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老板不知道我的辛苦怎么办
采访对象:张明 在某私营企业做财务工作
采访手记:张明在学校期间品学兼优,曾经数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的会计技能竞赛,并多次获奖。在实习期他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看起来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但是张明也有自己的烦恼:老板不知道我付出的辛苦怎么办?
怀着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来到了一家私人企业实习,从事材料会计工作。公司成立于2007年,虽然成立不久,但已经初具规模。公司占地面积27559.3平方米,现有员工100余人,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年综合生产能力3万吨,年产值6000万元,主要生产经营建筑装饰材料。由于公司刚成立不久,财务部门人不是很多,有一个财务主管,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其中一个姓李的会计是我的师傅。
前面几个月的实习紧张而又新鲜,但是快过年的那几天我觉得很郁闷,李师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忙得不可开交,于是把我也拉上了,现在我不仅要管物料还要管现金。李师傅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我来做,老板也因为李师傅的工作重要而对他言听计从。由于增加了不少工作量,财务审核、管理物料、掌管现金等都由我来做。现在我经常要加班,甚至周末都要工作,否则周一结账、领料等一大堆的事情根本忙不过来。
这件事搞得我心里很不舒服,李师傅事前没有和我沟通,就把所有的事情都丢给了我。有时我很困惑,究竟自己做这么多有意义吗?自己虽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公司的老板根本不会看到。虽然自己的顶头上司财务主管可以看见,可他似乎也没什么表示。为了让自己所做的工作被老板看见,我开始有意找机会在老板面前表现。现在感觉真累,这样的工作还要不要做?
张明的想法许多职场新人都有,他们总认为自己做了很多,却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及时肯定,很容易产生不平之感。虽然说在职场中不能“只管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但是如果你做出了成绩,终归是掩盖不了的。
首先,实习生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工作的真正内涵所在,也不清楚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工作都产生了哪些价值,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位置。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张明不要过多地顾虑老板的态度及其他人际关系,而应该在公司里不断地表露出“一切以工作为主”的想法,在工作压力繁重的情况下,集中精神、努力工作,获得成绩为公司做出贡献。在商业社会,除了业绩还有什么值得你骄傲的呢?我对同学们的建议是,在进入新公司的半年实习期中,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对你来说,他人的评价或非议虽然不能忽视,但这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你在岗位上取得的成绩。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考虑。
在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中,由于裙带关系、人情关系、资历关系等,确实会出现这种同工不同酬的情况。如果你认为自己在这里受到的待遇不公平,可以离开,但关键是你离开后未必能拿到自己想要的待遇。在职场中你不是被某一个公司给“标价”,你是依靠自身的工作成绩来给自己“标价”的,你拿多少钱,取决于你能创造多少价值。也许你认为自己这么辛苦却拿这么少钱很不公平,会抱怨企业管理不规范,甚至抱怨起社会,但这些有助于实际情况的改善吗?恐怕不能。如果你有能力影响到公司或者整个社会的某些事情,你也不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了。因此还不如做好自己的工作,通过工作不断积累自己的能力、经验和成绩,为自己增值。当你有了更多的价值的时候,你才有更大的话语权,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其次,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把“好钢用到刀刃上”确实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一门心思想讨好上司,注意力就不在工作上了,必定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司更不会表扬你了。有一位著名外企公司总经理曾经给员工传授过一个宝贵经验:对公司不必太认真,但对自己的工作必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为公司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经济萧条、产业转型)不顾情面地抛弃你,但是工作不会背叛你,从工作中得来的工作能力不会背叛你,即使到另一家公司,你的工作能力也会始终跟随着你。
另外,不要太在意名利。我们希望老板看到自己的努力,不外乎为了名利二字,这种东西不要太在意也不能完全不在意。如果公司一味盘剥你,没有给你任何补偿,那么你应该考虑“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快去寻找那些能让你大展身手的新舞台。
最后,要摆正与直接领导的关系,你是领导的助手而不是竞争对手。在本案例中,假如真如张明所说,上司把一切功劳都归功于自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职场中毕竟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自我保护。你做出了成绩,其实就是帮助了上司,毕竟他的升迁加薪也要靠成绩,如果你能帮到他,自然能改变他对你的看法。你帮到了他,他在升职后肯定要提拔一些能帮到自己的人,那时你的机会自然就来了。
百家争鸣:
1.张明产生“自己辛苦,老板不知道”这一想法的原因是什么?
