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59900000026

第26章 白草坡:西周伯爵墓葬

1967年9月的一天,灵台西屯公社白草坡大队两个放羊的社员,躲进山坡一处坍塌了的山洞避雨时,无意中用镰刀在地下刨出了一些废铜烂铁,消息传出后,一些村民们也在山坡上四处挖掘,挖出的青铜器、箭头等都被当做废品卖给了收购站。

在白草坡社员挖掘出的文物中,一只青铜筒形提梁卣被撬开盖后,发现里面盛有液体,据说还散发着淡淡的酒香。遗憾的是,这一卣内所盛,后被考古专家断定为国内除已发现的汉代酒之外存世最久的酒,当时却被倒掉了。

卣,是一种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外观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图案。

2012年7月,陕西考古工作者发掘宝鸡石鼓山西周早期一贵族墓时,在一青铜卣中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保存下来时间最久的酒。

白草坡遗址位于灵台县城西北30里的西屯乡,白草坡村南两道沟壑之间的山嘴梯田里,墓地西侧紧邻断崖深涧。据推测,这一墓地原来规模应该比较大,其西半部因沟壑不断崩塌而毁坏,潶伯墓就是因崖土塌落而暴露出来的,潶伯墓和伯墓相距约17米,有一座车马坑在两座墓之间。

白草坡遗址共发掘各类文物1800多件,分铜器、陶瓷和玉石三大类,铜器数量和种类最为丰富。属国家一级文物的就达27件之多,鼎、簋、尊、爵、卣、斗、啄锤、玉人俑、青铜镂空鞘短剑、人头形銎戟等一批文物,在发掘出的青铜器中,有铭文的器物就有24件。

通过“潶伯作宝僔彝”铭文,可以知道,古黑水即灵台境内的达溪河,“潶伯作宝尊彝”第一字的左半释黑。

《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从水、黑声,即潶字,潶是水名。

《广韵》:“潶,水名,在雍州。”雍州的潶水,即《禹贡》《山海经》中的黑水。

潶伯青铜器的发现,确证了黑水就在灵台或泾水流域。

潶伯是周王封在潶的伯爵,潶在这里是地名或封国名,因黑水而得名。潶伯封于黑水,按以地为姓的习惯,其邦族应姓黑。

潶伯墓、伯墓出土的青铜器皿等大量陪葬品,足以证明墓主人的特殊地位。伯为一邦之长,随分封而调动,他们多半是作战将领,受周王朝或高一级诸侯节制,镇守一方。

伯墓出土方鼎一对,形制、规格、纹饰、铭文完全一相同;潶伯墓所出方鼎形制、纹饰虽然不同,但也是一对。

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殷商时期生产力水平不高,青铜十分珍贵,用以铸造青铜鼎,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鼎由炊器的功能逐渐转变成行使统治权力、祭祀天神、先祖的礼器和祭器,是神权、王权的代表物,也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政权的象征。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规定严格,“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器物的尺寸也随身份不同而大小有别。

商代盛行大型方鼎,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将近1吨的重量。据考证,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祭祀他的母亲妣戊的。司母戊鼎周身有非常多的神秘纹饰,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足以增加威武凝重之感。

大鼎除了烹煮全牲用于祭祀之外,还用来施“烹”刑,就是把人放入鼎中煮死。意思是和烹煮全牲用于祭祀一样,以对某些罪人的“烹”刑,来昭告上天先祖。《史记》记载蔺相如对秦王说:“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也,臣请就鼎锅。”汉王刘邦的谋臣郦食其,因游说齐王田广停战,而汉却继续攻齐,田广大怒,将之“烹”杀。

鼎足、鼎力、鼎峙,尤其是一言九鼎,多男人气,好似小时候伸着脖子看远远开过来的黑黑大大的蒸汽火车头,我看鼎就是这感觉,安上轱辘就能跑,夏、商、周跑来跑去,跑完了,卸掉轱辘就躺地底下生绿锈去了,管它春夏秋冬,绿了再绿,哪天从地底下挖出来,太阳下像是穿了一身绿袍——更像是位叱咤风云的黑脸大将军。

潶伯墓、伯墓出土的方鼎,都是祭祀、宴享时与其他礼器配套使用的成对小方鼎,与商代大型方鼎用途不同,纯系盛食器。

潶伯墓出土的对凤纹方鼎,器物腹部满饰对凤纹,对凤之间上部突饰一兽首,兽首下为简化了的小型兽面纹,凤鸟圆目,凤尾高高翘起,凤爪夸张变形。凤鸟纹始于商盛于周,对于周,意义尤为不同,因为“凤鸣岐山,而周兴起”。

