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5500000006

第6章 永保江山万代:朱元璋杀光文臣,杀完武将(2)

朱元璋这才从容地下命令说:“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然而,还是不杀善长,直到有司说星变,需要杀大臣消灾,于是,李善长为了朱元璋做了最后一次贡献,全家70多口人同时被杀。李善长时年已经是77岁的人了,赐死给予全尸,算是朱元璋对这位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的多次称之为“赛萧何”的最大功臣的酬劳。

李善长冤死之后,郎中王国用上表抗言,以朱元璋的暴烈的性格竟然也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胡惟庸一案标志着淮西集团文官势力的基本铲除殆尽。下面的目标就是武将势力了。

明初武将的首领是徐达、常遇春,洪武三年之后,将领经常统兵在外,剿灭北元势力的也就是徐达、李文忠、邓愈、汤和、冯胜等人。洪武十八年,徐达、李文忠死后,克靖沙场的基本就是冯胜、傅友德、蓝玉三人了。其中,蓝玉成为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军事上的主要助手,朱元璋把他比作卫青,可见信任之专,宠遇之隆。然而,也就是因为这个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淮西集团军事首领,在朱元璋临死前的几年中,竟然掀起了一起比之胡惟庸一案更大的政治谋杀案。

蓝玉本人,史称:“饶勇略,有大将才。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特别是在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大败元军于捕鱼儿海,“杀太尉蛮子等,降其众。元主与太子天保奴数十骑遁去。玉以精骑追之,不及。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并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无算”。这是明朝建国之后对北元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一战,至此,北元一蹶不振,不敢再与明朝正面相较于北方。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元降将月鲁帖木儿在建昌起兵反。蓝玉领兵平乱,擒月鲁帖木儿父子,送京师处斩,进封太子太傅。蓝玉早年追随沐英、傅友德、冯胜等人或定云南,或平蜀中,或征沙漠,军功显赫无比,朱元璋以大将军冯胜获罪在军中任蓝玉为大将军,恩比徐达、常遇春。但是,蓝玉本人是一个赳赳武夫,对待朱元璋的宠信显然估计不足,以为可以就此子孙万代了,所以,经常暴露出功臣素有的骄纵来,“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平北归来,就有人告发蓝玉逼奸元妃,又闯喜峰口,蓝玉以军功最大,封为太傅,本人居然说:难道我不配做太师吗?蓝玉的干儿子实在太多,这和元末起义军的传统有关,朱元璋的干儿子据说就有数十人之多,关键是蓝玉的这些义子平素狗仗人势,四处惹是生非,御史告发他们,蓝玉一怒之下把御史给赶跑了。朱元璋曾经在颁发给蓝玉的铁券中写进了蓝玉的不法之事,在于警告蓝玉安守人臣之分,但是,蓝玉并没有引起重视。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死,皇长孙朱允炆孱弱,朱元璋开始对功臣的存在倍感不爽起来,而这时候,一贯干犯法度的蓝玉成为首当其冲的靶子。

早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一案初起时,朱元璋就开始有计划地诛杀武将了,只是还没有大规模地铺开而已。洪武二十三年先后杀了陆仲亨、费聚等人之后,朱元璋的态度已经相当明显,特别是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借故儿子不法杀害老朋友江夏侯周德兴一事在功臣中引起很大的波澜。在朱元璋的老乡和朋友中,幼年和朱元璋关系最好的就是周德兴和汤和,周德兴年长,朱元璋呼之为兄,洪武十四年五溪蛮乱,朱元璋不顾周德兴年高,仍然请周德兴出面,还给周德兴戴了一顶高帽子,说德兴是马援和赵充国。后来,福建有事,朱元璋又找到周德兴,说得更加恳切,“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结果,周德兴仍然不免被赐死的下场。即使是这样,蓝玉也没有感觉到朱元璋的屠刀正在逼近自己。当然,朱元璋并不会因为蓝玉的浑然不觉而放弃屠杀。相反,则加快了屠杀的步伐。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受命告发蓝玉在私第蓄养家奴披甲,将有变。又拘审元将纳哈出之子察罕,追讯蒙古降将与蓝玉来往事。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处以磔刑,牵连到十三侯、二伯,前后诛杀二万余人,军中为之一空。和胡惟庸一案同样编造了里通外寇的所谓证据,而编造的手法比之胡惟庸一案更差。在明末清初谷应泰所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就公开怀疑蓝玉谋反的真实性,谷应泰指出蓝玉之死是由于朱元璋“遂疑尾大之图”属于“傅会难明之事”,最为朱元璋隐讳的《明史》作者也不相信蓝玉的谋反,仍把蓝玉归入本传系列,而没有像胡惟庸那样列入奸臣传中。

