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7300000015

第15章 当代西方国家的选民与“政党衰落”(5)

二、“选民中的政党”衰落的性质及其变化趋势

当代西方选民政党认同削弱的情况表明,“选民中的政党”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种衰落的性质如何?它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这实际上是要回答政党的选民联盟是在“重组”还是在“解体”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改变了西方政党长期稳定的阶级基础,已“冻结”了近40年的选民与政党的结盟开始解冻,“政党选民联盟重组”(realignment)和“政党选民联盟解体”(dealignment)成为新的政治话题。“政党选民联盟重组”的概念是1959年由美国学者V.O.基提出的,1966年又经奥古斯都·坎贝尔进一步阐发,其基本含义是由于选民的社会构成的长期变化而导致大量选民重新权衡他们的政治归属,其投票对象从一党转向另一党,从而改变了政党体制内部各政党相对实力的均衡。“政党选民联盟解体”这一概念由英格尔哈特等人提出,最初主要用来描述6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民主党的“新政”选民联盟的解体过程。

1977年,克鲁等人在描述英国选举政治的变化时,首次用这个概念来表达英国政党的阶级基础的衰落。此后,这个概念被广泛地用来考察政党选民基础的变化和政党体制的沿革。

政党的“选民联盟重组”与政党的“选民联盟解体”对当代西方“选民中的政党”的衰落作了不同的解释,对其发展方向也作了不同的判断,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第一,政党的“选民联盟重组”关注的是选民的政党认同与社会经济现实之间矛盾的产生及其解决,认为当一种新的政治分化标准占据主导地位时,“选民联盟重组”就会发生;政党的“选民联盟解体”更强调选民的政党认同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对矛盾能否得到解决、新的政治分化标准能否产生持怀疑态度,此外,这个概念还强调一些虽不具有根本性的政治含义,但对选民的政党认同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变化的作用:大众传媒的扩张,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络的出现扩大了选民获取政治信息的途径;教育水平的提高使选民不像从前那样依赖政党的政治教育和动员;战后“生育高峰”出生的一代人在60年代末加入到选民队伍中来,他们的政党认同不像父辈那么强烈,在选举中更倾向于作出独立的判断,等等。第二,“政党选民联盟重组”的结果,是选民的政党认同在不同政党之间发生变动,以新的政党认同取代旧的政党认同,在新的社会分化的基础上构建起新的选民联盟;“政党选民联盟解体”则会导致各政党的稳定的选民认同不复存在,选民找不到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念、代表自身利益的政党,对眼前的政党政治感到失望,因而成为独立选民或者放弃政党转而采取其他政治参与手段,其未来的发展方向难以预测。

根据上述“选民联盟重组”与“选民联盟解体”的标准,在当代西方政党从“群众党”向“全方位党”转变的过程中,“选民中的政党”的衰落既包含着“政党选民联盟重组”的意味,又带有“政党选民联盟解体”的色彩。也就是说,西方政党在历史上与特定阶级、阶层结成的联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选民基础尚未完全形成,总体上仍处在重组选民联盟的过程之中,但由于“就创造肯沃斯、达尔顿和韦尔登等人所说的那种强烈的政党认同并使之代代相传这一功能而言,‘全方位党’要比从前的政党逊色不少”,今天的政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获得“群众党”时期那样的长期对党保持高度忠诚的选民了。

一方面,今天我们看到的选民政党认同的削弱、“选民中的政党”的衰落归根到底是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变化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政党选民联盟重组”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选民基于阶级归属的“党性投票”虽然有所削弱,但是“在现代的任何民主制度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都是通过政党表达的,而政党基本上相当于一种‘把阶级斗争民主化的媒介’。即使许多政党已放弃阶级冲突或阶级忠诚的原则,但分析它们的要求和它们的支持力量仍表明,它们确实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这个概括即便是对美国的政党也是成立的”,西方社会的阶级分化还远远没有结束,目前的阶级结构只是长期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政党在拓展选民基础之时,并没有完全放弃过去在政治光谱上的定位,是在试图保留原有的选民队伍的基础上把新兴的中间阶层纳入到支持者的行列中来,而新兴的社会阶层也的确需要有政党来代表自己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旦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趋于稳定,形成一种新的、比较固定的阶级结构,那么重组政党的选民联盟、实现“选民中的政党”的复兴不是没有可能的。

