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04300000022

第22章 与自己和谐,与自然和谐(1)

庄子说:“借助于人为而抛弃天然……将会被细末的琐事所役使,将会被外物所拘束。而了解天然之乐的人,生,能顺应自然而行动;死,可混同万物而变化。静处时,他能和阴虚同寂寞;行动时,他能和阳实同奔涌。”所以,人应该是如草木一样生活在自然之中,不要想那么多,让我们的内心更平和一些,对生存的环境更友好一些,对大自然更亲近一些。这样的状态就是最和谐的,而这也正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专访四十五:让生命顺其自然

【引子】

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荥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向,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不亦悲乎!人谓之不死,奚益!

——《庄子·齐物论》一辈子忙忙碌碌却没有事业上的成功和建树,疲惫不堪地工作却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心里很希望摆脱穷困的境地却无法做到,想要谋求显达出人头地也做不到,无法成就自己的事业,甚至连父母妻儿都无法养活,这真是悲哀的事情啊!人们都说这种人不死,活在世上有什么用处!

【专访】

庄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的一生不应该忙忙碌碌而没有半点成就,不能单单为物质利益疲惫一生而失去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不能为此耗尽自己的生命。知道自然的作用,就知道自然化育着一切。人类不可超越自然,要让生命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不怨尤、不急躁、不冒进、不强求、不悲观、不慌乱。随顺自然,毫不执著,这不仅是哲人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苏东坡和秦少游一起外出,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一个全身爬满了虱子的乞丐前来向他们乞讨。

苏东坡说道:“这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了!”

秦少游立即反对道:“你说得不对,虱子哪能是从身上污垢中生出,明明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两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于是两个人打赌,并决定请佛印禅师当评判,赌注是一桌上好的酒席。

苏东坡和秦少游私下分别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帮忙。佛印禅师欣然允诺了他们。两人都认为自己稳操胜券,于是放心地等待评判日子的来临。

评判那天,禅师不紧不慢地说道:“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所以你们两个都输了,应该请我吃宴席。”听了禅师的话,两个人都哭笑不得,却又无话可说。

禅师接着说道:“大多数人认为‘物’是‘物’,‘我’是‘我’,‘物’‘我’是对立的,因此产生种种矛盾与差别。在我的心中,‘物’与‘我’是一体的,外界和内界是完全一样的,它们完全可以调和。好比一棵树,显然同样接受空气、阳光和水分,才能得到圆融的统一。管它虱子是从棉絮还是从污垢中长出来的,把‘自’与‘他’的冲突去除,才能见到圆满的真相。”

人从天地而来,人本该秉从天地的禀性,自然而然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自然而然地长成,自然而然地求衣食,又自然而然地离开这个世界,回到天地的怀抱。

从物质上或者从精神上讲,人不过是能活动的泥土,人不过是有智慧的泥土,人不过是能创造奇迹的泥土。我们从天地而来,又回归天地老家,但我们传达了天地的神奇,宣泄了天地的奥秘。那就是我们的生命,那就是我们的生命创造,或者那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也正因此,庄子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谐,谓之天乐。”庄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提倡人要顺应天意,对天要敬畏,要懂得观照天地之美,体悟天地之心。

据此,庄子说,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意思是说,自然规律的运行是没有停顿的,所以万物才得以生成;帝王统驭的规律也是没有停顿的,所以天下百姓才归顺;只有品德修养达到圣明的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没有中断和停顿,所以四海之内的人才服从。

了解了庄子这段话的意思,那么,我们便获得一份心灵的灵慧,得到一种同于天地的虚静,进到无所不在的自然而然的坦然。我们也就是真的“人”了。

而真的“人”,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明白宇宙人生都是顺其自然而形成的结果,这样才能安身立命,随遇而安。这是一种人生态度,高超而豁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庄子·大宗师》中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专访总结】

其实人生一世,无非是尽心而已,对所爱的人尽心,对自己尽心,对生活尽心。如果尽心了,也就无所谓得失,无所谓痛苦了,也许就开始明白,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左右得了的。既然如此,让我们的生命历程顺其自然吧!如果没有名利,没有桂冠,没有精彩,没有掌声,就让我们拥有自己的信念,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拥有自己那一颗真实的心,认认真真地去撰写这短暂的生命历程。

