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3900000014

第14章 国际危机传播中的媒介组织及其生产机制(5)

(四)新的媒介手段与国际危机报道

由于新的媒介手段的出现、演进以及被广泛的接受、使用,博客、微博、网络视频等对于国际危机的传播能力与效率同样不可小觑。在此以伊朗大选风波中的Twitter危机(2009年)为例,做一分析。

首先,这一事件可以简述为:由于对伊朗大选的竞选结果不满,民众上街示威抗议。在示威人群中,一个名叫妮达的年轻女子胸部中弹,倒在地上时还拿着手机打电话,睁着双眼。她身边的人用手机拍下了她中弹后的场景。因伊朗政府屏蔽了部分网站的访问,这段40秒的视频被拍摄者发送到在荷兰的朋友处,并由其朋友上传到YouTube与Facebook。在一天的时间里,这则视频已经遍及互联网每一个角落。而且,数以千计的Twitter用户将自己的“头像”替换为“我是妮达”或是“妮达不死”等图片,还有一些网民贴出了一颗破碎的绿色心脏的图画(绿色是伊朗改革派代表人物穆萨维阵营的代表色)。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Twitter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手段以及传播渠道的影响力,它及时、广泛地在互联网世界制造了一个话题,并且大量网民也自发协助了这一话题的再传播。而在互联网世界之外,《纽约时报》、CNN、美联社等传统媒介组织又跟进再报道。线上线下的合作,草根与业者的互动,使得此间的国际危机本身及其“被微博”的传递都得以最大化地展现出来。

三、生产机制中的“危机再生产”

在本章之前的论述中,笔者曾提及“媒介化危机”的概念。“危机再生产”,与“媒介化危机”,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个问题(媒介组织与危机的关系)的两个层面。前者,是在媒介生产机制层面的呈现;后者,是在媒介组织层面的呈现。那么,生产机制层面的“危机再生产”究竟是如何呈现的呢?

首先,什么是“危机再生产”?在此给出一个简单的定义,它指的是媒介组织在进行国际危机传播活动时,由于媒介组织与危机之间的互动影响及互相建构的关系,导致危机本身的范围、程度、影响力发生变化,或者产生了若干新的危机。具体而言,“危机再生产”有以下四种表现形态:

(一)转危为机的良性演进

转危为机的再生产模式无疑是身处危机当中的人们最愿意看到和接受的媒介活动。同样是影响力很大的震灾,汶川地震和唐山大地震的传播活动差别却很大。由于我国各级媒介组织在汶川地震的传播活动中基本遵循了传播规律和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因此直接在国内促生了“多难兴邦”的积极舆论氛围且有效凝聚了民心,而在国外则赢得了媒体同行的认可以及更广大范围民众的关注与支持。甚至,海外其他媒介组织的跟进报道也对我国政府持有一种相对利好、审慎评价的姿态(当然,并非一味说好),比如新加坡《联合早报》在一篇名为《中国式总理》的文章中写道:“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急行军数十公里奔赴灾区、没日没夜解救灾民的时候,除了人道精神,也有理想与光荣的信念追求,‘军民一家’、‘人民子弟兵’的词汇才如此令他们刻骨铭心;当温家宝哽咽着抚慰儿童说,‘孩子,别哭,孩子’,‘以人为本’的理念才不会是仅仅停留在会议公报和党报党刊上的文字上。”

另一个“转危为机”的典型案例,是本章屡次提到的智利矿难事件(2010年)。这一危机事件通过全球媒介组织的广泛传播,不但成为智利政府的一次绝好国家形象宣传,也推进了全球矿难救援工作。那是因为前所未有的智利救援行动(该救援行动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给世界各国政府增添了压力,要求它们拿出更多行动来。事实上,也的确有很多国家感到有必要加强政府应对矿业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危机重生的恶性趋势

虽然有不少“转危为机”的典型案例,但对于媒介组织的国际危机传播活动而言,也有一些促使危机重叠、不断恶化的例子。

比如,在2008年“3·14”拉萨事件的相关报道中,CNN网站上登出一幅新闻图片,图中两辆军车正向两名平民驶来。事实上,如果完整展示图片的话,可以看到当时军车旁有约10名暴徒在向军车投掷石块,这显然是经过裁剪的图片。同一天,BBC网站上刊登题为“藏人描述持续骚乱”的报道,所配照片的说明是:“拉萨目前有大量军队”。而事实上,配图是西藏当地公安武警协助医护人员将骚乱受伤人员送进救护车的场景,图中救护车上“急救”二字颇为醒目。德国RTL电视台在其网站的新闻栏目中登出一幅表现四名挥舞棍棒的警察追打游行者的照片,图片说明为:“中国警察在西藏镇压抗议者”,但实际上是尼泊尔警察17日在加德满都驱散游行示威者。

