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64500000004

第4章 写手类(1)

1.少君创造自白式小说体

少君,原名钱建军,原籍北京,1987年赴美留学并定居,曾以李远、未名、马奇、赵军、程路、剑君等笔名活跃于海内外文坛,是最早开始网纸两栖写作的网络作家之一,是早期海外文学网络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并且第一个将网络作品结集出版。少君在海外华文网络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个独特贡献,是创造了一种自白式的小说体。这种文体,介于小说与报告文学之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用被采访人自述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发表在网上林林总总的作品,虽然不是网络文学的高峰,却是黄海上的水准基点,由此才可以一步步量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点评:

倾听者和倾诉者

在百篇《人生自白》中,少君独创“自白体”小说,以简短篇幅打造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人生自白。少君之所以如珠峰一样屹立在华文网络文学史上,甚至被称为网络文学的鼻祖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他比较早在网络领域上发表作品,为大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更是因为他的作品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尽现“长天绿水、花光百里的社会风情”,其创作的方法方式、思想内容总是让人受益良多、启人深思的。

当代社会经济忙碌紧张的生活节奏让人们逐渐适应了浅尝辄止的快餐文化,而以往的传统文学那种需要静静地深入探索思考的部分让大众读者直接给忽视掉了。畸形的社会、经济的压力、人际的冷漠,让人们不敢去深入彼此的心灵,唯恐触犯自己和别人的底线,所以他们寻求一种用自己身边的小事件来解读周围的大环境、用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来倾听别人的声音。少君创作的“人生自白”系列小说通过对海内外三教九流人物调侃化的描述,力图以自述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众生相。他开创的网络文学自白体,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用被采访人自述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在创作作品过程中,他将自己当做被采访者,用朋友、亲人的身份去感受被采访者的内心,他就像一个大众听众,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倾听别人的声音、解读别人的困惑。作为一位刚到美国的“外来者”,从“社会精英”沦落到“普通大众”,他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挫折和困惑,从开始的不明白周围人的行为举措到渐渐的感同身受,再到亲身经历,所以他尝试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的命运和际遇。只有学会了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才能有资格去做他们的发言者、倾诉者,只有切身经历过才能写出如此全面生动深刻的社会图景。作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普通人对周遭社会环境止步于感受和感叹,而作家却会先去倾听别人的声音、感受周围的环境,然后再赋之以哲理性思辨,以底层人物的视角来倾诉对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愿望期待,用生活的幻幻变化和社会的默默轮回来启人深思。从倾听到倾诉,从大众到主角,少君很好地实现了作品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在忙碌紧张的竞争工作中,给人生活的动力,激励人前进。

少君创造的自白式小说体,介于小说与报告文学之间。当我们宏观地纵览少君的这些《人生自白》中五光十色的作品时,会觉得那其中蕴含着的饱满的生活积淀和生命激情,实在让人惊叹不已。他的这些作品之所以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家报刊纷纷转载,就是因为作者通过这些假设的“真实人物”,把生活的原型血淋淋地剖析给我们看,其叙述语言的真实性及深刻性无不撼动人心。网络文学虽然缺乏传统文学的刻意雕饰,却更容易将自己对生活社会的真实感受通过笔尖在网络领域传递出来。写作不应该成为谋生手段,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没有刻意的迎逢和虚伪的矫情。少君通过键盘的敲击尽情挥洒他的至情至性。他的可贵在于没有传统作家的种种禁锢和约束,语言平实却深刻、情感朴素却真挚。此外,自白体小说的魅力还在于少君所特有的口语化的个性语言风格,这不仅拉近了文学与读者的距离,而且使人物的风貌立刻鲜活地突现出来。使其笔下,有的人物可爱,有的人物可怜,有的人物可憎,有的人物可敬。少君用他那理性而明快率真的文字,将人生舞台上的复杂故事,缩写在一幕幕的方尺之中,绝不絮叨,绝无拖泥,该停的时候嘎然而止,每篇的尾断都带给读者一片无尽的想像的天空。

