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7000000043

第43章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1.《罗以澄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罗以澄、张金海、单波主编:《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2年卷),武汉出版社2003年版。

3.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4.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童兵、林涵:《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陈力丹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版。

9.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段京肃:《传播学基础理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14.戴元光:《传媒、传播、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的价值重构》,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雷跃捷、张彩:《电视新闻频道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17.陆晔:《电视时代——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展江主编:《舆论监督紫皮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19.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20.李金铨:《大众传播理论》,台湾三民书局1998年版。

21.朱羽君、高传智:《进退之间——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Ⅰ,华艺出版社2001年版。

23.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3年版。

24.刘东华:《当代电视报道理念与技巧》,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5.戈峰:《现代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尚玉昌编著:《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吴飞、王学成:《传媒·文化·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9.李树直、郭滨:《十六大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黄建钢:《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31.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3.傅大友、袁勇志、芮国强:《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三联书店2004年版。

34.郑贞铭:《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台湾三民书局1978年版。

35.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张咏华:《大众传播社会学》,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年版。

37.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丁未:《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9.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0.《文化研究》(第2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42.陈正荣:《电视第三次浪潮——解析“南京现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邢虹文:《电视与社会——电视社会学引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44.彭宗超等:《听证制度——透明决策与公共治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5.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46.张咏华:《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7.张宇丹、孙信茹:《应用电视学——理念与技能》,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8.崔保国:《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9.张岱年:《文化与价值》,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50.孙瑞祥:《新闻传播与当代社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1.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2.龙佳解:《中国人文主义新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李培林、李强、孙立平等:《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54.郑杭生、李路路等:《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现状与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5.孙旭培:《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6.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7.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58.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59.刘建明:《新闻学前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0.张晓锋:《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61.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2.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3.张小平:《中国之民主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4.李幸:《大众立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5.《南方传媒研究》(第一辑/民生新闻专辑),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66.[英]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民主》,孙荣飞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7.[英]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吴靖、黄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8.[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69.[加]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胡正荣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70.罗伯特·哈克特、赵月枝:《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沈荟、周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1.[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著,[美]特里·N·克拉克编:《传播与社会影响》,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2.[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73.[荷]斯宾诺莎:《政治论》,冯炳昆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74.[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陈芸芸译,台湾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2000年版。

75.[德]哈贝马斯(J.Habermas):《民主的三种规范模式》,逢之译,载《文化研究》(第2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6.[美]隆·莱博:《思考电视》,葛忠明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

77.[美]詹姆斯·沃克、道格拉斯·弗格森:《美国广播电视产业》,陆地、赵丽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8.[美]约翰·H.麦克马那斯:《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张磊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79.[比利时]P·迪维诺:《生态学概论》,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80.[美]Joseph R.Dominick Fritz Messere Barry L.Sherman.张海鹰:《电子媒体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1.[美]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82.[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3.[美]W.兰斯·班尼特(W.Lance Bennett):《新闻:政治的幻象》(第五版),杨晓红、王家全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

84.[英]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苗棣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85.[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张永强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

86.[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何畏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87.[美]丹尼尔·杰·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88.[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邵志择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89.[美]埃默里父子、南希·L.罗伯茨著:《美国新闻史》(第9版),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0.[美]罗杰·菲德勒(Roger Fidler):《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91.[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2.[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93.[美]伦纳德·小唐尼、罗伯特·G.凯泽:《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4.[英]詹姆斯·库兰、[美]米切尔·古尔维奇编:《大众媒介与社会》,杨击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二、英文部分

95.Neil Postman:The Humanism of Media Ecology,Keynote Address Delivered at the Inaugural Media-Ecology Association Convention Fordham University,New York,2000.http://www.media-ecology.org.

96.Paul Levinson:Mcluhan and Media Ecology,Proceeding of the Ecology Association Volume 2000.http://www.media-ecology.org.

97.McQuail,D.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First edition),Sage,London,1983.

98.Werner J.Severin/James W.Tankard,Jr Communication Theories:Origins,Methods,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Fourth edition)Longman Publishers USA.

99.Charlotte Grimes,Whether the Civic Journalism Bandwagon?Discussion Paper Joan Shorenstein Center,Harvard University(February),1999.

100.Paul s.Voakes:Brief History of Public Journalism,National Civic Review,Fall 2004.

101.Don Heider,Maxwell Mclombs,Paula M.Poindexter:What is the Public Expects of Local News:View on Public And Traditional Journalism,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Vol 82 No4.Winter 2005.

102.Doris A.Graber,Mass Media and American Polities(Fifth Edition),A Division of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Washington,D.C.

