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
考题解读
《说文解字》对“早”的注解非常简单: “晨也,从日在甲上”。由此可知,“早”属于会意字, “日”是指太阳,“十”则是龟甲的字形,展示的意象是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龟壳一样的黑暗喷薄而出。看来,此题展示的不仅仅是清晨的壮美景色,还在于它充满的无穷活力与无限想像。考生纷纷感叹,下笔不难,题材却难以寻觅。这种贴近生活却又不是人人能够信笔展开的特点,正是这道命题的高明之处。怎能才能让文章脱颖而出呢?老师试着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感受命题的湖南特色。看到《早》这个题目,大家很容易想到鲁迅先生桌上的那个“早”字,或者张爱玲的名言“成名要趁早”;也容易想起革命早期,伟人毛泽东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与呼唤;或许还会想到湖南敢于打破常规、率先实现长株潭一体化的良好发展格局。是啊,生长在三湘大地的湖南人民,就是在这种丰厚的文化长河里成长的。纵观湖南省高考作文题,从“谈意气”到“跑的体验”再到“踮起脚尖”,均烙下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印记,蕴含着深重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因此,能否展示考生青春洋溢、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怀,是衡量考卷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拓展命题的写作角度。内容的深浅与角度的不同,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面对这类独字或独词式命题,若能纵横开掘,用添加枝叶的方式对命题进行细化、亮化或美化,思路才会开阔。《新编现代汉语词典》对“早”的解释有四个方面。一是作名词时,为“清晨”之义,擅长写景的考生以此切入,写出情景交融的佳作并非难事,不过立意稍显平淡。若能从清晨壮美的景物之中挖掘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之类的哲理,才会锦上添花。二是作为形容词时,它与“晚”相对,有“时间在先的”或“比一定的时间靠前”之义,熟悉历史的考生由此切入,从一些历史人物精彩的故事中感悟出“早”的意义。三是作为副词时,则与“迟”相对, “表示事情已有一段时间”,如倡导“早学” 、 “早立”等,反对“早熟” 、 “早恋”等,由此推及“早准备,未雨绸缪” 、 “早注意,防患未然” 、“早付出,春华秋实”之类的立意,角度一转,写作难度便大大降低了。四是从“问候的话”这一义项切入,可写记叙文。如此看来,这道看似难以动笔的命题,实际上角度丰富多彩。
三、展示自我的思想才情。面对如此耳熟能详的命题,为何会有60%以上的考生感觉难以下笔呢?关键是难以找到出彩的材料。其实,如果学生综合素质好,积累丰厚,应该是不愁下锅之“米”的。如果写景,就要充分调动笔墨,或细绘景物,或巧用修辞,让情随景出,情景交融。如果叙事,则要巧妙构思,或挖掘真情,或设置悬念,让流淌的真情拨动评卷老师的心弦。如果议论,则要学会立论。要知道, “早”意味的其实是勤奋,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凸显的还有智慧。 “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大家是知道的,姑且不说笨鸟先飞早入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古往今来,成功的战例便是最好的证明。当然,也可以从成名要趁早的角度思考。
由此看来,高考命题年年在变,但写作的方法大致是相似的。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出彩的捷径,文章脱颖而出也就并非难事了。
满分作文赏读1
早
湖南一考生
选择一个“早”的时间,就是选择一种生活。
早上八九点钟,阳光已将街道的空气照暖。这时候,你真正能感觉到“车水马龙”,上班族们在各自的“水滴”中,思维早已开始运转。这个时间的生活,是快节奏的,也是充满了竞争的。
早一点,到七八点钟,正是学生走在大街小巷的时间。各色学生穿着各色衣服,背着各色书包,把城市与乡村都装点得色彩斑斓。小学生的脸总是高高扬起,一脸欢悦;初中生的脸稚气未脱,但也在努力成熟着;而高中生,脸上或多或少带着疲倦,却也写着坚定。但有一点,所有学生的眼里都刻着对知识的渴望。这早上的时间,便分配给了学习。无论你是在上学的路上,还是已捧起书本,你都将生活方式定为了学习。
