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环境除了生态环境外,还有社会环境。要提高消费环境的质量,还必须提高社会环境的质量。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还很不干净。除了以前说过的伪劣假冒充斥市场、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外,就以封建迷信活动而言,也还是比较严重的。有些人特别是农民,热衷于求神拜佛、算命卜卦等封建迷信活动。前几年,有的人还打着现代科技的幌子,欺骗群众。有人提到,作一次“法事”;看一次“风水”,少则30-50元,多则数百、上千元;像这些情况,也败坏了社会风气,败坏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形象。关于优化社会环境问题,我们在第三章已作了一些说明,这里不重述了。这里只强调一点,要解决社会环境问题,必须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的教育,特别要强调诚实守信。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2004年“中消协”确定当年的主题是“诚信、维权”,我在一次研讨会的发言中提出“诚信为本,维权至上”的问题,认为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害,“主要由于有些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缺乏职业道德、丧失诚信造成的”。因此,“要以诚信为本,要树立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人都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诚信、维权体现以人为本”,“我们希望生产经营者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28。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之,我们要千方百计净化消费环境,从各方面作好工作,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不净化社会环境,不培育优良的社会机体,移风易俗,就会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消费生活,影响消费力的提高。
§§§第五节以人为本对消费力进行正确引导
经济科学不仅应该研究生产关系,也应该研究生产力;不仅应该研究生产力,也应该研究消费力;不仅应该研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也应该研究生产力与消费力的矛盾运动,研究生产力与消费力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在第一章谈到消费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就提出:消费力的研究要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从消费需要出发,不断提高消费力,使消费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体现人的本性,体现人的“复归”,体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生产力的主体,也是消费力的主体,也是整个经济运行的主体。生产为了消费,消费为了人的发展,这个简单而又平凡的道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着重研究人,研究人的发展,是当代经济科学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强调对人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有一系列论述,已如前述,在西方国家,也有不少学者早就提出,经济学应该研究“人”。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早就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是从需要及满足需要的手段这个角度来考虑的人。”“因此,当然应该从人和人的本性开始我们的研究。”22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也早就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一方面它是一种研究财富的学科,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它是研究人的学科的一个部分”,“……它是研究人类本性不断变化和细微的力量”230。众所周知,著名行为科学家马斯洛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要用开阔的、更综合的、多学科的方法来研究人的问题,提出人的需要的五个层次。当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与保障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把真、善、美等都作为“发展需要”(存在的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内容。这样就把人的需要提到更高层次,把“人”提到更高的境界。197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会提出了社会发展应“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认为社会发展不局限于经济增长,而是经济、文化、教育和技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发展,社会进步应该是全面的。1981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委托,提出一份名为“新发展观”的报告,明确提出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社会——人,是社会——人的需要,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和精神的需要,它的发展与人的智力、体力的发展相一致。1994年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并呼吁“各国应当减少消除无法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推进适当的政策,包括人口有关的政策,以便满足当代的需要而又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1995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人民是从事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课题”231。
但是,过去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往往忽视对人的研究,只研究“物”,研究“物”的运动,研究“物化”,很少研究人的发展,这是经济科学研究中一大缺陷。我们必须开拓思路,扩大眼界,从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研究人本身的全面发展。消费力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一门新学科,应该从消费力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中研究人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开展对消费力的研究。
消费力的运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这就要在思想认识上真正从过去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从“物化”转移到“人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关系“物化”,物主宰人,人成为物的附庸,造成人的异化。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他把人的本身力量的实现,仅仅看作自己放纵的欲望、古怪的癖好和离奇的念头的实现。但是,另一方面,财富又被仅仅看作手段”,“……财富是一种驾凌于自己之上的完全异己的力量”232。这种物化的结果,“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区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233。这种“物化”,就会使人失去人性,人就不成其为人了。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弃国家、集体和个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要是那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有什么区别”234?我们必须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的一切向“钱”看,反对人的“物化”,真正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发挥人的自主性,发挥人的道德和才能。这就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第一,强调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真正树立生产为了消费的观念,从消费需要、即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的消费需要的发展趋势,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的消费需要。我们说不要“物化”,决不是完全否认物的作用。马克思在谈到“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时指出:“……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上,而总是仅仅从外表的效用方面来理解”235。我们就是要从“庞大的商品堆集”中,找出它“同人的本质联系”,使物为人服务,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不断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力。不仅要提高物质消费力,更要大力发展消费精神力,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使每一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236,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正体现由“物化”到“人化”的最佳效果。
第二,要真正体现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下,平等竞争,等价交换,消费者主权不受侵犯,因而市场经济应该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保护消费者权益,也就是保护了消费力,体现了消费者的主人地位,体现人从“物化”中解放出来。这就要净化市场,净化商品市场,打击伪劣假冒和商业中的欺诈行为;就要净化精神文化产品市场,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保护。
第三,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经济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消费结构中,要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提高文化含量,才能提高消费质量,提高消费力。要移风易俗,培育优良的社会机体,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特别是在高科技不断发展、不断渗透于消费领域的情况下,更应如此。著名未来经济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早就提出高科技、高思维的问题,在《高科技、高思维》一书中提出保留人性的科技,排斥侵犯人性的科技。2000年5月,《光明日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他说:高思维包括了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及宗教信仰等人类精神领域的活动,这是一种与高科技相平衡的力量。提出高科技、高思维,就是要探讨科技如何与人类精神世界结合的问题。他说,电视和电子游戏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暴力。科技是有一定后果的,有时它会侵犯人性。高科技可以在一个阶段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但是更深层次的竞争最终在高思维方面。“科技以人为本”这句话大致包括了这层意思237。这些话很值得我们深思。2000年8月5日,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会见六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时指出:“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提出“科技伦理”问题更是意味深长的。高科技必须和高文化相结合,必须用高文化引导高科技,用高文化开拓高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人的力量和才能,为社会谋福利,否则就会走向邪路。这就必须端正价值导向,用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消费观来指导人们的消费活动,坚持文明消费、科学消费,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这也说明两个文明必须协调发展,决不能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基础工程。
第四,要提高人的素质。消费力既然是“个人才能的发展”,这就要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问题我们在前面已讲的很多了,这里只强调一点:现代化的根本内涵是人的现代化,是具有高素质的人,具有高文化、高度文明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正是消费力运动的最终目标和结果:人的素质大提高,人和社会文明程度大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逐步实现!
当代经济学应该加强对人的研究,应该是研究人的学科。不断发展人的知识、智能,加速发展生产力、消费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学不断发展、不断繁荣的客观要求。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英国是资本主义最初发展的国家,因而20世纪以前一些重要经济学家主要在英国;20世纪特别是30年代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因而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多在美国。21世纪的中国经济,将出现百花齐放、光辉灿烂的局面。我们希望,作为最年轻的一门新的经济学科——消费力经济也将在其中茁壮成长,在满园春色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