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3500000013

第13章 广播与文学(4)

(二)编辑加工

广播中的散文,编辑对文字的加工不大,总的原则是要尽量保持作品的原貌。

即使文字过长,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文字的删节也要特别慎重,尽可能保留描写部分的文字,可以适当压缩叙述部分。为了使节目不露删节痕迹,编辑有时需要增补一些语言,这些语言一定要保持原作的风格,以求节目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尤其对于那些散文大家的作品,更要谨慎处理这些问题,丝毫马虎不得。

1.删节

广播中播出的散文,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是从出版后的众多散文中择取佳作搬上广播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为广播撰写的散文。也就是说,这些佳作都是为读者而作,并非为听者而写。从读的文字转换成听的节目,总会有不和谐的地方。

(1)从听觉出发,有的似乎是多余的文字,需要删节。供读者读的作品,内容的涵盖面比较大。如果有必要,横向和纵向的内容都可以任意延伸,使情节和人物都更丰满,对时代的折射也更全面。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播出的广播节目,它的容量相对来说要更单薄一些,更直观一些。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作者是按时间的逻辑组织文字,给人以清爽而自然的感觉。这篇文字在编辑成配乐散文时,删去约十五六处,删去的文字多是作者的遐想和引文。因为这些遐想和引文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影响播出效果。

(2)节目时间的限制。电台文艺节目时间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广播节目播出,首要的问题就是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删节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作品中留下的内容必须符合节目的要求:政治的要求、艺术的要求、内容含量的要求(也就是节目时间的要求)。这种删节一定要抓住听觉艺术的特殊要求,在尽量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删节,使节目长短达到最佳的播出效果。

2.语言

(1)不易听懂的。文字是给人看的,文字中即使有些生涩的语言,一眼如果看不明白,还可以稍加思考、琢磨,乃至细细思考,以求得作者的真意。而广播节目可真正称得上是一次性的艺术,它的声音语言稍停即逝,如果感到稍有迟疑,稍加思索,后面的语言又紧跟了上来,丝毫不会给你留下思考的余地。这样一来就造成前面的没听清,后面的又没听见,这就等于给听众的审美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搞乱了听众的审美情趣,以致造成关机或调台。广播中的语言应当是一听就懂的,无须左思右想地斟酌。如果有些需要思索的语句,编辑将其搬入广播中来,就一定要重新改写。

(2)从听觉上容易引起误会的字句,需要编辑重新斟酌。中国有许多同音而不同义的字,这在印刷传播中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在听觉上往往会引起误解,甚至会导致相反的意思。所以对于广播文艺编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马虎不得。

(三)音乐、音响在散文中的作用

散文,在广播中基本上都是配乐播出。音响效果在散文中的使用,要比音乐稍后了。

音乐在广播的散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的参与要比只是用声音语言播出的散文节目,多了些许浓重的艺术色彩,使之更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充分显示出听的散文比看的散文更具有韵味和美感。音乐在散文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意境,推动情绪的发展,以造成一种美的氛围,给听众强烈的艺术感受。这里所说的“情绪”,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散文中人物的情绪;一种是散文中作者的情绪;一种是散文欣赏者的情绪,对广播来说也就是听众的情绪。也就是说,配乐散文中的音乐能够烘托意境,推动散文中人物的情绪,推动散文写作者的情绪,推动听众的情绪。

音乐在节目中是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和散文应形成统一体,不能使人感到音乐是硬加进去的,是可有可无乃至是节目的多余部分。散文中所使用的音乐素材,多是写景或是写情的音乐。音乐的作用主要是表达情感。它能强烈地作用于人物的情绪,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散文中通过音乐的表情作用、音乐和作品的内容结合,渲染气氛,创造所追求的艺术意境。

音乐是抽象的声音艺术,它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社会特殊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所描述和表现的对象,是它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首要的是这个社会的主体——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曲家正是通过自己的观念、感受、体验,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音乐的体裁、样式和风格特点都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烙印。

音乐作品有着极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这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逐渐形成的。音乐的民族特性和各地区的语言音调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定的环境中固有的旋律、节奏调式特点直接反映出不同民间旋律的音调,使其展现出各自不同的地域风采。在广播的配乐散文中,音乐和散文的风格、情调一定要相吻合。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散文,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恰如其分的音响效果,能为文字的表情达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广播中的诗歌

