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63500000023

第23章 成果篇(6)

2.加强管理采用“9+1”联合执法新模式

城市的文明亮丽,基础在于市容市貌的整洁。为了搞好市容市貌和环境保护,思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根据工作特点,总结经验,创新突破,率先在全市创建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城区建设管理方面,思明区率先实行“9+1”的联合执法新模式。就是以城管部门为主,从公安、环保、工商、卫生、街道等9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联合执法队伍,派驻9个街道,同时建立一支机动队,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农贸市场、文化市场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专项整治。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思明区加强污染源治理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0年工业污染源全面“双达标”的基础上,确保辖区新建大型工业项目以及电镀企业、大型医院、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源达标治理和在线监控系统建设。

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思明区巩固和扩大了烟尘控制区范围。电化厂、卷烟厂、塑料厂等一批国有工业重点污染源相继完成搬迁治理,辖区内彻底消灭燃煤锅炉。加强对落实施工工地粉尘、道路扬尘密闭、洒水等控制措施的监督管理。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开展禁止和限制使用高污染燃料、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专项整治工作。

在噪声污染控制方面,思明区巩固和提高创建噪声达标区的成果。环保、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协同加强对工业噪声、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噪声扰民的整治力度。思明区噪声达标区总面积已达32.33平方公里,覆盖了鼓浪屿全岛和思明区二类区的大部分区域。

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思明区加强对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管,规范和完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集中收集和处置。开展清查放射源和实验室类废物的监管工作,督促涉源单位落实环评制度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废弃放射源开始实施强制收贮。思明区对餐饮业产生的有机垃圾,通过推广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促进餐饮业泔水废渣、废油脂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思明区根据地处中心城市的特点,积极推进餐饮集中区建设。为逐步解决餐饮娱乐业油烟噪声扰民这一突出环境问题,一方面严把餐饮娱乐业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另一方面疏堵结合,因势利导,加大力度推进餐饮集中区建设,促进餐饮业健康有序发展。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行政区整体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辖区已经有40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同时,思明区还在全市率先签订城市管理工作责任状。通过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层层落实城市管理目标任务,形成城市管理工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城市管理新格局。确立了以区为核心、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专业部门为指导的分工科学、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形成了城市管理工作区街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合力。

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得到实实在在的丰收。去年底,全省城区公共文明测评结果揭晓,思明区以总分98.36荣获第一名。思明区表示,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区坚持秉承“以人为本,创建无止境”的工作理念,着力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将继续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美好家园的中心区。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得到了有效落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思明区很好地发挥了中心城区的带头示范作用,为厦门市两度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

3.”十二五”规划力争绿化覆盖率超过45%

“十二五”期间,思明区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双翻番”。

民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居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良、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加舒适的幸福思明。

思明区将按照“岛内外一体化、二三产业共推进、外需齐拓展、惠民生促和谐”的部署,持续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商务营运中心、消费购物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努力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海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文明和谐美好家园中心区,打造居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良、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加舒适的幸福思明。

“构建幸福思明,让思明人幸福”是思明区“十二五”发展的远景。思明区提出了力争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翻一番,构建“宜居、宜学、宜游、宜商、宜业”的“五宜”城区。

“十二五”期间,思明区将积极推动重大项目生成落地,重点推进总投资885亿元的188个项目和十大片区建设。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积极推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努力解决好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突出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争绿化覆盖率超过4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

确保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8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原载《中国环境报》2011年5月16日)

建立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平衡

从空中鸟瞰厦门,这座海岛城市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在大海蓝色背景的衬托下透着一种轻盈典雅之气。

这里,天是那样碧蓝,地是那样翠绿,海是那样澄明。这样的城区环境的出现似乎是个奇迹。

大海在注目,大地在注目。

它们一定聆听到了厦门市思明区的回答:“十一五”期间,思明区将有效控制污染,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并达到功能区质量标准,综合整治进入全国前列。到2010年,实现全面控制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水质良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国际性海湾型风景城区。

思明人不仅说到而且做到了。

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健康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合理利用、环境质量优良、城市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居民健康长寿,这是思明人的承诺,是思明人对人类的庄重诺言。

