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4200000004

第4章 “努力”论政,不忘启蒙(1)

一、启蒙任重道远

其实,胡适同丁文江一样,也主张轰轰烈烈地奋斗,反对灰色的人生,这一点我们从胡适为《努力周报》发刊所写的《努力歌》及《后努力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就可看出来。《努力歌》:

“这种情形是不会长久的。”

朋友,你错了。

除非你和我不许他长久,

他是会长久的。

“这种事情要有人做。”

朋友,你又错了。

你应该说,

“我不做,等谁去做?”

天下无不可为的事。

直到你和我——自命好人的——

也都说“不可为”,

那才是真不可为了。

阻力吗?

他是黑暗里的一个鬼;

你大胆走上前去,

他就没有了。

朋友们,

我们唱个《努力歌》:

“不怕阻力!

不怕武力!

只怕不努力!

努力!努力!”

“阻力少了

武力倒了!

中国再造了!

努力!努力!”

胡适在这首通俗的歌谣中,告诉人们:第一,不要当观望派,不要仅仅口头上谴责黑暗的现实,不能把自己置身于黑暗现实之外,希望别人去当搏击黑暗的勇士;第二,不要胆怯,不要害怕阻力和武力,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迎来一个崭新的中国。

《努力周报》第4期(1922年5月28日)第2版上的《后努力歌》,仍然着眼于唤醒国人“努力”的意识。这首歌谣的针对性更为明显,当时人们对什么是改造中国的关键因素争论不休,在“好政府”和“好社会”的关系上,有人认为好社会决定好政府,有人认为好政府决定好社会;在“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上,有人认为教育好了,政治就能好,有人认为政治不良就不会有好教育;在“破坏”和“建设”的关系上,有人认为没有破坏就没有建设,有人则认为没有建设何谈破坏。在胡适看来,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争论这些无谓、无解的连环套,莫不如脚踏实地“努力”、“干”,就如同当年齐国有个王后的玉连环乱了套,她并没有焦虑不安地去解套,而是毅然操起一柄金椎击碎了玉连环。“努力”、“干”就是此时解决中国问题症结的“金椎”:“我的朋友们,你也有一个金椎,叫做‘努力’,又叫做‘干’!你没有下手处吗?从下手处下手!‘干’的一声,连环解了!”

但胡适与丁文江不同之处在于,他思想的深处一直深深地眷恋着思想启蒙,他一直不想背弃二十年不谈政治的誓言。新文化运动中的1918年底,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了谈政治的《每周评论》,而促使这个谈政治的杂志问世的诸因素中,恰恰有胡适不谈政治的要求。胡适在其口述自传中说,他一再同新文化运动的同人们讲,既然大家搞起的这个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就应撇开政治,为新中国打下一个文化基础。应致力于最基本的有关中国知识、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问题。胡适的意思是继续坚持《新青年》的学术品位,而陈独秀等人谈政治的热情又很高,为了兼顾双方,才有了《每周评论》的创办,所以胡适说,“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张小报的发行原是尊重我只谈文化,不谈政治的主张。”“这样一来,《新青年》杂志便可继续避免作政治性的评论;同时他们也可利用一个周刊来得到谈政治的满足。”实际上,胡适在陈独秀被警察抓走后代编《每周评论》,“挑起的”“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与其说是对“谈政治”感兴趣,莫不如说是对人们兴趣点转移到政治上的一种担心甚至恐惧。随着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新青年》也就改变了纯粹的文学、哲学的特征,越来越多地载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胡适为这块启蒙阵地转变形象深为不满,1920年12月他致信陈独秀,提出或另起炉灶,再创办一个哲学文学的刊物;或《新青年》回归传统。

当然,胡适的设想都没有实现,《新青年》最终成为上海的中共机关刊物。直到胡适20世纪50年代口述自传时,还对新文化运动没能坚持下去而遗憾不已:“从我们所说的‘中国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的观点来看,那项由北京学生所发动而为全国人民一致支持的,在1919年所发生的‘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1919年以后,国、共两党的领袖们,乃至梁启超所领导的原自进步党所分裂出来的研究系,都认识到吸收青年学生为新政治力量的可能性而寄以希望。……当时所有的政党都想争取青年知识分子的支持,其结果便弄得[知识界里]人人对政治都发生了兴趣。因此使我一直作超政治构想的文化运动和文学改良运动[的影响]也被大大地削减了。”毫无疑问,胡适办《努力周报》是基于坏政治的刺激和丁文江的影响,决定搁下二十年不谈政治的誓言,以言论的武器向黑暗的政治现实开战。但事实上,即便在《努力周报》主谈政治时期,胡适还是念念不忘那远远未曾结出丰硕果实的思想革命和文化重建事业。《努力周报》的第一期上刊登了陈衡哲的《基督教在欧洲历史上的位置》,第一、二期连载了胡适的《跋〈红楼梦考证〉》,第二期刊载有署名“天农”的《近六十年间美国新闻纸的趋向》,这几篇文章显然不属于“谈政治”。第四期《努力周报》共八版,前七版除了胡适的《后努力歌》外,全部内容都是《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的讨论》,刊载了不少作者的文章;第八版是“对本报的批评”专版,分别刊登了两位作者(分别署名伯秋、傅斯稜)的批评文章和胡适的答辩。两篇批评文章认为《努力周报》应该专心致志于对现实政治的干预和批评,不应该刊登非政治的有关基督教和《红楼梦》等的文章。胡适的答辩集中体现了此期间努力论政、不忘启蒙的追求。胡适说——我们这个报并不是“专”谈政治的。政治不过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我们的希望是:讨论活的问题,提倡活的思想,介绍活的文学。