诗歌进入广播,那还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电台的初衷,只是把诗歌作为一种宣传的武器,是对群众的一种鼓舞和革命的鞭策。开始只是把选来的诗歌让台里的播音员朗诵,没有任何其他的装饰。后来发展到配乐诗朗诵,即诗朗诵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广播文艺节目形态,具有诗朗诵的诗味和配乐后的音乐魅力,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我国素有“诗之王国”的称谓,因为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是诞生最早的。

文学界的人最容易提到的是“创作冲动”,这便是由生活激起的强烈的创作愿望和创作激情。对诗人来说也是如此。自古至今,凡是优秀的诗篇都是情感的火山喷发的结果。屈原的《离骚》是忧国忧民时的悲愤之作,司马迁说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传》),这说明,正是感情的激流推动诗人进入创作的过程,成为名篇佳作的“催化剂”。广播中诗歌的创意与制作,同样也需要有强烈激情的泼洒,方可向听众展示其艺术的震撼力。

诗歌在文艺广播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拥有它的听众群体。因为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富有韵律感、节奏感,非常适合上口,适合朗诵,听起来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联翩,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吟诗”之说。中国的诗歌“诗中有画”,再加上富有表现力的四声的语言表达,着实令人神往。有人曾经说过“朗诵能给诗歌插上翅膀”,这话一点不错。加之诗歌在广播中的传播,它可以一夜之间飞进千家万户,使人从内心深处得到抚慰。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不但能诉诸人的视觉,而且能诉诸人的听觉。广播能使诗歌传播得更广泛、更深入,可以渗透到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中去,更好地发挥它的艺术感染力,使人受到启迪、鼓舞,陶冶情操。所以,诗歌在文艺广播中是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

诗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受众的青睐,是因为它自身独特的优势,再加上广播为它插上了金色的翅膀,使之更散发出迷人的风采。

(一)诗歌的敏锐性

从诗歌的内容来说,它对社会现实的把握很敏锐,能够及时迅速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它比小说、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反映得更迅速,并可以直抒胸怀,所以人们都愿意用诗歌这种形式言志、抒情。在广播中及时播出反映人民群众心声、触动人民群众脉搏的诗歌,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强烈共鸣。

(二)诗歌的歌颂性

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人世间真挚情感的诗歌,能陶冶人的情操,给听众以优美的享受,使之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美好的生活。

(三)诗歌的抒情性

在诗歌中,抒情诗占有一定的比重。从美学上看,对于抒情的作品,一种是优美的,一种是壮美的。所说的优美,就是阴柔、纤细、情意绵绵的。以古诗来说,李清照的作品就要优美、缠绵一些。所说的壮美,就是阳刚、激情、奋发一些的。比如苏东坡“大江东去”的气势。凡是这些健康的、引人向上的诗歌,都可以在广播中播出。

在选材中还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所选作品是否容易听懂。广播中的诗歌是供人听的,即使是瞬间即逝,也要让人充分理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广播没有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诗歌与最现代化的电子传媒——电视的亲和,产生了“电视诗”这种新的节目样式。在电视诗歌中,是否容易让人理解的问题就不像在广播中要求那么严格,因为它可以把诗句打在屏幕上,令观众一目了然,再加上主持人的注释,观众比面对印刷文字理解起来还要容易得多,心情也会显得更轻松。

而在广播中,听众失去文字的依据,如果遇上多音多义或费解的词语,心里一下就没了底。如果进一步地琢磨和思考,毕竟耽误了后面的部分,这就会使得听众心烦意乱,以至于关机或调台。当然,一般来说,看起来是好诗,听起来效果也会好。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比如,有的诗阅读起来很好,但只要一上口,听起来就有些令人费解。

从内容上我们探讨了什么样的诗歌适合广播播出,那么从艺术上说,什么样的诗歌能得到好的播出效果呢?就目前广播播出诗歌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种类型是真正能激动人心的抒情诗。这种诗中的情要真、要浓。首先要真,只有真才能打动人心,这必须是作者真实感情的倾泻,而不能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

只有作者动情了,朗诵者动情了,听众才能动情。例如安徽台播出的抒情长诗《生命进行曲》,讲述的是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坚强的生命意志,揭示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的主题,为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第二类,实际上也属于抒情诗,但和上面我们所谈的诗歌相比,这些诗歌都有一些简单的情节和人物。也可以说,诗人是就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而抒情。听众往往是被诗歌中具体的形象而打动。