再早一点,在农村里就该看见炊烟啦。这时候太阳刚刚升起,大概是六七点钟吧。在朝阳下,夜里攒下的露珠支撑不住,摔开万道金光;在河边,薄雾弥漫,你尽可以享用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到村里,看“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也是再好不过的。这时的生活,便是平静美好,无烦无忧的。
还可以早一点吧。再早那么一点点,你可以到山腰去体会“半壁见海日”。也可以去溪上的小桥,看看有多少人迹踏乱了板桥霜,还可以找一处空阔的原野,信步闲游,看太阳如何徘徊,残月如何不舍,更可以半躺在渔船,煮一壶茶,叹一声“洗尽古今人不倦”,让映着日出红胜火的江花装点你的船窗,也让你和船装点别人的梦。选择了这个时间,你便成了古时的游者,纵情山水,偃仰啸歌,你找到了自由快乐的灵魂,天地间多了一颗忘返的心。
沿着时间轴走,心境大不同。喜欢快节奏,喜欢工作的人,能把路边小摊写的“早点”牌都看成是在督促自己,可谁又能说他心中不是充实而又充满干劲呢?
喜欢学习、渴望知识的人,能将“早”字刻在桌上,也刻在心里。三味书屋里那个小小的、火炬似的“早”,点亮了多少学子的眼睛,谁又能说,我们不快乐,不满足?至于山村水郭的人们,也都有着“两山排闼送春来”的诗意和小儿溪头卧剥莲蓬的美好。
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种方式,人的心灵总可以找到一个栖息的定所。而早晨的时刻,你又选择了哪一个?
【阅卷感受】
文章借助联想,从城市到乡村,描绘了一幅幅“早”晨惬意的和谐画面,切合题意,描写细腻传神,诗词的引用与化用使文章彰显文采,折射作者之书卷味,文章采用沿时间倒叙的方法,结构严谨,文字流畅,想象有独到的个性。
【满分理由】
构思精妙,描写细腻,意蕴幽长。
满分作文赏读2
早
湖南一考生
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
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
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这一切,都源自对早的向往。有了早,就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早,就能领略到“岭上晴云披舒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奇异;有了早,就能抒发“愿乘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愿。
于是懂得,早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丽色彩,是实现人生精彩的动力。用早来鼓舞自我,何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何须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张瑞敏“全球唱响海尔”的凯歌;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花似锦。
而失去了早出发、早行动、早成功,很多人只能去搭乘人生的末班车,只能任灰暗成为生命的主色调,而不能书写人生的华章。毕竟,“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边云卷云舒”是一种超然,但辉煌更是人生最壮美的云霞,何不用“早”来磨砺自我,磨砺一方月明云开的壮阔?
此亦似人,此亦如国。早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条件,是一个社会繁荣昌盛的保证。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美誉;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胜景。试想,若没有当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作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只怕中国只能在“文革”的阴影下踟蹰不前,哪里又有当前的恢宏气势?
同样,一个国家没有早的眼光,只能落后于世界潮流。失去了早,就如同明清时期中华文明无奈的式微;失去了早,就如同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的土崩。
早是心中不落的太阳,早是心中不倒的信仰。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音;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家”的哀曲?
