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5500000047

第47章 广播地理:听觉的空间魅力(1)

自从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后,广播不再受到人们的关心,甚至被认为是“弱势媒体”。但是随着类型化广播的兴起,广播的价值似乎重新被“发现”了。交通广播是类型化广播中重要的一支,它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广播伴随性、移动性的特点。

从公共场所的集体收听到流动汽车内的私人收听,广播的表现空间与收听场所不断转变,它从静止的声音转变成了流动的声音。广播用流动的声音陪伴人们在路上,它与地理的联系似乎一下子被拉近了。其实,广播自诞生以来就与地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是“时间和空间的消灭者”,无论是广播事业的发展还是广播内容的制作,地理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广播并非一个完全的被动者,它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一起共同塑造和改变着地理环境。

第一节 广播收听的变迁

麦克鲁汉指出:“广播触及到了人们的心灵深处。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形成了一个世界……从广播的至深处传来远古部落的鼓号声的回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广播的收听经历了从固定到移动、从集体收听到私人收听的转变。提起广播,相信很多中国人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音喇叭记忆犹新。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有线广播在城市和农村的信息传播中几乎占统治地位。

家家户户喇叭装,田头地间广播响,人们在公共场所内共同收听广播,了解国内外大事。而后无线广播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逐渐变为家用电器,人们从公共场所转移到家中收听广播。电子产品以惊人的速度更新换代,广播也逐渐趋向小型化、移动化,MP3、手机、电脑这些曾被视为广播竞争者的产品,都成了广播接收器,为广播的移动化收听注入了新的活力。广播的收听与地理之间的关系远不止这些,处于不同地域的人们收听习惯和收听方式千差万别,深深地打上了地理文化的烙印。

一、从固定到移动——收听地点的转变

广播的收听地点不仅显示了广播技术的发展,更体现了收听者的心理状态与收听习惯。世界广播媒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有线传播到无线传播,从无线传播再到有线无线结合、全方位立体式传播的轨迹。与广播传播技术相应的,是人们收听方式的转变。在有线传播时代,人们聚集在一起收听广播,高音喇叭成为当时广播传播独特的风景线;随后广播开始普及到家庭中,家庭取代公共场所成为广播收听的主要地点;而现在,广播的移动性被极大地开发出来,汽车、公交车、地铁成为许多人收听广播的地点。据统计,2002-2007年间,12岁以上美国人在家里的收听率下降了7%,在车上的收听率平均上升了7.3%左右。在中国同样也是如此,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人们花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广播逐渐成为路上的陪伴者。

1.“广播大会”

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电台,并开始播音。但是,当时的广播并未普及开来。所以20年代的美国,人们聚集在公共场所集体收听广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的广播电台都在卡车上安装收音机和向公众播放的大喇叭,停放在公园和其他公共集会的场所,当大的体育赛事和政治事件发生时,就打开收音机。”当然,当时的卡车广播与现在的汽车相去甚远,把录音机安装在卡车上只是为了能让广播更方便地进入公众聚集的场所。此外,美国的许多商店里都安放了收音机吸引人们的耳朵。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50年代,随着便携式小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出现,广播从公共场所的集体收听转变为家庭收听。

在我国,广播同样也经历了集体收听的时代,而这种集体收听在当时具有特定的政治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60年代,有线广播一直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城市和乡村几乎到处可见高音喇叭。“到1957年底县级广播站增至1698座(1949年仅11座);广播喇叭增长至94.12万只(1949年仅99只),全国农村有线广播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地方广播电台创造了集体收听高音喇叭的“广播大会”形式,并在当时的生产竞赛、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等运动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和鼓动作用。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的“广播大会”更多。

犹如其集体聚会的“广播大会”一般设在公社、学校、晒谷场等公共场所,将群众组织起来集体收听和动员发动。从1959年3月到1960年4月,仅中央台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便联合召开19次广播大会,每次组织几百万人收听。“广播大会”形成当时中国农村信息传播、宣传教育的主要渠道。

农村“广播大会”的出现,一方面是由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物资匮乏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农村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中国的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又不像城市居民那样集中居住。一些村庄规模很小,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利,信息传播非常不方便。广播使用声音传播,不需要像报刊那样通过发行环节,也不需要通过交通工具来运送;而且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听众不受文化程度和地区的限制,理所当然成为当时最佳的传播工具。

