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7100000039

第39章 网络青年的心理疾病(3)

令人欣喜的是,四川省教育机构的文件对于规范大地震以后心理干预工作秩序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对于中国重大灾害以后心理恢复和干预的规范化起到了良好的启迪价值。不过,据参加过台湾“九二一”地震救援、大连空难和2003年SARS危机援助的台湾著名心理学家许宜铭介绍,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是短时间看上去那么立竿见影的,心理活动是有规律的,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的援助计划并认真执行。从2009年5月份大地震一周年媒体介绍的情况看,灾区的重建工作还远没有结束,对于灾民的心理干预工作还需要投注更多的专业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据《中国青年报》在2009年4月21日报道,四川省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当天凌晨在自己的QQ空间里发出名为《很多假如》的文章,大约1小时后自杀身亡。冯翔在文中说,“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哥哥,请您担当起照顾父母的重任……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儿子,那是我最幸福的事,我会让你妈妈,把我的骨灰,撒在曲山小学的皂角树下,爸爸将永远地陪着你,不弃不离……”冯翔的好友、《天府早报》的编委党青分析了冯翔的自杀原因。他认为,冯翔一直无法从在地震中失去儿子的悲痛中解脱出来,一直处于深深的抑郁中。冯翔的儿子叫冯瀚墨,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时仅6岁。尽管灾难事件过去一年了,但是,灾难的阴影远远没有在冯翔心中消除。

这是四川大地震灾后出现的典型案例。它以血的事实告诫我们,灾难后应激反应对人的打击非常严重,在很长时间都难以恢复。在社会专业机构研究和救助干预手段不能有效跟进的情况下,当事人以及周围的朋友、家庭亲人一定要团结一致,不等不靠、不去抱怨,采取自救措施,靠自己的力量在灾难中站起来。

三、网络青年心理应激的特点

网络青年中发生的应激事件主要来自:网络中发现的刺激事件、网络与现实生活中的观念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极端事件。这种心理应激的突出特点是在现实和虚拟之间相互转移压力。

(一)转移压力

网络环境是个人转移释放心理压力的新平台,特别是面对突发性心理冲突。工作场所、爱情或者家庭关系遭遇红灯的情况下,大部分青年都选择把网络当作转移压力、寻求支持的避风阁。如果没有网络这个缓冲平台,这些现实的冲突很有可能引发更多的应激反应。

从网络在线调查中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腾讯网络教育频道开展的“2008年中国大学生心理状况在线调查”报告显示,关于青年发泄郁闷情绪的渠道,有2352人选择上网,占被调查者15.63%;有1805人选择找人倾诉,占被调查者12%;1521人选择大吼和唱歌,占被调查者10%。关于青年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向谁求助的问题,有2694人选择身边朋友、恋人,占被调查者41%;有1746人选择向谁都不说,占被调查者26.6%;有738人选择向网友和陌生人说,占被调查者11.26%。那么,青年是否希望学校帮助解决心理难题呢?有1238人非常希望学校帮助解决,占被调查者27%;有1995人选择希望学校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帮助解决,占被调查者43.5%。把这个调查简单归结一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青年遇到压力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述说发泄,也就是以内心体验的形式逐渐化解积怨,寻求心理平衡,很少向其他人倾诉。由于怀疑学校不能保守和尊重隐私,而不愿意向学校有关机构坦白胸襟。而这些郁闷和压力,本身就是应激事件前期形态,只不过在现实中没有完全表现为强烈的应激反应行为。

由专业人士对大连市初中129名网络成瘾学生、129名非网络成瘾学生及129名不上网学生的行为特点对比调查发现,迷恋网络的青年在自责心理、幻想心理、退避心理所应对的行为方式上,明显比其他不迷恋网络的青年更突出一些,而且在家庭内外的社会支持方面也明显较差。换个角度说,就是沉溺网络的青年,主要是通过网络表达自己自我谴责、替代幻想、规避现实矛盾的转移压力的复杂心理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网络青年利用网络平台主要是为了转移压力。从个体人格成长的角度看,这种压力转移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给个人时间借助网络资源,充分思考自己的选择决定,从而使自己心理得到更充分的体验,内心世界更充实,缓解现实的尴尬,避免现实中的简单和莽撞。

