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2200000015

第15章 制度文化(9)

5.层次性

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中国人对宗教的信仰形成了不同的层次。一般来说,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士大夫阶层喜欢阅读宗教经典,思考宗教哲理,在其中追求人生境界和生活情趣;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民众则倾向于在宗教的生活规范和宗教的仪式活动中找寻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求得心理上的安慰,这就是中国宗教文化上的“教”与“学”的区别。儒释道在士大夫那里被称为儒学、佛学、道学,他们羞于说“教”。而普通民众则孜孜追求于宗教的操作层面,他们磕头、烧香、许愿,以换来神的福佑,对玄妙深奥的宗教理论不以为然。比如,在士大夫们眼里,儒家的至善、佛教的超越、道教的永恒,作为一种人生境界和生活情趣、人格修养常常很接近,三家是一致的。而在民众眼里,儒家的敬祖重祭、佛教的水陆道场、道教的斋醮法事,作为一些不同于现实的生存技术,则往往可以互补,三者是混融的。所以,如学者葛兆光所说,中国士大夫阶层与民众阶层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教派差异相比较,前者的差距更大。如信仰佛教的士大夫与信仰道教的、信仰国家宗法性宗教的儒家思想的士大夫在思想上、情趣上的相同点可能很多,而信仰佛教的士大夫与同样信仰佛教的普通民众在思想上、情趣上的相同点反而很少。

3.2中国宗教文化类型

3.2.1中国的道教

1.道教的产生与演变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是以老子之“道”为最高信仰、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

道教思想渊源于中国远古的宗教思想(如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观念等)、道家哲学和神仙方术。道教教团组织的正式创立,一般认为是在东汉后期,创教人为张道陵天师(张陵,道教徒称“张道陵”,尊奉为“天师”)。

东汉末年顺帝时(126-144年),在蜀中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沛国丰(今东苏丰县)人张陵倡导五斗米道。张陵之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因老子宣扬“道”,所以“五斗米道”即为早期的道教。后来张陵被尊为张天师,被尊为道教的创始者。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鲁归降曹操,拜将封侯,五斗米道遂得合法传播,影响日增。

魏晋以后,道教内部逐渐分化。一部分向上层化发展,东晋葛洪总结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的理论,为道教构设了种种修炼成仙方法,建立一套成仙的理论体系,对道教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道教在上层化的同时,民间仍然流行“通俗道教”。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内部逐渐分化。向上层发展者,则对早期道教形式进行改造,提出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其代表人物是东晋时的葛洪,其代表作《抱朴子》提出的修炼成仙的理论体系,将社会伦理道德思想纳入其中,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

北魏太平真君年间(440-450年)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北魏统治者的支持下,称奉太上老君意旨“清整道教”,人称之为北天师道。南朝刘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则提出“祖述三张(张陵、张衡、张鲁),弘衍二葛(葛玄、葛洪)”,总括上清、灵宝、三皇诸派经典,人称之为南天师道。

道教的教规、仪范经此二人修订后逐步定型,再由齐梁陶弘景充实神仙谱系,完善道教义理,叙述承传历史,对后世影响更大。

隋唐道教步入兴盛期,一直至明代中叶均系发展时期。从隋唐至北宋,国家基本处于统一状态,道教义理不断深化,相继出现孙思邈、成玄英、司马承祯、杜光庭、陈抟、张伯端等许多着名道教学者。而且,这一时期不少帝王崇奉道教。唐代统治者,自称老子后裔,奉行崇道政策。宋真宗称赵玄朗为其族祖,奉作道教尊神。唐、宋统治者的崇道措施,对道教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南宋金元民族矛盾尖锐,道教内部宗派纷起。金大定七年(1167年)全真道由王重阳在北方创立之后,至元代受统治者的支持盛极一时。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三十八代张与材天师被授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遂使南方符箓各宗派逐渐合流为道教正一派。

其后道教,即以正一、全真两大教派继续传承于世。

全真派的内容和承传方式既有相同处,亦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是敬奉神团主体上一致,礼三清拜玉皇,持守三皈五戒,共同奉黄帝为始祖,奉太上老君、老子为教祖。都认为首先要做好人,在经历美好人生过程中不断提升,修心养性,努力做度己度人的神仙,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功德成神”。