专访四十六:天人合一

【引子】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庄子·大宗师》古代的真人,神情巍峨而不使人有压力,好像不足却又无所承受;他特立超群而又不固执,胸襟宽阔虚空而不浮华;他精神焕发像是格外欣喜,一举一动又像是出自不得已!他那容颜和悦令人喜欢接近,与人交往德性宽和让人愿意归依;胸怀宽广像是辽阔的世界!高放豪迈而不受什么限制。他流连忘返好像很闲逸,心不在焉的样子又好像忘了要说的话语。有的人把刑律作为主体,以礼仪为羽翼,用知识去适应时变,用道德去遵循规律。把刑律作为主体的人,以杀止杀也是宽厚仁慈的;把礼仪作为羽翼的人,是要在世间实行教化;用知识去适应时变的人,是出于不得已;用道德来遵循规律,就好像是说有脚的人都能登上山丘,而人们却真以为是勤于行走的人。因此宇宙万物,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是合一的。你不喜欢它,它依旧是合一的。合一的是合一的,不合一的也是合一的。体验到合一时,是指与自然相处;体验到不合一时,是指与人相处。把自然与人看做是合一而不可能互相对立的人,这就叫做真人。

【专访】

天人合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贯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积淀于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思想文化之中,因此,它体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也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生命力的体现形式。古代的很多人为了逃避做官都归隐在大自然中,因为他们厌倦了争斗,厌倦了功名利禄,看透了世情冷暖。在自然中,自然可以包容你的一切缺点,不会嫌恶你身上的世俗之气,更不会像世人一样将你遗弃,可以从中放松自我、心旷神怡,获得心灵的安宁。

什么叫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陶渊明就很会营造意在言外的诗境,他的《饮酒》诗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并未多费笔墨,也没用什么华丽的词藻,却传达了无尽之意。“心远地自偏”一句可谓得庄子深蕴,对后人不无启发。

陶渊明也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某年年底的时候,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叫他赶快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

其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只是因为这一点。在《归园田居》诗里,他说得很明白。他说,30年中,几度出仕,深受羁缚,这次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就像笼中的鸟飞回大自然一样,感到无比自由和愉快。家乡的草屋、田地、树木、炊烟,乃至鸡鸣、犬吠,都是那么的亲切、可爱。这正体现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大自然是能给人带来心灵安定的处所。

只有对宇宙、物质、生命有充分正确的认识,人与自然才能无限持续发展!

道家学派之一的庄子也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人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的是非不能代替万物的是非。他举例说:“人躺在潮湿的地方睡觉,会得腰疼或半身不遂病,泥鳅也是这样吗?人在树枝上睡觉会恐惧颤抖,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谁知道真正舒适的睡觉地方呢?人爱吃牛羊肉,鹿喜欢吃草,蜈蚣吃蛇,猫头鹰吃老鼠,究竟谁知道美味呢?毛嫱、丽姬,是人们公认的美女,但是,鱼见她们,潜入水底;鸟见她们,高飞远避;鹿见她们,迅速逃走。哪一个更懂得漂亮呢?既然万物不是上天为了供人类享用而产生的,而是与人类一样,都是自然演化派生的,它们就应该有平等的地位,就不应互相残杀,而应该建立和谐的关系,友好相处,共同发展。”

因此,出于同情的仁爱之心,庄子特别强调人应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不应随心所欲、无休无止地取用万物,尤其是有生之物。因此,庄子主张对自然万物的取用要顺时而为、适时而行,并且要适可而止,要“取之以时”,要遵守得时而中的原则。这也反映了关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的认识,也是庄子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贡献。

【专访总结】

“天地人并称为三才”,那天地都在,人呢?人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把天之仁,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从而达到“人在自然中的和谐”的境地。这无疑是我们构建祥和稳定社会的伦理基础。

专访四十七:万物万性,我有我命

【引子】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

壶子曰:“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明日,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

明日,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

明日,立未定,自失而走。

壶子曰:“追之!”

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

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庄子·应帝王》郑国有个占卜识相十分灵验的巫师,名叫季咸,他知道人的生死存亡和祸福寿夭,所预卜的年、月、旬、日都准确应验,仿佛是神人。列子见到他内心折服如醉如痴,回来后把见到的情况告诉老师壶子。

壶子说:“你试着跟他一块儿来,把我介绍给他看看相吧。”

第二天,季咸走出门来就对列子说:“呀!你的先生快要死了!活不了了,用不了十来天了!我观察到他临死前的怪异形色,神情像遇水的灰烬一样。”

第三天,季咸走出门来就对列子说:“幸运啊,你的先生遇上了我!症兆减轻了,完全有救了,我已经观察到闭塞的生机中神气微动的情况。”

第四天,季咸走出门来就对列子说:“你的先生心迹不定,神情恍惚,我不可能给他看相。等到心迹稳定,再来给他看相。”

第五天,季咸还未站定,就不能自持地跑了。

壶子说:“追上他!”