第三类,叙事诗。更多的人可能会喜欢这一类的诗作。作为一名文学编辑,选择这一类诗作的时候,要注意全诗自始至终抒情、叙事不能脱节。叙事要有新意,不能总陷入套路;抒情要紧紧结合叙事和人物形象,不能脱离叙事。编辑在选择这一类诗的时候,要注意有这么一种现象:那就是有的作者叙事时忘了抒情,全诗看起来只是分行写的小说,文字干巴,没有光彩,抒情时又和叙事脱节,这样全诗就形不成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统一的整体。

第四类,讽刺诗和寓言诗。这类诗歌如果能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的思想变化结合起来,在电台播出时,肯定会得到强烈的反响。

诗剧,是在艺术上适合广播指出的第五类。诗剧,顾名思义,是诗与剧的结合。

这种艺术形式的题材既要富有戏剧性,又要富有诗情画意。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诗歌广播的编辑加工问题。

一般来说,编辑除了把叙事诗改编成广播诗剧要做比较大的加工,如有的要在情节上有所变动,或对某些句子有所增加或删减以外,通常对单人朗诵或双人朗诵不可有大的改动,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貌。但对某些不容易听懂或意思容易听拧的句子可以增删,或可以做适当的改动。

在诗歌的播出中,对篇幅短的诗可采取重新组合的办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按诗歌的内容组合,就是把主题相同的诗歌组合在一起。比如,把歌颂祖国的诗歌组合在一起,可以把歌颂伟大领袖的诗歌组合在一起,也可以把表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诗歌组合在一起,等等。这样组合可以突出诗歌广播鲜明的主题。第二种是按诗歌的形式组合。比如,可以把几首讽刺诗组合在一起,尽管这几首诗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形式都属讽刺诗。这样的组合,实践证明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播出效果。第三种组合方法是对某位诗人诗作的选播。比如,“毛泽东主席诗词选播”、“郭小川同志诗词选播”等等。当然,这些都是作者最闪光的作品。

诗歌既可以朗诵的形式播出,也可以配乐的形式播出,电台称之为“配乐诗朗诵”。节目中有时还可以加上主持人的述评,也可以单纯地只播送诗歌。

诗歌中的音乐能起到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它绝不是作品的外在附加物,更不是花边式的点缀,而是诗歌语言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兰贝尔说:“音乐是说话甚至是语言的一种,借助这种语言表达各种不同的内心感情,说得更正确些是表达内心的各种不同的激情。”这充分说明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情感语言。

再者,对于配乐诗朗诵中的音乐,编辑在选择时,不能只从其“好听”或“不好听”考虑。即使所选择的音乐再“好听”,而其表意与诗歌并不搭配,这种配乐也是失败的。所以说,选配音乐不能只从编辑的个人爱好出发,而是要根据诗歌的意境、情绪来选择音乐,更好地发挥音乐的艺术魅力,使节目富有感染力。

诗歌的播出,并不一定只是诗与诗的组合,也可以是诗与歌的组合,可以把主题相近的诗歌和音乐穿插起来播出。这种组合方式显得活泼,更能受到青年听众的欢迎。

同类推荐
  •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本书从两方面来介绍成就好班级的秘诀,这两方面分别为在校学生的管理和课外活动的管理。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校园心理诊断

    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校园心理诊断

    《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非常注重实用,包括:教改典型案例、校园暴力防范、校园管理制度、校园心理诊断、学校管理表格大全、学校管理制度大全等图书。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 如何站好三尺讲台

    如何站好三尺讲台

    本书从教师的外在形象入笔,深入剖析,对教师素养、心态、语言、学习、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主要概述。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的个人卫生、教师的站姿、教师礼仪、做一名阳光教师、微笑提高语言修养等。
热门推荐
  • 某老师的日常

    某老师的日常

    你相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的人——她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学识,强大的力量,还有无尽的寿命。她是为了维护的“法”而生的她是因为世间的“爱”而活的她是依靠残存的“善”而过的她是世间一切利益与法则的代表、罪恶与善源的熔炉、冷酷与怜悯的交点。她既是最强的“正”,也是最强的“邪”。没有人知道,她到底属于那一方。因为这世间的善于恶,本就没有任何区别……她叫苏炎儿,现名以花代取为苏冉冉。而苏冉花的花语是——复仇。
  • 至尊经纪人