但是,如果不能在网络转移中化解矛盾和冲突,就有可能找新的突破口发泄自己,比如借助网络性爱发泄对现实爱情的报复,由此可能带来新的伤害。另外,如果网络转移没有降低应激刺激的危害,就有可能转变成长期的自我心理伤害,变得更加孤独和冷漠。许多青年网瘾者的抑郁冷漠,往往不是网络本身带来的,而是现实的冲突无法解脱时,借助网络反抗现实的一切,或者说是用伤害自己身心的方式报复社会。这种转移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应激后反应的行为危害。

(二)虚拟和现实

不管网络功能多强大,网络环境毕竟只是依赖于电脑网络技术而产生的虚拟境界,青年可以享受虚拟生存带来的种种方便与乐趣,但生活中的一般应激冲突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的土地上寻求根本的处理办法。虚拟生存丰富了现实生活的方式,却不会完全代替现实生存,这是现实主义的基本态度。

事实上,青年遇到的一切应激冲突,不可能在网络中完全解决,而且很多问题只是在网络中寻找到新的思路和缓解情绪的工具,并不能代替现实中的生活程序。每天的太阳照样在东方升起,一日三餐还是要按照现实的生理规律安排。单纯地借助网络逃避现实的矛盾和困难,一旦解决不了,反而会使自己变得更加手足无措。

另外,由于较多的休闲时间在网络环境中度过,接触的现实社会关系减少了,青年的社会交际能力没有很好地展现的机会,很可能降低青年处理实际生活困难的能力,在遇到新的应激事件的时候,那些本来可以自如应对的冲突,也同样可能使自己束手无策。这是对网络青年现实生活应变能力的新考验。

第二节 网瘾

如果说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那么,网络依赖就是这种心理疾病的前期状态。

一、网络依赖

人的动机,是个体对需求的一种反应,它的原则是维持心理的平衡。青年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与思想,同样建立在某种必要的需求基础之上,简单地说,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青年所处的人格成长完善期,是自我意识趋向稳定的特定阶段,具有对环境控制、学习研究社会事务的基本需求。面对社会就业、道德情感多变、文化价值观念冲突激烈的网络时代,青年自我实现的愿望比以往相对封闭的时代更加强烈。但是,现实种种愿望往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恰当的途径与机会才能够达成,自然需要付出艰苦的代价,比如作业、考试、竞赛等学业的压力;不良亲子关系压力;师生关系交往的压力;情感萌动的压力;社会就业的压力等等。这些压力对于青年不是不可胜任,而是很多情况下青年应对的手段和方法与传统观念有较大的冲突,青年感觉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现这些愿望。也就是说,青年的自我实现非常被动,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心理压力很大,经常处于心理反叛状态。

一些胆子小或者遇到过挫折的人,可能很快或暂时失去集体归属,个别青年会觉得找不到欣赏自己的人,在常态社会中缺少归属感和互动的关爱,带着这些郁闷的心理,投身于网络空间抒发自己的苦闷,并且比较容易地在网络中交往,这样网络就吸引了一批急需扩大交际面的青年,并且给他们提供了无拘无束的轻松交流空间。可是正由于这样的强烈吸引力,往往造成这部分青年的网络依赖性,进一步走下去,很可能就成了网瘾青年。

自我实现需求的另一个重要证明是青春期的性本能追求。青年时代出于性本能,自然会产生性的冲动和欲望。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心理还是生理方面,基本上没有性专业常识和性心理取向的引导教育,学校开展的比较肤浅的性知识辅导,远不及青年通过浏览各种网站的收获。通过大量网络资源,他们可以很轻松地获取各类性的知识、性行为分析、性展示图片以及视频,从而在更大的空间上满足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网络依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对于现实文化传媒的失信。本来,一个社会的文化传媒是社会文化共享并代代相传的接力棒,它表达的态度、观念将成为社会文化的传承载体,也是青年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营养品。可是,现实生活中,青年对传媒的诚信和文化传播功能评价很低,尽管青年对于网络的信用程度评价不高,但是仍然高过报纸电台和电视媒体。