正一派与全真派的不同之处也较为明显。正一派界于出世、入世之间,所以正一派道士多为入道形式,有俗家生活,许多道士习惯在庙观中着道装、诵经典、拜神灵、做科仪、画符咒、接应十方善信。正一道士的神权主要从“箓坛”获得,所以古代有“三山(江西龙虎山、江苏茅山、江西合皂山)符箓”制度,现在“三山”之中的龙虎山已开坛授箓。

全真派是出家制度,按照全真的传统要求,全真道士应该素食、独身、不着俗装、满发大领,全真道士注重清修,主要活动都在庙宇完成,庙宇就是家。全真道士的神权主要从戒坛获取,全真派有条件的十方丛林宫观,现在均可以申办开坛传戒。

2.道教的经典与教义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唐代编出第一部《道藏》,以后历代皆有纂修。至明英宗、神宗时,《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所收之道经已增至5485卷。

道教经书的内容十分庞杂,一般道士鲜有触及全藏者。从道教初创时起,仅《道德经》为道教徒必须习诵的功课。

道教经籍丰富,对于中国封建时代的哲学、文学、艺术、医学、药物学、化学、天文、地理等方面曾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道教的基本教义大致可从下列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道教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道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教祖,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道教的主要经典。该书提出“道”是“万物之母”,“德”是道的显现;“道”是无所不在的力量,“德”是道的行动。所以道教的基本教义,即宣扬道是“万物之母”,是宇宙万物之中最核心的东西。

其实,道原是先秦道家的哲学概念。《道德经》里,把道视为“虚无”,它是超时空的永恒存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其次,在道教教义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

道教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这种信仰就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追求而成为长生不死、神通广大的神仙。这种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阐发的神学理论核心。道教产生之初,即已确立了其神仙信仰,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还从古代哲学、原始宗教及古人的养生锻炼等行为中吸取了许多成分,用来组建其有关神仙信仰的理论和行为体系,奠定了道教神学发展的基础。在“神仙信仰”这块“磁石”的吸引之下,道教徒进行了种种吸收、创建文化的活动,营造出一个庞杂的道教文化体系。

道教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实现肉身成仙,创制了一整套修炼的方法,分为内养、外养、房中术。

内养是按一定方法,运用人体内固有的精、气、神,达到长生和成仙的目的。外养是运用外在的力量达到养生目的,有服食、外丹两种。房中术是为房中节欲、养生保气之道。

3.道教与养生

道教有重人贵生的传统,富有“文化养生”的品格,这也是道教文化在养生文化中的深刻意蕴。

道教着重从“本体养生”的角度来阐发其养生哲学理论。“本体”自然是哲学探讨万物存在基础的基本范畴,在道教哲学中,本体是指道体,即以道为本体。自在、整全、完美的“道”成为道教一切活动的思想导向,合乎“道”原则标准的言行举止都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实现“求以得,有罪以免”的身心安顿和天下大治。因此道教就提出了“道在养生”的观念,就是修道以养生。具体来说,就是知道、明道、修道、证道、得道的一系列过程及其结果,也可归结为“生道合一”的理念。“道”的精髓何以在“养生”呢?这是因为“道”体具有“生”的特性。《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不过是万物中有灵者,自然也为道所生。《云笈七签·元气论》深入剖析了道与人身的关系:“道生阴阳,阴阳生天地,天地生父母,父母生我身。”既然“道”是“我”生的决定者,“我”之“生”(生命、生活、生存、生长等)必然守此道。只有保有了“道”,“我”之“生”才有了持续不断的生命活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坐忘论》说:“夫人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久。言长久者,得道之质也。道从本质、本性上说是“周行不殆”地“长久”存在,永不停息。在道教看来,人的存在及社会的存在只有得到“道”,才能得以像“道”那样永恒地存在下去。《老子》第七章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从而奠定了“道法自然”的养生根本原则。道教认为,得道则生,失道则亡,概莫能外。《太上老君内观经》曰:“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只有“道”在我身,则我不亡,可得长生。恰恰因为世人难以知道、信道、行道、得道、守道,所以多未能长存。