潶伯墓、伯墓各出土有一对筒形提梁卣。专家认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有用桦树皮卷成筒状容器的习俗,筒形提梁卣可能就是对桦树皮筒的模仿。

潶伯墓出土的筒形提梁卣高29厘米,口径12厘米,器呈圆筒形,腹部上、下各饰一道平行带形夔龙纹,提梁饰夔龙纹,提梁两端饰羊首,卣带盖,盖面饰夔龙纹,盖内和器内均铸有“潶伯作宝僔彝”的铭文。

夔纹乃由传说中的贪吃兽饕餮演变而成,夔是经过变形幻化的图腾之物,故夔纹也就是一种图腾纹饰。

《山海经》称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

《说文》称:“夔,如龙一足。”

夔如牛也好如龙也罢,说来说去还是无人可识,无非增强了神秘性,强化了礼器地位。

伯墓出土的爵,腹壁有铭文“伯作”二字。

爵是一种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饮酒器。

除了爵,还有角、觚、觯、尊、卣、觥等。而爵则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酒礼器。

我家中摆有青铜仿品一羊尊一牛尊,以及一爵,多年前买的,喜欢。羊尊、牛尊造型具象朴拙,似曾相识,我几乎想要把这牛这羊养大了——羊尊总是让我自然不自然地想起一个词:“羊大为美”——这也是汉字“美”的由来。

爵,口部前端有倒酒的流槽,后部是上翘的尖状尾,流与口之间有两个蘑菇状的小柱。有考证说,古人不剔胡须,这两个小柱可以分开胡须,饮酒时不会沾上酒;也有考证说,这两个小柱的作用在于挂滤网罩之类的附件,以使酒糟不会倾入口中,那时候不是蒸馏酒,而是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醪糟一样的酒——考证凭空夺走了我的想象,本来我想象这两个小柱可以左右各拴一羊一牛的,以免走失,说清楚一些就是把我的羊尊牛尊拴在一起——怎么还没喝酒就说开醉话了?

“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样的日子让人羡慕。不过,古人有时喝酒也挺麻烦,《礼记·礼器》记载:“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使用酒杯,依身份高低贵贱而有严格的区别,着重于“礼”。正是因为不同等级的酒器,后来出现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白草坡遗址出土的青铜兵器,时代特征明显。

潶伯墓出土的这件虎钺,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斧钺后来逐渐衍变用于仪仗、装饰,以及军权的象征——这是一头走岔了路的老虎,一拐弯,成为一柄青铜钺。老虎看守千里河山,千里之外,公鸡叫鸣,西周的太阳照耀着一头青铜老虎。

潶伯墓出土的这件镂空鞘罩短剑,是一种近战短兵器。同类型剑在潶伯墓、伯墓中各出土2件。这件镂空鞘罩短剑合鞘通长24.3厘米,宽10.5厘米,剑长21.2厘米,宽3.4厘米,原来的木质剑柄已朽,剑脊略隆起,可见血槽,饰有夔龙纹和斜角雷纹,剑鞘亦为青铜所铸,镂空,中心为一蟠蛇,蛇头呈正三角形,蛇身与藤状植物缠绕,鞘口两侧饰一对高出口沿反向相背的犀牛。此剑形式有明显的异域特征,但夔龙纹和斜角雷纹却是典型的中原青铜器的纹饰,灵台地处我国古代农耕、游牧、骑猎三大文化圈结合地带,这件镂空鞘罩短剑可谓是草原青铜文化和中原青铜文化的巧妙结合。战国时期我国短剑的流行样式,就是从镂空鞘罩短剑这一类型演变过来的。

这件人头形銎戟造型奇特。识字不多时我就认得“戟”字,不是早慧,是因为《三国演义》上吕布耍的就是一杆方天画戟,三英战吕布,任你关羽青龙偃月刀也好,张飞丈八蛇矛也罢,刘备双股剑更不在话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几个人转着圈拼杀煞是热闹好看。《水浒》里有个小温侯吕方,使的也是方天画戟,只是吕方没有吕布的艳福,美女配英雄貂蝉配吕布,一杆方天画戟立于吕布的绫罗帐前。貂蝉曾归董卓,我简直有些愤愤不平了。