基督教的问题近来在国中颇引起一种热闹的注意,岂不值得讨论?至于美国新闻纸的经过,这也是我们做舆论事业的人应该借鉴的。我们应该知道:政治不仅是官吏与法制,也不单是裁兵与理财。我们这几年之所以不谈政治,和许多不谈政治的人略有不同:我们当日不谈政治,正是要想从思想文艺的方面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非政治的基础。

现在我们虽然因时势的需要,不能不谈政治的问题,但我们本来的主张是仍旧不当抛弃的,我们仍旧要兼顾到思想与文艺的方面的。

我们至今还认定思想文艺的重要。现在国中最大的病根,并不是军阀与恶官僚,乃是懒惰的心理,浅薄的思想,靠天吃饭的迷信,隔岸观火的态度。这些东西是我们的真仇敌!他们是政治的祖宗父母。

我们现在因为他们的小孙子——恶政治——太坏了,忍不住先打击他。但我们决不可忘记这二千年思想文艺造成的恶果。

打倒今日之恶政治,固然要大家努力;然而打倒恶政治的祖宗父母——二千年思想文艺里的“群鬼”更要大家努力!

胡适的目标很明确:恶政治的根源在于文化传统中有太多的毒素;眼下的坏政治固然要批评,但长期的文化重建尤为重要;铲除文化传统毒素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与艰辛,即使是一份谈政治的周报,也必须同时谈启蒙,启蒙须臾不可或缺。谈政治是救一时之弊,谈文化重建是从源头解决问题。

二、国民性与迷信、复古的环境

中国皇帝专制延续二千余年,思想控制、愚民政策、武力镇压三位一体的手法运用得娴熟无比,特权制度差不多固若金汤了,可怜的民众被盘剥得差不多没有任何权利,被驯化得没有思想,没有人格,没有灵魂。近代以来直至新文化运动之前,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有所传入,但很不系统,影响面也非常小。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人权、民主等思潮以空前的规模得到宣传,但毕竟时间短暂,很快就被政治的声浪所湮没,启蒙宣传者们多数也投身到政治斗争的高潮中。所以,国民性改造这个长远任务的完成依然遥遥无期。1922年周作人在一次演讲中,很悲观地描述了当时中国人的浑噩状态:我想国耻是可以讲的,而且也是应该讲的。但是我这所谓国耻并不专指丧失什么国家权利的耻辱,乃是指一国国民丧失了他们做人的资格的耻辱。这样的耻辱才真是国耻。……

中国女子的缠足,中国人之吸鸦片,买卖人口,都是真正的国耻,比被外国欺辱还要可耻。缠足,吸鸦片,买卖人口的中国人,即使用了俾士麦、毛奇这些人才的力量,凭了强力解决了一切的国耻问题,收回了租界失地以至所谓藩属,这都不能算作光荣,中国人之没有做人的资格的羞耻依然存在。固然,缠足,吸鸦片,买卖人口的国民,无论如何崇拜强权,到底能否强起来,还是别一个问题。……其实,不仅胡适的本意不允许《努力周报》专谈政治而忽视其他领域,就是很大一部分读者兼作者的人也认为一份报纸若仅谈政治是不合适的。《努力周报》第15期(1922年8月13日)第4版刊登的年轻人联名来信(署名:修人、章洪熙、党家斌、胡冠英、曹诚英、胡思永、程憬),就表示了对《努力周报》过于偏重政治的不满态度,希望能像当年的《每周评论》那样,既谈政治,也谈其他,因为“改良中国社会,应该多方面努力,专门从政治方面努力,而忽略思想和文艺方面,我们认为这种努力是片面的,无效的!”他们呼吁胡适:“先生呵,现在中国的政治固然糟极了,但现在中国的文艺界和思想界又何尝可抱乐观呢?”来信称“我们现在也不必把现在中国文艺界和思想界的缺点具体说出来,我们知道先生早已明白了。”经过了短暂的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呈现出活跃和生机,但文化保守主义、国粹主义、复古思潮以及封建迷信等不仅还有相当的市场,甚至还有卷土重来之势。已经信奉了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对于统治者和一部分旧式文人重新抬出孔子、“国学”的做法也十分反感。他不愧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勇战将,在1923年7月1日的中共机关刊物《前锋》上发表几篇短论,对反动复古的思潮与行动进行抨击。他讥讽新一轮的复古者连“国学”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如醉如痴地为“国学”高唱赞歌:国学是什么,我们实在不大明白。当今所谓国学大家:胡适之所长是哲学史,章太炎所长是历史和文字音韵学,罗叔蕴所长是金石考古学,王静庵所长是文学,除这些学问以外,我们实在不明白什么是国学?不得已还只有承认圣人之徒朱宗熹先生的话:“国学者,圣贤之学也,仲尼孟轲之学也,尧舜文武周公之学也。”