于是《内观经》还说:“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

守道不失,身常存也。”可见,“道”对于“养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世人不能养生者,并非“道”远人,而是人自远于“道”。《养性延命录》引《妙真经》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

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归结一句话,所谓本体(道体)养生,那就是主体对本体的认知与体悟,进而将这种认知与体悟导向对思想、行为的自我调适,最终达到养生的一种文化养生形态。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这正是“道在养生”的深刻意蕴所在。

道教为实现养生目的,提出了“性命双修”的思想理念。在道教内丹学中“性”指心性、理性,又谓之“真性”“真心”“真神”等;“命”指生命、形体,又谓之“元精”“元气”等。

主张“性命双修”的道教内丹学,是迥异于中国儒学、佛教及西方传统的养生学而为道教养生学所独有的。中国儒学、佛教的养生学只重视心性的修养而忽略精气的修持,西方传统的养生学只重视身体的健康长寿而忽略心神的修持。而道教内丹术则践行“性命双修”,既主张通过身体锻炼升华人的生理功能,又主张通过心性修养净化人的心灵,并认为两者不可分离,二合为一。如此看来,道教这种“性命双修”的养生方法不仅有利于我们个人保持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且还可以促进人际的和谐与社会的安宁。

4.道教与中国文化

道教信仰主要来源于道家思想和古代神话,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儒家思想和佛教精神,构成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给予了巨大影响。

(1)道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如炼丹,开中国冶炼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先河,火药的发明与利用即与此有关;采药治病,促进了中国医药的发展;道教的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是今天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的直接来源,其养生理论至今仍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金丹术是道教的一项重要方术,包括外丹和内丹。外丹即通常所说的炼丹术,也称外丹黄白术。外丹以丹砂、铅、汞、硫为主要原料与其他药物相配合置于炉鼎之中,运用“飞”、“抽”、“伏”、“封”、“淋”等手段加以烧炼,以求制得服后能使人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仙丹妙药。因相信服食金丹才能长生成仙,故历来道士莫不投入毕生心力加以炼制。虽然服食金丹最后并不能长生不老,但道士在炼丹过程中,却意外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随着外丹术的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养人体精、气、神的内丹术。内丹术继承综合了服气、胎息、守一、存思等功法,对后来的气功影响很大。

自道教创兴之时,道教就把医术作为其传道济世的工具。而且随着魏晋神仙道教理论体系的建立,道教徒更是把医药视为其追求和达到长生的必要辅助手段和必备知识。道教医学以“道法自然”的思想为理论指导,加以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道教医学家经过长期济世行医的医疗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且发明创新了各种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道教医学养生功法,如房中术、服食、辟榖等。

同类推荐
  • 培根传

    培根传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遨游系统的海洋:系统方法谈

    遨游系统的海洋:系统方法谈

    本书力求完整地论述了系统科学方法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系统科学的理论与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置于历史故事的背景之中,使之融理论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并辅以适当的插图、人物照片及各种图例等,将系统科学方法尽量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以供有一定知识层次的青年、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者们了解、掌握和应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使之接受并受到启发,从而自觉地在实践中认识和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学科问题以及其他各类复杂的问题。
  • 应用文写作教程(修订本)

    应用文写作教程(修订本)

    本书以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以“实用、适用”为特点。全书以应用文的基础理论为指导,例文规范实用,训练循序渐进。而且《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教程(修订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学生可深入地了解各类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常识,逐步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 诺未门

    诺未门

    在本书中,我们用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教育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向家长揭示犹太教育的神秘面纱,让世界上通用的优秀教育方式的本质浮出水面。我们将和家长一起分享犹太人的创意家教理念和家教方式,包括犹太人的生存教育、美德教育、自立教育、财富教育等诸多方面创意家教方法。
  • 引导青少年学习诗词古文的故事