世界工业化以来,在相当长时间内推行的那种传统的发展战略,把发展与环境对立起来,把自然单纯看成无限开发利用的对象,从而在发展的背后留下环境和生态危机的悲剧性断层。

作为一个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且资源又较为匮乏的城区,思明区选择的发展战略,便是对工业化传统的挑战,要建立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平衡。

特区经济的突出特征就是外向型。今天,思明区的三资企业产值已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0%,这种大比例显示的是项目引进和利用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思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一年。思明区将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着力主题主线、着力质量效益、着力优化提升、着力创新发展、着力民生和谐、着力安全稳定,全面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

思明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提升和改善全区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为了使思明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逐步朝国际先进水平靠拢,思明人用新世纪战略的眼光,全面推广ISO14000认证,加速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推行政府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以区政府为实施单位,以区政府26个区直机关和5个区直属事业单位为主体,全面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

思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生态建设理念,抓好环境执法工作,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推动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这就是近年来思明和谐发展的注释。

良好的投资环境必然产生良好的投资效益。我们摘录的一组数字,则是对“筑巢引凤”的最好释解:今年1—4月,思明区实现生产总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额达78.02亿元,财政总收入41.5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服务业增加值约占全市50%;今年第一季度文明测评结果显示:思明区以总成绩86.75分夺得全市第一。

这是投资者对思明区投资环境的认可,也是全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力证明。

实实在在的努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几年来,思明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维持在98%以上,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的要求。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治理,5年来采取的噪声排放达标治理、禁放烟花爆竹、禁鸣喇叭、施工噪声管制等一系列噪声控制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两项指标均能够达到《厦门市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的要求。

发展是思明区的主题,而可持续发展又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刻注释。在全国性的招商引资热潮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各种已变了形的地方性“优惠政策”,思明区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项目审批中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思明人认识到:环保审批制度的改革,是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是提升城市素质的需要。根据这一需要,思明区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的方式,提高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和信息获取的方便性,在简化审批手续的同时,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

共享美好未来的新思明

今后5年,是充满机遇的5年,也是充满挑战的5年,更是大有可为的5年。

思明区将按照厦门市政府“岛内外一体化、二三产共推进、内外需齐拓展、惠民生促和谐”的部署,持续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商务营运中心、消费购物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努力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海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文明和谐美好家园中心区,打造居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良、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加舒适的幸福思明。

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一点,让居住的环境更美一点,让文化氛围更浓厚一些……“构建幸福思明,让思明人幸福”是思明区“十二五”发展的远景。今年,思明区将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及现代服务业,狠抓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宜学、宜游、宜商、宜业”的城区。“十二五”期间,思明区将着力突破发展瓶颈,转变发展方式,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实现“双翻番”。

“十二五”期间,思明区环保工作要更上一层楼。全区将继续完善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强化污染减排考核,实施环境质量考核,完善环境目标责任制,建立并实行建设项目环保先行审批机制,全面推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思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低碳城市、森林城市和环境保护现状,开展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和实施工作;争取政府环保投入,发挥政府环保投资的主体地位和引导作用,逐步提高环保投入占政府公共支出的比重,建立环境保护投资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和引导公众和社会团体有序地参与环境保护;加强公众关注、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和报道;广泛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厦门市环保局思明分局局长陈瑞珍的话掷地有声。

(原载《中国环境报》2011年5月16日)

历史的转变 崭新的起点

厦门,湖里。

这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这里是进出厦门岛的重要门户,更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战场。

经过30年的发展,湖里区从昔日的小渔村崛起成为一个环境宜人的主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俗话说三十而立。厦门市经济特区的发祥地——湖里,今天已经进入而立之年,30年来,湖里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动人的嬗变。30年,对年轻的湖里来说有太多值得回顾和思考的东西。

在这片生机勃发的土地上,有着这样的湖里区委、区政府:他们始终适应厦门市、湖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为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始终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攻坚克难、重点突破,为维护群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奋斗不息。

从建立特区开始,湖里就立了“铁规”:企业想要落户厦门湖里工业区,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湖里设了7道“门槛”:产业方向、科技含量、投入强度、产出效益、环境影响、就业机会、资源消耗。延续到今这个招商策略,已经与“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理念告别了,折射出湖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里区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勇当排头兵,在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中,他们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环保答卷。