2009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84.3%的网民认为互联网是其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其中,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的比例达到90.5%;48%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比电视等现实媒体高。在这样的对比中,代表时尚趋势又含有较高知识信息量的网络自然而然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依赖的对象,这也是成瘾现象的一个重要诱因。

实际调查数据证实,网络已经对一般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正在不断强化,特别是青年一代主要是靠网络开展社会生活。从CNNIC在2009年7月份的调查看,有近九成的网民认同互联网加强了其与朋友的联系,这一比例在近半年提升了4.5个百分点。网民对互联网拓展其人际关系的认同度也达到了66.5%。77.5%的网民觉得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有16.4%的网民表示一天不上网就感觉难受,也有17.4%的网民觉得与现实社会相比,更愿意待在网上。

我们一般认为的网络依赖是相对于生活其他事物而言,还没有直接涉及疾病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将网络依赖定义为:“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致瘾源刺激中枢神经,在一定人格基础和外界条件下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着迷状态,具有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这样的定义分析,确定了网络依赖者的神经反应特征和人格特征,并且把网络依赖和网瘾直接联系起来了。

二、对网瘾的认知

(一)网瘾是疾病吗?

根据《家用电脑与游戏》杂志2005年第12期刊登的文章介绍,美国精神病学家伊凡·戈德伯格(IvanK.Goldberg)在1995年突发奇想,故意声称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疾病,叫“网络成瘾症”(I.A.D),并模仿《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的条目格式写了一篇“网络成瘾症诊断标准”的帖子放在BBS上。可是他的几位同事看完以后竟然承认自己有网瘾。很多人由此开始讨论并相信存在“网络成瘾”病症。戈德伯格后来解释说,其实这名字非常不合适表达这个行为,因为它会让人联想到毒品。

后来,伊凡·戈德伯格在为中国同行陶然、应力、岳晓东等人合著的《网络成瘾探析与干预》(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书提供的序言中写道,其实玩牌、赌博或上网本身是没有什么可以成瘾的。之所以说人们对此成瘾是因为他们借此来克服自身的压抑、焦虑或社交障碍。而且这种症状会随着其成因的解决而自然消失,并不会真的像某些精神疾病那样出现症状替换现象。这一观点在笔者前面的分析中已经反复提到,即,之所以一部分青年沉溺于网络,并不是网络本身出现了什么吸引人的魔法,而是因为这些青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所谓网瘾,不过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集中投注。其成因不解决,网瘾的状态也很难根除。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瘾显然已经被所谓的专家演绎成十分严重的疾患。据笔者掌握的会议记录资料,2006年1月,在全国第5期大中学校团组织心理咨询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文斌指出,因网络成瘾而休学退学的比例已经达到80%,网络成瘾已成为大学生退学休学或不能毕业的主要因素。另外,根据专业人士2008年秋季在长沙市的三所大学中抽取605名大中专学生作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65人,检出率为10.7%。说明网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网络青年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同类推荐
  • 心理学课堂0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课堂0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给教师的99个新建议

    给教师的99个新建议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个知识渊博、不断进取之人。他不会固步自封,不会将自己视为正确答案的“专卖店”,也不会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复制品”。他深知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将要走的路不同,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拥有热爱知识的灵魂,对生命的热忱,并能够不懈地探求知识,学会与人合作。
  • 荣格谈人生信仰

    荣格谈人生信仰

    本书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生专著,他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也是精神分析医师,荣格认为,一个人重要的是他谈论什么,而不是他赞同或不赞同什么。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 读懂男人你会更幸福

    读懂男人你会更幸福

    本书详实细致地分析了男人生理上的需求与心理上的起伏波动,以及男人在事业上的追求与对爱情的抉择。
  • 上班族要懂心理学

    上班族要懂心理学

    对于很多人来说,为工作奔忙是他们感到最劳心劳力、心力交瘁的事情。没有工作发愁,有了工作还发愁,如何和同事相处,如何面对领导,如何搞定客户,如何化解工作的沉重压力,如何把家庭和事业并重……现实中的种种难堪的状况,告诉我们上班族的日子并不好过。而学会应用心理学技巧来化解各种职场问题,融通各方关系,则能够在心理学的护航下,让自己变成快乐的职场人,成功的上班族。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倾城殇歌

