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9800000029

第29章 孟加拉国(2)

第二节经济发展简史

孟加拉国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低速发展时期(1971~1990年)。这20年间,由于战争的严重破坏、国内政局的动荡和政策的失误,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增长率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二五”计划期间达到了3.8%,在80年代后期的“三五”计划期间达到了3.9%。在独立以后的最初20年间,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的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农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9.4%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38.3%。与此同时,第二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相应提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82年的140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210美元,从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到数第2位上升到倒数第10位。二是改革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孟加拉国的经济进入中速发展时期。90年代初,国家政治发生了历史性转折,1991年8月,孟加拉国恢复议会民主制,政治终于走上了轨道。孟加拉国政府90年代以来的经济改革是大刀阔斧的,也是全面深入的。经济改革涉及到经济、外贸、金融、投资等几乎所有领域。整个90年代,经济增长率基本呈递增趋势,除了1990~1991年度外,都突破了4%,最近4年来更突破了5%,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中速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在1998~1999年度达到366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2美元。农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继续下降,达到30%。现在,根据国民生产总值、识字率和人口预期寿命等指数综合评估,孟加拉国在世界各国中列在第146位。

第三节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概况

孟加拉国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农产品不仅是全国的主要产品,而且还为制造业和农业加工部门提供主要原材料。独立以来,孟加拉国历届政府都把满足全国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作为一项中心工作。经过30多年的努力,孟加拉国在增加粮食产量、扩种小麦、使农产品品种多样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粮食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孟加拉国近两届政府均主张实行市场经济,推行私有化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国投资,积极创建出口加工区,优先发展农业。几年来,孟加拉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2002~2003财政年度,孟加拉国经济发展相对平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从2001~2002财政年度的4.4%增至2002~2003财政年度的5.33%,增长近一个百分点。其中,通信和保险增长迅速,分别增长18.19%和12.28%。这是通信业连续3年在孟加拉国各行业中增长位居第一,而保险业却是连续5年增长率超过12%。作为第一大产业的农业仅增长3.59%,制造业增长15.91%,建筑业则连续5年获得8%的增长。运输、教育及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增长7%。外汇储备为25亿美元,侨汇收入达30.6亿美元。出口总额达到65.45亿美元,比2001~2002财政年度增长9.39%。通货膨胀率从2001~2002财政年度的2.4%增至2002~2003财政年度的5.97%。

世界经济论坛2003年10月30日发布《2003全球竞争力报告》,将孟加拉国的成长竞争力指标在102个受评国家中列第98位,下滑了24位(2002年列第74位),商业竞争力指标在95个受评国家中排名第86位,下滑了12位(2002年列第74位)。该份报告同时指出,近年来孟加拉国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显著增加,公众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度已经大打折扣,有组织的犯罪团伙、靠不住的警察、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从事商业活动的成本,也成了对孟加拉国进行投资的主要障碍。

二、第一产业

孟加拉国的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孟加拉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9%下降到90年代末的30%。目前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占就业劳动力总数的65%。

1.农业

孟加拉国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2000~2001年度农业产值为5846.28亿塔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89%,年增长率为4%。耕地面积约2351.1万英亩,占国土面积的73%,其中可灌溉面积约为31000平方公里,另外尚有15%的国土面积为森林和林地,5%的国土面积为永久性牧场。水稻、小麦、豆类、马铃薯和甘蔗是孟加拉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孟加拉国是世界主要的优良水稻产区之一,1989~1990年度水稻播种面积为1097.9万公顷,占播种总面积的72.3%。一年可种植三种水稻————奥斯稻、阿曼稻和博罗稻,其中阿曼稻种植面积最大,其次为奥斯稻,博罗稻最少,但以产量论,阿曼稻最高,其次是博罗稻,奥斯稻最低。水稻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本上是逐年增长,到80年代中期,孟加拉国成为世界第四大水稻生产国。在1986~1987年财政年度,水稻产量首次超过1500万吨。由于采用良种、化肥和灌溉,1999年水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3000万吨,实现了由依赖外援到自给有余并可以出口的历史性转变。小麦过去产量很低,独立以来,政府重视小麦的种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有小麦耕地50余万公顷,总产量在150万吨左右。豆类、油籽、马铃薯、甘蔗、调料、蔬菜和水果也都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应的比例,从而使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多样化和自给自足。

