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0900000008

第8章 仡佬族的物质文化(2)

十二月要打柴运煤,以备来年使用,并添置新农具,播种洋芋。

为了争取好的收成,不误农时,仡佬族人在田地里倾注了几乎全部的智慧和心血,一年四季,繁忙劳作。许多仡佬族人在种地的时候,还要在田地边供神,开工前用猪肉刀头烧香蜡纸烛,祈求神灵的保佑。收获庄稼后,如果当年获大丰收,全村寨的人们要按户数或人数凑钱,大摆酒席,男女老幼欢聚一堂,用朴实的方式庆祝丰收的喜悦。

除了掌握季节变化的规律,天气的转变对农业生产也产生重大影响,仡佬族人总结出了许多判断天气变化的办法。许多农谚中就包含着预测天气变化的内容,比如:“夏至下雨十八河。”即夏至这天如果下雨,则预示着夏至过后的降雨量比较大且集中。人们还善于利用云的走向来判断天气,农谚说:“云走东,雨落空;云走南,云成团(大雨);云走西,披蓑衣(中小雨);云走北,雨没得。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无云)。”或者利用日期预测天气。农历每个月的初一至初四,人们说:“不怕初一初二雨,就怕初三初四晴不起。”意思是说初一初二下雨不会影响当月的气候,但如果初三初四都下雨,这一个月就是雨多晴少了,而如果初三初四由雨转晴,那么这一个月就会是晴多雨少的天气。

还有“初一下雨满天红”的说法。即每月的第一天下雨,则预示着这一个月的气候将以晴天为主。又说:“雨洒二十五,后院无干土。”意思是上一个月的二十五日这一天如果下雨,则预示着下一个月是以阴天为主。

这些说法和做法主要是人们生活生产经验的积累,很多并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却是仡佬族人努力认识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的结果。

四、劳动分工

由于仡佬族居住的山区,生产条件十分艰苦,逐渐形成了家庭成员间男女劳动内容的差异和自然分工。通常,男子要承担犁田土,修制农具,编制竹器,制作家具,挑、抬运物,割草积肥,砍柴运煤,杀猪宰羊,撵山打猎,下河捕鱼等重体力劳动;女子也同样要从事繁琐而沉重的生产劳动。仡佬族山歌里唱道:“姐在地里薅包谷,郎骑白马去读书。”女子通常要承担扯秧、栽秧、挖土、播种、追肥、中耕除草、收获包谷、割麦、挖红薯、土豆,扯黄豆、晒谷等农活,还要从事日常的家务劳动,如打猪草、喂猪、做饭、纺纱、织布、缝衣、做鞋、挑花、刺绣、蜡染等。

第二节饮食习俗

“夫礼之初,始于饮食”。饮食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吃吃喝喝,常常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特征。仡佬族先民作为夜郎国的王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广泛吸纳、融合了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自己多元共生的文化格局,其饮食文化也自有独特、厚重的民族文化特征。

仡佬族的分布地区大部分属于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崇山峻岭和山间的小坝子以及大小河流就是他们生活的家园,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世代生活在深山大泽中的民族,一山一水就是他们生活的几乎全部来源,而与生存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也折射出大山的精神与性格,粗犷务实而又不乏细腻,兼收并蓄而又不失个性。

仡佬族饮食习俗的主要特色是靠山吃山,山尽其利,取之于山,食之于山。山中生长的野生植物常常成为仡佬族人饭桌上的佳肴,粗略估计有百余种。比如春天有蕨菜、鲜笋、荠菜;夏天有苦菜、天星菜(野生苋菜);秋天有各种各样的蘑菇和豆类;冬天有刺菜、折耳根(学名鱼腥草)。作为作料的野生植物更是不胜枚举,常见的有木姜子、山苍子、山豆根、茴香叶等等。山中生长的一些药用植物也被仡佬族人搬上饭桌,如桔梗、百合、山药、沙参等等。仡佬族人在饮食上比较务实,广泛吸纳,善于创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太注重饭食丰盛与否,以填饱肚子为主,讲求简单实际。一般在农忙季节里一日三餐,农闲时则一日两餐。而仡佬族人重视节日、庆典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活动、仪式,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建房造屋或有好收成的时候。表现在饮食习惯上,即每逢重要的日子,人们就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丰盛的宴席。