再者,除了阶级分野之外,西方政党之间在民族、种族、宗教、地域、性别等方面的差别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着,为选民确立和保持政党认同提供了一定的选择空间。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低估西方政党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政党并非一味被动地受环境支配,它们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政策取向、政治纲领甚至意识形态定位来适应新的环境,吸收新的社会力量来充实自己的选民队伍,现代社会便利的交通运输系统和发达的通信联络手段也给政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接触和动员大量选民的客观条件。政党的这种调整能力在战后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上文中谈到的社会党在20世纪50~60年代和90年代两次通过意识形态变革来吸引中间阶层选民就是很好的例子,“永恒的修正主义”在社会党人看来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西欧国家,以绿党和极右翼政党为代表的非主流政党在70~80年代的蓬勃发展一度导致主流政党的选民大量流失。主流政党的解决办法是采取拿来主义态度,通过修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拓宽党的政策领域,使之涵盖更广泛的社会阶层的要求。为了应对左翼社会运动及其政治代言人绿党的挑战,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左翼主流政党在维护过去的民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根据生态原则重新定位经济政策,确立了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优先于经济增长目标的新战略。西欧中右翼主流政党也在移民问题、跨国多元文化问题、反对官僚主义政治阶级等一系列问题上吸纳了极右翼政党的许多政策主张。结果,主流政党轻松地将非主流政党曾经倡导过、尝试过、检验过的政策措施拿来运用,而不必冒太大的政治风险。社会运动和非主流政党实际上起了“桥梁作用”——成为主流政党拓宽政策领域、争取选民支持的“桥梁”。

另一方面,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技术条件对选民和政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选民的政党认同不可能再恢复到“群众党”时期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政党的“选民联盟解体”并非危言耸听。

第一,西方政党通过“意识形态中间化”和“运作模式媒体化”的策略,在中间阶层选民中招徕了大批新的拥护者,但却无法将他们整合成为一支坚定的支持者队伍,不能使政党获得稳定的选民基础。在战后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党的两次意识形态和政策调整都曾收到过立竿见影的效果:20世纪50~60年代的调整使西欧国家拥护社会党的选民数量一度增长了40%,不但使德国社会民主党、英国工党以及荷兰、葡萄牙、爱尔兰等国的社会党在60、70年代先后上台执政,而且让原本就在台上执政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工人和奥地利社会党地位更加稳固;90年代的“第三条道路”更是造就了一个“粉红色的欧洲”,在欧盟的15个成员国中有13国出现了由社会党单独执政或与其他政党联合执政的中左翼政权。然而,导致社会党在选举中大获成功的选民基础却不能长期保持,紧随着60、70年代的崛起而来的是80年代的沉沦,90年代的高潮之后就跌落到21世纪初的低谷。

随着英国工党在2010年大选中的失败,社会党人在西欧主要国家都失去了执政地位,标志着战后西欧社会党的第二波强势反弹走向了终结。在今天的西方国家,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政党,都无法跳出“政治钟摆”周期性左右摆动的规律,也都不会走出一条真正通向持续成功的“新中间道路”。基希海默尔50年前对“全方位党”的质问在今天仍然显得格外有力,“摆脱了那些体现派系色彩的纲领和教义的束缚固然增加了它吸引选民的机会,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支持者对党的事业的投入程度有限的后果。政党从一个团结起来捍卫社会利益的组织、党员心灵的皈依以及用长远目光观察事物的平台,变成了一种鼠目寸光、千疮百孔的政治选择的工具,这使政党面临着与日用消费品承包商们相似的困境——如何才能把几乎相同的商品通过不同的方式打包以便招徕更多的顾客?”