人头形銎戟早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之前就威风过了,不过,如果把吕布的方天画戟换成人头形銎戟的话,用谁的人头合适?注定就是董卓了;吕方那杆戟我也想好了,高俅合适。

我迫不及待先把董卓、高俅的脑袋安到人头形銎戟上了。那时候我爱憎分明。爱憎分明也是一代人的标志。

戈、钺、戟等均是盛行于殷、商、西周乃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兵器,戟是戈、矛合体,兼有矛用于刺,戈用于钩或击的作用。

何谓人头形銎戟?就是戟的刺锋为一人头,头顶为刃。西周人头形銎戟人像浓眉深目,披发鬈须,高耳耸鼻,吻部突出,颧骨处有一深深的嘴唇形状的线条纹饰。有考证系阿尔泰语系的北方游牧民族人种形象。可能是曾经对周朝北方边境构成严重军事威胁的猃狁部族,因相貌异于华夏,被称作“鬼方”。甲骨卜辞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高宗就是殷王武丁,周当时是殷商的附属国,参与了对“鬼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商周时代盛行一种尚武风习,不仅用异族战俘祭祖,还喜用异族战俘的形象来装饰武器,以此炫耀战功,震慑敌人。至于嘴唇形状的线条纹饰,或文面之俗,或对战俘施行的烙面印记。

冷兵器时代杀戮的兵器,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考证和想象的空间。而三国、水浒人物,则一个个粉墨登上了戏剧舞台。吕布白脸,关羽红脸,张飞黑脸,刘备什么脸?这位自诩为汉宗室的后人,好歹也做了蜀地皇帝——只是我对这位刘玄德的感觉是面目模糊,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好像他都是个性不突出的配角,既然如此,不如由他背过身去——花脸呢,那是花和尚鲁智深,舞一根禅杖就出场了,鲁智深战吕布,孰胜孰输?他们之间隔了将近1000年的时间,打得着吗?

有过吹糖人的记忆吧?铜锣一敲,半院子的孩子就围了过来,半锅糖稀,孙悟空、猪八戒,要啥有啥。如果父母给钱,我就要《水浒》一百单八将,今天要武松明天要李逵,个个英雄。那时候,我喜欢《水浒》更甚《三国演义》,《水浒》多是出没于林木草棵、街头巷尾的民间好汉,和我们更亲近。那时候,我的钱最多能吹一只细长尾巴的老鼠。

走街串巷的铜锣又响了,今天这个吹糖人的架子上插了一溜已经吹好的兵器,刀枪剑戟十八般武器皆有,这个吹糖人的像是个兵器爱好者。一个废牙膏皮换一把大刀或者一柄斧头,我喜欢戟,一杆方天画戟要两个废牙膏皮,可我只有一个废牙膏皮啊,我想把家里没用完的小半管子牙膏挤出来,可我不敢。听着吹糖人的锣声远了,我的方天画戟远了。

扯远了。

人头形銎戟——看这人好似刚刚睡醒过来,瞪着疑惑的眼睛,发生了什么?

白草坡遗址出土的两件玉人,一为白玉,圆雕,裸身站立,发髻如盘蛇,饰虎头,宽颊尖颏,双耳穿孔,两手下垂捧腹,双足并拢作铲形,有斜刃;一为黄色玉,立像,无足,发作带歧角的高冠,广额巨目,身似著袍服,上下有四条刻纹,似被捆绑四肢状。

玉人形铲出土于潶伯墓。高17.6厘米,玉质泛黄透绿,圆雕,裸体站立,无性别特征,发髻为虎首蛇身盘绕而成。长脸,阔鼻,目深陷,耳朵穿孔,双手捧腹,双足并拢作坡形铲状。

关于玉人的形象,有观点认为,玉人螺形发髻,不同于戎族“被发”的风俗,应该是华夏人;还有观点认为,玉人深目高鼻,具有西域人种的特征。

玉人的功用何在?有分析是用来殉葬的,可能是为奴隶主耍蛇的奴隶,或是俘掠的战俘;也有分析认为,玉人足下似铲的榫是作器柄或插嵌在某物上用的,由此,玉人可能非一般珍玩,而是供奉器所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明月非彼明月此玉人非彼玉人,箫起蛇舞,虎首蛇身若一个朝代散乱的头发——又有哪一个朝代不是虎首蛇身?还不全都是敲锣打鼓地登场,西皮散板一样就散摊子了。

