“情”是人情,可以因人而异,如果能够推己及人,恰如其分,便达到了理想的标准。中国儒家学说的根本思想便在中庸之道,讲近情近理,谈折中调和,几千年来的民族思想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

———庄泽宣

一. 中国式的领导表情

著诚去伪,无欺无隐

“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这是《礼记·乐记》上的话。诚,即无欺、无隐。诚实、真诚,是立身处世之本,是立足社会之基,是一个企业、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最基本的品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著诚去伪”是维持国家正常秩序的基柱。

在封建统治集团中,皇帝居于权力金字塔的塔尖,这金字塔的建筑硬件是“权”,而软件就是“诚”。皇帝只有双手双目,无论多么能干的君主,都必须依持臣子们的帮助来治理天下。一旦臣子欺瞒君主,那么君主就会闭目塞听,皇位就岌岌可危。所以,每一位皇帝在潜意识中都有一种危机感,生怕臣子不忠。

任何的关系都应该是双方的,人对你投之桃,你就投以李相报。为了保证使皇权最长久地保有效力,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劝说统治者退而从自身寻求解决办法,“其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也就是说君主待臣子以诚,然后臣子报君主以忠。

基于这样的考虑,历代皇帝都把“诚”作为影响君臣关系的关键因素来抓。清雍正帝说:“从来上下交而志同,其要总在一诚。诚之为道,有感必通,尔以诚来,朕即以诚应。”在雍正皇帝看来,只要臣对君忠心不二,君主也会对臣子坦诚以待,这是臣君关系的基本原则。

事实也正是如此。臣下往往会因为君主的诚,而对君主竭忠事之。

汉初名相陈平是一个被司马迁誉为“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的社稷重臣,他加盟刘氏阵营有一番曲折。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局大动荡中,陈平先投奔魏王,后跟从项羽,再归降刘邦,用现在的行话说,“屡次跳槽”,“职业经历不良”。陈平是通过魏无知介绍给刘邦的,来了就出席欢迎宴会,当天被封为都尉(一种比将军职位略低的统兵武官),并享受很高的待遇———陪刘邦同乘一辆马车出入,还让陈平监护军队。一个刚从敌方叛逃过来的人竟得如此信任和重用,自然引起“诸将尽喧(大声反对)”,但刘邦听了“愈益幸(陈)平”。

陈平初来乍到便带兵攻打项羽,不料大败而回。照现在的规则,试用不合格,应马上解聘为是。谁知刘邦不仅不怪罪,反晋升他为“亚将”。一帮和刘邦出生入死的铁哥们儿如周勃、灌婴出于责任感、事业心,一起向刘邦打小报告。这个小报告打得可真是功夫到家。先针对陈平个头高、人漂亮,说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中看不中用;接着又搬出更厉害的三条:盗嫂———作风有问题;屡次易主———品节不忠,立场有问题;受金(接受贿赂)———经济有问题。这三件事可是件件都上纲上线。那么刘邦是怎么处理的呢?

《史记》里记载刘邦并没有因此而把陈平冷落于一旁,而是与陈平当面交换意见,给陈平以解释的机会。最后,这场风波以“汉王乃谢(道歉)厚赐,拜(陈平)为护军中尉,尽护(监督)诸将。诸将乃不敢言”告终。

正是由于刘邦待陈平以诚,陈平得以日后屡建奇功,为开创和稳固汉王朝统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刘邦与陈平这段“著诚去伪,无欺无隐”的佳话则流芳史册,足为后人师。

内方外圆,和而不同

伦理是管理的基础,中国区域的人文环境构成了中国企业管理的特殊性。“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对于企业家来讲,除了“方”的本能要求外,还要求“圆”。在外“圆”的表象下,推行内在“方”的制度,使企业的硬制度在柔性管理中运行。

按传统观念,“方”应解释为“有棱角”。就是所谓“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染”。也就是说做人要正直,有独立人格。“方”,一般是讲原则性,但有时也指刻板、迂腐、不近人情等。“圆”则大抵是指人机巧、伶俐、兜得转、路路通,能做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圆”,一般是讲灵活性,有时也指圆滑、世故、缺乏人格等。

