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73800000020

第20章 刘禅的听政会(3)

“愿闻忠烈侯高见!”赤袍者双手交叉揣在怀里,一脸不信服地说道。

来敏恃才傲物,分明没把年轻的诸葛嶷放在眼里,料他只是哗众取宠。

诸葛嶷说道:“在下这一制度仿效前朝左雄之法,实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东汉顺帝时期,郡国选举的人实在不成体统。左雄为尚书令,建议“诸生试家法,文吏试笺奏”。这就是科举考试的雏形。等到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才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来敏晒然:“我原以为是什么新奇的玩意儿,不过是拾人牙秽罢了。”

诸葛嶷也笑道:“敬达兄岂不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左雄创立考试之法以后,牧守没有敢轻易荐举,考察选举的制度清正公平,可以看出考试的效验。但自此以后,朝纲不振,烽烟四起,于是这一方法就被人忘却了。”

“那请问忠烈侯从中得到什么创举呢?”来敏讥讽道。

“夏天穿厚厚的袍衣算不得什么新鲜的创举。不过我的科举制度又在左雄考试法的基础上另有新意。”别人或许不敢明言,诸葛嶷初生牛犊不怕虎,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全然不把东宫重臣的来敏当一回事。

在场众人无不端详着来敏的穿着,荆州派不禁哈哈大笑,就是益州派也是对其古怪穿着认为不合常理。来敏很是尴尬,阴沉着脸坐下来。

诸葛嶷接着说道:“墨子曰: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自古选举人才讲求德才兼备,即贤良之士。我这科举就是要设立科目应试考生的学识。”

“哈哈哈,选举人才既然讲究德才,那你考究学识,岂非本末倒置。”又是秦宓出言究难。

适才议论九品中正制的时候诸葛嶷就败下一阵,此刻讨论科举,他不甘心再输,朗声说道:“我不是说德才就不需要,只是请问子勒兄,学识尚可考证,那才德又如何考校才算公平?”

“郡国里选就是考校的德才。”秦宓言比称郡国选举。这是关乎益州士人未来的政治途径,也是益州派寸尺必争的。

诸葛嶷故意叹口气说道:“子勒兄原来在家不是孝子啊。”

此言一出,右侧众人无不气愤。

秦宓在西蜀无论品德,才能和学识都是一流人物。他又是洁身自好的雅士,哪里能够容忍别人说他不孝,当即变色道:“阁下似乎诽谤鄙人。”

“不敢不敢!在下就有个疑问,既然秦兄是位孝子,那为什么郡国里选不以秦兄为孝廉。不晓得是选举制度不公平还是选举秦兄的郡守不公允。细细想来,当真令人扼首叹惋。”秦宓少时有才学,州郡辟命,称疾不就职。但州郡选举他并没有举孝廉。诸葛嶷抓住这一细节,死抠字眼,叫秦宓自相矛盾。

秦宓本来完全可以举孝廉,但因州郡官吏私弊,将孝廉送给别人。他一直以为耻,所以后来州郡以才学辟命,故意推辞。今天在堂上被诸葛嶷无意揭短,不由得怒火上升。但他心志平和,定性颇高,生气之余立刻清醒。暗叹道:此人不知何方来历,竟然对我等知根知底。

诸葛嶷心想:得罪子勒兄的地方将来我定当赔罪,在堂上顾不了太多,还望子勒兄雅量包涵。继续说道:“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磔。尧舜量才不求全,盖因泰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细流,所以成大也。既然才德考校有欠公平,又怎能用不公平的制度将学识的考验一并去除呢?要想治国理民,考试学问至少还有几分把握。”

“敢问先生,考试学识在于何种科目?是考记诵默写经书,还是考说明义理,或者诗赋?”马谡期待地望着诸葛嶷。说到诗赋不由得环视对面众人,秦宓无疑是全益州诗赋的佼佼者,文藻壮美被世人称诵。

诸葛嶷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旁敲侧引道:“科举考试有两大弊端:第一,学非所用。如果考试的科目并不是帮助治理国家的内容,那么即使考取也一无是处,浪费人力财力。第二,所试者系一日之长短。为考试而学习,必然容易脱离实践。”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这两大弊端表现得非常明显。到了宋代仁宗时期范仲淹开始改革弊制,再后来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也有改革科举制度的相关举措。结果都因为改革领导者被罢黜相位,法制遭到废除。科举制度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终于发展到明清时代的八股取士,导致整个中华民族封建帝国走向最后的没落。