列子没能追上,回来告诉壶子,说:“已经没有踪影了,让他跑掉了,我没能赶上他。”

壶子说:“起先我显露给他看的始终未脱离我的本源。我跟他随意应付,他弄不清我的究竟,于是我使自己变得那么颓废顺从,变得像水波逐流一样,所以他逃跑了。”

【专访】

算命看相之事不可尽信,但是,庄子期许我们的,是要在吉凶祸福的命运之外,把握自己的修养机会与觉悟能力,只要体会“万变不离本源的状态”,从整体来看待自己的遭遇,化解得失利害之心,那么算命又能奈我何?算命可供谈笑,但不足以决定我的喜怒哀乐。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主宰自己,做自己的王,别人看到的一切表象都是虚设的、假设的,关键是要看我们内心对命运的把握,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命运。

命运是选择的结果。

命运是什么?或许有人认为命运是上天注定的,只要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他最终的命运也就有了定数。然而,实则不然,命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人生结局。试想,如果在一个十字路口,你选择了不同的方向,那么,你所经历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就会不同,从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生命运。所以说,命运是人生的轨迹,而选择就是所走轨迹的结果。

同类推荐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哲学家们只想在思考中寻找终极真理,但在他们的争吵中,世界却意外地被改变。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一代代哲学家不断思考,并对我们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阐释,而哲学却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那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在重复没有意义的活动吗?
  • 菜根谭(第一卷)

    菜根谭(第一卷)

    《菜根谭》一书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并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体验,形成了这样一套处世为人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作者从历代文献典籍中摘录了大量的古籍名句,又从民间搜集了口头流传的处世警句、格言、谚语,并在字句上加以整理,读起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全书贯穿着这样的中心思想: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修养成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韧、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笛卡尔的智慧

    笛卡尔的智慧

    而在本书中,我们将对笛卡尔在哲学研究上所取得的硕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方法论,笛卡尔认为,方法论本身就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并提出了笛卡尔“方法论”里的第一个内容——“普遍怀疑”。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进一步叙述了“直观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归纳与枚举”等具体的方法论原则。
热门推荐
  • tfboys之转角遇到爱

    tfboys之转角遇到爱

    花痴女a:这个转校生好漂亮啊!!花痴女b:对啊对啊!和我们现在的校花有的一拼!!嫉妒女a:她哪里漂亮啦??我们的校花比她漂亮远了!嫉妒女b:就是就是。
  • 异界建造师

    异界建造师

    很多的时候,别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说我想做个优秀的建筑师,于是他们都夸我有前途。其实我的梦想并不是要当什么建筑师,幻想自己是地主家的少爷,家有良田千顷,终日不学无术,没事领着一群狗奴才上街去调戏一下良家少女……龙三的真实感言本书现在存稿超过二十万,一天三更,分别为中午十二点,晚上六点,十点,请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推荐!不胜感激!
  • 灿烈:守护她一生的白马王子

    灿烈:守护她一生的白马王子

    她生活在泥泞不堪的角落而他,又是光芒万丈他们,怎么看都不会走到一起而又因缘聚会,彼此珍惜他们啊,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你夏日背的G.S.Y.现在是否还在?你给我弹的那首吉他,现在是否生疏了?有人说,青春是首不老的诗,我们在这个任意放肆的年代,寻找着青春的大意,不断的更新其存在的意义…我在你的红毯尽头等你【十二颗颜色】系列|十二颗颜色·透白|
  • 无限之无限时空

    无限之无限时空

    一扇门的背后是什么,如果不打开就永远不会知道。男主角因为打开了一扇绝对不能打开的门,而被迫卷入无限的时空洪流之中。最奇葩的穿越和最混乱的人物关系,我们不生产世界,我们是世界的穿越工……
  • 七世族

    七世族

    自古流传下来的七大世族。木、皇、白、秦、乾、韩、器。在这个世代,是最后的终结还是一次转折。——————————————————————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年,突然被告知的身世!为了父亲为寻找的真想!我来到了这里……
  • 木偶泪

    木偶泪

    失足跌落了莲花湖看见了前世今生开始明白了很多事情像是做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梦
  • 阴阳血脉

    阴阳血脉

    一位有奇异血脉的孤儿的故事。ps:本故事中的一切全为虚假。
  • 80后少妇艰难创业记

    80后少妇艰难创业记

    男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成家立业,所谓成家立业就是先成家后立业,那么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先成家生育后再立业呢?每当看到招聘启事里要求“女,未婚”等字眼我就觉得特别讽刺,都说男女平等,怎么一则招聘启事就显出了不一般呢?那我就偏不走寻常路,一定要证明我们女人也行。人这一生挺奇怪的,当我们回头看看的时候,有几个能心安理得的告诉大家:“我能够为我之前所犯的错误买单,之前我犯的错误我不后悔!”这样的人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如果我认识如此有担当的人的话,那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他的。虚拟的小说写得多了,今天突然大脑开窍想要写点儿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事情,其实我知道太现实的文字没人爱看,好吧,也让我任性一次吧!
  • The Lady From The Sea

    The Lady From The S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TFBOYS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TFBOYS在一次偶然遇见了她们,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