很多人认为,上述国际知名媒介组织的不实报道是有意为之——这一说法有待核实。但是,报道内容本身的错误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这些错误报道的负面效应很大,甚至在互联网世界中出现了Anti-CNN网站以及“全球华人大签名抗议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活动等国际危机事件,成为“藏独”危机的叠加产品。这应该是任何一家有着新闻专业主义诉求的媒介组织所不愿意看到的。

(三)危机再造的不良动机

如果说部分西方媒介组织在“3·14”西藏事件的报道中出现操作性失误,或者只能被称为动机不纯的话,那么在国际危机传播活动当中,的确也有出发点就是赤裸裸地煽动敌对情绪、再造危机的案例。

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了争取美国对战争的支持,在美国本土通过各种方式,对战争危机进行有倾向性和诱导性的宣传。当时,在美的许多犹太人支持德国,于是代表德方利益的美国报纸就会刊登出这样的消息:“战争爆发后,我立即应征(加入了法国军队),但当我抵达里昂的军营时,却吃惊地发现我和其他许多犹太人被编入了一个完全由罪犯组成的军团。我们处处受到侮辱,得到的是冰凉的黑咖啡和干面包。”同时,“德国人为了影响大都市的受众、供给一份可以引用其文章的报纸而收买了《纽约邮报》(New York Mail)。德国人还用了不计其数的漫画、小册子和照片进行宣传,通过轮船公司的办公室将其分发出去。记录德国士兵正忙于给比利时和法国儿童喂饭的影片也传到了美国”。

以上这一案例,除了说明具有危机再造不良动机的传播活动确有其事之外,还可提示我们:国际危机的传播活动并非现时代所特有。如若进入媒介—历史情境,还能找到许多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这些过往案例的深读,从吃透个案发展到对历史动态及规律的把握,将有助于我们对现时代及未来国际危机传播的理解与解释。

(四)传播活动本身的危机

既然是危机,必定有其危险性和危害性。并且,这一危险性和危害性不仅仅针对危机中的当事人,也针对危机传播的主体——媒介组织及其业者。在当今国际危机事件的“核心地域”伊拉克,从美军2003年入侵到2007年,至少已有207名记者在采访报道或相关活动中殉职(远超之前的越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阿尔及利亚大屠杀或是卢旺达种族屠杀)。因此,国际危机事件的传播活动本身也很可能成为一类国际危机事件。

一线的媒介业者,面临复杂的危机环境,必须用勇气和专业精神克服常人难以应对的种种困难,才能采到信息、传回报道。比如,在凤凰卫视“9·11”事件大直播中,驻纽约站的记者庞哲在世贸大楼的连线报道就是一次险象环生的历程:“10点40分左右(纽约时间),外面突然传来地震海啸一样震耳欲聋的隆隆巨响,长达十几秒钟,只觉得门窗在震颤,发出嘎嘎的响声,烟尘从四面八方向我扑来,我立即抱着电话,钻到了桌子底下,当时觉得心都要从口中跳了出来,闭上眼,屏住呼吸,等待最坏的事情发生。然后,就是无边黑暗。”在庞哲择路逃生时,世贸大厦北楼又塌了,她被逼逃进证交所的地下机房,后被救护人员救出。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大批优秀的媒介业者,也正是因为传播活动本身具有的危机及挑战,反而愿意加入国际危机报道的队伍中去。

思考题:

1.在国际危机传播中,如何理解技术—制度环境对媒介组织的影响?

2.在媒介化社会的情境中,如何理解“媒介化危机”的理念及其形态?

3.媒介组织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功能有哪些?

4.如何结合案例,解释国际危机的媒介生产机制?

5.如何理解“危机再生产”?它的表现形态是怎样的?

同类推荐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

    全书分为上篇、下篇和比较篇三篇,以时间顺序为纲:上篇按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阐述和分析186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历程、模式和促使这种形态产生的不同大学社会价值取向;下篇则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发展进程,阐述和分析1949年至当前中国现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历程、模式和其对应的社会价值取向;最后本书以中国近现代大学演变进程为坐标,比较同时期基于不同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因素中不同大学社会价值取向引导下形成的中西方大学校园形态。
  • 守望美丽家园