到了90年代,随着无线电收音机、录音机和电视机的普及和发展,高音喇叭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农村集体收听广播的现象也不复存在了。新的居所式的传播空间取代了公开式“广播大会”。

2.作为家用电器的收音机

20世纪50年代后期,收音机开始进入中国城镇家庭。收音机成为当时每个家庭想要拥有的“四大件”之一。“四大件”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国家有能力出产而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这四件家庭物品分别为: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收音机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渐成为家用电器,意味着广播的收听由公共场所转移到家庭居所。

收音机进入家庭并不意味着家庭收听的开始,在收音机全面普及之前,首先拥有收音机的家庭成了公共场所外集体收听的另一个场所。“收音机聚会”是美国20年代初期到中期非常普遍的现象,拥有收音机的家庭要招待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收听,如同第一批拥有电视的家庭那样。“收音机聚会”使得家庭这个私人空间变得开放了,邻里之间的互动也增多了。人们经常相约围着收音机收听新闻、发表意见,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相互传播,这使得信息流通的速度更加快捷。信息快速传播使得个人与社区、城市甚至国家结为“想象的共同体”,地方感和认同感大大加强了。

当收音机逐步普及之后,家庭内的集体收听逐渐消失,与家人一起收听成为主要方式。收听广播成为家庭的仪式性活动:全家人围坐在广播周围,专心致志地听着,很少发出声音,就连顽皮的孩子也不再四处乱窜,安安静静地收听。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休闲娱乐的方式本来就很少,而广播的出现无疑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调味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广播收听的家庭化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广播一方面充当了家庭生活的黏合剂,当时收听广播成为全家人共同的活动,广播节目的内容也时常成为家人闲聊的话题,这对于家人感情的联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广播也为家庭成员提供了身份的认同。家长借助广播节目内容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例如广播剧中提供好孩子的标准,也提供对坏孩子的惩罚。另一方面,广播将庞大而分散的社区、城市甚至国家融合到一起的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地方性。人们只要在家里收听广播就能获得各种信息,公共活动变得可有可无了。收音机作为居所的或个人的媒介,它侵蚀了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使家庭与社会之间被隔离开来。

3.路上的陪伴者

广播在家庭中的地位很快就被电视取代了,但广播并未因电视的出现而消失,它试图寻找新的收听空间。由于电子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广播作为“流动的媒体”重新焕发出魅力。微型收音机的出现将广播从家庭视听带入个人收听时代,广播逐渐成为私人化媒介。

营销学家菲力普·科特勒认为,现代人越来越成为“多重程序并行的消费者”。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少有时间静下来消费某种媒介。而广播作为一种伴随性媒介,唯一增加了“听”的程序,却几乎不干扰其他程序的进行,对于“多重程序并行”的现代人来说,广播无疑成为获取信息的便捷媒介。现代人生活的另一个特点,是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空间迅速扩大,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这使得城市道路交通时刻处于繁忙状态,人们花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增加了。

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伴随性好的广播成为在路上的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它的车载广播非常繁荣。早在1930年,杂志上就出现了汽车收音机的广告;到了50年代,汽车制造商已经将电台接收装置作为汽车的标准配件。许多美国人每天在汽车上度过很长时间,而车载广播可以陪伴着人们打发无聊时间。美国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95%的汽车上有收音机;18岁以上的广播听众中,在汽车内收听广播的比例高达83.8%。而高端听众(年收入高于5万美元的专业人士、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大学以上学历者)中,在汽车内收听广播的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显然,广播已成为美国人路上的陪伴者。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6年五六月间,尼尔森公司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城区居民汽车拥有量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有接近30%的受访者拥有一辆车(28%),其次是广州(18%)和上海(11%)。与2004年相比,上述三大城市的车辆保有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汽车普及率的迅速提高,给了中国广播业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各地交通广播在同行中迅速窜红,例如北京交通广播电台,在2003年仅凭30多人就创下1.5亿元广告收入;在北京流动人群中拥有84.7%的高收听率,成为全国收听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广播电台之一。而随着汽车的增多,交通道路变得不通畅了,在路上堵车的时间越来越长,客观上促使人们主动收听广播打发时间,广播成为汽车里的“驾驶伴侣”。汽车不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范围。驾车到远方旅游或探险不再遥不可及,随车携带广播收音机等娱乐、信息系统,成为人们旅途中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