孟加拉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包括黄麻、茶叶、甘蔗、烟草和油籽等。黄麻是孟加拉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其产量占世界第一位,黄麻及黄麻制品每年出口值占孟加拉国外汇收入的50%以上。孟加拉国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黄麻的生长,所生产的黄麻质地优良,看上去像金色的头发,绵长柔韧,带有光泽,又称“金色纤维”。黄麻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织麻袋、打麻绳,还可以用黄麻织成船帆,拧成船绳,制造粗麻布,用作地毯的底料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孟加拉国把很多种黄麻的土地改种了水稻,黄麻的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目前产量在100万吨上下徘徊。甘蔗在孟加拉国经济作物中仅次于黄麻,居第二位。孟加拉国还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茶叶也是重要的出口产品。此外,孟加拉国还盛产各类蔬菜,以及香蕉、芒果、菠萝等热带水果。

2.林业

孟加拉国森林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其中69%为保留林。1999~2000年度,林业产值增长率为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占农业总产值的9.8%,30万人就业于林业。吉大港山区和松达班是孟加拉国最大的林区。吉大港山区的常绿林和落叶林有4600多平方公里,是建筑、造船及其他林木产品的重要原料。在松达班,沿孟加拉湾覆盖着近6000平方公里的红树,可以用来造纸、做电线杆,叶子还可以用来盖屋顶。以林木为原料的纸浆和新闻纸为其传统出口商品。孟加拉国政府非常重视护林和农村地区的植树造林,在1994年制定颁布了新的森林政策,在25年内使其森林覆盖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25%,以满足乡村人口对木材的需求,减少对煤油的进口。

3.畜牧业

孟加拉国的畜牧业以饲养牛、山羊和家畜为主。畜牧业不仅为孟加拉国人民提供了动物蛋白质和乳、肉、蛋等食物,而且在发展农业生产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9~2000年度,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占农业总产值的16%,大约14%的劳动力人口从事于畜牧业。皮革还是孟加拉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其出口的皮革质量上乘,加上政府对皮革行业有补贴,价格低廉,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比较受欢迎,出口创汇逐年增加,1999~2000年度达到78亿塔卡。在孟加拉国的广大农村,犁田、打谷和乡间运输主要靠畜力。动物的粪肥是主要的肥料,农作物生产所需投入物中的30%来自畜牧部门。但孟加拉国缺乏天然牧场,也没有专门饲料地,牧民多在山坡草地和收获后的田野、路旁、田埂、新冲积地、草地和沼泽地放牧。

4.渔业

在孟加拉国人的饮食中,80%的动物蛋白质是从鱼类中摄取的。孟加拉国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十分充足,400多万公顷的内河(占孟加拉国国土总面积的30%)适于淡水养殖。沿海有400万公顷的水域适合海水养殖。内河产鱼107种,海水鱼类有34种,全国共有大型养殖场776个,其中公营部门141家,私营部门635家。淡水渔业占总产量的75%。1999~2000年度,渔业部门的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出口创汇额达181亿塔卡,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6%,创了历史新高。

三、第二产业

由于长期殖民统治、战争破坏和政局动荡,孟加拉国工业基础薄弱,品种单一,自然资源贫乏,对外援的依赖性很强,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第二产业部门主要包括能源工业、采矿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自独立以来,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渐渐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的比例得到渐渐地提升。

1.能源工业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人均能源消耗最少的国家之一。据1979~1980年度统计,每人平均只有45公斤标准煤,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每人493公斤的平均水平。在孟加拉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76%,水电占3%,石油占2%,木柴几乎是农村的唯一能源资源,占了很大的份额。孟加拉国能源工业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需要大量进口能源。天然气是孟加拉国的主要能源资源,估计储量为3113.9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现已发现至少有16个气田,年产量为50亿立方米以上。孟加拉国内陆和大陆都蕴藏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但至今尚未大规模开采,国内所需石油主要从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及印尼进口。孟加拉国约有7.5亿吨煤储量,但埋藏较深,难于开采。孟加拉国电力短缺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外国投资者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电力生产85%以上由热电厂生产,其他为水力发电。在电力消费结构中,家庭占42%,工业占41%,农业占5%。据估计,能源危机将持续到21世纪初。