用早激励人生,用早装点梦想,去厉兵秣马,去扬剑试锋,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然,终会领略江河源头的胜景奇观。
【阅卷感受】
不少考生反映,今年湖南作文题很难,难就难在缺少相关素材。读完本文,我们却发现,放眼之处皆是精彩论据。从“全球唱响海尔”的张瑞敏,到事业发展的俞敏洪;从高瞻远瞩的邓小平,到创建了商界传奇的比尔·盖茨;从“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到“日不落帝国”的大不列颠,素材横贯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而又不落入俗套。评卷组一致认为,本文在内容上由人生说到国家,紧扣“要有早的意识、要早行动”的观点,并运用举例、引用、正反等多种论证方法加以申说,文气一贯到底。“内容”与“表达”都给满分。
【满分理由】
选材丰富、典型,组材精当,语言有气势。
满分作文赏读3
早
湖南一考生
是否只有早晨的那一刻才能看到炽红的太阳当空升起,那一片霞光灿烂辉煌。无边的黑夜一如既往,静谧的世界回荡在心房。
黑暗,是谁在痛恨你。
让我摸不清楚世界的美妙。
黑色一直陪伴着我直到去年冬天,眼中的世界没有天亮,早晚在心中都是那么的相像,妈说: “孩子,多么希望听到你说一声早安,妈妈。”
妈妈老了,即便我看不清楚她那耀眼的白发,可她那沧桑的声音敲击着我的耳膜,她不想我一直瞎着,所以母亲每天去集市上卖菜,于是我便在心中想着——母亲出门时,那个时刻便是早晨。
我每天不分时刻的睡觉,另一种幻想也寄居在我脑中,醒来的那一刻便是早晨,可是母亲却用温柔的声音呼唤着:“孩子,吃晚饭了。”我微笑着,拖着疲惫的身子移到桌旁,细细的品尝着母亲做的饭,不知道为什么饭中总有一股辛酸,吃到嘴中眼泪就往下掉,母亲急了,她拼命地擦,拼命地擦,那颤抖的双手触碰着我的双眼,我忍住眼泪,我说: “妈,早安。”然后,我笑了笑,所有泪都吞回了肚中。那双颤抖的手不知在摸索着什么,递了一大叠的纸塞入了我手中,沉重得让我打了个寒颤,母亲说: “孩子,我已经赚够了钱,你可以去治眼睛了。”
睁开眼,白色的墙,白色的窗帘,白色的床单,白色的世界,刺眼的东西照得我直流眼泪。穿白色制服的医生告诉我,那是阳光。我微笑着,即使耀眼我也不愿闭上,那么美,那么美。我看着慈祥的医生,我说: “早安。”他微笑着,我记得他说: “早安,孩子。”于是我拼命地寻找母亲的身影,我多么想对她说早安母亲,可是医生说母亲送我到医院做手术时就离开了。我奔跑着,清晨美丽的阳光照射着我直到我跑回家门口。我的心咚咚地跳,每一刻我都听得清清楚楚。
“吱呀”推开门的一刹,一个沧桑的老人正垂着头仔细地挑选着菜叶,那银白色的头发显得有些耀眼,每一根都刺在我的心里。
我说,早安,母亲。她说,早安,孩子。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我那像阳光般的清晨,早上的阳光,早上的空气,早上的蓝天,早上的白云,还有我早上的母亲,一切都开在流年的岁月里,水一样的春愁,可惜唯独母亲的爱,早就在我出生的那一刻寄居在心中,早早的,早早的。
【阅卷感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篇高考佳作便是成功的典范,这也是湖南卷近年来少有的同类佳作之一。文章故事情节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失明孩子眼睛看到阳光的故事。可在考生精心布局下,情节与情感却波澜迭起。文章下笔写妈妈渴望听到“一声早安”,却一直无法实现;孩子为了安慰妈妈忍住眼泪说了声“妈,早安”;可妈妈非但高兴不起来,还引发了她伤心的泪水;当孩子治好眼睛看到这个世界,不由自主地道出“早安”的时候,妈妈却又不在自己身边。一个感人故事,用一声寻常的呼唤来串联,情节波澜曲折。
【满分理由】
感情真挚,构思精巧,情节曲折。
满分作文赏读4
早
湖南一考生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那么真的是因为时候不早了,所以你便要过早的从我人生中退出?
我还记得某日清晨,从睡梦中醒来。寻你,你在阳台,于那纷繁的花海中对我轻笑。这个片段一直定格在脑海中,以至于学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时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你这个“他”可是身高八尺的大汉呢!却不知为什么你被那些娇羞的花簇拥着,看起来都不觉得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