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4000000061

第61章 清代诗词(1)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统治的封建国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空前尖锐。同时,随着国内资本主义思想和经济的萌芽以及外来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影响,表面庞大的封建帝国,内里已经彻底衰落、不堪一击,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一社会性质根本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想上的强烈震撼,引起感觉敏锐的思想家们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性思考,也随之产生出众多文学新思想、新流派和新作品。另一方面,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说,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原文化所造就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也使文学有了十分深厚的底蕴和蓬勃发展的土壤,只要有新思想的点燃,就会迸发出夺目的火花。

清代正是处于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社会性质发生剧烈变化的历史阶段,加上清朝一度的承平繁荣和统治者对文人又打又拉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使清代文学呈现出集古代文学之大成的状况。各种文体都蓬勃兴盛,各有高人和杰作,特别是小说和戏曲取得了我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而居于传统文学正宗地位的诗词虽然难与小说、戏曲比肩,却也取得了高于元明两代的成果,使在元明时期中度衰落的诗词创作又呈现出新的复兴和繁荣。这一复兴表现在诗人多、诗作多、诗派多、诗论多。仅据粗略的统计,清代诗人诗作的数量就超过宋、元、明三代的总和。因此,清代文学的主流虽然不是诗歌,但却不能不说清朝是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第一节清代诗

一、清初诗歌

(一)清初遗民诗歌

清初诗坛的主流是遗民诗歌。从明过渡到清的遗民作者有400多人,诗作近3000首,其数量之浩大为历代所未有(参见卓尔堪《明遗民诗》)。究其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文人自觉接受前代爱国忠君的志士仁人的思想,形成中华民族传统而且根深蒂固的气节和精神。这一精神在民族和国家危亡的时刻总是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特别是面对外族的侵略,更表现出“严夷夏之防”(顾炎武语)的态度。当然,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不可取的,但在民族矛盾尖锐和侵略者倒行逆施、滥杀无辜、破坏社会安定、践踏人民幸福的时刻,他们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高扬“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顾炎武《日知录》卷七)的精神,不辞生死,奔走呼号,或直接参加抗清斗争,或终老山林与清廷决绝,或着书立说将心之所得留遗后人,表现出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这些都令后人敬佩不已。这种精神显然包含着反对压迫和侵略的正义性,包含着为认定的真理拼死奋斗、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勇敢精神,形成我们民族代代相传的高风亮节,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完整而斗争。这种精神是应该被充分肯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响亮口号。

在群星灿烂的遗民诗人中,最受后人崇敬和称道的是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三大学者。

1.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入关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别号亭林,江苏昆山人。他曾是明代“复社”成员,参与过明代反对宦官擅权的斗争。清兵入关后,他在江南参加抗清,失败后化名蒋山佣到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秘密联络抗清爱国志士,并考察山川地形,以图复明。

康熙七年(1668),他因山东“黄培诗案”株连入狱,幸经友人援救获释。清廷多次逼迫他参与纂修《明史》,都被他坚辞拒绝。他一生律己严格、品德高尚,处危地而无所惧,履逆境而不颓唐,虽无官职,却以天下为己任,“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秋雨》),表现出纯洁高尚的爱国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顾炎武学识渊博,注重实学,凡天文、地理、水土、兵农、典章等无不熟究,且着述宏富,特别是在汉学、音韵学、史学、文学诸方面显示出极深的造诣。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诗见长,现存各体诗412首。

他的治学主张与其政治主张一样,是“经世致用”,注重研究“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认为文学应该“有益于天下”(《日知录》),“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与人书》三)。他反对一切阿谀、抄袭及应酬的无聊文字,认为“诗不必人人皆作”,“和韵最害人诗”,他提倡严肃的创作态度,认为“诗主性情,不贵奇巧”。他批评朋友的文字太过模拟,因此“终身不脱依傍二字,断不能登峰造极”(《与人书》十七)。

他的诗歌还带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性,具有史诗般的特色,对清军的烧杀抢掠、对人民的无辜就死、对斗士的英勇壮烈以及对复明的满怀希望都在诗中表露无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是爱国的忠义志士,更是一位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学者。他突破了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局限,思想上闪烁着民主与进步的光辉。他反对脱离实际的钻故纸堆,认为那是“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与友人论学书》),主张国君应“以公心待天下之人”(《郡县论》)。同代人沈德潜评其诗词是“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两者兼有。就诗品论,亦不肯作第二流人”(《明诗别裁集》卷十一)。