这也是诸葛嶷一开始没有讲述科举制度,而是首先揭露其弊端的良苦用心。他坚信科举制度的公平、实用、可行等优点总有一天必将得到大家的认可。

但是科举制度就像一把双刃剑,稍微使用不当,就将禁锢学者的思想;而且学而无用,也将浪费士人的智力,阻碍文化和政治的良性发展。

诸葛嶷不希望自己在三国建议的科举制度将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障碍。因此要把弊端放在重点,只有集合智者的思想加以纠正,才能逐步完善科举,不致陷入八股取士的误区。

“既然有这些弊病,还敢献丑?”孟光仿佛抓住对手的破绽,第一个起来持反对意见。

诸葛嶷表情严肃地说道:“因噎废食不可取。难道因为有弊端就放弃科举?试问天下有什么事情没有利弊之分。”

一听‘因噎废食’,孟光就惭愧地回到原位。

“忠烈侯既然能指出其弊端,想必也有改正的方法吧?”马谡听得诸葛嶷的科举制度的似乎有些可行,因此期待诸葛嶷能更加完善它。在他看来乡举里选和九品中正都不是完善的选举制度,这个科举制度或许能够解决目下蜀汉的人才问题,倒也值得期待。

“我的科举制不考帖经和墨义,也不考诗赋,只考学问策对,另外对其他技能的人才考试技艺等专门的科目。”

唐代的进士,既要考帖经和策,又要考明经和试策,还要考试诗赋。然而人力有限,不可能样样具全。所以阅卷者也只注重一种,其余的都不过敷衍了事。到明清时代就干脆弄个四书八股。整个古代始终没有解决好科举制度里学而无用的弊病。

诸葛嶷干脆只考策对,把重心放到政治理论上。但这也违背学问的内涵,不过乱世中也只能讲求最优效率了。

“阁下所说的其他技能又指什么?”马谡追问道。对于任何一处不明白的地方都要详细探索,他对科举的兴趣之浓不言自喻。

“人才有九:德才,国家栋梁;理才,运筹帷幄;政才,经国治民;学才,治学传教;武才,指挥军队;农才,教民耕稼;工才,采矿制器;商才,经商致富;辩才,伐交议政。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因利而导,各尽其才,九不缺一。专门考试科目可以设置为农科、工科、商学、辩论和骑射等科目。”诸葛嶷引章据典,讲述各类人才的区别和各尽其才的必要性。那些熟悉典故的西蜀文士不禁侧目。

“阁下所说考试非一日之长短,那怎么避免呢?”秦宓也对科举产生兴趣,插嘴问道。

“子勒兄这话问得妙极。”妙极二字本属谯周的专利,诸葛嶷趁此盗版,实在是为了还秦宓大大的面子。

“科举考试只能选取人才,若要培养人才,还需要大兴太学。从太学里选取考生,参加考试,再斟酌任用。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大兴太学则先要尊重教授博士。”

其时刘备入蜀,在益州广兴太学,就是为了恢复两汉时期学术鼎盛的太学。曹操等在北方也兴办太学,江东孙权也重视学术文人。三国也是继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文人学术研究风气盛行的时代。但汉代太学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诸葛嶷提出的太学纯粹为了考试而办。

诸葛嶷也有苦衷。他不是不想发扬学术,重新恢复诸子百家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只是当今乱世,纷争激烈残酷远胜过春秋战国。国家要想图存,必须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首先有大的见树,至于学问其重要性排在前三者之后了。

然而诸葛嶷的太学又与后世范仲淹和王安石的学校制度不同。

范仲淹限定应试的人,必须在学三百日,曾经应试的在学一百日。他的方法也是避免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凭借一时侥幸谋取仕途。

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学校养士,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次递升。升至上舍生,则可免发解及礼部试,特赐之第。方法繁琐,难以实行。

诸葛嶷的太学制度折中,从太学里选拔考生也是充分考虑门阀世族的利益。须知当时的穷人一般无钱读太学,只有有财的门阀和世族才会让子弟享受太学良好的教育。当然商人也在其中,不过让商人出身的应试商学,则避免了商人进入政坛,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当然他也意识到这将会激起士人甚至当权者的极大反对。所以他也在思考着怎么解决阻力最小。