放眼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里区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努力打造创新湖里、宜居湖里、平安湖里、文明湖里、幸福湖里,让湖里成为经济发展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文明的全国强区,再创特区发祥地新辉煌。

(原载《中国环境报》2011年9月12日)

生态文明为何在这里绽放光彩?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成立于1987年11月,位于厦门岛北部,现辖5个街道、45个社区居委会,面积65.78平方公里,占厦门岛面积的47%,户籍人口20.21万人。

1980年10月,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公里范围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1年10月,厦门经济特区开始动工建设,湖里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亲笔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随后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1987年湖里在工业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湖里区。

1.打造新兴产业带

湖里老工业基地加快实施“腾巢换凤”,湖里大道两侧逐渐被打造成“百亿产值、十亿税收”的新兴产业带

湖里区是进出厦门岛的门户,厦门海港、空港,陆路出岛的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和东渡港、高崎机场,以及象屿保税区、火炬高科技园区、航空工业城、留学生创业园等均在湖里辖区。

湖里还是外商投资密集区,区内有三资企业22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5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24家落户湖里。作为特区发祥地,经过近30年的发展,湖里区不断经历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洗礼”。特别是城市化迅速推进,湖里区逐渐实现了“退一优二强三”的产业发展战略。如今,湖里区一产已全部淡出,第二、三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60∶40调整优化至去年53.4∶46.6,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超过60%。

近几年,湖里区一方面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环岛路、县黄路、仙岳路、疏港路、南山路、湖里大道、成功大道、环岛干道等一批重要市政道路尽皆贯通,形成了“一环四横五纵”的道路框架。“镇改街”、“村改居”全面实现,统一的城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旧村改造和片区开发迅速推进,尤其是五缘湾片区、湖边水库片区已经成为全市的开发热点。另一方面,突出“五抓五促”(抓转型促提升、抓商贸促繁荣、抓项目促后劲、抓稳定促和谐、抓服务促落实),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加注重城区品质品位的提升,努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勇当排头兵,着力打造海峡西岸商务营运、现代物流、高新技术研发和旅游集散中心,更好地服务全省、全市发展大局。

2009年,湖里区获得了“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32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44位、全国科技进步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荣誉称号。建成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一级达标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11元。2010年获评“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30位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40位荣誉称号。

仅今年1—4月,湖里区实现生产总值151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创历史新高,固定资产投资领跑全市,投资额达到78.02亿元……这一亮丽的经济指标,展现出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如今,随着两岸金融中心的启动,岛内东部一流商务区的构想正逐渐变成现实。湖里老工业基地加快实施“腾巢换凤”,湖里大道两侧逐渐被打造成“百亿产值、十亿税收”的新兴产业带……湖里——这座产业之城焕发出新的活力。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环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湖里区已形成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区,城市影响力持续提升。

“十一五”期间,湖里区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环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截至2010年,湖里区已形成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区,城市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些都为“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环保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到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商贸营业额、财政总收入在2003年基础上翻三番。生产总值达350亿元,年均增长21.5%,人均生产总值力争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80亿元,年均增长17%,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平保持国内领先。

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十一五”期间,湖里结合辖区大开发大建设的现状,进一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禁煤力度,限制工业企业使用高污染燃料,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控力度和餐饮娱乐业油烟污染整治力度,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以及控制工地和道路扬尘。

目前,辖区大多数工业企业废气能达标排放,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降低。2007年以来湖里区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到2009年更是得到显著改善,优级率为42.4%,优良率高达98.1%。经济发展节节高,而环境质量确保稳定,湖里人不但将文明当品牌来经营,而且经营得有声有色。

水环境综合整治已见成效。随着辖区内湖边水库片区、天地湖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顺利完成,环库截污箱涵及护岸建设已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补水调水工程也顺利完成。

2010年8月,综合整治工程管理移交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湖边水库正式从建设期转入管理期,昔日“一潭死水”的湖边水库恢复了应急功能,重现生机。五缘湾片区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五缘湾片区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厦门新客厅”的雏形初步呈现,片区排污系统初步完善,4座污水提升泵及主干管网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城区污水全部实现截流并输送至石胄头污水处理厂处理。