在现实生活中,方和圆总是纠缠在一起,难分彼此。比如,讲原则与讲灵活都是好的,两者虽相反而实相成,至于刻板、迂腐以及圆滑、世故等,则皆不足为训,两者虽相反而实不相成。那么,如何避免由讲原则而变为刻板、迂腐;讲灵活而变为圆滑、世故呢?这需要一个大的前提作原则,即“和而不同”。

西方人应向东方文化学习之第二点,是一种圆而神的智慧。……圆而神的智慧是积极的。所谓“圆而神”,是与“方以智”对照的。我们可以说,西方之科学哲学中,一切用理智的理性所把握之普遍的概念原理,都是直的。其一个接一个,即成为方的。这些普遍的概念原理,因其是抽象的,故其应用至具体事物上,必对于具体事物之有些方面,有所忽略、有所抹杀,便不能曲尽事物之特殊性与个性。

要能曲尽,必须我们之智慧,成为随具体事物之特殊单独的变化,而与之婉转俱流之智慧。这种智慧之运用,最初是不执普遍者,把普遍者融化入特殊,以观特殊,使普遍者受一特殊者规定。但此种受某一特殊之规定之普遍者,被人自觉后又成一普遍者;再须不执,融化入特殊中,而空之。于是人之心灵,得再进一步,使其对普遍者之执,可才起即化,而只有一与物婉转之活泼周遍之流行,因此中对普遍者之执,才起即化,即如一直线之才向一方伸展,随即运转而成圆,以绕具体事物之中心旋转。此即为一圆而神之智慧。或中国庄子思想所谓“神解”、“神遇”,孟子所谓“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此神非上帝之神,精神之神。神者,伸也,人只以普遍之抽象概念原理观物,必有所合,亦有所不合。有不合处,便有滞碍。有滞碍,则心之精神有所不伸。必人能于其普遍抽象之概念原理,能才执即化,而育与物婉转俱流之圆的智慧,而后心之精神之运,无所不伸。

———牟宗三,《中国民族性》第163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之核心点在于“和”。孔子说“和为贵”,子思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信焉,万物育焉”。中国文化下的“和”,追求的是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和的境界,就是使天地正常运行,使万物生长发育,使社会稳定、安宁、太平,使人与人和睦相处。

“和”并非是无原则的和。把不同的事物结合到一起,通过相互协调,相互影响,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种新的状态或产生出新的事物,称之为“和”;“同”指的是相同的东西重复相加,只是量的增多,并不能产生新的事物。所以,“和”但不能“同”。

孔子把“和”与“同”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君子坚持有原则的和睦相处,反对无原则的苟同;小人只是无原则的苟同,而不能有原则的和睦相处。“和”追求的是有原则、有标准,以正确合理为内在精神的整体和谐与最佳状态,是一种异中的和谐,变中的和谐。

“和而不同”正反映了哲学上质与量的统一。事物只有保持“质”上的相对稳定,才能获得整体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方与圆的这个度就在于“和而不同”。这很有点“方”体“圆”用的味道,以方为做人之本,为内,以圆为处世之道,为外,即内方外圆。

晏婴与齐景公曾有一段很精彩的对话说明了内方外圆的重要性:

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廉洁正直又能长久保持的人,他们的品行如何?

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他们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多么美好啊,清澈的流水,它浑浊不清的时候能够用来和泥涂墙,它清澈透亮的时候能够用来洗涤除去污秽,因此能长久。

中国人讲道德,都要由性分上求根源。此所谓性,乃指的人性。如饥寒饱满暖是身体上的事,此乃人兽所同。道德行为在外面固能深入人心,更有把握的是在内部深入己心。因道德由己心发生,还能深入己心,在心里再生根,就有了生命,成了德。

中国人分人的高下,不在吃饭穿衣上,不在做官营业富贵贫贱上,只在其人之品德上。若抹去了品德,仅在法律上求平等,则有财富强力就是优,没有财富强力就是劣。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张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一套理论,只能应用在生物界,却不该应用到人类。

———钱穆,《中国民族性》第190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景公又问:“廉政而速亡,其行何也?”廉洁正直的人有的却迅速灭亡,他们的品行又如何?