面对人间百态,少君的目光总是敏锐多情,情感飞溅,他用简单的语言将自己对社会最直观的感受,不加刻意雕饰,尽情展现出来。他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气韵,不是“西洋镜”的眼花缭乱,不是贸然的惊喜和悲叹,而是追寻着历史文化的脚印,应和着自己多年的心理积淀,在“老友”重逢的那般亲切中徐徐前行。他的思绪,激越中饱含冷静,卑亢无痕,超然宽怀。少君以平静和客观的心态对待每一种生活角色的存在,他笔下的人物涉及我们生活的几乎各个层面,有官员、学者、客居异乡的老布尔什维克,也有在美国掌勺的留学生大厨、爱情至上的ABC、上海舞场里的小姐、北京街头的板儿爷、无可奈何的下岗工人,有色迷迷的导演、乐天知命的妓女、恬不知耻的记者、飞扬跋扈的倒爷,也有文物贩子、歌厅老板、安徽小保姆。多为所谓“边缘人”和“弱势群体”,传达了人物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作者笔下的每个人物都可以在我们身边找到原型,用冷静的目光透过纸背,我们会发现原来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无论是多么卑贱无耻、多么辛酸无奈、多么滑稽可笑,所有的种种在作者看来都是生活,也别有一种生活的意义和魅力。丰富的人物、简单的讲诉、没有技巧的冷漠表达,少君正是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对底层大众的人文关怀。

2.图雅从网络上消失

图雅是早期中文网络媒体的活跃人物,在《华夏文摘》、中国诗歌网络和ACT中文新闻组中发表了许多诗歌、散文和小说,并担任过《华夏文摘》的编辑,是早期海外华文网络公认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网络作家。1996年7月,图雅突然从网络上消失,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等近30万字的作品,成为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传奇。方舟子说,“鸦在1993年7月上网时,正是国际中文新闻组ACT开始进入繁荣的时期。鸦在1996年7月离网时,ACT正走向衰落,海外中文网就要四分五裂,(中国)国内网络也就要兴起,网络商业化的大潮也就要汹涌而来。所以,鸦在中文网的三年,恰恰是中文网络统一、非商业化的黄金时代,鸦也因此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象征。”图雅离网之后常常为网友所怀念,但图雅始终未再从网上露面。

点评:

他注定是一个旅行者

图雅到底是谁至今仍是个谜。从1993年到1996年,他在全球中文网络里如日中天,他创作的散文、寓言、小说、杂文风靡一时,那时从海外回国探亲的华人说到他时语气十分敬仰,就连方舟子都说他是“网上绝无仅有的语言大师”。1996年,图雅不辞而别,离开网络,从此再不复归。听朋友说,有一位美女因为爱图雅的文章和他最终缔结良缘,美女和图雅定下终身时要鸦(图雅的网上昵称)放弃网上写作,惟恐鸦的漂亮文章和俏皮话再次射落芳心,也许是这位美女的才貌让图雅服气,他真的金盆洗手,把网上的风头让给了后来的不良少年。像安徒生童话那样,“从此,他俩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结局很有喜剧感,可能是喜欢他作品的读者的臆想,但也是对他的祝福。(1)

他把自己隐藏起来,混迹于华土或北美,静静地生活着。他知道人生的有限性,知道俗世的名誉不过如过眼烟云,知道此岸的所有努力在绝对面前不过是在讲述一个“喧哗与骚动”的故事。这样,在推测这位失踪的网络大虾图雅先生的秘密时,我有了信心。我以为,这个自称“秃子”的图雅,对于自己的文字,就像法兰西那个叫杜尚的人一样,是绝不经意的——尽管他曾经格外认真,尽管那是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网络写手的美轮美奂的文字——他就在我们之间,闲暇时光,也许会操练起windows,看看新起的各路大虾东说西说,而后,淡淡一笑,驱车到京西或是大湖,看云卷云舒去了。(2)

我一直认为,网络并不是虚拟的,它是现实的延伸,是现实的原版镜像。图雅的突然消失其实并不是偶然。正如他突然出现在网络上一样,就像一个游戏生活的旅行者,只是认为网络就像一片他没有走过的地方,出于对未知的好奇促使他走进了网络。就像所有的旅行者一样,走到每个地方总得留下一点印记作为纪念,于是信手拿起笔来用滑稽幽默的语言“调戏”了一下现实生活。谁知道一发不可收拾,他渐渐迷上了网络,迷上了信手涂鸦的快感,生活原来可以用笔来描绘创作。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他的几下信手涂鸦居然惊起了网络文坛的惊天骇浪,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让闻音者对他如痴如醉、喜爱若狂。作为一个陌生者、外来者,图雅不免有点彷徨、局促不安,他担心一旦自己彻底留下来了,那么意味着他就要放弃更多更广阔的美丽的风景,他也将失去开始走进网络的目的。他注定是一个旅行者,只有不断行走才能寻到更多的美,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只是他没有想到,他带给网络文坛的痕迹和影响是如此巨大的,让人仰视和怀念。

