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7000000008

第8章 电视民生新闻概述(3)

在“以民为本”和平民化的传播理念指引下,电视民生新闻满足了受众的求近、求快、求新和参与的心理。其传播价值与现实意义被认为是将10年前央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真诚面对观众”的口号落到了实处。电视民生新闻的兴盛是对“新闻本位、受众本位”意识的再确立,其对“人本”意识的倡导与新闻价值规律的回归,在我国新闻传播活动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叶子总结《南京零距离》成功的独特意义在于:重新确立了电视新闻的主体位置,扭转了电视新闻只能有社会效益而不能有经济效益的传统观念;传播方式上真正实现了在电视大众传播媒介中引入人际传播的优势,架构起平等交流与信息互动的传播平台。景志刚认为:“民生新闻的巨大生命力在于它体现了我们这个平民时代新闻必须具有的精神品质: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南京零距离》对传统新闻理念的改变,首先是带来了一种心态,一个从业者全新的姿态:从精英姿态变成平民姿态。有资料显示,在南京和成都地区几档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市民的出镜率都超过了50%,有的甚至达到了80%以上。

这是新闻传播媒介由精英化向平民化转变的标志,平民化意味着将平民(也称老百姓)的立场、价值观和需求向社会各阶层扩散,就是尽力将每个人身上的“老百姓角色”部分取出来,平等视之,其本质上是社会平等化。具体表现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公共道德观念的增强,等级观念的淡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舆论环境的宽松。这种转变无论是对于电视新闻界而言还是对于民众的社会政治生活而言,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它是电视人在现有电视体制下追求自身理想的一次策略性突围,是电视人最大限度利用政策资源、市场资源以规避体制风险的一次有益尝试。电视民生新闻平民化的视角使记者的采访报道触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最低层的受众,并通过各种互动环节在媒介、政府与民众之间构建了一个民主的舆论场域,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给民意一个畅达的渠道,使那些平时在公共事务中沉默的弱势群体亦或草根阶层重新获得了话语权,成为公共决策与信息传播的当事人和见证者,为民众提供了参与公共决策的机会,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民意的公共价值。

第二节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

(一)中外新闻业的大众化与平民化起源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语境中,用“民生”、“平民化”等词语来指称以民众立场反映民众生活和民生疾苦的新闻传播活动,代表了“电视民生新闻”的现实意义和存在价值。对于平民化、大众化的新闻传播观念,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大众化报纸时代。当报业从充当政党宣传、党派论争的角色中退隐而成为商业盈利的工具时,关注民众日常生活,报道民众的生存状态与喜怒哀乐就成了报纸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学家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认为,大众民主、市场观念及城市社会的发展造就了“民主的市场社会”,为了适应这样一种社会的需求,便士报便应运而生。1832年,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发掘了大批被统称为“平民”的读者,随后的10年内,为平民百姓出版的报刊中还出现了一些值得尊敬的报刊,它们为公众提供重要的信息,并起着领航的作用。

不仅如此,大众化报刊活动还具有开启民众社会化、知识化进程的功能。19世纪30年代,本杰明·戴的《纽约太阳报》作为美国大众化报纸的开端,其读者起初主要是为了阅读它所登载的警事报道才购买报纸的。然而,数年之后,这些读者中的许多人变得成熟了起来,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在与《太阳报》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便士报提供了更多营养丰富的食粮。《太阳报》和《先驱报》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开始提供给读者更多有实质性内容的新闻报道以适应读者日益提高的阅读水平。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大众化报纸生存与兴盛的根基。虽然西方大众化报刊活动也带来了商业化与黄色新闻的泛滥,对新闻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但是,作为一种贴近民众的传播方式,平民化、大众化的新闻传播活动已经成为近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一。而在我国,新闻业的大众化,或者说大众化的报刊活动随着20世纪初西方新闻观念被大量引介到中国而渐渐兴起,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有邹韬奋、成舍我等。

邹韬奋的《生活》系列报刊活动,首倡“面向民众办刊”思想,提出“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容纳民众之意见,使本刊对于民众有相当之贡献”,并对“民众”作了明晰的界定,表明毫不动摇的真实的民众取向。其大众化的新闻观念,表现出一系列独特性: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强调传播的通俗化、重视与读者的互动、与大众平等相处等,体现出一种真切的“民生关怀”。