……

曹聚仁先生说:“国学一名词虽流行于全国,实际上还含混糊涂,没有明确的观念可得到呢!”我老实说,就是再审订一百年也未必能得到明确的观念,因为“国学”本来是含混糊涂不成一个名词。……

中国人读了两千多年经,人心也不曾正,邪慝也不曾息,可怜这班老先生还想拿读经来正人心息邪慝,真是做梦;希望议员先生们来正人心息邪慝,更是梦中之梦。陈独秀对当政者在新形势下抬高孔子的用心看得明明白白,在1923年12月1日《前锋》上的《寸铁》篇中指出:

从前戊戌政变后,反动政治与尊孔运动一时并起;袁世凯要做皇帝,同时尊孔祀天也闹的很起劲;现在南京的军民两长又接到曹锟通电募捐修理孔庙,拟各捐洋五千元。每逢中国政治反动一次,孔圣人便走运一次,可见反动势力和孔圣人本是一家眷属。关于封建迷信,陈独秀也有揭露,他在1923年1月24日《向导》撰文《最低问题》:

在科学发达之二十世纪,而同善社、悟善社、道德学社、普化学社等,公然遍立于中国,均以扶乩请仙敛钱为事,吕纯阳前在上海某杂志做文章,现在又在北京某银行做行长,内幕中还伏有扶清灭洋之阴谋,这是一种什么东方文化,大家何以不谈?周作人1922年4月10日发表于《晨报副刊》的《思想界的倾向》(署名仲密)对种种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对可能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他写道:我看现在思想界的情形,推测将来的趋势,不禁使我深抱杞忧,因为据我看来,这是一个国粹主义勃兴的局面,他的必然的两种倾向是复古与排外。那国粹派未必真会去复兴明堂或实行攘夷,但是在思想上这些倾向却已显著了。……听说上海已经有这样的言论,说太炎先生讲演国学了,可见白话新文学都是毫无价值的东西了;由此可以知道我的杞忧不是完全无根的。照现在的情形下去,不出两年大家将投身于国粹,着古衣冠,用古文字,制礼作乐,或参禅炼丹,或技击,或治乩卜,或作骈律,共臻东方化之至治。……

最后附带说明一句,现在所有的国粹主义的运动大抵是对于新文学的一种反抗,但我推想以后要改变一点色彩,将成为国家的传统主义,即是包含一种对于异文化的反抗的意义:这个是好是坏我且不说,但我相信这也是事实。胡适认为周作人未免悲观,“现在的情形,并无‘国粹主义勃兴’的事实。仲密君所举的许多例,都只是退潮的一点回波,乐终的一点尾声。即使这一点回波果然能变成大浪,即使尾声之后果然还有震天的大响,那也不必使我们忧虑。

同类推荐
  •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党报所处的发展环境入手,全面分析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文明教育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文明教育

    文明是与野蛮相对的,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时也是社会开化和进步的一种标志。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文明这个概念不同的含义。在我国古汉语中,“文明”一词早已出现,如《易·乾文言·九二》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之语,《尚书·舜典》中也有“壑哲文明”的提法。我国古籍中所提及的文明都具有文采、文藻、文雅、开明、明智的含义,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明的内涵是不同的。
  • 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 晚晴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晚晴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绪论近代中国的青年。学生,是除旧布新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民主革命的各个阶段,在社会变迁的各个方面,常常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1919年。的五四运动,便是在青年。学生运动的前奏曲中拉开序幕的。学生的行动不仅促使新文化运动与反帝爱国政治运动相结合,而且将少数先驱者的引吭高歌变奏为全国各阶层民众的雄浑合唱,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回响。
热门推荐
  • 明孝宗宝训