图雅的语言机智,对话写得很出彩,也有燕赵男儿的慷慨。对图雅的文字,大量的读者毫不吝啬地称之为“网上绝无仅有的语言大师”“纸媒外的高手”“网上王朔”“网文八大家之一”,连著名作家韩少功都对其赞赏有加,“我觉得他的文笔很机智和灵动”,甚至在他离开网络的5年后,2001年“海纳百川BBS”评选“全球中文论坛十大写手”,大量的拥趸者的呼声仍然使其跻身其中。“这个自称‘秃子’的家伙,有王朔的机智、王小波的幽默,似乎是二者的合体,但又与‘二王’不同——图雅的‘帖子’独出机杼,是由完全个性化的感觉经验推演而成的。如果可以归类的话,我以为图雅是一个有着现代叙述感觉的‘性灵派’写手。图雅的‘性灵’与独具特色的机智、幽默融汇成一种叙述方式,造就了他独一无二的风格。”(3)

网络上总有人喜欢将图雅与王小波、王朔这两位大家相提并论,甚至有论者称“图雅的成就丝毫不逊色于王小波”,甚至极其荒唐地认为其文为“王小波去世后的遗珠”,或者称“无论文字风格的凸现,还是故事题材的选用,图雅都有明显区别于,甚至高于王朔的地方”。然而有些人却持相反意见。Alan曾说:“我认为这些言论难免有拔高之嫌。图雅和王小波都喜欢写生活经历,两人的文字都好,而且有些相似之处,读起来都是一种上佳的享受,但是如果将这些比喻为一把可供把玩的枪支,那么,王小波使用这把枪支,射出了思想的子弹,而图雅则更多的是喜欢向别人展示他的枪支本身。因此,王小波的成就不仅仅在于文字,而且还在于思想,而图雅的成就主要在于文字。图雅的文字虽好,但是类似于闲适小品之类的东西,读后能引人会心一笑,但是很少能启人心智。偶有几篇,如《说圆》《吃鸡的境界》《寻龙记》《第五维》等,可见智慧的光芒,但是图雅的‘智慧’很多停留在生活经验积累的层面,或者是阅读经验的呈现,而王小波的‘智慧’更多的是思维的结晶,无不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两人显然并不是一个层次的人物。”(4)

已经走过十几年风风雨雨的中国网络文学就像一条流淌在华夏大地上的长河。几多风云人物如过江之鲫,或是在浪尖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或是如长洪裹挟的泥土,积累沉淀。但毕竟大浪淘沙,最后能够像图雅一样留下“印记”的写手又能有几人?江河毕竟是博怀宽容的,无论你来自何方、将至何处,都大可在其浪花上一试身手;历史毕竟也是公平的,能够留下“印记”的,肯定是人们所乐意选择的。

3.诗阳提出“信息主义”诗歌创作理论

诗阳,原名吴阳,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1985年赴法、英、美等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根据美国布法罗大学的中文诗歌网档案和当年Usenet新闻组的资料记载,诗阳于1993年使用电脑网络创作和传播诗歌,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和中文诗歌网上刊登了数百篇诗歌,被学术文献确认为“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诗阳长期致力于中文诗歌网的发展,1995年创办了历史上首份诗歌网刊《橄榄树》,并不断组织和带动其他诗人的加入和参与,在互联网上形成了由一批优秀诗人所组成的早期网络诗人群。诗阳不仅是开拓网络诗歌文学的先驱,也是推动诗歌文学网络化、信息化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参与者和见证人。他提出了以虚拟创作为重要特征的“信息主义”诗歌创作理论。

点评:

对信息的审美化模拟

“我们被迫成为角色,我们不得不投身于文字的错觉之中——有如鱼之与大海,在虚拟中获得迷宫般的自由——有如鸟之与天空。作为错觉和迷宫,时间本身才是最后的幸存,而不是我们。我们不断地写诗,这是一个无法兑现的行为艺术:诗歌的完成是艺术顽疾对幻象的收容。我们的写作,是对错觉和迷宫的接受,与此同时,我们听凭时间支配,劳作不已,并期望某种新思想的水落石出。”“在虚拟的生态环境中,诗歌将现实的局限性彻底消解,以创作的方式完成信息向超意识的过渡。”诗阳就是这样诠释理解网络诗歌创作的。