这一时期报纸大众化方面的杰出代表还有成舍我。他在1935年创办《立报》时,正式提出“报纸大众化”的口号,要使报纸立于民众之中,加强与普通老百姓的联系,而不是走向精英化、政党化的办报道路。他认为,报纸既要报道重要的事件,作民众的耳目,又要作民众的喉舌,对他们关心的社会问题作表态性评论,说他们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唤起他们的思想感情,进而把国家观念打入大多数国民心中,以达到“唤起民众”的目的。邹韬奋、成舍我等杰出报人的大众化报刊活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的年代起到了唤起民众、关爱百姓、启迪思想、传播进步言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当代中国民生新闻的诞生与西方报业大众化进程如出一辙。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新闻事业迅猛发展,新闻媒介的数量与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媒体众多、内容极其丰富的现实环境中,受众渐渐成为媒介活动的中心,掌握了新闻内容的选择权与决定权。加之民众接触大众媒介的机率日益增加,新闻的大众化渐渐成为新闻媒介的主流传播模式。大众化的传播模式主要表现在“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以及接近性、趣味性、知识性、社会性等方面的新闻信息的广泛传播,与民生相关的新闻报道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的孕育和生成是以报纸为先导的,早期的党报以及后来的晚报、都市报大都辟有关于民生的新闻版面,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的晚报和90年代中期勃兴的都市报,可以说是民生新闻的最早策源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城市晚报蓬勃兴起,成为中国新闻观念变革的先行者。与当时的党报相比,晚报的主体受众瞄准城市居民,在贴近性、可读性方面体现出大众化报刊的独特魅力。

也正是晚报对“民生”、“民情”、“民意”的特别关注,形成了自身的传播优势,吸引了大批的读者,为民生新闻的孕育与成长提供了土壤。后来的都市报,更是将晚报的这种民生情怀发挥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一批中央级党报和地方党报的民生新闻可以说是关注“大民生”的典范,如《中国青年报》以及南方报系的《南方周末》,都是以关注民生和舆论监督而著称的。即便如此,当时的电视媒介也并非与民生新闻完全绝缘。早在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注意思想性、政策性和时新性,采用评论员形式与观众交流,很快就获得国人喜爱。首次播出的题目就是《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具有关心民生疾苦和监督社会的作用。这与当今电视民生新闻的主打内容如出一辙。而最早明确提出“民生新闻”口号,宣称“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报纸当属创办于2001年的深圳《晶报》。报纸“民生新闻”虽然启步较早,但并没有形成一种专门的新闻样式和比较清晰的市场定位。从“民生新闻”发展的规模化与受众的特定性而言,真正使“民生新闻”浮出水面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无疑是电视民生新闻。

(二)我国电视新闻的改革与实践

我国电视新闻改革大体上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替突破中以渐进式的方式进行的。总体来说,电视新闻改革的历史进程可以归纳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开办与数量型增长、受众本位与新闻本位的回归及平民化理念的践行、电视新闻传播频道化与质量型增长等三个阶段。

1.电视新闻节目的开办与数量型增长(19781993年)

这一阶段主要以各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开办与数量型扩张为特征。1978年元旦,《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联播》)开播,标志着全国电视广播网的初步形成。同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CCTV)。由于电视在当时还不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为扩大电视在受众中的影响力,电视新闻的改革首先表现在增加新闻节目时间、扩大新闻节目在整个电视节目中的比重上。1984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原有《新闻联播》和《专题报道》的基础上,增设《午间新闻》,1985年3月,又开办《晚间新闻》,填补了午间和晚间电视新闻的空白。后来又陆续开办了《经济新闻》和《英语新闻》等新闻类节目。地方电视台也相继出现了电视新闻专栏节目。

1986年10月,杭州电视台开办早间新闻专栏节目《早晨好》。1987年1月1日,广东电视台开办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早晨》。到1988年,央视第一、二套节目中每天首播及重播的新闻节目已增至10次。同时,新闻媒体开始重视受众研究、受众调查和传播效果研究。始于1987年,以后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调查就是在这种气氛中起步的,观众调查为电视台调整节目布局、提高节目质量、改进传播方式,以期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1983至1992年的10年间,电视新闻有了较为突出的进步,中央电视台日播新闻节目由4次增加到11次,新闻节目在电视整体节目中的分量有了明显提高。1988年的一次全国听众调查显示:电视新闻超过广播、报纸新闻,跃居三大媒介之首,成为新闻传播的主导。

2.受众本位与新闻本位的回归及平民化理念的践行(19932003年)

这一阶段以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新闻评论类节目、专题类节目、直播类节目等节目类型的创办以及新闻传播理念的革新为主要特点。自传播学由西方传入中国以来,国内关于传播学的学习、引鉴与研究,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观念,最为典型的变化在于开始由传统的“传者本位”转向“受众本位”。