一、主副食

(一)两造饭

这是以玉米面为主,掺和部分大米加工做成的食品。由于仡佬族地区山多田少,粮食主要以玉米为主,大米显得尤为珍贵,人们便将玉米和大米混吃,加工成两造饭。两造饭从原料到制作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每年的秋收时节,便选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稻谷晒干后进行储藏,食用时将玉米和稻谷加工成包谷面和大米备用。制作时先将大米煮成半熟,过滤米汤,放在甑子里蒸到一定火候;再用适量水混匀玉米面放在大米上,待玉米面蒸熟后,用特制的长筷子将玉米面和大米搅拌均匀,蒸上片刻,鲜美可口的两造饭便制作完成。金灿灿的玉米和珍珠般洁白的大米交相辉映,十分好看,因此又称之为“金银饭”。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仡佬族人早已不再缺衣少粮,但人们仍然常常用玉米面掺和大米做饭,并且这种天然营养的两造饭已逐渐成为一种健康美食为许多都市人所追捧。

(二)糍粑

许多民族都有打糍粑的习俗,糍粑在仡佬族人的日常饮食中也十分流行,是主要的食品和祭品。“打糍粑”,顾名思义,糍粑是“打”出来的。先将糯米洗净浸泡十余小时,蒸熟以后放入石臼内或者其他容器中,用特制的木棒舂制而成。舂好后,再撒上少量黏米细面,便可根据需要捏制成大小不等的粑团。糍粑是仡佬族人祭祀祖先的重要祭品,也是在节庆喜日时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每到春节和重阳节,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打糍粑,还有“重阳不打粑,婆娘不归家”的俗语。通常,祭祀用的糍粑,须大小齐备,大的直径约两尺,小的直径约两寸,讲究品种齐全,规格各异。祭祀完以后即可食用。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的糍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在端阳节、重阳节等节日,都要宴请宾客,均要做糍粑。民间广为流传着“端阳打粑送亲家,重阳打粑封龙口,谷熟打粑献新人”。

(三)灰团粑

灰团粑是道真仡佬族人过年时制作的一种颇具风味的民族食品,堪称节日佳品。灰团粑的制作方法较为独特复杂,先将干净糯谷草烧成草灰,放入事先垫好粽叶或双层细白纱布的筲箕里,然后移到木桶或锅盆上,用开水冲灰,让灰水漏入木桶或锅、盆里。待灰水放凉以后,将淘好的上等大米放入灰水中浸泡一小时。再用小石磨磨成米浆,放入锅里煮。煮到半熟的时候灭火,待米浆冷却到不烫手的时候,便用手捏成团粑,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篾粑折上,然后放入锅中,用大火蒸透,再取出晾干,灰团粑就做好了。灰团粑的吃法也比较独特,要先切成薄片,放入油锅里快炸,并放入其他作料再食用。

(四)酥食

酥食是仡佬族传统节日食品,是仡佬族人待客“三幺台”中主要食品之一。每逢过年、婚喜、寿庆时,仡佬族人都会置办酥食自己食用和招待亲朋好友。酥食的制作过程是颇有讲究的,首先要选用上等糯米,用水浸泡、滤干,用毛巾盖上存放一定时间,再放入铁锅内用河沙炒干,然后将炒干的米用磨推成米面。另外要选用蜂蜜、花生、芝麻、桂花、白糖等原料,按比例配制,做成包心。将米面放入梨木雕刻成的多种图案板上制作,加上包心,压制成各种形状,再放在蒸锅上蒸1~2分钟,火候掌握好,这样做出来的酥食,图案形态各异,色质洁白亮丽,口感香甜酥软,深受人们的青睐。

(五)麻饼

仡佬族先民具有悠久的麻饼制作历史,早在宋代时就有生产,并沿袭至今,成为仡佬族的传统节日食品,也是待客“三幺台”中主要食品之一。制作时,先将糯米浸泡,蒸熟,晒成阴米,用臼将阴米舂扁晒干,再用河沙炒成米子。将炒泡的米子和按一定比例配兑的麻糖(麦芽糖)、花生米、核桃仁、芝麻、酥麻、白砂糖等原料,用容器盛好,充分搅拌均匀,然后用专制的麻饼箱压制而成。人们喜欢用食用颜料将麻饼压制成福禄寿喜等字样,以图吉利,并将压制好的饼切成长方薄片,方便食用。每逢春节,仡佬族家庭几乎都要制作麻饼,或自己食用,或送礼待客。