蓝玉死后不久,定远侯王弼就对傅友德说:“帝晚岁峻诛杀,我辈几无噍类矣。”结果,谈话被朱元璋侦知,王弼被赐死。王弼人称“双刀王”,骁勇善战、万夫莫当,连常遇春都对他礼敬有加,女儿嫁给朱元璋的儿子楚王,以亲家的身份犹不能免于一死。王弼死后,朱元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最后的两员功勋赫赫的名将冯胜和傅友德也给杀了。傅友德其人能征惯战,为诸将之冠,曾经三易其主(刘福通、明玉珍、陈友谅),最后选择跟定朱元璋,史称傅友德“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先后随从徐达、冯胜等人平定云南、四川,功勋卓著。儿子尚公主,女儿做了皇帝的孙子媳妇,阖门贵重,然而,傅友德做梦也没有想到蓝玉死后不久,他就被架到了肉案之上,成为朱元璋杀戮的对象。傅友德之死在明朝内部也被视作是冤假错案,后来,在明孝宗的时候,身为亲王的晋王亲自给皇帝上书要求给傅友德平反,但是,没有获准,直到南明弘光时才给予平反,而这时明朝已经接近灭亡了。

冯胜和他的兄长冯国用一起跟随朱元璋起兵,是有名的宿将,“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后来因为在征讨北元的过程中获罪归第。朱元璋大杀功臣时,冯胜不自安,来南京见朱元璋,朱元璋安慰他,哪知道,转过头来竟然也将其赐死。明初开国六位公爵,徐达、常遇春(实际是他儿子常茂)、邓愈、冯胜、李文忠、李善长,如果徐达坐实被暗杀的话,那么,这六个人除了邓愈早死之外,可以说无一善终。而冯胜之死最为蹊跷,连《明史》那样维护朱元璋的都不得不说“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这样看来,冯胜既不是陷于胡蓝党狱,也不是其他的骄横不法,实在是朱元璋找茬杀人罢了。所以,谈迁在谈及冯胜之死时不无惋惜地说:“去傅友德之死才两月,开边之猛将尽矣。”冯胜和傅友德一样直到南明时期才给予昭雪,其时已经几百年过去了。

此外,我们再来看看号称是“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的中山王徐达的下场。徐达是被朱元璋难得在称帝之后仍然呼之为兄的功臣。徐达本人一直非常谨慎,胡惟庸想和他攀附,徐达都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朱元璋对他赏赐最厚,徐达有三个女儿,长女为朱棣的皇后,次代王妃,次安王妃。长子辉祖封魏国公、袭爵,幼子增寿因为给朱棣通风报信死于建文帝之手被追封定国公,一门二公,有明一代也就徐达一家。徐达死于洪武十八年,有一种一直以来流行的说法是徐达患病不能吃蒸物,朱元璋知道以后故意赐给徐达蒸鹅,结果,疽发身死。虽然这个说法不见之于正史,但是,历来的明史专家对此都不敢轻易否定。

李文忠是朱元璋顶顶亲信的人了,不仅是外甥还是义子,数总兵权、多领征伐,国初封为曹国公,死后追封郡王、配享太庙。李文忠其人“恂恂若儒者”,亲近读书人,曾经多次劝阻朱元璋“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惹得朱元璋不高兴。洪武十六年,李文忠患病,朱元璋让淮安侯华中护理医药(华云龙的儿子),结果,才几个月的工夫李文忠就病死了。朱元璋大怒,“诸医并妻子皆斩”,淮安侯华中也被责罚,继而杀掉。历史学家就指出朱元璋之杀华中是杀人灭口,《明史·李文忠传》中说“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试想一下,华中位在李文忠之下,年辈也在李文忠之下,从来没有恩怨纠缠,何以要毒死李文忠呢?这里面至少披露出一点,就是李文忠不是正常死亡,只不过没有交代杀害李文忠的凶手是华中还是朱元璋。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所以,吴晗在著作中称李文忠死于朱元璋之手,并非虚妄。而侄子朱文正,《明史》没有明言他的死因,但是,从记载来看也非善终,所以,史家一般都取文正死于鞭刑,类同朱亮祖。

功臣中唯一得以保全首领的就是汤和,汤和为人直爽,但是并不愚笨。他自认功劳远在邓愈之上,但是酬庸却在邓愈之下,所以借着喝酒的时候,向朱元璋发牢骚,自谓“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后来发觉朱元璋不愿同功臣始终,所以,立刻敛容谢罪,态度一直非常恭顺。特别是徐达、李文忠死后,汤和自解兵权,再加上揭发李善长立功,所以,死后封为郡王,享受李文忠一样的待遇。不过,以汤和的谨守,如果不是在洪武二十八年这个关键的年份上死掉,恐怕也不见得一定能死于枕上。这点从汤和的后裔自汤和死后居然四十年不得袭爵的结果就能看出来了。汤和的爵位直到孝宗时才录以世袭指挥使,嘉靖十一年也才奉还侯爵。武将中还有一人也是比较幸运的,那就是沐英,不过,那是因为西南军务紧要,离不开亲信,所以,朱元璋才放手让沐英世领云南,为明朝之屏藩。