要理解诗阳的“信息主义”诗歌创作理论,我们就要理解诗阳对“信息主义”的一些基本定义。诗阳认为,诗歌环境中充满了无所不在的信息,诗歌无时无刻不被信息包围,信息运动的整体意义涵括了诗歌的精神现象,这一点可以在信息生命的广义性中得到充分的证明。网络诗歌创作实践可以理解为将信息运动的意义还原为诗歌原生状态的进程,在创作过程中甚至无法彻底地证实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信息的传递、反馈、异化和衰竭构成了无限的生存实践,而网络诗歌,则可以是这类进程的审美式模拟。在诗歌的信息化模拟进程中,诗歌必须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进入诗歌现场并见证整个真实的生命延续过程,再回到精神自我。

诗阳认为,信息主义的抒情诗体是主体在信息世界中对生命的灵性体验,信息主义的抒情诗运用信息的可感知性,在写作中突出主体对它们的超常美学经验,其目的是在诗歌中以抒情信息的方式将内敛的精神体验外在化。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元是往返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抒情载体,它们实现了媒介的功能并构成了意象群的抒情空间,这是一个向深度内延的抒情空间——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意义都是能直接感受到的。对信息主义的诗歌来说,超验象征是抒情创作的手法之一,信息元被诗人用来作为传播艺术情感的形象元素。抒情的目的是对精神本真的间接阐述,对诗歌内涵的感性化引证,继而以具体来确认永恒的本质。

信息主义的诗歌创作已经在实质上接受了电脑虚拟技术的理念并将之文学化,这是从构思布局到整体实现的一系列新创作尝试。虚拟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化精神体验,是在技术上实现的从感官知觉到精神互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解放。信息主义的虚拟创作属于非理性的创作思潮,作品通过虚拟的实践将代表主观经验的文学意蕴转化为超越常规事理的诗歌行为,创作的内容在相当的程度上不考虑历史和现实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诗歌所表现的虚实相生的哲学意涵存在于虚幻的信息形象系统之中,其虚拟性充分体现出诗歌的基本审美特征,虚拟的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和抽象性也同样地反映在这类诗歌的文学表现形态中。对虚拟意境的追求是信息主义在诗歌世界里不断挖掘作品的深层意涵并不断开拓文学生存空间的必然结果,对读者来说,虚拟创作所形成的期待视野是非实体的,诗歌对形象及意蕴的修辞手法与电脑的虚拟技术在形式上也常常是相通的。

对于“信息主义”网络诗歌创作理论,诗阳给予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诠释和解读。姑且我们不谈到底有多少人对这理论能够理解和赞同。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诗阳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网络诗歌创作的先驱,他给传统诗歌开辟了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方向和道路。“现代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正在不断地缩小人与诗歌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加速了诗歌文学观念的嬗变。”传统诗歌的创作使命正在悄然变化。从以往诗歌主要抒发创作主体对人和社会自然的感触体会,到如今信息时代的传递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互动信息意识,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没有给我们解惑,反而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一片未知。信息与信息之间的相互碰撞产生更加磅礴的陌生空间。古人以杜康解忧,今诗阳以“信息主义”给我们解惑。“信息主义”诗歌创作理论是对文学思源枯竭论最强有力的抨击和否定。信息时代加速了思源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信息主义诗歌的写作原则不再具有精确的创作定位和明确的艺术界限,这也必然导致其写作手法向不同的文体风格进化。诗阳的“信息主义”就好像一注清泉给日渐枯竭的传统诗歌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网络诗歌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写作模式和传播方式的绝对自由,网上的直接传播发表和在线互动交流,创造了全新的数码化人文环境。诚然,互联网的极大普及以及网络文化的通俗化,使得诗歌作品的文学地位受到一些人的质疑,然而这样的网络诗歌文学形式正在不断占取我们的生活空间,传统的诗歌纸刊出版则处于更易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处境。越来越多的诗人放弃了纸和笔,直接以电脑网络为创作和交流平台。而网络的绝对自由绝不意味着可以任人涂鸦贬损诗歌。相反,我们更加应该看到信息时代诗歌创作新的使命和创作方式。诗阳远见卓识地提出“信息主义”诗歌创作理论,给迷茫困惑的创作者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使我们的审美价值观念在新的信息体制中不断完善和升华。