(六)血粑

血粑要用到猪血、大肠,因此一般是在春节前杀过年猪时制作,作为春节的年货之一。具体制作方法是杀猪时将猪血盛在盆里,将大肠翻洗干净,吹胀,扎紧两头,晾去水分。再选用上等糯米,洗净,用清水将其泡胀后捞出滤干,用甑子蒸至八成熟。上述原料都备齐后,将糯米饭和猪血按6∶4的比例调配,用手将饭与血充分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食盐、五香粉,再像灌香肠一样用调羹把配好的血米饭灌入肠内。每隔30厘米左右用麻线捆扎成节,然后放入大蒸笼里用文火慢慢蒸熟即可。血粑可作为一种小吃,在春节农闲时,人们直接用明火烤着吃或者做下酒菜;也可横切成小圆块,用菜油煎炒,煎炒出的血粑呈圆形,米血相间,红白互衬,略带黏性;还可以加入大蒜、生姜、酱油、味精等调味品,香气扑鼻,味道可口,独具风味,是仡佬族人家招待宾客的独特佳肴。

二、菜肴

(一)灰豆腐果

这是一种特殊的豆腐制品,是道真、务川、正安等地仡佬族的一大特色食品。其主要原料是豆腐和草木灰,传说是由于过去的仡佬族人生活贫苦,炒豆腐买不起油,只好改用草木灰炒豆腐。灰豆腐果以黄豆为原料,做成鲜嫩的豆腐,装箱压成1寸厚的豆腐块。将豆腐块切成宽1寸,长3寸的长方条,均匀地铺在席板上,然后用干净的桐壳灰、柴灰或草木灰覆盖。24小时后,捡出灰豆腐果放好。将大锅加火烧热,用备好的柏香灰与豆腐条一起炒,炒至豆腐条膨大,中间呈蜂窝状为止,筛去柏香灰,就做成了灰豆腐果。独特的加工工艺,使其口感独特,味道鲜美可口,既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与其他食品一道炖、炒,成为雅俗共赏的一道美食。如今,灰豆腐果在道真、务川等地已作为民族风味特色食品大力开发。

(二)夹沙肉

是仡佬族人喜爱的一道地方菜。制作方法颇为讲究,先选用上等的肥肉,煮至半熟后,切成连皮的两片。将花生、核桃、芝麻仁、酥麻等炸焦磨碎,加入适量白糖、作料拌匀做馅。然后将馅填充于肥肉的夹层,用蒸笼蒸熟即可食用。夹沙肉肉质脆嫩,肥而不腻,香甜可口,风味独特,是仡佬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祭奠祖先以及“三幺台”招待贵客的佳肴。

(三)菜豆花

仡佬族地区豆类菜制作品种很多样,其中尤以菜豆花独具风味。菜豆花又称水豆花,以黄豆为原料,先放入温水中浸泡半小时,用石磨推碾成豆浆,放入锅中煮沸,再将萝卜、青菜或白菜切成细丝,放入煮沸的豆浆中一同煮。待煮熟后,再慢慢放入少许胆巴水,豆浆与胆巴发生化学反应,逐渐产生胶状物,直至豆浆与菜一同沉淀成块,即成了菜豆花。以菜豆花蘸辣椒水食用,十分有味,也很营养。若将菜豆花存放一天,第二天会略带酸味,可以用油炒着吃,又称炒酸菜豆花。

(四)胖辣椒

这种辣椒吃法是近年来进入仡佬族节日宴席的一道特色菜。其制作方法是,选用较大的红辣椒或青辣椒,用刀从中间划破,将辣椒内的子粒取出来,再放入糯米面(或加入少量的大米面、玉米面),直至辣椒变得饱满。在米面中事先要放入盐、姜粉、花椒粉等作料,然后装入有水的容器中腌制15天左右即可食用。食用时可蒸煮后用油炸,也可直接蒸煮,其颜色鲜艳红润,酸辣可口。由于辣椒里放入了米面,显得鼓鼓的,饱满而均匀,因此有了一个可爱的名字——胖辣椒。