2.采矿业

孟加拉国矿产资源贫乏,已探明的资源有岩盐、石灰石、瓷土、石英石及某些金属(如锆石、金红石等)。目前进行商业开采的只有石灰石和瓷土。

3.制造业

孟加拉国制造业规模小、门类少,主要是加工国内生产的农业原料,还有几种小型工业,制造或组装一系列工业品和消费品,如火柴、卷烟、木炭、自行车、轮胎和软管、电池、水泵、发动机、收音机和电视机等。近十年以来,服装、水产品加工等一些传统工业异军突起,取得长足的进步,粮食加工、运输设备、化学制品特别是化肥、电力和通信设备制造等工业均在稳步发展。

孟加拉国的制造工业主要包括黄麻加工业、服装业、食品加工业、化学加工业和机械工业等部门。1999~2000年度,制造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14%。黄麻加工业是孟加拉国的第一大工业,是世界黄麻制品的最大出口国,1998~1999年度出口值达2.445亿美元。棉纺织业是孟加拉国第二大工业,其中面向出口的成衣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个赚取外汇的主要产业,出口收入突破1亿美元,90年代初达到7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了22%。1998~1999年度,成衣和针织品出口额达到27亿美元,2200家服装厂大部集中在达卡和吉大港地区,为上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产品主要销往欧美。食品加工业就产值而言仅次于纺织业而居第二位,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5%,其中包括制糖工业、制茶工业、鱼类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和油料加工业。孟加拉国从事化工业的工厂有数百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化肥、纸张、药品、皮革、火柴、化纤制品等。其中,新闻纸、化纤品、皮革和火柴是传统出口产品。

4.建筑业

孟加拉国建筑业在199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13%左右,1999~2000年度占13.4%。近年来,孟加拉国政府积极为城市中低收入的公务人员及其家属修建住宅,使城市地区成为建筑业的中心,表明民用建筑市场潜力巨大。此外,在外国政府、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机构的援助下,包括桥梁建造和防洪工程在内的公共工程也增长迅速。建筑业的发展也刺激了交通、储藏、通信和贸易等相关领域的增长,但同时也进一步加重了主要城市本已捉襟见肘的电力、天然气、水力和卫生设施的负担。

同类推荐
  •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本书专为中小企业总经理量身打造,全面细致地讲述您所关心的私募融资途径,围绕私募融资利弊、时机、流程、机构、企业引入与退出等核心问题,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将PE融资的实战经验与操作技巧一一呈现。
  • 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从一个资源小省跃居经济总量规模全国第四位的经济大省,其经济发展的独特轨迹和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用“浙江现象”或“浙江模式”来进行理论概括。“浙江模式”是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程中,通过需求诱致型的和大胆超前的局部超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浙江模式”的起源,从历史渊源来看,实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衔接,区域性的商业文化传统和产业历史传统在“浙江模式”的起源和演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全球性博弈

    全球性博弈

    本书以人性讨论为基准,分别研究了中国以及国际社会中的典型国家,重点分析了大量时代性问题,使读者对中国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读者对全球化的本质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作者以人性的讨论开篇,给全书奠定了一个哲学伦理的基调。在这种基调的基础上对中国和国际进行了全方面的透彻解读。中国篇中,作者针对中国国情,详细深入地剖析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等诸多问题,在未来,现在,过去三种层次的透视中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中国。国际篇中,作者详细讲述了美、日、俄、新、韩、印等国,对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国情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挖掘和阐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全球化的过程。
  •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本书是当代北京史话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地区石油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体现党和政府对此行业的重视和推动。书中讲述了北京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因而努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所做的多方面工作。书中特别记述了20世纪60年代北京综合化学工业大发展时期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并予以弘扬。书中对北京集中力量建设燕山石化的历史、燕山石化的地位,以及改革开放后北京与外国合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历史,也记述较详。
  •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金融危机”还没结束,“气候危机”开始上演,企业如何“转危机为商机”?“十二五”规划中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企业如何紧抓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在低碳经济中拔得头筹?低碳经济中企业需要达到哪些标准?各领域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本书作为第一本从低碳商业模式角度阐述如何把握低碳经济新商机的专著,聚焦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发展,解读低碳商机与国家政策,并通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育、乐六大领域的典型案例,剖析低碳商业模式的特征、意义,给出可操作的建议与对策,帮助企业完善自身商业模式,实现低碳化,发现新商机、创造新价值!
热门推荐
  • 人类之谜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人类之谜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杨夫人是怎样练成的