2.工作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3.关于你和你的直接领导的关系,你是否同意文中的观点?
45.跌倒了如何爬起来
采访对象:小颖 涉外财务与文秘专业
采访手记:小颖2006年毕业,2005年9月,她幸运地来到银行实习。她说自己工作上很努力,但是老天爷就是这么捉弄人,一次工作中的失误让她与这份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痛苦的小颖曾一度迷茫不知自己今后的出路在何方,经过老师的指点,她如今供职于一家国内知名网站。她的经历告诉我们,跌倒后如何爬起来。
我是一名中职毕业的学生,因为学校是负责推荐工作的,我找到了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同时也和自己所学专业比较相符的工作——在一家银行当柜员。我每天都高高兴兴来上班,心里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但是,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上午却传来一个坏消息。
那天我早早地来到单位,换了工服,来到自己的工位前,做着营业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就在这时,主任来到我面前,表情严肃地说:“小颖,你来一下,有点事跟你说。”我心里产生了一种不好的预感。果然,来到主任办公室后,主任冷冷地对我说:“把门关上。”我紧张地把门关上。主任还是用那种冷冷的语调说:“小颖呀,你到咱们这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了吧?”我小心地回答说:“是,加上今天是两个月零二十天。”主任问:“你觉得你现在的工作怎么样?”我回答:“还行,业务越来越熟了。”主任听了这话说:“还行?你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犯了什么错误吗?”我一听,吓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战战兢兢地说:“我犯了什么错误?”主任带着有些生气的语气说:“你在审核支票的时候将一张远期支票给付了,现在供货方拿了货款不发货,客户要到法院去告咱们。”我一听顿时傻眼了。
银行的每一笔业务,都要有真实的交易背景。一家公司到自己的开户银行买来支票,在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易时,将支票支付给对方,上面记载了支票支付的时间、收款人姓名,也就是自己支付给支票的那个公司的名称,同时还有支付的大小写金额。刚才说到的远期支票,就是还不到支票应该支付的日期就被支付出去了,说白了就是提前把钱付给人家了。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风险就是遇到信誉不好的企业或公司,拿了钱不交货。虽然说在这种银行有错、对方也有错(毕竟拿钱不给货是不对的)的情况下,银行与企业对簿公堂肯定能够打赢官司,但还是会给银行带来很坏的影响。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个刚刚来到工作岗位的中职学生身上,那就意味着她将失去这份工作。
这件事经这家分理处所属的分行、总行的会计部门、客服部门出面,调解两家公司的矛盾,最后才没有闹上法庭。但是我所在的这个分理处,由于出现了重大差错,给银行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受到了全行通报批评的处分,我本人也因为还没有出三个月的实习期,所以被直接开除,永远失去了这份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我感觉自己很没用,不知道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对于自己的过失,小颖应该这样认识:将远期支票当做现金支票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因为这样的“失误”可能会让银行承担一定的风险。每个单位都有管理制度,对于员工工作中那些非原则性的“小失误”,单位往往处以口头批评或小额的经济处罚,而对于诸如这样的原则性“重大失误”,则会给予相应数额较大的经济处罚并大会批评。从这一点来讲,任何人犯错都应该承担责任,毕竟你犯错在先,单位处罚在后。同时,对于自己的职业前途,实习生应该认识到:职场中怕的不是摔跤,而是跌倒后再也无法站起来。一个刚刚毕业的职场新人,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过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你大可不必迷茫,关键是要学会将坏事变成好事。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首先说明你不是一个很细心的人。而通过这次挫折之后,相信你一定会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小心谨慎,避免出现更大的错误。
至于不能留在这家银行,小颖也“不必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端在手中的这一杯。当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提高之后,将有的是机会;而如果自己的缺点得不到改正,各方面的素质得不到提高,即使现在勉强留在这里,也肯定会如履薄冰,朝不保夕。有句话说得好,“所谓稳定,不是指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吃饭,而是指一辈子在哪里都有饭吃”。
百家争鸣:
1.如何看待文中小颖所犯的错误?