和出土于潶伯墓玉人形铲前后出土于伯墓的这一高7.9厘米的玉人,立像无足,头顶戴有高冠,广额巨目,鼻子夸张类若狮子鼻,身上似着袍,被捆绑状,脖颈处有一穿孔。这个玉人和玉人形铲有关系吗?摘掉头上戴的高冠,会不会也盘有虎首蛇身发髻?不如继续明朝散发弄扁舟——灵台地处甘肃陇东黄土高坡,哪来的扁舟?那就明朝散发骑毛驴。

灵台在泾水和渭水之间,北接陇原,南依岐凤,东临关中。殷末周初,这里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和方国,其中最有名的少数民族就是鬼方,其势力西及陇山和渭水流域的广大地区。方国则有共、阮、彭、卢、密须、虞、芮等。周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侯,密须国以附近的密山而得名。今百里中学后院据说就是原密须国宫殿遗址,遗址东2里的烂泥湾还有密须公墓。

密须国遗址位于白草坡西南30里的百里镇。关于密须国,史料很少。《资治通鉴外纪》记载了周文王受命“三年伐密须”,《诗经》中周族史诗之一的《大雅·皇矣》记载了周文王伐密的经过,说密须国人将自己的国君捆绑起来交给了周文王。周文王不战而胜,为了庆祝胜利,建筑了祭天灵台。

史料少,倒是给我这篇文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据传周文王铸鼎出身,大力气的周文王伐密须国不战而胜。天的事刻于龟甲,筑灵台祭天,爻辞为证。周文王把兽血泼于青铜上,继续铸鼎。

古灵台,现坐落于县城中心文化馆院内。灵台,取名文王伐密筑台典礼之意,而以灵台为县名,则始于隋大业元年,也就是公元605年。

同类推荐
  • 明末风雨

    明末风雨

    乱世明末,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会当击水,临崖千丈,烽烟亿里如云一梦百年,回及乱世明末,华夏男儿自当奋勇向前,斩破荆棘,霸绝天下茫然四顾,故园何在?亲友何觅?一路征程风万里,故土只在云梦中唯有奋勇向前,杀出一条荆棘之路。对内,扫灭群雄,还天下以太平。对外,开疆辟土,开万世之基业。壮我炎黄之魂魄,延我汉家之衣冠,扬我华夏之威仪,续我中华之盛世。十年风雨磨一剑,一剑光寒照九州。九州狼烟遍云空,云空血雨泪长流。
  • 血狼之疡

    血狼之疡

    一个小小的县城,在平凡和静谧中穿越到两千年前。如今,这个县城北临大漠草原,南毗铁血王朝,外有蒙古兵虎视眈眈刀悬头上,内有现代自私冰冷的人际关系作祟,还面临着一个铁血皇帝的吞并野心,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历史夹缝中的群体,一群年轻人站了出来,既诞生出英雄,同样也淘洗出懦夫,这里有青春的迸发,这里有爱情的纯真,这里有意志的坚强,这里有权谋的碰撞。
  • 三国之追随曹操

    三国之追随曹操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天下英雄辈出,群逐其鹿。当主角降临,是随一代奸雄曹操肃清寰宇,还是身死道消、是否还有三国之分?请待主角降世。。。。
  • 乱世风云天道难

    乱世风云天道难

    偏安世外的青山村遭遇灭顶之灾,留下了五个孤儿被救到荆州,从此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崇尚自由的江天隐,加入了新野的秘密部队。与落寞世家千金唐云舞,结下了难舍难分的恩怨情仇。医道天才林遇雪,暗恋着青梅竹马,却屡屡不能将心意言明,默默咽下着泪水。勇武正直的兄长张傲山,毅然踏入军营,一心扑在拯救苍生的大道上,然而他慢慢发现,好心,不一定办的是好事。胆怯圆滑的孙家兄弟,只求在荆州城内苟安一生,被迫加入到了阴暗的组织—当铺中。建安十年春的荆州大地,笼罩在曹军时刻会南下的战争阴云里,这群平凡的少年们,会和手握千万人性命的枭雄们有着怎样的碰撞呢?---《乱世风云天道难》第一卷乱世英雄为您揭晓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近现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近现代卷)