    杨夫人是怎样练成的

    那年初夏,你闯入我的生活,从那时起,似乎一切都早已命中注定,我知道,也许我们根本没有结果,但我做了,终是不会后悔,杨洋,我愿与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只能远远看着你,但那又怎样?一个人好两个人都会笑,谢谢你的存在,让我感觉连呼吸都是甜的。杨洋,此生有你,我愿足矣
  • 气场大全集

    气场大全集

    本书集中从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气场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告诉读者如何用气场获得幸福、快乐、健康、爱情,以及改变命运的方法、技巧和禁忌。
  • 守夜人们的一己之见

    守夜人们的一己之见

    守夜人学院,无限多元宇宙中的一家小小的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业务范围为培养、输送具有优秀品质、能力的‘守夜人’,旨在为维护多元宇宙秩序安定贡献力量,建立更加和谐的无限世界这是记录着不同时期,不同出身,不同见解,十人十色的学员们的故事
  • 瑶阙之巅

    瑶阙之巅

    上古神魔大战,神族被灭,魔族成为五界至尊。千百年来,人族为了抵抗魔族和妖灵一族,纷纷投入蜀山瑶阙台门下,寻求修仙,问神之路。千年后,隐世月芍村,一个普通的女娃,姜之鱼(神族后人),因为全村一夜之间被屠杀殆尽,而就此走上了修仙伏魔之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在正与邪中徘徊,之所以两者泾渭分明,皆是因为各自命运走向不同,带来的结局不同罢了。姜之鱼曾说过,世间之人总喜欢以正道为名做着异于正道之事,所以若有一天,我入了魔道,也不会就此沉沦,因为我信着我心中的那份执念。若为这份执念,屠尽所有挡我,害我之人,也势必不顾一切,在所不惜。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冰川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冰川

    本书向你介绍了冰川是怎样形成的,它们都有哪几种,它们的分布又是怎样的。
  • 恋战玻璃城

    恋战玻璃城

    200年后地球,她是家喻户晓的蒙面女英雄,一直尽心尽责对抗变异敌人的进攻,守护者人类的安全。突然一天各种流言八卦将她拉下神坛。失去名誉、爱情种种,浪迹天涯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当变异敌人再次来袭,一个巨大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
  • 沉沦曲水

    沉沦曲水

    《亡国公主,倾世泪》第二部,第一部实在不知道怎么写了。
  • 丹杀

    丹杀

    丹药无尽,可得长生?丹者无数,谁为巅峰?丹者世界巅峰强者间流传一条警言:永远不要和丹者秦悍斗,哪怕你到了神的境界而他只是一个凡人。他会用层出不尽的丹道技法把你拉到与他相同的境界水平,然后再用那丰富的经验虐杀你!……天道不公,视万物为刍狗。人道无情,以强弱杀众生!武者之间流传一个不可证之传奇:秦悍可能是“丹武者”,其丹道技法玄奥莫测,其武者之途快至巅峰。“半世悍勇,一人刀狂”之说已不可考证,只知与其战者陨落无尽,绝世武者不提秦悍半字。丹者之巅,武道狂人。一世征杀悍勇铁血,单人狂刀杀戮天下……枯黄残旧的古史残页,只留这句莫名之言……
  • 萧声千年复仇者

    萧声千年复仇者

    上一世经历千辛万苦也没能在一起,这一世他来找她了。这一世会顺利的在一起么?某天“亲爱的,你虐死我吧。”苏墨挑起黎珏的下巴“那亲爱的,我该拿什么虐死你?”黎珏看了看“嗯,拿你的胸。”(某作者:真心不知道该怎么写介绍(?﹏??)还是用作品来评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