    重生之倾城殇歌

    前世她叫李清歌,天下第一才女,李家一门忠烈辅佐南宫逸登基,可不过半年,那人却亲手灭了李家满门,踢掉了他们未出世的孩子,与坑害李家的莫浅音执手天下,而她亦被折磨惨死谁知凤凰浴血,竟借久星国第一美女沐清尘的肉身复生,那人高高在上如何?那人坐拥天下如何?定要那人万劫不复,血债血偿..漫漫复仇之路,看尽离合悲欢,再看伴在身侧之人“瑾瑜,若是上一世能遇见你该多好?”
  • exo之一个人得到

    exo之一个人得到

    他们是12个人遇见了她,通过种种事爱上了她,但她却只能和一个人在一起
  • 狂刀教师

    狂刀教师

    三年零班,全体都有!齐步走!喂喂喂,你小子给我把枪收起来好好走。还有你,别玩你那刚召唤出来的恶魔了。傻笑什么你,说你呢,谁让你穿着睡袍来运动会的?【一个教师的日常崩溃史】
  • 花意深

    花意深

    2009年年底,竹内友静的去世,让十年未见的三个朋友聚在上海。宣宋宜宁,林嘉安,贝洛娜。十年,她们都经历了什么,再不是当时那个年轻的女孩。但心,好像依旧清透。这世界上的很多阻碍,都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一旦踏过去,就是一片开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意深。停留在原地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前面的路,花意深。爱情,与人生,都是在前进中变得美好。这样,也感谢曾经好事多磨。请大家多多支持,隔日更新.第零章为指导篇,人物介绍,时间线索梳理,涉及剧透,可以略过。
  • 犯二姑娘爱上腹黑男

    犯二姑娘爱上腹黑男

    初恋修人,真恋完人。也许我们一开始以为天长地久的那个人,未必会是最后结局的那个人。但是如果命运再一次创造我们的相遇,我相信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爱,去恨。生命里本就有波折,敢爱敢恨的爱情故事。等你来倾听内心的声音。
  • 金灵羽

    金灵羽

    一位来自乡村的普通少年,却有难以置信的隐秘身世。在一次学校的离奇灵异事件里失去生命之后又不可思议的生还。在此次事件之后,又有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和各类奇异的陌生人接连出现在少年的视角里。更大更多的故事接踵而至。
  • 带着游戏穿异界

    带着游戏穿异界

    妹纸带游戏技能穿到武侠世界打怪升级。妹纸有三爱:任务,经验,和忠犬。忠犬有三好:攻高,听话,长得帅。锦绣:我的爱好是世界和平,打打杀杀什么的我最讨厌了!路云远:锦绣,神行派的新掌门拒绝交我们保护费。锦绣:什么!敢不交保护费?众弟子都给我抄家伙上,灭了他丫!
  • 重生大蟒

    重生大蟒

    当叶晨醒来,却是发现自己成为了一头蟒蛇。身为武术达人的他,以蟒蛇之身开始修炼绝世神功。偶然间,叶晨得到了一滴金色的血液,从此,他开启了自己的进化之路。从一条普通蟒蛇,成为一头金蟒,逐渐向更高级的生物进化。最终。他能否君临整个宇宙?、敬请关注,重生大蟒。本书猪脚一直兽身,不化形。不喜勿喷。
  • 绝色少女闯天涯之美男别过来

    绝色少女闯天涯之美男别过来

    简介她,是凤家唯一的嫡出小姐凤雪自小就小有着东璃王国第一美女之称.可自从5岁母亲走后,便个人灵云白狠心的庶母白氏和她的女儿欺压下去,再也不受众人喜爱,父亲见了也避如蛇蝎.受尽众人欺负的她再度归来......她,是华夏中财阀王氏的掌上明珠,也是杀手帮的火凤,杀人无数的她也因为一次意外而爱上了不是同组织的猎豹李暮......是有缘还是孽缘,让本不是同一个人灵魂相吸.千年一次的异星降临,倒底是祸还是福?
  • 化珠保命真经

    化珠保命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