二、收听习惯的地理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听众的收听习惯也迥然不同,其中我们最关心的是由于地理因素导致的差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广播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截至2009年,我国共开办广播节目2452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43%,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全国收音机拥有量超过5亿台,广播听众规模超过12亿。但广播事业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听众的收听习惯也千差万别。

2004年3月,广东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在全国六大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武汉)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广播收听率调查。在这六座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沈阳代表东部地区,成都、武汉代表中西部地区,调查结果充分体现了听众收听习惯的地域性差异。

从上面三个图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不同地区听众收听习惯的差异性。首先,东西部地区听众收听广播的目的有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听众的收听目的主要是了解国际国内新闻;而西部地区听众是为了休闲,听音乐或歌曲成为首选。就听众收听广播的频率而言,六城市的重度听众(每天都收听广播的听众)北京最多,接着是上海、沈阳、广州,最后是武汉和成都,可见东部地区的听众收听广播的时间普遍较长,而且重度听众较多。在听众最常听的节目类型方面,东部地区听众大多喜爱新闻节目,其次是流行音乐节目,因此选择电台时也会比较重视电台的新闻节目制作质量;而西部地区听众对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的关注程度都较高,因此在选择电台与节目时两方面都会兼顾。听众喜爱的节目与其收听的目的是一致的,东部地区听众收听广播主要是了解国内外新闻,因此新闻节目是他们的首选,这是因为东部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与外界交流频繁,迫切需要了解国内外信息;而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地域文化具有保守性、内向性特点,以满足自身需求为主。同时西部地区听众对健康节目都比较关注,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而言没有东部丰富,而且获取这些信息的渠道也较少。

与东西部差距相对的,是我国的城乡差距。我国城镇和乡村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听众对广播内容的需求不同,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收听习惯。

同类推荐
  •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小学生日记PK当代小学生日记。继“开明国语课本”之后,再现民国语文教育风采!101篇民国小学生优秀日记,展示不同的少年中国!给当代语文教育一面镜子!给当代青少年一面镜子!全面展现民国小学生所思、所历、所感、所悟。在民国老课本引起广泛关注,并火热畅销之后。近日,民国小学生作文又被媒体疯狂转载,同时与当代小学生作文进行了比较,引起了热议。民国小学生作文多数语言功底扎实深厚,视角高远,思想深刻,最可贵的是,较少虚假套话。
  •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课题组于2005年8月出版了《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调查报告之后,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研究,课题终于完稿,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一成果呈献出来,它肯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但却是我们对理论和实践作了认真思考的成果,是我们真实的见解,可以说课题组的师生,是以一颗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无限热爱和赤诚的心来对待这一课题研究的,希望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能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起应有的作用。
  •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现代教师的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
  • 管理学作业集

    管理学作业集

    管理学作业集是根据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专科管理类各专业管理学学习的实际需要,基于所用的管理学课件编写的课后复习和参考资料,作业集涵盖课件的基本内容,对课件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并配有参考答案。在课件的基础上,对各章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系统归纳。作业集题型多样,包括考题的各种类型,内容全面、信息量较大,通过练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自主学习的具有系统服务功能的作业薄。
热门推荐
  • 粉饰天下

    粉饰天下

    我结婚的时候你一定要来唔因为看见你我会有安全感****************************************六六穿越到历史上不存在的国家——北锦国,算命先生说她命中带煞,果然她害死父亲,可事实真的如此么?为何她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宰相府的大公子-孤独临风,前任兵部尚书府-萧予陌,北锦国皇上-离振飞,这三个性格迥异的男人分别带给六六三段不一样的爱情。在恨意、挣扎、困惑中,究竟谁能得到六六的心?***********************百灵新作希望大家支持,喜欢!【本书有宅斗,有权谋,有后宫,充分满足读者们的胃口!】另有完本文《安逸闲》敬上。
  • 易烊千玺西瓜味的18岁

    易烊千玺西瓜味的18岁

    我也曾将青春翻涌成她,在指尖上弹出盛夏!起风了,我将青春还给了她,连同指尖的盛夏!
  • 魔女法则:残落半坠花

    魔女法则:残落半坠花

    精致娃娃般的脸上没有一丝波澜,殷红的嘴角一道完美的弧线。她是父母心里的乖乖千金小姐。在黑道里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泪滴公主。她有一个姐姐,可是她从来都不承认过。“该死的,知不知道惹了我是什么后果!”她说完这句话之后,没有一人能够活下来……
  • 大神别欺负我