“那么先生认为考生从太学里来,不知道这科举制度是面向哪些人?”问话的是号称‘荆楚四杰’之首的廖立。

这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也涉及一个垄断性的潜在问题。如果科举只对某部分人开放,无疑就意味着国家政权被某部分人垄断,其实质与九品中正制不相上下。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诸葛亮十分器重,认为他和庞统都是楚地的良才,但赞兴王业。廖立曾为长沙太守和巴郡太守,现任侍中。在座众人里也是唯一有过两次二千石经历的人。举手投足都为荆楚士人所重视,只是性格有些偏激。

诸葛嶷微笑着向他施礼,然后才回答说:“科举制度当然向全国开放。无论出身贫贱尊卑,只要有真才识学,只要就读过太学,都要一视同仁。”

他的话很快得到在座秦宓、谯周、苏章等人的支持。他们出身贫寒,对于门阀世族逐渐垄断仕途深有同感。一视同仁的太学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其实立太学的本意也是让全国热衷学问的青年求学,不料到汉末因为选举制度的缘故,弄得投学的多是来赢取名声或拉帮结党。

“哈哈哈哈,先生原来只图个画饼充饥啊!”身着赤袍的来敏自鸣得意地笑了,站起身来。他以为这次可以痛快地反击诸葛嶷。

“先生这话就有些离谱了。先生可知道有句俗语么?”马谡慌忙为诸葛嶷打圆场。

“什么俗语?”

“黄金满篱,不如遗子一经。”

诸葛嶷笑了笑。他其实明白从实践的角度讲,汉代的选举制度就其本身是不错的。大体而言,最先必进学校读书,才获补吏。补吏以后才获察举。这由教育而行政实习,由行政实习而选举,再由选举而对策,再由对策而任用几个阶段,表面看极合情理,切实施行,却毛病多多。究其原因,就是读书资本在作怪。

古代社会,不易得到读书机会。如果你出生在一个读书家庭,问题就容易解决。

当时爵位不可世袭,但书本可以。世代经学,就可以跑进政治圈子。如此学问和书本就变相成为资本。一本书的价值就很高了。

当时的读书家庭就很容易成为做官家庭,同时就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两汉所谓家世二千石的,只要家庭里有一个人做到郡守,就有察举权。若是连做了几郡太守,就是足迹遍天下,各地放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将来政治上得意就要对原来的举主报点私恩。因此察举过人的子孙,就有容易被人察举的可能。

汉代选举又是分郡的,每郡只有几个名额,于是永远落在几个家庭,,这也是世族门第永远带有郡望的原因。袁绍称霸河北,与他祖宗四世为三公有关。至于刘备,那就只能白手起家了。

堂上所有人都望着诸葛嶷,这次看他有什么办法打破传统。

“呵呵,年轻人不要太过张扬。须知姜还是老的辣!”许慈素来好妒忌比自己能干的人,见诸葛嶷刚才口若悬河只说得本方几位败下阵来,心里很不痛快。现在看他突然语塞,当然出来讥讽。

在座众人都清楚古代书籍最初用竹帛书写,书本不易得。后来蔡伦改进造纸术,但纸还是很昂贵。书本必须手写抄传,书本还要千里寻师访求。读书求学有很大限制。

所以诸葛嶷刚说科举面向全国,立即引来诸人的鄙夷,以为他只是夸夸其谈,不考虑实际困难。

不料诸葛嶷猛然笑道:“许公莫笑!成竹在胸,在下才敢斗胆直言。实行科举首先就得洛阳纸贱。”

同类推荐
  • 我是青楼老板

    我是青楼老板

    【内容简介】太有钱了也是麻烦!阴间的国库亏空了,也打起了我的主意。即使真的打了主意也行,送我回阳间啊?却因为黑无常和当差小鬼儿的仇恨,把我给丢到了明末清初去了。秦淮八艳!我一看她们就流口水了,我抓,我再抓,让她们都投入我的怀抱。我可真是太有才了,和李自成结为兄弟,拜洪承畴为干爹,帮助朱由检杀了魏忠贤。我有自己的兄弟,我要建立自己的王朝!我要在古代建立一个庞大的青楼连锁店。是携众女归隐?是稳坐王位?跟我来瞧瞧。【友情推荐】《网游之三国守护者》-书号150479-洛阳人氏《无赖神话》-155682-偶不是妻管炎《混混圣人》-153143-大洋《极乐登仙》-154974-萧四哥
  • 李自成陕北史事研究