    引导青少年学习诗词古文的故事

    本书系教学课外辅助读物,选取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启迪青少年智慧,增长知识的感恩故事,补充学生课外知识。本册选取伟人名人学习过程中具有启发意义的故事作为主题。
热门推荐
  • 魔宫主的童话2

    魔宫主的童话2

    三年前的那次战斗,使八个少年发生质的成长,在这繁华的郁兰城里,无数的天使和隐藏在背后的黑暗者波涛暗涌者。三年后的今天,是他们即将面对的爱情,亲情,友情,及自己的世界观的开始。莉轨,飒茵,黄音,星蘑,欧阳灸舞,夏雨,殷晨,东方尤于,他们将如何挥洒着二十开头的青春....
  • 重生之鬼王帝妃

    重生之鬼王帝妃

    云轻烟花尽心思用尽全力把自己的夫君推向皇位,却被其他妃子陷害,导致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起命丧黄泉。在贵人的扶持下重生,看她如何步步为营,扭转乾坤,如何在众多人中选出自己的真爱。
  • 摘下面具的我们

    摘下面具的我们

    大神与美女,主播与粉丝,校草与校花,他们是有几世情缘?
  • 绝代风华:美人劫

    绝代风华:美人劫

    他,杀手无敌,逍遥江湖,当他爱上了师父的情人,她的多情让他爱恨纠缠,她的冰冷让他切断自己的手指来忘却。
  • 四斩之权

    四斩之权

    这是一个在三界辗转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17岁的男孩,隶属魔界一个叫做四斩的魔国。有时候一个魔国一个人太过于耀眼出风头反而不好,容易被列为别人的目标。魔界和人类世界的故事情节比较重些,仙界的不会太多。这里面最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主人公的历练之路,兄弟与爱情到底是会成为他前进的助力还是阻碍呢?最后死掉的会是谁?人心并不容易温暖,就算是陌生人也能变成朋友不是么?
  • 天涯明月刀之天煞孤星

    天涯明月刀之天煞孤星

    七星派大少爷叶知秋天生具有一双妖瞳,出生之日天生异象,满月当天就被一高僧看中,定下师徒之约,成年礼前被一盲眼相士算命,言其命犯天煞孤星,必将祸及家族……命运弄人,你可愿逆天而行,与天相争,同命运抗衡?他经历了灭门的惨剧,也拥有过甜蜜的初恋,当过武林菜鸟,也遇魔重生,练就神魔之体……金钱宝藏、友情爱情、江湖地位、报仇雪恨……这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将如何选择,这个亦正亦谐的故事,将带你开启新奇武侠的通关之路。本作品是根据国内首款电影网游“天涯明月刀”改编而成。
  • 刃天行

    刃天行

    身世之谜,梦境缠身。一把奇异的钥匙究竟能打开怎样的世界?各族林立,群雄争霸,谁主沉浮?刀山火海,千难万险,也阻挡不了心中的执拗!世界斑斓,群英荟萃,敢问谁称主宰!且看林锐如何称霸至尊,手刃天下!....柒彩特此创建一个QQ群,供朋友们研究剧情,望大家都来捧场;群号:418797765欢迎大家的加入!
  • 灵机道

    灵机道

    有所得乃喜,有所失致怒,有所虑曰忧,有所盼为思,镜花水月终成悲,震怖战栗是为恐,临渊履冰则生惊。此七情,乃真人有别于万物之因,仙家称“灵机”是也。(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赢在顶层设计:决胜未来的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与再造之路

    赢在顶层设计:决胜未来的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与再造之路

    未来10年,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市场环境由大众化消费向小众化市场转变,这种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悄然改变,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然而,由于缺乏顶层设计,众多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经营战略缺失,导致转型升级陷入“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的困境。作者明确指出,中国企业唯有注重顶层设计,在对未来趋势前瞻性预判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体系化的战略规划,并把战略和利益分配挂钩,把战略与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挂钩,把战略与企业文化再造挂钩,才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智慧企业的出路。
  • 太平天国不太平

    太平天国不太平

    本书内含“农民起义与天下太平”、“从陈胜的故事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与变天思想”、“王始是个皇帝迷”等十一个专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