4.“四大写手”上网写作

1996年,宁财神开始网络写作。宁财神,原名陈万宁,是天涯虚拟社区早期网友之一,曾担任过影视评论版主,知名帖子有《天涯这个烂地方》等。被誉为“中国第一代网络写手的领军人物”,是网络“三驾马车”之一。

1997年,在北京邮电大学攻读信息工程博士的邢育森开始上网写东西。此时,邢育森是北邮BBS“鸿雁传情”Love版的版主,网名Lover。他在BBS上发表了一系列散文、诗歌、小说,处女作《网上自有颜如玉》被到处转载,每写一篇都引来无数跟帖。1997年,邢育森的小说《活得像个人样》在网上一炮打响,迅速被所有中文网站转载,流传极广。被誉为网络“三架马车”之一。

1998年,“榕树下”掌门人之一的李寻欢开始网络创作。李寻欢,本名路金波,18岁入西北大学读经济。1997年毕业后进入网络公司,是网上数家著名网站专栏作家,第一代网络文学写手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网络“三架马车”之一。

1998年,安妮宝贝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作品,以《告别薇安》成名于江湖,是当前国内风头最劲的网络文学作家之一。被誉为网络“四大写手”(就是“三驾马车”加上安妮宝贝)之一。

点评:

他们还是自由的写作

所谓网络写手,是以网络为发表平台的文学创作者。就我国网络写手发展状况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汉语网络文学诞生至今,依时间顺序,活跃在互联网上的网络文学写手有三批代表人物。第一批网络写手是在20世纪90年代就进入网络原创文学创作,并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创作者,代表人物主要有:痞子蔡(代表作《第一次亲密接触》)、安妮宝贝(代表作《活得像个人样》),宁财神(代表作《缘分的天空》)以及李寻欢、邢育森等。第二批网络写手一般是在新世纪之交进入网络文学写作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今何在(代表作《悟空传》)、宁肯(代表作《蒙面之城》)、慕容雪村(代表作《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第三批网络写手是近几年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的网络新人,代表人物主要有:萧鼎(代表作《诛仙》)、赵赶驴(代表作《赵赶驴电梯奇遇记》)、天下霸唱(代表作《鬼吹灯》)等,网络写手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发展也越来越快。(5)题中所述的所谓“四大写手”就是属于最早的第一批网络写手。

从创作动机来看,网络写手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写手将网络文学创作视为一种事业。他们往往受传统文学影响比较深,对文学创作怀有敬畏之心,因此创作动机没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是为了创作而创作,也可以认为是发表在网络媒体领域的“传统纯文学”,如宁肯、步非烟等。第二种写手,起初写作对他们而言,属于工作或学业之余的消遣娱乐。他们在文字风格上多以反讽、调侃、戏谑为主。他们创作的目的也没有明显的功利性。随着作品在网络上逐渐受到追捧和欢迎,他们对网络文学也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开始真正关注网络文学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四大写手”即属此列。还有一种就是将网络文学创作当做一种工作,他们既不视写作为严肃的追求,也不将其视为游戏之作,他们纯粹就是为了阅读量和点击率而创作,说直白点,他们就是将网路文学创作当做挣钱的工具,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等。

“四大写手”不是职业写手,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职业和事业,并且有着相当不错的成就。他们都可以算得上是“科班”出身,有着高学历。他们创作之始有可能是因为一时兴致所至,信手涂鸦,也有可能是生活工作不如意,在网上进行郁闷发泄。因为对网络文学创作本来就没有抱着什么功利性目的动机,所以他们完全没有任何顾虑和约束,他们完全就是为了实现自己、追求自我而去自由地创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语言诙谐幽默、思想自由大胆超越、文本风格充满了作者自己的个性化特征。宁财神最好的作品是《向王猫猫同志学习》《向安妮宝贝同志学习》,从文章作品的题目来看,我们就可揣度出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心情和目的,他就是想给自己、给读者带来一些欢乐。生活和工作已经是如此紧张和激烈,我们为何不学会从生活中挖掘、创造出一些乐趣来愉悦自己呢?宁财神后来编剧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给多少人带来了欢乐,消解了多少苦闷烦恼。提到邢育森,年轻后辈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东北一家人》《家有儿女》《闲人马大姐》这些家喻户晓的情景喜剧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甚至里面的台词都能倒背如流。而李寻欢因为写作题材广泛,才思敏捷,以汪洋恣肆的幽默俏皮取胜,被誉为网络文学中著名的少年“杀手”。《迷失在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爱情》写出了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网络信息时代年轻男女对爱情的迷茫、对生活的困惑和对未来的彷徨无助。而作为女性作家安妮宝贝,以自己女性的独特视角,用细腻敏感的笔触,描写了一群在网络时代颓废而清醒的新生代人类。女性本来就是敏感的,心思也是比较细腻的,安妮宝贝对网络时代新生代人类的心理把握得恰在好处,将年轻男女的那点心思尽览无余。我们说安妮宝贝写别人,还不如说在讲诉自己少女时代对异性和外界的一些幻想和好奇。