环境噪声质量保持稳定。通过对辖区噪声污染源的加强监管、中高考期间的“环保护考”和“餐饮娱乐业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湖里区加强对辖区建筑噪声、工业企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将环境噪声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有效防止噪声扰民。

在巩固已建环境噪声达标区成果的基础上,湖里区积极创建“安静小区”,完成金山小区和国际山庄两个“安静居住小区”的创建工作。“十一五”期间,湖里区区域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基本稳定,总体声环境质量属较好。

节能减排助推经济结构转型。湖里区通过稳步推进结构减排、重点促进工程减排、全力加强管理减排和充分运用政策减排,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截至2010年年底,全区二氧化硫实际排放160吨,COD实际排放7320吨,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实现了以较小的环境代价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腾出宝贵的环境容量。

2006年以来,通过环境政策引导和企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活动,湖里区共推动辖区23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81家企业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和引导辖区企业逐步走上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和厦门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完成中水回用工程,厦门市五缘水乡酒店有限公司和厦门ABB电器控制有限公司完成污水处理利用零排放工程。

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更加成熟。湖里区政府各部门严格按照“一岗双责”责任要求,认真履职,并积极联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环保与工商、卫生、城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提高了管理效能和行政质量,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区复检以及迎接环保模范城复查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工商部门在营业执照年审时,要求企业出具环保验收手续和排污许可证,为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创造了有利条件。城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有效加强了建筑工地的文明施工的监管力度。

同时,湖里区大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十一五”期间,湖里区共有19所学校通过市级绿色学校验收,3所学校通过了省级绿色学校验收。

3.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特色功能片区为平台,以龙头产业项目和财政性投融资项目为两个抓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湖里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厦门市将创建低碳试点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这些都将为改善湖里区的环境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预计到2015年,湖里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2010年翻一番,并且已经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工业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征地拆迁量、工业总产值、利用内地和“九八”投洽会引资额等4项指标居全市各区第一。

“转变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引擎’。”湖里区委书记李栋梁表示。站在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关口上,湖里区抢抓机遇,围绕“转型、提升”展开产业布局,富有前瞻性地引导大项目、好项目进驻,精心培育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厦门市环保局湖里分局负责人表示,湖里区“十二五”的具体环境指标是:巩固Ⅱ类环境噪声达标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以上,绿地率达42%以上。这位负责人同时认为,未来湖里将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以特色功能片区为平台,以龙头产业项目和财政性投融资项目为两个抓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原载《中国环境报》2011年9月12日)

努力创建生态型城市

厦门制定近30项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福建省厦门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努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去年以来,厦门市紧紧抓住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新跨越。

制定生态市建设规划出台30余个地方性法规

30年以来,也就是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厦门从落后匮乏的弹丸之地变为今天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而环境保护事业与经济特区共生共荣,留下了一串令世人瞩目的足迹:

厦门市是全国第一批5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之一。2005年和2008年,厦门两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第一名,2011年12月20日,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厦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因“城在海上,海在城中”,被誉为“海上花园”城市,因适宜居住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被海内外客人誉为“中国最温馨、最适宜居住的地方”。

厦门人把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动因和根本保证,坚定地指向良好的生态环境。30年来,在全市生产总值从7.4亿元增长到2535.8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展了约19倍,常住人口增长了约10倍的大背景下,厦门的环境质量一直保持优良状态,化学需氧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二氧化硫浓度则下降一半以上。在2009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厦门的环境竞争力位居全国第6,其中生态环境排名挤入4强。

厦门在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中,还对如何在一个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厦门制定了《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并批准了《厦门市生态功能区划》,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正确引导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了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在经济和社会建设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维护厦门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并围绕这一城市定位,“努力创建生态型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

长期以来,厦门坚持环境与经济相融合,市委、市政府在巩固和深化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过程中,重视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政策、规划、目标、标准和保障体系。在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过程中,重视制定相关地方性法律规章和政策。1994年,《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出台,这是厦门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颁布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为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修订《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制定了近30项配套管理规章制度,增加了新的条款和内容,在如机动车污染防控等许多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在不断加重。厦门市先后出台了《厦门市沙、石、土资源管理规定》、《厦门市城市绿化条例》、《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定》等30余个涉及生态的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政府规章。这些法规和文件的出台,对国家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细化,并与国家有关规定相配套和衔接,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使厦门市的环境法制建设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出台加强节能减排决定实施50个重点减排工程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厦门在主要污染物减排战役中,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福建省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最近通报厦门市2011年减排核定数据,厦门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考核评分90.31分,名列全省第一。