第二,由于选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过代际传承和反复投票给同一政党的行为而获得稳定政党认同的社会学习模式被打破,这种情况下造成的西方选民对政党依赖性减弱的趋势不易逆转。早期考察政党认同问题的学者认为,无党派的独立选民是西方选举政治中的边缘化群体,坎贝尔曾评论道:“独立选民是一个涉入政治不深的群体。他们对政治问题知之较少,对候选人的印象比较淡漠,对选举活动兴趣不高,对选举结果也不甚关心。”达尔顿也曾断言:“如果说政党依附表明公民支持以政党为基础的代议政府体制的话,那么在几乎所有发达的工业民主国家同时发生的政党依附的衰落就成了公众在情感上脱离政治的第一个迹象。”

按照他们的说法,独立选民数量的上升就意味着不参与政治的选民增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独立选民是一批新型选民。他们对政治问题更感兴趣,而且政治技巧更娴熟,处理复杂的政治信息的能力也更强。与以往的独立选民相比,他们的政治参与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政党持中性的、冷淡的态度,不再选择通过政党这条“捷径”来参与政治,而是借助新的民主政治形式——直接民主、大众媒体、利益集团。有不少证据表明,今天的无党派选民中增长最快的就是这类选民。当代西方政党要赢得这批选民的支持,重建稳固的选民政党认同的难度非常大。最近开展的一项对1996~2005年10年间西方主要国家的选民政党认同所做的调查表明,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政党认同下降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选民政党认同的削弱并不等同于完全否定政党在当代西方政治体制中的作用。新的政治行为主体和政治参与方式——大众媒体、利益集团、直接民主都不能实现公众的无政党参与。大众媒体和利益集团部分地取代了政党的政治教育、政治动员的功能,但它们代表的社会利益过于狭隘,不像政党那样能够实现选民的利益整合;它们也无法将自己所代表的选民组织起来,更无法行使掌握国家政权的功能。直接民主的应用范围近年来虽然有所扩展,但还远远无法和政党相比。所以,政党仍然是“唯一能够组织选举并赋予选举过程合法性”的组织,媒体和利益集团只有跟政党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即使是那些没有政党认同的独立选民也不怀疑这一点。选举制度比较研究(CAES)在1996-1998年间对20个国家所做的调查表明,在回答“政党在本国政治体制的运作过程中是否必要”这个问题时,81%的瑞典选民、80%的德国选民、76%的英国选民回答“是”,甚至在美国这样一个选民的政党认同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回答“是”的选民比例也达到了56%。显然,多数选民对政党在现代西方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持肯定态度的。

综上所述,对“选民中的政党”衰落的问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选民中的政党”确实出现了衰落的迹象,但它仍是政党合法性的根本来源和力量的基本源泉,在政党的“三张面孔”中处于核心地位。不过,在当代选民的政党认同这条心理纽带日益松弛的情况下,建立长期而且稳固的选民联盟更加困难。为了赢得选举政治中至关重要的选票,西方政党进一步改变其意识形态、竞选策略和政治动员方式,努力与尽可能多的选民建立起广泛而灵活的关系。

为此,政党还必须相应地调整其组织形态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因而对政党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

    十年前,在一次课堂教学上,同学们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一些同学认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却犯了一些错误,认为毛泽东是不主张对外开放的。一些同学认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是毛泽东是主张对外开放的,并且有其开放的思想和理论,只是由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没有能够得以实施罢了。两种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由于当时备课不充分我也没能给同学们以满意的答案。
  • 从关键词读经典·仁者无敌

    从关键词读经典·仁者无敌

    写出了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从关键词读经典:仁者无敌》,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作者从中央三代领导心系宁夏,当代中国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与宁夏实践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宁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进行了分析阐述。
  • 理性履职观

    理性履职观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0]?,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本书不仅要说明国家虽然受到来自全球公民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程度却是相当有限的,这种状态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即使是在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资本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国家在可以预见的历史中不会消亡;不仅要说明在今天仍显赢弱的全球公民社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必将成为与国家和资本相平等的全球治理的三大基础设施之一;本书更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未来的全球政治中,全球公民社会、全球资本将成为与国家相平等的治理主体,但这仅仅是否定了目前存在的国家作为“唯一的”(only)治理主体的地位,而不是要否定国家作为“主导性的”(primary)治理主体的地位,国家虽然不再是“家长”,但它应该拥有“兄长”的身份。
热门推荐
  • 金牌制作人

    金牌制作人

    “李然总制作人,能不能谈一下你获得这个十几年来未有人能摘取的奖项有什么感想。”一个记者看着站在颁奖台上,高举着奖杯的李然问道。李然看着周围不断闪烁的镁光灯,笑了起来,回答道:“《全民偶像》值得这座奖杯!我相信观众的选择。”话音刚落,四周哗然,现场的每一个记者都不肯错过眼前这历史性的一幕。翌日,关于李然的消息席卷了每一个角落!从人生惨败的失败者,重生为一个即将失去小组的小小制作人,如今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金牌制作人和让人又爱又恨的毒舌评委,对这重新来过的人生,李然很满意,但他的步伐从未停止。
  • 剑破天逆