网络与文学的联姻标志着网络文学的历史性出场,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话语平权成为可能,自由被视为网络文学的根本属性。“非功利”的艺术创作是网络写手最初的心态,“我手写我心”,网络创作主体并不期望写作能带来回报,写手沉浸于虚拟世界中肆意挥洒内心情绪的悦情快意,单纯寻求情感的宣泄与心灵的突围。写手将思想和感情诉诸网络,意在情感的撒播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或在茫茫网络中寻找情感上的共鸣,是纯粹的自由写作,真正的心灵独白。以“四大写手”为代表的第一批网络写手的崛起,正是他们准确地把握住了网络文学最本质的特点——自由,他们出于自己情感的激发而“不得不”写出来,说出来。“今何在”曾经说过,“感谢网络,它使我有一个自由的心境来写我心中想写的东西,它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一种表达欲望,如果我为了稿费或者发表而写作,就不会有这样的《悟空传》。因为自由文字变得轻薄,也因为自由写作真正成为一种个人的表达而不是作家的权利。”宁财神也调侃地总结自己在网上成名的原因:“网上成名的要诀是写得多,混个脸熟,现在网络文学在中国这么发达纯粹是‘闲’出来的……不过我们虽然写得不好,但我们是诚恳的。”听得出,他在玩笑式的自嘲里,说出了许多网络写作者的心声。这种不功利的赤子之心,也是网络写作者能够坦然面对各种否定和攻击声音的原因,更是他们在网络文学刚刚兴起之时就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的秘诀所在。

然而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消费社会形成规模,随之而来的是全社会消费文化的确立。消费文化的功利性彻底击溃了来之不易的网络文学。功利性的创作消解了网络文学残存的文学性。网络赋予文学的新的生命力源泉开始迅速干涸枯竭甚至变味,自由反而成为网络文学腐烂的病根祸源。现在的网络文学打着自由、平等的旗号,却在商业写作的驱使下将网络文学彻底变成金钱的工具。面对毫无哲理内涵、缺乏文学意蕴甚至暴力不健康的作品泛滥的局面,我们是否会怀念少君、图雅、宁财神、邢育森、李寻欢、安妮宝贝等那些用自己内心声音写作、靠真挚情感来感染读者、而作品内容思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启迪我们的网络前辈呢?自由不是网络文学走向腐烂的原因,相反它应该是网络文学创作最本质、最基础性的特点,也是网络文学兴盛和重新繁荣的原因。

同类推荐
  •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豆瓣超人气、嘴最贱、毒毒教大当家“毒舌奶奶CC”最辛辣观点。豆瓣上从未发表过的8万字内容首度面世。生活中的女汉子,写书时却是玻璃心,对于爱、背叛、受伤、柴米油盐霸气解读。言犀利却用轻轻的笔触修复你在社会丛林生活中遇到的伤。拒绝神秘主义,拒绝哄你开心,掏心窝地直言隐秘的生活真相,如果不能训练你内心更强大,至少给你安慰。天下万物来和去都有它时间,你若不伤,岁月无恙。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迹,那也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只是需要自己慢慢等待。读这本书能静下自己的心,充满正能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这是两个人的传记和诗歌合集。此书记录了他们俩的主要诗歌作品和人生经历。两人分别是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著名电影《非诚勿扰》播出后,仓央嘉措的诗歌被人们重新拾起,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狂热追捧。他是最令人尊敬的转世活佛,却深爱着一个平凡的姑娘。“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成为千古绝唱。而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另一个出身显赫,却向往平凡的词人——纳兰容若,也是文坛上闪亮的星星。被多少幽怨的才子佳人常挂口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出自这位奇才之手。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本书不欲多袭前人的论断。但前人或当代的学者们的批评与论断,可采者自甚多。本书凡采用他们的论断的时候,自必一一举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从出的书名、篇名。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感悟宁夏