2.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余姚(今属浙江)人。其父黄尊素为明东林党重要人物,因揭露魏忠贤罪恶而冤死狱中。黄宗羲受家庭影响,也重气节、轻生死、严操守、辨是非,疾恶如仇。在与同志共同抗清失败后从事着述,无论怎样威逼利诱,坚决不仕清廷,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

他与顾炎武一样,既是博识的学者,又是进步的思想家。他对经学、史学、天文、历算、数学、音律无所不通。他还在《明夷待访录》等书中鲜明地提出了具有民主思想的观点:“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揭露封建皇帝以天下为私产,“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取“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其“一人之淫乐”,并“视为当然”。他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他还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表现出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而且已经突破姓氏王朝的局限,而以天下苍生为念。他的主张言辞激烈却言之有物。他坚决反对空洞的说教而倡导治史,开浙东研史之风,成为清代史学之开山祖。他还竭尽全力为忠臣义士树碑立传,表彰和记录他们的壮烈行为。

他的诗歌成就不及散文,但对诗歌十分看重,认为“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所以他的诗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多故国之悲、怀旧之感。他的名着是《明夷待访录》,诗文集有《南雷文定》、《南雷文约》、《南雷诗历》等。

3.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末举人。明亡举兵抗清,兵败后藏匿山中,脱险后逃回湖南。晚年隐居湘西石船山麓,专一着述,留有《王船山诗文集》、《姜斋诗话》等着作。

他与顾、黄二人一样,也是清初着名学者和卓越的思想家。他精于经学、史学和文学,在哲学上更是大胆批判了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总结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的唯物主义,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先导之一。

王夫之认为“气”是世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体,也就是说世界是物质的;又认为“器”是第一性的,先有“器”而后才有“道”,就是说,先有物质后有精神;因此,凡事要实践才可取得真知;并认为只有当人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才有天理可言。这些观点都反映出他具有反对虚伪的封建礼教、反对压抑人民正当物质需求的进步思想。

王夫之诗论强调“以意为主”,认为“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所谓“意”即真情实感,为获得真情实感必须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只有“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才能写出充满情趣和生命力的诗篇。

王夫之诗、词、文皆工。因为他生于屈原的故乡,对屈原的崇敬和学习使他也喜用香草美人来寄托情怀。他写了6组99首“落花诗”,以“红花”的“朱色”比喻朱明王朝,借咏花凭吊明王朝的灭亡,抒发自己的心志。另有一首《绝句》诗,借“草心不死”表达自己恢复故国的愿望:

“半岁青青半岁荒,高田草似下田荒。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gāng罡风十夜霜。”

他的诗以反映抗清斗争内容的作品最有特色,如七绝《走笔赠刘生思肯》:

“老觉形容渐不真,镜中身似梦中身。凭君写取千茎雪,犹是先朝未死人。”

4.屈大均

除上面提到的三位思想家兼诗人以外,其他遗民诗人还有很多,较着名的有屈大均(1629-1696)、阎尔梅(1603-1679)、杜濬(jùn)(同“浚”)(1611-1687)、钱澄之(1612-1693)、归庄(1613-1673)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屈大均。

屈大均是明遗民中的晚辈,明亡时他只有十几岁,但也积极参加了抗清的斗争。成年后,他一再为反清复明而努力,甚至参加过吴三桂的反清部队,但最终一切都令他失望,遂携眷归家,终不复出。

屈大均有多方面的才能,但以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与陈恭尹、梁佩兰一起合称“岭南三大家”。他诗法李白、杜甫,推崇屈原,甚至以屈原后代自居。他的诗作想像丰富、气魄宏大、词采新奇、感情强烈,确有李白之风,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同时,诗中充满强烈的故国之思和对英雄的崇拜,借以表达自己忠贞爱国、不屈服于侵略者的赤子之心。他的诗文在雍正、乾隆两朝都被列为禁书,但在群众中却广为流传。王瑛在《岭南三大家诗序》一书中称屈大均诗“如万壑奔涛,一泻千里,放而不息,流而不竭。其中多蛟龙神怪,非若平湖浅水,止有鱼鳖。”