    剑破天逆

    华夏国土,龙鳞部队。一位19岁的天才妖孽楚穆,被其属下联合倭寇背叛。心有不甘,楚穆被行刑前,一道晴天霹雳将其肉身劈的黑飞湮灭。而元神却被带到了魔武大陆上,身处异界,且看楚穆如何斩天骄,饮敌血,剑道通神,惊动各方。以无数天才妖孽为踏脚石,问鼎修炼顶峰。成就无上剑神,一人一剑,斩破天穹。
  • 邪魅爵王:乖宠慕丫头

    邪魅爵王:乖宠慕丫头

    少慕骨这个人,邪气、顽劣、恶趣味。初来乍到异世界,作为祭品,少慕骨很有自觉,装神弄鬼不在话下。然而初次见面——“好一个顽劣的丫头!”长风殊尘邪魅危险如曼陀罗,神祗般的容颜下包藏着恶趣味的心:“假如你能安排一场令我满意的戏,可以考虑考虑。”两个黑心黑肝黑肺兼恶趣味的男女不断试探、接近、圈养……最后携手共进,在异世大陆绽放属于两人的独特光芒。
  • 兵临城下

    兵临城下

    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中国远征军展开反攻之前,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都是采取守势。这时期,具有影响的保卫战,有石牌保卫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桂林保卫战。每一场保卫战都打得惨烈悲壮,除了石牌保卫战外,其余的保卫战都失败了。石牌保卫战,是鄂西会战的一部分,日军的企图是沿着长江水路,溯流而上,从宜昌进入重庆。石牌村位于宜昌市夷陵区,此处是长江大拐弯,地势异常险要。中国军队坚守石牌村,硬生生地斩断了日军伸向重庆的一只脚爪,保证了重庆的安全。此后,日军彻底放弃了沿着水路深入大西南的梦想。常德保卫战,是常德会战的一部分,日军的目的……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
  • 莫行

    莫行

    地球青年莫行经百世轮回最终降临在灵战大陆,拥有百世经验的他掀起一场绝世风波。
  • 都市修行归来

    都市修行归来

    大道三千,小道八百,以武入道,以武成圣。
  • 豪门小公主:Reset千金归来

    豪门小公主:Reset千金归来

    世光高—由Hope集团所创立,乃是亚洲最顶尖的上流社会贵族们的高等学校,商界、政界、医界、这里可以说是整个上流社会的未来,是所有人挤破头想要进入的黄金殿堂。皇甫熙—亚洲首富皇甫易唯一的孙女,Hope集团的掌上明珠、唯一继承人,这位两年前跟随皇甫易去美国养病的名副其实的亚洲小公主,她回来了!并且即将转学进入世光!豪门千金?亚洲公主?不!是女王归来!当两年前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她,会如何抉择?Younevercry,I'mnotafraid……
  • 女王时代:当女王遇上恶霸校草

    女王时代:当女王遇上恶霸校草

    某日,苏姑娘炸毛地盘腿坐在操场上,正想着要罚跑到事情,低沉富有磁性的男声如春风传入苏姑娘耳里,将苏姑娘正游走的神给蓦地拉了回来:“我陪你跑,恩?”未等苏姑娘做出反应,就被男子瘦长的大手猛地拉起,直扑向他的怀里,旋即戏虐磁性的声音再次响起:“就这么迫不及待地投怀送抱了,恩?”…最美好的爱情不是天荒也不是地老,只要有你一直一直在就够了......对于苏暖好来说:“你的名字,我的宿命。”
  • 超凡掌控

    超凡掌控

    李然从小父母双亡,与唯一的妹妹相依为命,本是一个十分平凡的人,但因一场意外,产生了一个存在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心灵空间,从此获得了一个无限超脱的机会,开始构建自己的空间,‘你想要摆脱现在的处境吗,想要力量吗,想要改变的能力吗,想要的话,就和我签订契约吧,只要你能活下来,你就能得到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