    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近代部分:西方世界的兴起与支配地位的形成;现代部分:世界大战、冷战与全球化。在这其中,又对各历史时期的著名人物和著名历史事件进行了客观评价,评价并不囿于固有的历史观点,而是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对他们的历史行为和人生轨迹一分为二。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热门推荐
  • 网王之你是我的谁也不能要

    网王之你是我的谁也不能要

    一个护弟弟如命的人遇见腹黑的人会发生什么故事,护姐的弟弟向他发起进攻,他将如何破解小舅子的攻击。
  • 从仙界穿回地球

    从仙界穿回地球

    这是一个21世纪的女孩——舒风灵穿越到五行仙界,又回到地球。作为女主的金手指就是可成长的空间。舒风灵的这个空间可不是一般的空间,空间中拥有不同的位面,生存着各种各样的生灵。而且舒风灵可以从别人的灵魂带进空间。若是舒风灵觉得生活无聊,那她……嘿嘿……把别人扔进空间,让她给舒风灵演译活生生的穿越小说。至于,那个男人就别跟着了。虽然空间是莫格尧给的聘礼,可是他长得如此的凶猛……
  • 少奇掠爱记

    少奇掠爱记

    17岁那年,我和往常一样回到出租屋里,将鞋子扔到一边,打开灯,做到沙发上,点燃一支烟,抽了起来……
  • 妖神为妃

    妖神为妃

    她,出身不凡,被仙人养大,却是个无格的废物,原以为会这样一直无忧无虑到老,却一朝惊变,养父被抓,自己又遭莫名追杀,不得已躲躲藏藏,机缘巧合得妖王之血,莫名认养妖王为子,从此一路开挂,得法宝,收妖宠,惩恶仙,救养父,最终逆袭成一代妖神!(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爱到流年落华处

    爱到流年落华处

    白领小瑜因一次不小心得罪了大老板孔繁,引起了孔繁的注意。自此,孔繁经常以欺负她为乐,也渐渐爱上了这个单纯的女孩。但轻松的感情之路,始终隐藏着一股蠢蠢欲动的命运悸动——小瑜的前男友沈括出狱,夹杂着复仇式的行事风格突入人们的视线之内,黑白两道为之震惊。孔繁与小瑜幸福生……
  • 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

    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

    爱情是什么?萌芽时的怦然心动,成长时的炽烈奔放,成熟时的浓郁绵长,以及天下有情人终将面临的生离死别……《凡尘中相爱的每一刻时光》作者历经十二年艰辛努力,将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爱情绝唱辑成一册,记载了有关爱的一切。如同时光流转,爱亦有四季变换,也会经历盛夏与寒冬。时光的残酷,爱情的不朽,在生死轮回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 爱不逢时,情无金坚

    爱不逢时,情无金坚

    遇见腾靖那年,我二十二,单身未婚。我是银行底层拉存款的小客户经理,他是坐拥上亿家产的富商大亨。所有人都说,我为了获得高额业绩,就把自己献给腾靖;可我知道,我不是。我以为会这样想的不只有我一个,可没想到腾靖却对我说:“裴妡,我第一次见到你,就知道迟早有一天你会攀上我!”“哭什么哭?当婊子还要立牌坊?”那时我才知道,我所认为的真情,在腾靖眼里,不过是一场玩玩而已的笑话。“腾靖,我们之间,到此为止。”自那以后,我不再哭泣。二十七岁的我没有青春,也没有爱情;有的不过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
  • 再世轮回之谜

    再世轮回之谜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转世轮回”、“再生人”现象长期困扰着人类,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们潜心攻关,距离以科学手段解开其中的奥秘仅剩一步之遥……
  • 樱花飞舞只为你开

    樱花飞舞只为你开

    在一个樱花飞舞的季节他们定下了单方的约定;在一个樱花飞舞的季节她离开了他;在一个樱花飞舞的季节他们互相表白,相依相偎,许下终身;在一个樱花飞舞的季节他发现她骗他;在一个樱花飞舞的季节他们重归于好;在一个樱花飞舞的季节他们终成眷侣。樱花见证了他们的约定,亦见证了他们悲欢离合。(因上学原因,周一至周五不定时更新,周六、周日一日一更。)
  • 冥王爱人

    冥王爱人

    在学校,倪诺涵是人尽皆知的天之骄子,谁都认识。但林飞舞本人则是小哈喽,对于倪大少爷来说,她等同于陌生人。看到不明人士对自己做出过于亲密的举动,惊奇反感应该是正常反映吧?“那个……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