“十一五”期间,厦门市GDP翻了一番,但主要污染物SO?和COD排放总量却大幅度下降了33.56%和15.92%,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7.2%和11.1%的减排任务。

推动厦门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近年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出台《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定》,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规范、推动厦门市强化目标责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市政府出台《厦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计划及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厦门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和各年度减排计划,明确各年度减排目标、工作机制、工作措施;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减排目标责任书,市环委会与区环委会签订责任书,区环保分局与重点减排企业签订责任书,强化了企业在污染减排工作中的实施主体责任……

近年来,厦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五个百家”工程建设(即百家企业节能工程、百家企业节水工程、百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百家企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百家规模化生态型畜禽养殖场),初步建立了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企业“小循环”和包括产业体系、人文生态和社会消费的循环型社会雏形的“大循环”。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并着力引进光电、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效益、低污染、低消耗的高科技项目。目前,高科技企业产值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

厦门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评估和验收工作。通过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改进企业生产组织等形式,降低能耗、物耗。比如,嵩屿电厂火电机组全部采用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技术改造,并利用粉煤灰渣研制生产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再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在实施减排工作过程中,厦门市采取“结构、工程、管理”三大主要污染物减排措施。严格落实各项环保减排政策和法律制度,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把环评和“三同时”验收关,按照主要污染物区域和“点对点”削减调剂的要求,落实新、扩、改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指标来源,严控污染新增量;投资近15亿元,实施重点减排50多个工程项目,其中关停厦门电厂两台小火电机组,就削减了3645.77吨二氧化硫;建立并完善减排指标、监测与考核“三大体系”,投入近4000多万元,完成了12家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厦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提前超额完成减排指标任务,为福建省减排工作做出了贡献。

厦门是个资源匮乏的城市,为了不受资源的制约,厦门实施了“百家企业节能工程”,降低了工业能源、交通能源、建筑能源等“三项能源”消耗;开展水源保护、污水净化、废水利用、节水工艺、节水灌溉、节水消费等工作,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采取“实施老企业搬迁和旧城旧村改造、盘活存量土地、整合工业园区用地”等措施,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一串数据足以印证厦门的努力:2011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耗电667.7度,比上年下降8.7%,万元生产总值耗水11.7吨,比上年减少1.6吨,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每度工业用电实现工业总产值48元,每立方米工业用水实现工业总产值4397元,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创造生产总值1.61亿元、创造工业总产值2.9亿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45%,优级率为33.24%。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8分贝,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废水、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均为100%,医疗垃圾和化学危险废物处置率10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减少2.59%、5.51%、2.57%和6.81%。城市建成区面积246.3平方公里,拥有公园76个,占地面积2150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含暂住人口)19.7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009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0.64%;污水集中处理率90.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投资10亿元整治8条流域7座污水处理厂安装除磷脱氮设施

厦门市从2009年开始的3年期间,投资近10亿元开展辖区内8条河流域三大港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集美区深青溪、瑶山溪流域综合整治投资2.8亿元,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杏林湾污水截流计划投资2亿元,用3年时间完成,现已完成两个小型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海沧区过芸溪流域综合整治计划投资1.2亿元。厦门市还将“一江三库”(九龙江、坂头—石兜水库、汀溪水库和古宅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综合整治工作,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整治工作重点,继续加快推进东西溪、九溪、过芸溪、深青溪、瑶山溪、后溪等流域综合整治以及杏林湾、马銮湾和同安湾的环境综合整治进度。

厦门市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在全国起步较早,在福建省率先实现产业化改革,发展稳定良好。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厦门市的污水处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并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并投产污水处理厂7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3万吨/日(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B标准要求),2011年污水处理总量为21396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8%,中心城区(本岛思明区和湖里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基本实现污水的全收集和处理目标。