再有,《明史》中记载宋濂的死因是病故,因为得力于马皇后的担保,而谈迁在《国榷》中则记为其自杀(《国榷》卷七)。清代学者赵翼说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可谓定评。司马温公在《资治通鉴》中关于杨坚的评论基本取自《隋书》,因为他看不惯杨坚对待功臣的做法,假如温公活到明代之后再来修史,岂不是要给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气死了。

同类推荐
  • 将相本无种

    将相本无种

    5万字存稿一次放出,然后宣布TJ了。都下架吧.不想解释理由.很遗憾,必须和大家这样说再见了。
  • 男生李李闯江湖

    男生李李闯江湖

    男生李李穿越了,作为一个掏粪工的助手,开始他的新晋生活。穿越给李李开了个挂,那就是,自带学习速成能力。
  • 玉念,无痕

    玉念,无痕

    这是一部围绕着太白剑派的故事,讲述了后青龙会时代的一件大事,围绕着天下八荒之间的恩怨展开。
  • 怒马鲜衣

    怒马鲜衣

    军部作战参谋杨庸穿越到大宋宣和年间,成为一位寒窗苦读的士子,又莫名其妙成了大辽国的淳皇子。此时,距靖康之变还有四年。此时,岳飞还未从军,韩世忠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征辽抗金,历史不可改变地走向了北宋政权的覆灭。杨庸从战场走向朝堂,去书写属于他自己的一笔。
  • 汉末王旗

    汉末王旗

    这是一个小人物穿越到汉末三国,见证了无数英雄的故事。同时,这也是一个被无数英雄所见证,从小人物成长到霸主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一定新颖,但却一定精彩好看。
热门推荐
  • 远去的飞鹰

    远去的飞鹰

    1927年,法国著名的空军23团在飞行员实习生的结业考核时,下了一道特别命令,严禁中国飞行员穿越巴黎的一座桥洞,理由是中国飞行员技术不佳,容易发生机毁、桥毁、人亡的危险。有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禁令,不但穿越桥洞,而且侧飞急转弯,再次穿越桥洞。这个只有法国王牌飞行员才能完成的动作,为他赢得了5个A的证章。这个人,就是张学良派遣赴法留学的空军精英——高志航。结业后,高志航回到飞鹰队——这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支空军,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作战意识,使得日本空军教官都不得不为之叹服。然而就在九一八事变时,飞鹰队连飞机都没起飞,沈阳便已沦陷。深以为耻的高志航化装入关,投入南京航空大队。
  • 没有坏食物、只有坏饮食

    没有坏食物、只有坏饮食

    本书内容包括:为什么你吃得不健康、五大营养素构成生命的基础、维持生命的营养物质——维生素、小元素里有大健康、向食物要健康等十章。
  • 安人生

    安人生

    郑文少,毛子,陈翠,琴珍……生活给让他们成熟,磨难,痛苦,幸福,也许都是自己亲手造成的,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谁又能去掌握生活呢?
  • 锁瓶魔

    锁瓶魔

    那日,你送我出阁。次日,你渡我成人。我与你,契合后,他说:“鱼儿,跟我回家吧!”他说“小鱼,倘若我的爱让你觉得游走沙漠,那我就日夜站在太阳底下,让我给你一个背影!让骄阳穿透我的血液,溅你一身清凉!让我呼出一腔苦胆,给你一片绿洲。鱼儿上岸吧,我等你回家!”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骗婚36计

    骗婚36计

    高考那年,萧町瑜问过陆如风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你说,我们两可能会发展处一段JQ么?”陆如风淡定的回答:“你不要担心,这么掉价的事情我做不出来!”萧町瑜听了甚是行为,夸陆如风是个明事理的好同志。工作那年,萧町瑜又问陆如风一个更加深奥的问题:“你说,两个B型血的人生出的孩子会不会是个2B?”陆如风继续淡定回答:“真理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萧町瑜听了若有所思,转身将陆如风扑到。陆如风大呼:“我又不是B型血,你扑个毛啊!”
  • 走过天空

    走过天空

    乘飞机在天空飞过,梦见了吴承恩,只可惜没有记得他的脸容。
  • 妖颜媚世:狐妖太倾城

    妖颜媚世:狐妖太倾城

    她,无赖;他,高冷;她,无赖却护短;他,高冷却专情;当无赖的她遇上高冷的他,会上演一场怎样的戏剧呢?新人新文,求关注,求评论,求票票。
  • 远方的星辰

    远方的星辰

    那一年冬天,叶星辰不见了。大学时代的叶星辰内敛羞涩靠着几份兼职度过大学生活里的每一天,却对医学系的天骄之子安志远一见钟情,羞涩内敛的她在他的面前热情似火,终于才气出众的他把目光永远停驻在她的身上。但是叶星辰你去了哪里?
  • 净土晨钟

    净土晨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依据,联系苏东剧变,集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与经验,以此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知识提供启迪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