    明孝宗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话西游

    神话西游

    孙哲是西游迷,猴哥的忠实粉丝,在现代特意给自己取了一个表字,姓孙名哲字悟空。因为这狗屎的理由在一次车祸中穿越了,重生在西游记得世界里,成为万人敬仰崇拜的猴哥,孙大圣……一具分身,幻化万千,一切皆有可能……熟读西游记的孙哲成为梦中偶像孙悟空,料敌先知,大闹天宫后会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指山下吗?孙哲他会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吗?五百年的空白时间,孙悟空都干了些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重温儿时经典,一切尽在神话西游,一部另类的西游记。企鹅群:172793265期待您的加入,喜欢本书都可进。新书新人需要收藏推荐点击支持,请支持万古红颜,支持《神话西游》,万古在这鞠躬感谢了。
  • 20几岁的人生必修课——女人篇

    20几岁的人生必修课——女人篇

    《20几岁的人生必修课(女人篇)》由文清著,主要内容:20几岁女性正是处在自我成长的一个茫然期,社会期待、自我期待让年轻女性的压力剧增,她们迫切需要有识之士为她们在人生、职场、感情、自我塑造等方面给予指导。《20几岁的人生必修课(女人篇)》由文清著,从现代社会的特点出发,针对20几岁女人的心理特点,给渴望幸福人生的年轻女性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议,指导她们如何选择前进的路,打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 陪你走完青春

    陪你走完青春

    “我爱你,只会对你没有防备!”“我爱你,只会对你哭!”“我爱你,却被你抛弃。”“我爱你,却不得不离开。为了你。”“我爱你,所以我不恨你。”“我爱你,我们在一起吧!”你的梦想,我陪你实现;你的离开,我会原谅;你的挫折,对不起我不能与你一起度过,但我从未放弃你。“你是高高在上的总裁。我是只会学习,傲娇的过分的幼稚鬼。可是,我喜欢你,你能带我回家吗?”
  • 末世剑修

    末世剑修

    现今地球灵气稀薄,修者寸步难行,就算最后能够修至巅峰,却因千古以来越来越凶猛的天劫而身死道消,在修者的末日时代,且看主角如何逆天成仙?新书《异界游子命》已经上传。
  • 异界有精分

    异界有精分

    大概就是,突然到了异世,莫名成为了一颗蛋的保姆……哦不,术士,好不容易盼到蛋壳破了,以为可以轻松了,结果跑到了和自己性别不同的一具身体里,除了兼顾正在使用的这一具,还要保养一下本来的身体。这个世界的云霄飞车为什么是大陆特级文化遗产?这个世界的兽人居然吃素!?正太体型正太音怎么看都是法师的少年为什么能挥着巨剑横扫深渊?身娇体软曲折汹涌号称吟游诗人的美人自从知道你可以在身体的阴性阳性间转换后主角已经学乖不会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你保养了,死了带着主角的棺材一起洗澡睡觉的心吧!还有,那边的殿下!王族的高傲和矜持呢!?不能因为家里是神明的驻人间大使馆就瞧不起大路上的各种种族啊!就算你家有神言者撑腰也不行啊!
  • 神天圣地

    神天圣地

    神武大陆,没有国家,没有宗派,家族林立,等级森严,大陆七禁无人敢破!风云,异世重生,横空出世,为家族展开反击,破七禁,创七杀,建帝国,称圣帝,世人为之倾倒,天地为之变色!血战沙场黄金甲,圣火凌天独我家。一朝风云换天地,知己红颜伴品茶!书群148168631,欢迎各位书友指正!
  • 武逆苍穹道轮回

    武逆苍穹道轮回

    洪荒天地,所谓修炼,可崇拜天地之威为神,可临摹天地之道为仙,可蚕食天地之气为武。修炼有成者,举手投足间,天崩地裂。天地无边,有习阵法者,可以移山倒海;有习机械者,可造崩山河之器;有炼丹者,可使人一步登天。还有续命师,命师,运师....
  • 谋爱成瘾:双面娇娃攻心计

    谋爱成瘾:双面娇娃攻心计

    她爬上了帝都权少的床,却被狠狠的摔下。结婚一年他都没碰过自己的妻子,没想到一旦沾上,却是致命的毒药。我的妻子可能是个精分——北宫大人后来是这么对医生说的。冷漠的可以将他踢下床;热情的半夜偷偷潜入房;仙女时不食人间烟火拒人千里;逗比时敢上爬房梁下钻床底。假面千金苏雪熙怒摔桌,放屁,你才精分!“看,偶尔还敢以下犯上,医生你看可还有救?”“精分哪里不好了,高冷御姐活泼少女清纯小妹妖娆女神你都有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说,今晚要哪个!”
  • 青梅皇后

    青梅皇后

    她,凤家唯一的女儿,一道圣旨,让她从出生就注定了要成为那个人的妻子,未来的皇后。他,龙圣国太子,俊美的容颜,凤九潇眼里的小男人。这两位的爱情马拉松里,自己的师兄,后宫里那些胸大无脑的女人,甚至连战争都来了,总之,是真正的好事多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