目前,厦门市湿污泥日均产量约453吨,采用制肥、焚烧、制砖和深度脱水填埋等综合处置方式,全部实现安全处置。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环境研究所和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管理局的监测通报,近年厦门市陆源污染物入海负荷逐年减少,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逐年好转。厦门市在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保证了水环境质量,这得益于厦门市一直十分注重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水环境质量,城镇污水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厦门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宜居环境,陆续投入开展辖区内“五湾、六溪”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筼筜湖是厦门市“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重要标志,经过20多年、投入近5亿元的整治,从昔日的鱼虾绝迹的臭湖变身为碧波荡漾、白鹭翔集的休闲去处,并在房地产开发、排洪防汛等方面取得巨大效益。

近几年来,厦门市投入10多亿元,完成了厦门岛的主要水体——湖边水库,完成征地拆迁、污水截流、清淤护岸、补水引水、园林绿化等工程,达到二级饮用水水质标准。杏林湾的园博苑,则是国内最大的水上园博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五缘湾湿地公园形成了高新技术开发区、高级商住区、生态休闲旅游区,成为“厦门新客厅”。

围绕着水环境保护,厦门市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污水管网基本覆盖建成区,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5%以上;7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除磷脱氮设施,污水基本达标排放。污泥则全部用于焚烧、安全填埋和有机制肥,实现了“零排放”。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美的环境,不仅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宾客,还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国家旅游局直属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了2012年“五一”小长假人气排行榜,厦门作为休闲度假城市的代表成为境内游人气榜的亚军。这已是厦门连续3个“五一”黄金周居境内游第二位。

(原载《中国环境报》2012年7月17日)

建设“低碳”城市 注重“低碳”生活

——来自厦门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报告

自从经济特区创建以来,福建省厦门市针对地域小、资源(能源)缺乏等实际情况,始终把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全国率先树立“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六个注重”突出抓好“低碳”经济,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一系列荣誉,基本实现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注重低碳机构、法规建设

厦门市逐步健全组织机构。1985年成立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公室,1990年成立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节能监察中心),2002年成立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2007年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约能源办公室,2008年成立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和协调小组及办公室等,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分工协作,全市上下共同推进的有效工作机制。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从2002年开始,厦门市先后出台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创建节水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节约能源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从制度层面上规范政府、企业、公众的行为。

同时突出总体发展规划引导。厦门市“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城市,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厦门市坚持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的布局结构模式,形成组团式海湾城市,引导居民在组团内就近就地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减少碳排放,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注重产业发展低碳化

厦门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优化工业结构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2011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1.0∶51.4∶47.6,旅游会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工业内部结构不断向高端和节能方向升级,光电、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同时,严把产业项目准入关。坚持项目审批执行防污减排的政策措施,以环保为基准,抬高项目准入门槛。招商理念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大力引进环保型、科技型产业。从2008年起,厦门市严格执行“四不批”规定,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不批;不符合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的项目不批;市民反映强烈的项目不批。

努力建设一批低碳工业示范园区。在岛外建设专业工业园区,促进同类企业向相关工业区聚集;同时,在工业区统一规划建设集中供热(冷)、集中处理“三废”、集中原材料配送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区域碳排放量。现已形成火炬高技术产业园区(以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国家半导体示范基地(以LED为主导产业)、机械工业集中区(以汽车、工程机械产业为主导产业)、轻工食品工业区(以食品、饮料为主导产业)等特色园区,实现了较高的产出效率,火炬高新区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值可达百亿元以上。

进一步强化清洁生产。通过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优化企业生产组织形式,实现能耗、物耗的降低。比如,嵩屿电厂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技术改造,并利用粉煤灰渣研制生产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再利用率可达90%以上。通过推行强制淘汰、区域禁批限批制度,逐步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重污染行业,工业用能比例不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43吨标准煤,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同类推荐
  •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孝亲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孝亲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2009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2009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本书是村官上岗必备手册,提供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村官的角色,胜任工作。
  • 精典教育-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

    精典教育-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

    本书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儿子并非天赋异禀、我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吗、我对儿子的教育完成了吗、我儿子是怎样成为少年学者的、我具备把儿子培养成学者的技巧吗、人们对卡尔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我的儿子真的受益于早期教育吗等。
  • 走出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的误区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热门推荐
  • 开着飞机到异界