三、饮品

(一)油茶

仡佬族地区普遍盛产茶叶,以绿茶为主,除了培植的家茶外,还有野生的大树茶(苦丁茶)、藤茶和老鹰茶。因此仡佬族人酷爱饮茶,有“一天可不吃饭,但不可不饮茶”的说法。在道真、务川等地,还流行一种古老而特殊的饮茶法。相传在上千年前,仡佬族先民开辟荒草求生存,常常饥饿难忍。一天,一位仙女下凡路过此地,指点饥民们采摘山间绿油油的茶尖,放入口中嚼细咽下,吃后不仅能暂时充饥,还有先苦、后甜、再香的奇妙口味。随着时代的推移,仡佬族人把这种茶和其他食物一起烹煮,成为今天我们所说的油茶。油茶的制作方法是:先将大米、黄豆、花生、芝麻等放到铁锅里炒黄出锅,再放入猪油或菜油、花生油。待油沸腾后,将炒好的茶米放入锅内,同时放入适量粗茶叶(小茶树上的老茶叶),稍炒一会儿便加入少量水,焖煮半小时左右,用特制木瓢熬压,待油茶有一定黏稠度,再掺入少量水,继续熬压直至粗茶叶呈蛛网状后,再掺入足够的水,放入食盐、排骨或腊肉骨头、油渣、土豆等,煮开以后即可食用。这种方法熬成的油茶,看似平凡无奇,却香气扑鼻,味道鲜美,稠而不黏,油而不腻,既能开胃,又能提神,农人们日常劳作十分辛苦,喝上两碗油茶,顿时觉得精力充沛,干活有力,又被称作“干劲茶”。油茶食用常常还有佐餐的“茶食”,如麻饼、酥食、米花、花生、荷包蛋等。油茶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曾有诗人赞油茶:“人情厚薄何处看,看他多少酽油茶。”

同类推荐
  • 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下)

    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下)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北宋甘虎传

    北宋甘虎传

    北宋徽宗年间,一帮无能又贪婪的高官把中国搞得很杯具。最发指的是,当大牛站出来捡起他们的烂摊子,替他们搞定一切的时候,他们还在后面玩阴谋,试图搞定大牛。甘虎没有被穿越者上身,也不知道未来,却无意中吞了一颗仙丹,从此人生改变。这个杯具的年代,注定要被他一手扭转。
  •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本书是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作品。少年丧父的铁木真是怎么率领弱小的游牧民族,力克群雄,统一蒙古?他及他的继承者又是如何不断西征,从而创造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民族兴替发展为线索,勾勒出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南征北战的历史。除贯穿全书的蒙古族征战史以外,书中更有狡诈和无奈、残忍与冷酷、情谊与背叛相互交错的人性,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精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画卷。
  • 独立空间

    独立空间

    赵国盛一个从西藏工程部队退伍回来的老兵,在回乡修路时发现一个独立的空间,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故事。在抗战中发展工业,作国家的眼睛洞悉国际形势,为民族拓展生存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弥补遗憾,用自己的忠诚与无数的优秀儿女一起保卫祖国的陆地、天空、海洋。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天堂国度,他的名字就叫中国!每一支华夏血脉都有一个愿意用自己生命去守护的传承,他的名字就是中华民族!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她一直在我们的血脉中传承不熄,生生不灭!
  • 北齐沐血

    北齐沐血

    这块血红色的玉玦从我出生起就陪伴着我,还有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是一个五官清秀的古装女子,她告诉我她叫乐陵娘娘。直到那一天,我作为一名缉私特警去追踪几名盗墓分子,那个奇怪的梦终于终止了!那一天,血月、孤坟、金棺、僵尸……而我梦中的乐陵娘娘竟然就是那个僵尸,她也有一块同样的血红色的玉玦,和我的一模一样!她是谁?我和她签订了生死状,是血的契约!她要我去完成一桩千年未了的夙愿,我则拥有了她给予的神奇力量!我的目的地是北齐——中国历史上的禽兽王朝。在这个疯狂的时代,没有道义,没有仁义,没有情义,也没有侠义。想要活着,那就得和他们一样疯狂!想要活的有尊严,那就得比他们更疯狂!北齐,我只能一路沐血!
热门推荐
  • 问天独尊