2.对于初涉职场的你,犯错误之后会如何处理?
46.怎样看“能吃苦”
采访对象:小阳
采访手记:“能吃苦”在当代都市年轻人中似乎已经被淡忘,“吃苦”似乎只与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生活困难时期以及偏远的农村有关联,新一代年轻人还有必要“吃苦”吗?
瘦弱的小阳扎着长长的马尾辫,她来自河南安阳。当年北京某职业学校与她家乡的学校联合办学,于是在家乡上完第一年后,她来到北京的联办学校。刚到北京时,她还是一个满口家乡话的十六七岁的黄毛丫头,怯生生地看着林立的高楼大厦,如今她已经成为北京某高档酒店的管理人员,月薪在1500元至2000元之间。
提起当时在酒店实习的艰辛,小阳感触很深。她说做酒店管理的前提是做好酒店服务员,实习期间能坚持下来的人,现在一般都提拔到管理层了。
托盘子是从事酒店工作的基本功,仅仅锻炼这一项就足够吓走一大批娇气的姑娘、小伙子了。盘子里面通常放着10瓶装满水的啤酒瓶或者五块砖块,实习服务员必须单手托住盘底,面带微笑,身体挺直,轻快地走到客人面前,放下,然后再重新端回来。
冬天,一个瘦弱的女孩子手托着将近5公斤重的东西走来走去,不一会儿手指头就疼得受不了。一天结束后,手臂肿胀、酸痛都是家常便饭,最严重时,手痛得连馒头都抓不住。
他们这一批学生实习时间长达两个月,每天训练、工作时间超过十到十三个小时司空见惯。她哭过、闹过、想过要离开,也看到身边的伙伴有一去不复返的,但最终她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留下来的人大部分很快成为了酒店的骨干或者管理人员。“在学校练习时,老师让我们添砖块,女生三块,男生五块,我们都暗地里怪老师狠心,现在才知道现实生活更加残忍,老师对我们狠,目的在于锻炼我们的适应能力,将来可以少受点罪”。
上述事例中,小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吃苦”。“不能吃苦”已经成为“80后”“90后”一批新生劳动力的突出特点。笔者也注意到在近两年的招聘中,社会用人单位对“能吃苦”十分看重。据报载,部分工程类企业招聘时声明,一不要城市孩子,二不要独生子女。招聘单位“卡”的不是学历、能力,而是出身。
“你家是农村的吗?有兄弟姐妹没?”不少工程类单位都把“农村学生”当成招聘的首要对象。
实践证明,很多独生子女确实有“娇骄”二气。
招人重“出身”,这不能说是一种“歧视”,而是社会对独生子女毛病的一种“延时反应”。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就业挑剔、不能吃苦,不适应环境就走人。
吃苦耐劳已经过时了吗?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洪战辉的事迹。他的父亲身体有病,母亲离家出走。从12岁开始,他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经过努力他把妹妹养大成人,自己也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他更是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边打工边学习,成为全国学生学习的典范。这当中,可想而知,他受了多少苦、多少累。而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到,对于班级值日,学生总想办法逃避;一个小小的头疼脑热,家长就帮孩子开假条;去单位实习,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成为最后不应聘该单位的理由;实习单位发的鞋子磨破了脚,也是离开的借口……尽管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但吃苦耐劳并非只有在生活艰苦时才能表现出来,吃苦耐劳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只有坚持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工作的需要,把工作做到最好。我们说吃苦耐劳非但没有过时,而是远远不够。
无论一个人条件多好,哪怕是古代的皇帝,不吃苦也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有“被动”吃苦和“主动”吃苦之分。“被动”吃苦只能因为不愿意受苦而更苦,“主动”吃苦则是一种更积极的生活态度。所谓“苦”,除了指身体上的疲劳、物质上的困乏,还有精神上的压抑,比如说不愿意做、不喜欢做但是不得不做。
吃苦也是个人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前面谈过“努力”,努力就是刻“苦”。人要发展,不勤奋是不可能的,要想勤奋就需要克服懒惰、忍受辛苦、躲避安逸;人要发展,不遇到困难是不可能的,要面对困难就得克服软弱和退缩,就得饱尝忧虑;人要发展,仅靠一时的努力是不行的,还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停止努力,因为新的挑战和困难会接踵而来,这个时候依然需要吃苦精神。所以我们做事,应该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刻苦品质的形成,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百家争鸣:
1.你认为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当代青年,还用不用谈“吃苦”?