    大神别欺负我

    古语有云:祸福无门,唯人是召。瞧她,这不就是纯粹自找祸事么?谁会跟她似的,玩个游戏看到漂亮的武器,上前摸了一把,就被大神追杀了好多个日子。出门吃饭,凑个热闹,竟然被成为女朋友了,那位少爷跟牛皮糖似的,甩都甩不掉,还经常以欺负她为乐。身边那群人好像狼狈为奸,藏着猫腻!终于某妞怒了:你们赶紧老实交代,还原事情真实情况!迫于淫威,大家招供。结果……结果发现!!原来就她跟傻妞似的蒙在鼓里!!小心一点!某妞发飙啦!!【四海阁】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http://www.*****.com/?sihaige.html
  • 楚鸿世界

    楚鸿世界

    这是一个故事的起点,为了生存,为了变强,为了守护,楚逸不断地压榨自己的每一份潜能,不断地强悍自己的每一份力量。即使是天,也不能左右自己;即使是强者,也不能束手就擒;即使是命运,也不能夺取自由。终有一天,楚逸要大声告诉这个世界,即使是蝼蚁,也有站在云巅看却世间万物的决心。且看楚逸如何一步步登上世界舞台,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世界。请记住,这将是我们一起谱写的故事。
  • 天才宝宝护妈咪

    天才宝宝护妈咪

    他因为初恋离开性情大变,逃离家族,只为建立自己的王国保护初恋。她经历亲情、友情、爱情的种种背叛,形单影只独自远走异国他乡。他和她两条平行线却因为一管小蝌蚪而有了交叉点。7年后,再度相遇他因她像极初恋,誓要得到她。她无念无想,只要有宝宝在身边就万事足。孰不知,一切都是两个宝宝的选爹计划。看两个腹黑宝宝如何招呼强势爹地,守护妈咪。
  • 术女为后

    术女为后

    穿到重男轻女的柳家,柳霏霏作为家中众多庶女中的一个,被亲生母亲忽视,家中太太迫害,姐妹排挤,夹缝中求生存。本以为人生碌碌,就此得过且过,委屈求全一生。一次意外,柳霏霏获得亲生父亲注意,学得家传秘术,终获人生机缘……Ps:且看不起眼的深宅庶女如何逆袭,摆脱低微身份,成为王后!
  • 迷茫的高中年代

    迷茫的高中年代

    时光如流水般飞快。中考来了,又走了……有人选择走入社会找份工作,有人侥幸考上高中选择考大学,期盼将来能够出人头地。禾小月、淫王、李云、黄菊,初三时的同学,侥幸考上县城里的大女一中。来到新的校园,看到陌生的面孔,等待他们的,是更残酷的竞争,严格的分数分班制度,还有早恋的迷惑……高一(435)班里,有整天只知道啃书本的陈书书,有家大业大、什么都无所谓的淫王。还有……如何面对考分?与异性的交往?青春期的叛逆与迷茫?这些男生女生们,该何去何从,他们的人生命运,究竟如何?谁人能知?天?地?佛祖?命运,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吗?或许是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混沌弑神诀

    混沌弑神诀

    平凡少年,却拥有无数人想得到的混沌之体。外门试炼,被抛弃在修真界三大禁地之一的妖兽森林。大难不死,却意外获得顶级修神功法《混沌弑神诀》,一代天骄,就此崛起。一次次奇遇,使他变的更加强大,一次次阴谋,使他在逆境中成长。霍仁杰人生格言:不识风雨沉沦,何与苍穹博弈!
  • 闭眼忧伤

    闭眼忧伤

    她,是富贵权利集于一身,却从小到大以不同的身份生活着,当阴谋步步紧逼,她该如何面对?是迎刃而解,还是退后保全?他,冷魅,高傲,传闻钟情专一,老天却让他遇到了她,从此,婚礼改变,誓要新娘是她;可,蓝颜知己出现?曾告白的人出现,道歉说要重新追求他的尖尖心上人?不爽!且看他如何打跑蓝颜知己,胖揍暗恋人,抱得美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