    问天独尊

    少年虽只剩下三年命,仍誓与天比高。雕虫小技也能玩的风生水起、威震八方。丹药一途,更是独领风骚。修仙路上,缘劫一线,看我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坠梦游戏

    坠梦游戏

    生活中大大咧咧的女生,郁闷的倒追,进入游戏后竟系统错误,成为个男的?游戏里的11C不负责任,好友竟把自己追求的对象拉来共同游戏?这个时代太扯淡!这个11的时代,能不能不11?我原本是个女的啊啊啊啊啊!!
  • 宠妻成瘾:顾少,别耍赖

    宠妻成瘾:顾少,别耍赖

    他们从小就认识,她见面之后就对他说:“墨宸哥哥,长大了你娶我好嘛?”只见她穿了一条湖水绿的裙子还有扎的高高的马尾辫,仰着头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他,他说:“等你长大了我就娶你。”此后他再也没见过她,心里却一直都只有她一个人。多年后,他是冷漠的总裁,是A市女人的梦中情人却不近女色甚至有人说他是GAY,她是凌家神秘的千金十岁以后每人再见过她,归国后的第一天就嫁人了,婚后顾大少各种宠妻,撩妻,她被宠得A市女人们都羡慕。【此文男女主身心干净,1V1,多为宠文中间可能会有些小虐。第一次写作不喜勿喷】
  • 太平间的实习生

    太平间的实习生

    尸鬼的玩命追杀,夜半无人的尸语,墙后的另一个世界,暴走的冤魂;电梯里无数的脸孔,婴灵恶泣,人类的残忍魑魅魍魉,地府人间,所有的一切一切,都从倒霉的医院实习生萧适,骨灰眯眼的那一刻开始了
  • 天域赤子

    天域赤子

    世界浩瀚,无非光明黑暗。亘古苍茫,是谁将漫漫长夜里的第一束光点亮,又是谁意图将其熄灭,令天地堕入永恒孤寂?于无尽争杀中崛起,傲立九霄日月在手之时,对于众生渴盼的光明,是接引,还是泯灭?万人都在黑夜中发出嘶吼,独我一人将此火高高举起…赤诚永不改悔,何惧风雨相随!
  • 生死轮回错

    生死轮回错

    大抵情伤到深处的时候,皆叹宁愿从不认识,从不相遇,从不相知。一场生死之赌,她赌的是不再爱他。一碗孟婆汤,洗尽的是与他的恩怨情仇。又一次的时间,又一次的地点,陌生的身份,她仍旧笑对往日的他。
  • 隐秘情事

    隐秘情事

    夏凉初是一本小说的作者,她机缘巧合地进入小说事件,在小说里她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 绝世倾颜

    绝世倾颜

    她已倾天绝颜,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绝世柍国视为比国宝更魅几分的公主。老国王最宠爱的女儿。绝世怏国最美的公主。及万世荣华,上千贵权。倾颜公主。可却在世态炎凉,人心险恶的威逼之下嫁进敌国身为有名无实的太子妃。然而最爱她的人,为皇位亲眼目睹她远嫁他国。取得是她所谓丈夫的亲生姐姐。得到她的人,从不珍惜她绝世的美丽。肆虐的考验着她如冰的嫣然脱俗。可却不知语笑嫣然过后的欣然自得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愚蠢。悔不当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争与和平(三)

    战争与和平(三)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书中共有五百五十九个人物,上至皇帝、王公、外交官、将领、贵族;下至地主、商人、农民、士兵,如此众多的人物,在最善于表现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的艺术大师的笔下,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视觉和色彩,男女主人公们以自己精神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独特性出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血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
  • 鉴宝疑云

    鉴宝疑云

    传说中天价蓝宝石‘斗转星’的现世,揭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战。神通广大的黑帮头目,狡诈的坑蒙奸商,呼风唤雨的神秘人物……主人公张汉磁携带着传说中的天价蓝宝石‘斗转星’出现在“品宝”栏目。一时间,乡下小子遭遇著名女主持的热情与甜蜜,并且被女主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