2.在你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最“苦”的事情是什么?
3.说一说你见过的最能吃苦的人。
47.她凭什么挣到高工资
采访对象:李小霞 06级营销专业
采访手记:家长说“家里都是一个孩子,我舍不得孩子受苦”,学生说“吃苦耐劳、勤俭节约,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儿”,教育专家说“再富也要苦孩子”,球王贝利说“我的孩子不可能像我一样出色,因为他没有我儿时那样的生活环境”。什么叫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霞用自己的行动上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经济上贫穷的她在精神上是富有的,这样的孩子谁能看不起呢?
她叫李小霞,06级营销班学生。2007年6—8月,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到漳州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暑期生产实践活动。结算工资时,她领到5049.52元,除去生活费等开支,净余4300元。当她将这笔钱交给妈妈时,妈妈哭了,妈妈明白,那一张张钞票都是女儿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当然,妈妈那一颗颗滚烫的泪珠丝毫也掩饰不住她的幸福与自豪,因为女儿长大了。
此次暑期生产实践活动,学校安排在该厂实习的学生共计161人,三个月下来,工资在4000~4500元的有70人,工资在3000~4000元的有65人。该厂以做高级按摩椅为主要生产经营任务,学生们每天在生产流水线上所做的工作简单、重复,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李小霞与同学们一样,每天都在做着这些枯燥的工作,那么,她凭借什么挣到的工资比别人都高呢?
腼腆的李小霞慢慢说出了她的“招数”:“第一,我不怕吃苦。我家住在洛阳市嵩县偏僻穷困的农村,父亲已经50多岁了,还整天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冒酷暑、斗严寒,披星戴月,一个月干下来才挣800~900元钱。我现在长大了,就要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多挣点钱来减轻家长的负担。第二,我注意节俭。公司里有开水,我从不买矿泉水喝;我常常与老员工一起到职工食堂吃免费米饭,从不吃零食,从没买过化妆品。第三,我人缘好。我在线上工作时,从不挑活,任劳任怨,心中想的是如何把手中的工作干得快、干得好,想的是如何做才能与其他员工配合默契。我从没有与其他员工吵过架,所以科长、领班都很喜欢我。第四,我经常主动要求加班。因为我勤快,科长也乐意安排我加班。有一次,另一条生产线上的科长到我们线上选一名员工去帮忙,我们科长推荐我去,于是我就到那条线上干了两天,那位科长见到我们科长就说:‘你的这位实习员工真得好厉害!’听着科长们这样表扬我,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对于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笔者有自己的看法。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帮助家长割草喂牛、担土垫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全面普及,耕牛逐渐从耕作一线退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吃青贮饲料的奶牛和肉牛,于是人们不再割草。随着现代化养殖技术的普及,猪圈都用水泥进行了硬化,而化肥的广泛应用也使人们逐渐淡忘了使用农家肥的习惯,担土垫圈等劳动永远成为了历史。
大学毕业后,我在城市里做了一名教师,住在高层的公寓楼里。儿子的劳动观念是抽象的,说不清什么是农活,能让他自己洗洗袜子,帮助家长拣拣青菜或者洗洗碗便算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了。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没有吃苦精神。我校坚持开展工学交替活动,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到企业中进行锻炼的机会。工作是辛苦的,只有深入到工作中,才能体会到辛苦的滋味,而吃苦精神又恰恰是一个人进行创业时不可缺少的品质。
2005年,学校第一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劳动时,企业发给学生的工资由学生自己支配,学校没有对学生的工资进行统一管理。后来统计,个别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超过1000元,他们不想喝开水,每天要买8~10瓶矿泉水;他们不想吃工厂食堂的饭,经常到街上吃小炒。有一次,我和学生一起打扫学生宿舍卫生,在8个宿舍里仅矿泉水瓶就捡出600多个。
在工学交替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李小霞式的好学生,他们能吃苦、会工作,在生产锻炼中成熟了、长大了。
百家争鸣:
1.有同学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你怎么看这句话?
2.你认为当前年轻人是否能吃苦、懂节约?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