到90年代初,电视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也从单一的宣传功能分化为宣传、告知、监督和沟通等等。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开办一个全新的栏目——《东方时空》,时长45分钟,是一个板块化、杂志型栏目,由《生活空间》、《东方之子》、《焦点时刻》和《金曲榜》组成。它一经问世,就以其独特的栏目定位,贴近百姓的朴实作风,清新明快的格调,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好评。被誉为电视新闻媒介“新闻本位”的回归。正如第一任制片人孙玉胜所言:《东方时空》的探索,是从非常具体的地方——语言特点开始的,就是要像说话一样地说话,要给信息传播带上强烈的个性色彩,传播者与观众建立起一种平等。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新闻改革重在推动消息类节目的数量扩张,90年代则是重在新闻性栏目的创办及栏目结构的优化上。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开办一个以深度报道、舆论监督为主的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随后,中央台又分别开办了《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在后来影响很大的一批栏目。这些栏目的开办,带动了国内电视新闻的改革与创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新闻越来越多。

同类推荐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梦在数学里

    梦在数学里

    本书收录了多篇关于数学课教学研究的文章,分为五辑,内容包括:课标解读、有效教学、教学探索、教学设计、高考频道
  •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本书介绍了尖子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内容包括给学生一颗仁爱之心、发挥自身魅力使课堂讲解更精彩、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纠正学生的攀比心理、编排座位不以科学性为标准、带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等。
  •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自古至今中外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内容,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制度的优缺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同追求!也是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节目创优的意义也是人所共知的”。
热门推荐
  • 一吻定情之谁的青春不迷茫

    一吻定情之谁的青春不迷茫

    有一个平凡的女孩,爱上了一个自己最讨厌的人,他经常和她作对也因此对她产生了好感,而她也对他产生好感因此............【请自己看文文吧(??.??)】
  • 香碾尘

    香碾尘

    第一眼,她就爱上了他,爱了整整五百年,而他却永远让她无法触及。死后重生,她的身边一直守候着一个人,而她却遇见了与前世的那个她无法忘记的人相似的他。是缘?是殇?逐流年,碾作尘,是否香如故?PS:小说更新恢复中!!!
  • 甜蜜再恋之秘密恋人

    甜蜜再恋之秘密恋人

    7年前,他是她的男神,崇拜他,暗恋他,幸运的是,她暗恋的人碰巧也喜欢她一场变故使得他们分道扬镳7年后,他们再次相遇,经过蜕变的他们还能再次相认吗立场已经变得敌对的他们还能再次相爱吗
  • 魂奉录

    魂奉录

    把你的灵魂交给谁?是这里的人从出生开始就要去考虑的问题。是慈爱的佛祖?还是飘渺的道宗?亦或是万能上帝?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持有,那么你就要经历万劫的轮回和永无休止的诱惑和陷阱的阻挠!来吧!开启你的凶险且刺激灵魂之旅!
  • 陌生的朋友

    陌生的朋友

    本书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陌生的朋友、抠字眼的小女孩、顺手帮一把、千年古参、上边有人、考验爱情、我的群主,我的“群”、你追我涨、年度最佳慈善家、笔记本上的秘密等。
  • 悲伤流过青春

    悲伤流过青春

    那个夏末,他们相遇,一个阳光帅气却内心孤傲的男生,一个温和清纯却内心坚强的女生,一群人的青春,一群人的放肆,在那个最美的时光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心酸感人的故事!原以为会长久的友情,却一次又一次遭受背叛,友情?爱情?如何抉择!幸福的生活,浪漫的爱情,在一次次的考验里被历练,想爱却不能爱,相爱却不敢爱,那些校园的日子,督促着大家不得不去面对一切,一起纪念青春吧,那些年的青春,都将被铭于心底!
  • 追逐蓝天的人

    追逐蓝天的人

    一个普通的男孩,一个普通的女孩,一名黑道至尊,一个想成为音乐家的学生,四个人的生活好像没有交集,但又在命运的编织下相互重叠,擦出火花……
  • 梦中一牟只为她

    梦中一牟只为她

    他是神选定的天选者,却又被魔所选中,来自异星系的一场神魔之战!浩劫将如何降临,生于现代的他,神与魔他将如何选择!神真的是正义的存在,光明的领袖吗?穿越异世界,只为寻找梦中的她!她问他“值得吗?”他说“为了你,与世为敌又如何?”他是如何在现代都市成为一代传奇,又是如何在异界成为一个神话!
  • 安徒生

    安徒生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 极品仙途

    极品仙途

    在灵气充沛,物种丰富的无极修仙大陆上,三万年来人类一直占据着统治的地位,而统治着整个人类的则是号称正邪两派共六十四个宗门,从地球魂穿到无极大陆的黄山的故事就是就从一个正派的二等宗门炼器门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