晏婴说:“其行石也。坚哉石乎落落,视之则坚,循之则坚,内外皆坚,无以为久,是以速亡也。”他们的品行像石头。坚硬的石头,表面看起来它是坚硬的,用手接触它也是坚硬的,它从里到外都是坚硬的,坚硬的东西容易折损,难以坚持长久,因此迅速灭亡了。

居敬行简,正心修身

领导魅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领导魅力是所有领导者竭尽全力做的事情。而居敬行简,正心修身正是提高领导魅力的重要手段。

“居敬行简”出自《论语·雍也》:

一天,仲弓问子桑伯子的情况。孔子说:“还可以,此人办事简练。”仲弓说:“居敬而行简,以监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吾乃大简乎?”意思是说,为人严肃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又行事简练,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也是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办事又简单粗疏,那不是太简单了吗?

确是如此,一个领导者,只有修身养性,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得到下属的敬重。

律他往往比自律来得容易。因为律他不涉及自身的利益,可以毫无顾忌地对对方要求很严;而“律己”则相对来说要难得多,因为这要时时、事事、处处以规章制度等条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往往会触及自己的利益。所以人们会常常找借口谅解自己,总是认为“差不多了”、“够优秀了”,这可能是人性的弱点,“革自己的命总是狠不下心”。古代学者曰:“古之君子,其待人也轻以约,其责己也重以周。”我们难道还不如古人?自律虽然很难,但必须要做,尤其是身为管理者更要如此。

古往今来,对自己不加节制,而放纵自己的领导者从来都没有好下场。唐明皇李隆基沉溺于女色,终于引来了“安史之乱”,落得个郁郁而终的结局;宋徽宗赵佶如果不是没有认清自己的角色,倒是完全可以凭收藏家、画家或者书法家的身份在史书留名,可惜他生在帝王家,终于玩物丧志,变成一个失败的君王……

清康熙皇帝对这方面也有很深刻的认识。据《康熙起居注》中记载,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主势位崇高,何求不得,但须有一段敬畏之感,自然不至差错,便有差错,也会省该。若任意率行,略不加谨,鲜有不失之纵侈者。朕每念及此,未尝一刻敢暇逸也。”作为封建统治的最高权威,有什么是要不到的呢?但作为一国之君也必须理性地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修养是维护个人极权的必须,如果对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就会给国家带来无穷的灾难。而在御制文《居敬行简论》中,康熙帝进一步指出,君主只有居敬行简,正心修身才能实现政简刑清。

领导者,为下属所瞩目,一言一行,影响深远。具备什么样的表情,领导者才能张弛有度,距离适宜,处于有利势位?因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思辨性、微妙性和两可性,而非一种机械性、逻辑性和决定性,所以中式领导表情也表现得更为丰富多样。

《礼记·乐记》云:“着诚去伪,礼之经也。”诚,即真实无伪,是待人之本。领导者必要待人以诚,然后才能得人之诚。“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内方外圆,和而不同是一个成功领导者的典型表情。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异中求和谐”和“变中求和谐”的思想。在御制文《居敬行简论》中,康熙皇帝指出君主只有以敬修身,正心诚意,才能实现政治上的政简刑清。“若任意率行,略不加谨,鲜有不失之纵侈者”,如果(君主)任性行事,不加节制,很少有不犯纵欲奢侈的毛病,给国家带来无穷灾难的。从这一点来看,康熙帝比起今日某些盲目自大的管理者都更胜一筹。

同类推荐
  • 商用孙子兵法

    商用孙子兵法

    本书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单元,全面分析了《孙子兵法》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应用和启迪,范围涵盖营销、决策、人力资源、信息战等各个方面。
  • 二十几岁女人的理财圣经

    二十几岁女人的理财圣经

    本书是新时代、新时期专门为年轻女性打造的理财经典书目。致力于教女人如何省钱、挣钱、投资、制定理财规划等多方面内容,涉及范围从单身女性到做妈妈的女性。目的在于让二十几岁的女性读者掌握理财的方法,从此告别“月光”的狼狈,早日走上“财女”路。
  • 过招:经销商全面突围