    感悟宁夏

    告别长白山,踏上贺兰山;淡出白山黑水,融入天高云淡。作为《经济日报》驻地记者,能有幸来西北,有幸驻宁夏,实为人生平添一段不寻常的如歌行涯。五年弹指挥间,走遍了宁北的秀美山水,领略了宁中的大漠雄奇,触摸了宁南的荒岭沟壑;五年光阴荏苒,写不尽宁夏沧桑巨变,诉不完西海固民生福祉,叹不完塞上旖旎风景。用笔写,莫如用心读。
热门推荐
  • 傻夫暖妻

    傻夫暖妻

    她穿越醒来发现自己正在大红花娇里头,据说要嫁给传说中半人半妖的傻子。可是,她新房里这个似从画中走出来仙人般的男子是哪个?人家穿越当王妃,活得风生水起。她也穿越当王妃,却跟自个夫君在拜完堂后成了好姐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这个王爷我要了

    这个王爷我要了

    没见过像我这么倒霉的人吧,当差的第一天就遭遇人跳楼,于是一向很有正义感的我冲到楼顶救人,结果人没救成反倒把自己给搭上了,一头栽下了楼落到了一个奇怪的国家,在那里为了逃婚,翻墙离家逃跑,好心在客栈救了一名被欺负的少年,结果被他骗到一个叫什么翠香楼的鬼地方,遇到色狼不说,还被老爹逮到,更倒霉的是那个被我揍了的色狼,他,居然是堂堂的王爷,也是当朝天子的亲弟弟,神啊!马蜂窝捅大了!
  • 躲在时光里等流年

    躲在时光里等流年

    那些错过在生命中的人,在当下生命里我们要尽可能的装作很伤心。在回忆起已去日子时,之所以悲伤,甚至是心痛,是我们在最好的年纪里只不过是最好的你的,安慰青春的工具。不过回忆起往昔,那被岁月迁徙的时光,我们都甘心做个傻子,做安慰你的工具。
  • 求爱路漫漫:赖上冷面冰山男

    求爱路漫漫:赖上冷面冰山男

    当小魔头丁小溪遇到少年沈夜离,她就已将芳心暗许。七年后,故人重逢,却物是人非。当年的温柔化作冷峻无双,杀手和豪门大少爷的双重身份压在他的肩上。冷酷的面具下到底是怎样的内心?默默陪伴在小溪身旁的方白,当他终于鼓起勇气想要争取,换来的,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 王俊凯沫栀十年

    王俊凯沫栀十年

    月凉初“沫汐初恋,琪韵漫天”第一部小说《王俊凯沫栀十年》林沫:每个人都有自己遥不可及的他,你忽远忽近,让我难以接触,不过我还是爱你,默默的爱着,不会轻易放弃的爱着,永远……
  • 寂静的轨迹

    寂静的轨迹

    我不想让这个故事就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掉,我害怕再过几年或者再过二十年的时候,我再也没有那个感觉去写它了。趁着现在我还有些学生气的时候,趁着现在我还是个年轻人的时候,利用工作之余把它完成。这个故事只是本人的一个虚构,不是亲身经历,还希望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 荒古帝

    荒古帝

    荒古大陆,谁主沉浮一代天骄,起于微末刀霸天下,败尽诸敌美人恩重,把酒夜谈
  • 重生之命途

    重生之命途

    重生之后便能翻云覆雨?笑话弱者自然还是弱者,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强者
  • 唯我神尊

    唯我神尊

    天地总有寿终时,生灵各有劫数日,超脱轮回,不入六道,在劫难逃随天灭……经历两世轮回的少年,再次回到最初重生的起点,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无形大手操控?前世放浪不羁的遗憾,命运天定,伊人,兄弟又会如何?命运重新开启,新的轮盘运转,主角终将走向何方?——尽在《唯我神尊》!
  • 人生哲理每日提醒

    人生哲理每日提醒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自己创造的,谁都无法避免来自于生活、工作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个人的处事方式、生活态度、工作习惯、思维方法等都可能决定你一生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