    守望美丽家园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事环境新闻记者以来发表的若干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全书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逻辑顺序分篇设置,共分事件篇、对策篇、法制篇、宣教篇、成果篇、纪实篇、文学篇7篇。事件篇集中记录报道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真人真事,基本都是提出存在的环境问题现实状况。对策篇集中了各方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措施等。法制篇侧重于挑选从立法、执法的角度处理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章。宣教篇择选了如何提倡全民参与环保、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的文章。成果篇则展示了作者这些年所见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各类成果。纪实篇加进了一些文学创作的成分。文学篇则揽进了解说词、剧本、环保报告等文学体裁。
  • 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借助文化体制改革的强势推力,宁夏新闻出版业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传统新闻出版业迅速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传统新闻出版产业规模、生产能力持续扩大,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网游和数字印刷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大发展成就大事业。宁夏新闻出版产业的崛起,新闻出版企业的壮大,促进了宁夏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不断走向大发展大繁荣。
  • 快乐语言学

    快乐语言学

    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了很多关于趣味语言学的着作,比如计永佑的《语言学趣谈》、徐青的《趣味语言》、王希杰的《语言百题》、于根元等编的《语言漫话》等等,都是从通俗易懂兼之有趣两个角度介绍语言学,打算为枯燥难学的语言学找到一条趣味之路。
热门推荐
  • 刹那芳华:我大学里流浪的青春

    刹那芳华:我大学里流浪的青春

    性格怪异的章清进入大学后,其不羁的个性引发了一连串事件,曾一睡成名,又恩怨搏战,最后被开除离校,期间结识了一帮豪爽好兄弟,且又徘徊于红颜知己之间。里面有侠肝义胆的哥们义气,亦有缠绵悱恻的嗳昧情感,还有父母的殷切关爱。学习、生活、情感、战争,纵横交错,愤怒与感动,喜悦与悲伤,纠结与沉思。《刹那芳华:我大学里流浪的青春(套装共3册)》语言幽默怪诞,文笔诡异另类,情节细腻跌宕,精彩而生动地演绎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生活。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逝。我们在流浪,流浪在不知名的远方,时而驻足,继而前行,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任时光流转,尽青春绽放!
  • 我和美女病人们

    我和美女病人们

    一个隐藏高超医术的小小龙套演员,偶然获得仙术传承,从小小院长助理做起,接触的病人五花八门:富贾权贵、冰山美女董事长、秘史惊人的女明星、国际财团大老板……凭借自己一身技艺,走上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江湖之风暴

    江湖之风暴

    你有古武,我抢。你有异能,我杀。你会修真,我带人围攻。看龙组特种精英战将龙刺队长江锋如何逃过世界三大佣兵团的追杀,搅动国内风云,掀起黑道波澜,让佣兵界战火滔天,最终站在世界之巅,俯瞰苍茫大地。抢古武秘籍,杀异能高手,设计围攻修真者,一切尽在江湖之风暴。
  • TFBOYS之和你相遇很幸运

    TFBOYS之和你相遇很幸运

    和你们相遇,很幸运。可是为什么,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假象罢了?当初那株四叶草,你还留着?现实还是梦?是不是你?不管了,只要是你,就好……那天,他们一起牵着手,说是要回家去,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 塔塔茜的异界之旅

    塔塔茜的异界之旅

    美丽的童话下,掩藏的是黑色的现实,当她来到这个世界,一切就已经开始,面对这一切的是一场阴谋,童话里最真实的故事……为什么要让我这个超级美少女做这个啊喂!看看人家隔壁的罗罗娜!
  • 粗暴王妃:不服来战

    粗暴王妃:不服来战

    他是王爷,风华绝代,神圣不可侵犯。她原本是是一介平民,却因为遭人误杀致死。她,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却因被人嫉妒,谋杀致死。当她成为她,他爱上他,碰撞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琴棋书画诗酒花,样样精通,华夏古武的继承人。被人看不起?没事,看不起不会少块肉,能给你们心里添堵,还算有面子。啊嘞?想跟本大爷比试?好啊,琴棋书画诗酒花武功,随意挑!是颗金子总会发光,就算掩饰的再好,还是会发出微弱的光芒,当然,能不能找到,就得看寻宝人怎么做了。
  • 游荡的诗篇

    游荡的诗篇

    尽管恶魔已经被打败,但是威胁却从未消除,游荡在荒野的诗篇记载着过去,记录着现在,展望着未来的大冒险。(本人第一次写求多给意见谢谢)
  • 王俊凯之遥不可及的梦

    王俊凯之遥不可及的梦

    偶然相遇,是错过还是白头偕老?遭人陷害,是相信还是失望?他们的结局又将怎样?敬请期待吧!
  • 重生之万事如怡

    重生之万事如怡

    上辈子,陈万怡是个失败者,爱情,友情,亲情,金钱都没能抓住,最终骨髓癌去世。重生回到17岁,她想要保护好家人,并且让家人衣食无忧。
  • 聆听花开的声音

    聆听花开的声音

    本书遵循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将英语学习的知识点贯穿在阅读中,并逐一详解,使英语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槔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