    过招:经销商全面突围

    中国绝大部分经销商的发展都止于“行商”阶段。尽管面对幅员辽阔、城镇化程度越来越快的中国市场,经销商的作用巨大并且不可或缺。但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消费层次的分化、经销商的作用和地位肯定会发生重大变化,经销商一统天下的局面肯定会被打破,渠道的多元化必然会出现。事实上,这些都已经成为现实,经销商的地位会被进一步地边缘化。
  • 世界著名经营管理法则(下)

    世界著名经营管理法则(下)

    本书所选的管理学家,都是名垂青史的管理学大师。他们要么是某个非常有影响的学派的开山鼻祖,要么是某个著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西方乃至全世界管理界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在西方,如果有哪位成功的管理者和企业家对本书人物的著作或思想感到陌生的话,那将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本书中所选的管理学大师,同时又是管理大师,一般都是成功企业家的导师或先驱。一切管理教课书的母体和发源西方所有成功企业家信奉的“宗教”欧美各大商学院MBA(工商管理硕士)和DBA(工商管理博士)的必读书
  •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林汶奎主编的《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记录了投资大师巴菲特每年向股东们写的一份投资年报。《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包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探讨的主题涵盖管理、投资及评估等,将从其中提炼出巴菲特精华的投资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重生华娱帝国

    重生华娱帝国

    重生2000年台湾,带着那见不得人的‘大志’刘明轩开公司、拍电影一头扎进了娱乐圈。利用自己的先知优势,抓住机会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娱乐帝国。
  • 城东旧忆

    城东旧忆

    这里有生活,有故事,有哲理,有感动。旧时光轻轻溅起一圈圈的涟漪,这里是泛黄的旧忆。
  • 独宠腹黑王妃

    独宠腹黑王妃

    她出生低微,无父无母,却有倾城倾国的美貌,多少女子想要她那张娇艳的脸。他是当朝的安陵王爷,是皇上的宠子,他一次出游遇到了她,当看见她的容貌时,他下定决心要她做自己一辈子的女人…………
  • 陌上梨花开

    陌上梨花开

    一朝穿越,拜他为师朝夕相处暗生情愫,招惹来一段凄美的孽缘“你可愿意做我的徒弟?”话音落下,陌浅眼前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个人她没有抬头,就看着那个人的衣角随着风轻轻摆动着,陌浅就这样呆呆愣在了那里。这样看过去一个人跪着一个人站着一阵风轻轻吹过,吹动那个人的发吹动了陌浅的心弦。一名少女疯狂的向着一棵树撞去,边撞边痛哭流涕地说“为什么我不是仙!为什么…为什么是魔!”几根冰凌在他身上穿梭而过他睁大眼睛愣在了那里,一名中年男子愤怒地惊呼出声说:“他可是你师傅!”。少女收回了控制冰凌的手,面无表情的看向中年男子说:“他还算是我的师傅吗?”《此书原创已在起点发文》
  • 泣血杀神

    泣血杀神

    一个天才少年,究竟有怎样的身世,为什么会有惊天神器,为什么会有独一无二的功法,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感觉,他有自己的使命,一个需要兄弟共同完成的使命......
  • 我不是个小人物

    我不是个小人物

    一个身无分文的青年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天翻地覆的变化,
  • 冷艳狂妃,嚣张五小姐

    冷艳狂妃,嚣张五小姐

    江书盈是个很冷漠的人一招变小孩大哥:岚雨,笑一个书盈:(冷漠脸)二皇子:岚雨,怎么了书盈:(冷漠脸)四哥:岚雨,我……书盈:行了,闭嘴!四哥:嘤嘤嘤
  • 舞天心刃

    舞天心刃

    神?神不就是人的升华吗?不,神是人的缩影。一个凡人,被上天抛弃后还有成神的那一天吗?
  • 赛尔号之黎明传说

    赛尔号之黎明传说

    哈莫星被海盗占领,暗黑龙族现世,天蛇一脉重创隐世,精灵星神祕的上古封印松动,当乱世来临之时,龙族先知预言:暗黑降临,永夜无心。圣剑复出,迎接黎明。
  • 防弹少年团完美世界

    防弹少年团完美世界

    “申智拉,我就是傻,也喜欢你那么久了”“申智拉,我居然还相信一见钟情那种鬼东西”“申智拉,我好想你”“申智拉,你会在哪里”“申智拉,我还想叫你一声老师”“智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