    开着飞机到异界

    住在苦寒之地的半兽人、半精灵时刻准备着对人类和各族进行疯狂报复,远居海岛的“翼人族”也随时准备发起对大陆的野性侵略!然而在风雨飘摇、时刻面临战争威胁下人类和各族竟然豪无所知,依然我行我素的相互倾榨!最新成立的“特种飞行大队”中的一员——张汉,在执行一次特殊的中俄联合任务中,驾驶俄罗斯最新式战机“苏—47超级金雕”意外的来到了这个时刻充满战争威胁的异世界!然而,张汉的到来,异世界一个古老家族竟然早有预言!这一切是是意外?是巧合?是上天注定?还是有人特意安排?战争意外的爆发了,战争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神族、龙族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张汉的到来能否拯救人类的灭亡!张汉和他的战机又将有怎么样的奇遇?为了应付来自空中的威胁,且看张汉如何组建他的空战骑兵“蓝色飓风”新建QQ群:58272190作品别忘了收藏一下,和投一下票票
  • 《警察故事之混蛋我爱你》

    《警察故事之混蛋我爱你》

    作为警察学院最优秀的女警洛小晓被派查n市鼎鼎有名的洛氏集团……在调查中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使她落入杀手之中,而他,却在一次不偶然的邂逅之中遇见了她,然后又是一次浪漫她与他发现彼此爱上了
  • 魔力涌动

    魔力涌动

    (A级签约,完本保证,放心阅读)(第一次写作,只希望能够给大家和我自己都带来一些快乐)即使前方长路漫漫,我也会一往无前。让我摘下那鲜红的荆棘,编成我荣耀的王冠。划破黎明的黑暗,手持闪耀星芒的长剑。我的双手,掌控着正义;我的双脚,践踏着黑暗。不管是地狱还是深渊,都只是我王座上的冰寒。(本来就想用一句话解决的,不过想了想,还是写了个逼格高一点的。)
  • 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精明女人

    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精明女人

    有心计的女人,懂得用心来经营爱情,不会莫名其妙的嫉妒,而是选择做一个聪明的傻女人;懂礼仪的女人,时刻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一抹红唇,一个眼神,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会悄无声息地绽放出女人美丽的光芒;会交际的女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都能够左右逢源、人见人爱,成为最受好运青睐的幸运女人。《做一个有心计懂礼仪会交际的精明女人》由朱武红编著,该书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也?有陈词滥调的说教,有的只是生活中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小故事,通过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来启迪一个女人应该如何从心计、礼仪、交际这三个方面去追求自身的幸福。
  • 少女诡异旅

    少女诡异旅

    黑暗的故事正在开始,死亡在连续的上演着。
  • 超神学院之新的战争

    超神学院之新的战争

    超神学院黑甲还没更新自己就写了写自己想象中的事葛小伦和彦的故事
  • 鬼魅的茉莉花

    鬼魅的茉莉花

    新婚前夕,一场意外的车祸夺走了她的生命,而她却又无时无刻出现在易明的身边,让易明陷入现实与幻觉之间,不能自拔,随着连环命案的发生,躲藏在身后的神秘面纱才慢慢的揭开。够胆就看《鬼魅的茉莉花》交流群:189190811邮箱:zpxzt@vip.126.com
  • 娱乐之巨星降临

    娱乐之巨星降临

    水蓝星,一位天外来客降临。相似的历史,熟悉的人物,李唯好似又回到了那片故土。“我存在,我改变。”自导自演,仙侠、玄幻、超级英雄第一人……开创电子竞技,举办电子竞技世界锦标赛……化繁为简,李唯本想要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但为了让曾经辉煌的事物再次绽放光芒,他做出了改变,也改变了世界。
  • 无良呆夫

    无良呆夫

    "璎若是名门千金大家闺秀,却被人陷害成万恶的yin女,临死都不知对手是谁,好容易重生回来,自然要改头换面,快意恩仇,奈何对头太多,太凶悍,搞得她几乎又被挂掉,幸好,有个傻皇子能让她利用,还被利用得心甘情愿!!"
  • 物初大观禅师语录

    物初大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