    李自成陕北史事研究

    本书对李自成的祖墓、乡籍、名号、家世、家境、读书情况,习武战斗生涯、起义前经历、起义后回陕北等历史进行了探讨。
  • 蛇鼠一窝之大宋县官

    蛇鼠一窝之大宋县官

    他本是一名职业11大哥,却意外回到了大宋王朝,只有小学毕业证,不会物理不会化学,更不精通政治,只会提刀砍人的他,又该怎么在大宋这个历史上最衰弱的朝代混下去呢?面对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式微他将如何自处?且看大醉虾为您演义这段虚幻的历史!!!★★★★★★★★★有兴趣的书友请加群:22155069★★★★★★★★★★★★
  • 回味宋朝

    回味宋朝

    宋朝是一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时代。它在经济、文化、科技上都创造了光辉的成就,现代学者普遍认为,两宋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则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连现在的余秋雨都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可见宋朝的魅力。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吴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吴卷

    本书通过周瑜、鲁肃、吕蒙等江东豪杰的人生轨迹,从人性的角度,揭晓东吴现象背后的奥秘。
热门推荐
  • 重生校园:陶宝宝的掘金时代

    重生校园:陶宝宝的掘金时代

    “咔嚓”一声,陶宝宝重生回了初中时代,重生后的她学习、爱情、事业一把抓。运气暴强,聪明脑袋瓜。外加美男,不止仨。淘淘宝,捡捡漏,泡泡帅哥有节奏。喵了个咪的,可不可以不这么强大?
  • EXO假如我们的生活不一样

    EXO假如我们的生活不一样

    假如,世界翻转,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我们都是复杂的。我们爱过,恨过,欣喜过,失望过,年纪轻轻却要承担很多。我们都普通,又不普通。各路当红明星,身份反转,名字改变,但是起始处,还是一样的。
  • 医学信息学

    医学信息学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本书首先介绍了医学信息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数据、信息、知识以及信息管理,医学信息标准化和医学信息系统工程等。其次,介绍了医学信息学各个研究和应用领域,包括生物信息学,医学影像和实验室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远程医疗,临床决策支持,社区卫生、区域卫生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中医领域的信息处理。最后,介绍了国际上医学信息学的发展方向、新的理论和技术,以拓展读者的学术视野。
  • 龙霸都市

    龙霸都市

    一部都市热血小说,有情有义,有黑道,有梦想,有美女!他,走得路很邪,但做人很正!可以见到现实,绝对沸腾的传奇。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紧紧围绕人生这个话题,精选古今中外有关佳文佳作、名人轶事、传说故事,均富教育意义,颇具收藏价值,可读可看,可思可考。将精彩哲理故事如颗颗珍珠贯串在人生这根红线上,每则故事后附加一二句短评,使历史故事变为生动教材,让古代中外名人“变活”。
  • 天官诡印

    天官诡印

    世人只知摸金校尉,却不知统领摸金的为发丘中郎将。而我,则是世间最后一名发丘中郎将,人称发丘天官。――天官赐福,百无禁忌!
  • 唐伯虎闯异世

    唐伯虎闯异世

    注:本书为外站转入。如有侵权请联系!著名书法家?画家?一边去!我唐伯虎五百年前就是号称书画双绝!赌神?赌王?靠!别勾起我伤心事!老子娶了八九个赌鬼老婆!青帮?洪帮?老牌帮会?切!比得上老子五百年前就存在的唐门吗?足球?不就是蹴鞠吗?那可是咱大明朝三岁小孩都精通的玩意儿!什么?小日本曾经那么入侵我中华?还有八国联军?靠!血债血偿!最重要的——歌后?影后?校花?白领?别以为长得漂亮我唐伯虎就要了!前车之鉴!烂赌的一边去!!!……
  • 无敌作弊系统

    无敌作弊系统

    原本男主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被女友抛弃,被同学鄙视,一次意外后身体内多了个超级作弊系统,从此以后人生变得闪闪发光,御姐、萝莉、女明星,通通逃不出我的五指山……
  • 嗜宠

    嗜宠

    上一世,她装疯卖傻也没能避开恶人的毒手。一朝重生,灵魂易主,董家二小姐性情大变。原本痴傻的二小姐变得娇蛮跋扈,奸诈狡猾;这一世的她越发的毒,也越发的狠。这样的二小姐却深得冷面战神三王爷的宠,他宠她的阴狠,宠她的毒辣,宠她痴傻外衣下的惊天才华……而她,是否能忍受他嗜血的宠爱?且看一代宠妃如何在古代掀起血雨腥风……
  • 天地渺

    天地渺

    平凡人生,偶遇魔尊,与相伴,随相依,与她同死,此生无憾超越时空的磨练,只为遇见你,永生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