同类推荐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在文化事业繁荣、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主持人已不仅仅是受众与节目的纽带和桥梁,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的标志。他们需要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其中,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能力是一切成功的关键。这种节目驾驭,是主持人节目主持艺术的集中体现。
  •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讲述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博采知识,可以增长才干,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就如同亲炙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教师公文包-动物世界

    教师公文包-动物世界

    本书分“昆虫大家庭”、“珍惜的动物”、“动物界真奇妙”、“漫谈海洋动物”四部分,对动物的基本常识进行了介绍。
  • 神堂记忆

    神堂记忆

    本书是一部有关社会记忆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论著,是近三十年来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者著作之一。作者运用外部视角,非常完美地用“记忆”阐述所有,分析了甘肃孔氏家族在政策性移动后,如何重建他们的文化社区,然后又通过孔姓来实现他们地位的重建,全文深入浅出,文史并重,不仅仅用记忆交代事,还用记忆展示了华夏大地孔子之尊繁衍生息之历史、文化状况。
热门推荐
  • 我成了鳌拜

    我成了鳌拜

    穿越的开始很俗套,中间很彪悍,结尾还不错。讲述一个男人一不小心穿越成为一个有名的历史人物,然后发生一系列的爱恨情仇!本文可能有11生子类的,本作品为11文,雷者慎入!
  • 玺阳恋曲

    玺阳恋曲

    娇艳的玫瑰花瓣,带着余晖的雨露,在夕阳的映衬下,悄然落地。我们的故事,带着滚烫的泪珠,在短暂的一瞬间,悄然破碎。零散的记忆碎片,还能否拼接成漫漫银河?少年时期,略显青涩的他,懵懵懂懂。然而,她的闯入,拉开了青春的帷幕,一种无与伦比的滋味在心底萌发,我,好像喜欢你......
  • 群星中绽放

    群星中绽放

    .....十年之约,不见不散...人生有几个十年,但是始终有个十年令你无法忘却,那是什么呢?问问你自己那颗滚烫而充满热血的心吧!!
  • 蜕变女王陛下

    蜕变女王陛下

    原本一个又傻又呆的萌妹子在经历多重打击之后竟然变成了时尚靓丽又高冷的女神。她的人生将会怎样逆转?
  • 逐渐地摧毁

    逐渐地摧毁

    视野突然模糊不清演变成一片漆黑的速度快得让人惊诧,耳边缠绕的各种杂音像播放机按下开关钮一下子全部消失,任何频率的声音都无法察觉得了,突然的寂静让人觉得不真实,可怕的寂静让自己开始寻找那些讨厌的杂音。
  • 总有刁民,想害朕!

    总有刁民,想害朕!

    一朝穿越,女为尊,男为妃。花美男频频落泪口呼圣上万福,吓的某女花容失色。草包?傀儡?荒淫无度?江湖?朝廷?后宫争斗?某女勾唇一笑,看来这女皇可比神偷刺激多了!后宫美男千千万,即使流连于花丛之间,不过也是逢场作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然而这个瓢好像有些无情,某女舔舔唇,无碍,那便换个瓢!某男一脸黑线:夫人,这换来换去,还不都是一个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五行元灵

    五行元灵

    文昊,一个被称为废物的五行之体,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武者的小孩,却莫名的得到所有武者都为之疯狂的五行神玉,并拜一名存在于五行神玉中两万年的灵魂为师,一个废材、一个两万年前孤寂的灵魂、一个世人都想得到的神物,当这种奇异的组合遇到一起,大陆必定会因为他们而颤抖。
  • 第五姑娘的剑

    第五姑娘的剑

    阿吉说:“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星魂说:“有流星的地方,就有我。”叶心说:“我叫叶心,树叶的叶,开心的心。”陆小鸡说:“叫我陆小鸡就行,虽然我很讨厌这外号。”“......”第五小楼说:“为什么我觉得好像在哪听说过你们!”书友群399,010,636
  • 重生温侯
  • 老兵口述抗战1

    老兵口述抗战1

    《老兵口述抗战①: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的作者李幺傻十余年来通过寻找并采访参加过随枣、百团、上高战役的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真实还原了三大战争的场景,首次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回到部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带着你们要去奔赴死亡。”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抗日前线,最终捐躯沙场。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一门缴获的大炮和仅有的6发炮弹,连续打下十几座碉堡;为了抢夺一杆三八大盖,要牺牲几条人命。上高会战中,国共双方通力合作,共毙伤日寇约2.2万人,被何应钦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此书,是第一部从老兵视角描述抗日战争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