    至尊经纪人

    记者:莫姐您好,您作为第一个获得米国小金人奖的华夏人,请问你有什么想说的么?莫兰:我要感谢我的老板,也就是我的经纪人,方恒立方总。记者:徐烁小姐,您的唱片累积销量达到了全球第二,请问您开心吗?徐烁:第二?哼,难怪那几首好歌被方恒立藏起来了,第一是他的偶像。记者:林姐请问.....林灵:好了好了,谢谢方总,感谢方总,别打扰我吃饭...记者:......记者:方总您好,全世界的经纪公司都对您那精准眼光好奇,请问您是如何做到的?方恒立:哈哈哈哈,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哥会告诉你哥有金手指么?)
  • TFBOYS依恋

    TFBOYS依恋

    青春,这是一场未知的冒险。当冷静的她遇上越来越不冷静的他会变成怎样?当外表冷漠,内心狂热的她遇见高冷的他是是否会变得温柔?当用坚强外表来掩饰内心脆弱的她遇上很萌很暖的他时,又会否卸下她的内心防线?青春很酸,很苦,很涩,又很甜。青春是一条还未走尽的路,就算荆棘密布也要勇往直前,青春也是一张未书写尽的白纸,还有很多事需要我们谱写。就算再累,再难,也要尽力写下这首青春的赞歌。青春还未走完我们继续冒险。
  • 我爱你很多年

    我爱你很多年

    婚前她文静优雅,婚后······这个豪放不羁的女人真的和婚前是一个人吗?某日她将他推倒在床,铐上手铐。“老婆,原来你好这口”“住嘴,现在起叫女王,否则嘿嘿嘿,你将欲死不能”。
  • 药灵导

    药灵导

    讲述了一个简陋的村子里,苏冷的姐姐苏薇原来是圣女的化身!苏冷为了自己的姐姐走上至强之路!希望自己能帮自己的姐姐背负他不应该背负上的责任!她的疼苦我来扛!
  • 三个小木匠

    三个小木匠

    六国破灭,灭六国的大将王贲不知所踪,原来是知道了始皇的惊天秘密,开始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冒险
  • 顾北南城安之若素

    顾北南城安之若素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追随你左右的那个人从此刻消失,你才会发现原来她是那么珍贵,直到没了她后才会发现,未来的某一天,再也不会有一个人上学放学粘着你,再也不会有一个人缠着你,再也不会有一个人,让你爱的不知不觉……
  • 总裁,你的脸好冷

    总裁,你的脸好冷

    舒伊一,第39届欧洲VOGUE服装师新星,因着出色的设计天赋,被时尚界老佛爷卡尔·洛克菲勒赏识,并被邀请到巴漫参加他以奢爱之名为主题的时装秀晚会。晚会当天,洛克菲勒为她量身定做了一身礼服,身披长裙的她美极了,然而长裙再美却挡不住那突来的尿意,本身就没有方向感的她,为寻找洗手间迷迷糊糊的闯入了一间极尽奢华的房间,然而自她走进这个房间,她的命运天秤就开始发生了转变。
  • 灵风诡事

    灵风诡事

    江南的烟雨是化不开的浓郁,迷离的美仿若不沾染一点尘俗的杂质。上个世纪中期,朴实的风貌依然覆盖着全国,而位于南方边埵的灵风镇亦是如此。这个小镇,常年被雾气所笼罩。云雾弥漫之下,更透出这里的一种神秘感,据传说,在许多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战场,敌对的双方相互征战一昼夜,其情景惨不忍睹,无数人惨遭杀害,含着惊人的怨气在刀光剑影之中被斩杀,鲜血浸染了这片土地,渗入地下,又加上南方多为湿润气候,阳光难以照射进来,阴天居多,于是,亡灵的怨气在这种条件下被催化,从而各种灵异事件随之而来......
  • 把红颜知己嫁给有钱人

    把红颜知己嫁给有钱人

    有一天一个美女问身边的男人:“如果时间停止了你会干嘛?”男人不加思索的回答:“很多人会选择跑到银行!而我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你的身边。”美女听到男人的话脸红了一下,问:“你跑到我的身边干嘛?”男人看了一眼美女,鼓了鼓勇气说:“我会在这个时空不留下任何痕迹的时候……夏天,你给我记住了,我和你没完,你这辈子都别想逃出我的手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