(二)清初其他诗人诗歌

清初除遗民诗人外的其他诗人亦取得了不小的诗歌成就,其重要诗人有钱谦益、吴伟业和王士禛等人。

1.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才学卓着,明末已负盛名,成为文坛领袖。他思想复杂多变,曾先献媚于明廷马士英、阮大铖之流,后又降迎清兵,屈节仕清,其行为多被世人非议。但他主张诗歌应“发自肺腑”,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同时也对反复古派的弊端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其文学观点应该说是正确的。他的诗中有对故国的怀念、对明王朝的讽刺、对清廷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感悟,诗文雄奇诡异、辞藻华丽、用典精当、技巧纯熟,不能否认有不少好诗。特别应该提到的是,他创作了大量长篇巨制诗和大型组诗,如《后秋兴》就是大型七律组诗,8首一组,共13组,共同组成一个庞大有机的诗歌整体,显示出作者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造诣。他的诗歌影响很大,不少人追随学习,形成以他为代表的“虞山诗派”。该派认为,性情应先于诗歌的形式,强调变化而又借鉴古人,主张转益多师、兼取唐宋、广收博取、推陈出新,确立了清一代诗风。

2.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是清初与钱谦益并称的一代诗雄,他与钱谦益一样,也是后来被迫仕清的明末降臣。对于屈节仕清,他自认是“误尽平生”的憾事,因而在诗中多有表述,痛苦终生。他的诗作极多,有1000多首,且音韵流畅、情致悠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其中有反映民间现实生活疾苦的,有写史的,也有借事讽喻的,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的状况,因而有一定价值。《临江参军行》、《琵琶行》、《松山哀》、《圆圆曲》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圆圆曲》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而fēi蜚声文坛,是继白居易《长恨歌》之后最值得注意的七言歌行体长诗之一。

《圆圆曲》的不胫而走,不仅是由于诗歌语言的奇丽委婉和其中打动人心的绵绵柔情,更由于它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和人生伦理的深层思考。吴三桂为抢夺陈圆圆致使全家人横遭杀戮,是耶?非耶?作者对此虽然暗含着讽刺但没有妄加指责,却倾全力描写了陈圆圆的美丽和吴三桂对陈圆圆的执着。诗中无疑流露出作者对陈圆圆一类弱小人物命运的关切和同情。

吴伟业的歌行体诗被称为“梅村体”,其模仿追随者被称为“梅村派”或“娄东派”,与“虞山派”相对立。此派诗歌以宗唐为主,风格华艳,多以人物或历史情节的发展为主线,结构曲折,感情跌宕,极富传奇色彩,把古代叙事诗歌的水平又推向新的高峰,对后世叙事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

3.王士禛

王士禛(1634-1711)是继钱谦益、吴伟业之后清初文坛的领袖,是诗论中“神韵派”的倡导者。他认为诗作应“神韵天然”,达到“得意忘言之妙”。他反对墨守盛唐或弃唐宗宋的做法,而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作为诗歌的最高境界(见张宗楠辑《带经堂诗话》)。

同类推荐
  • 穿过灵魂抚摸你

    穿过灵魂抚摸你

    南太行是一个新的地理名词,泛指山西东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太行山南麓山地。南太行又是一个人文存在,其中的村庄和代代更替的人群,在一方地域承继和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品性与风俗人情。《最悦读“榜中榜”书系·中国名家原生态美文精选:穿过灵魂抚摸你》以土著与亲亲历者的身份,对乡土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观察与发现,具有强烈的实证精神与悲悯气质,是当下乡村书写中最有时代个性与真实色彩的一部乡野画卷。
  • 老骥琐谈

    老骥琐谈

    仲冬时节,良金同志送来他的书稿——《老骥琐谈》。书稿收集了作者四十篇散文随笔。其中有赞赏故乡的风土人情,有异地他乡的旅行札记,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感悟。读罢掩卷之后,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心田。
  • 欧阳修文集1

    欧阳修文集1

    本书为欧阳修的诗、词、文精选集。其中收录了:古诗三十八首、古诗二十首、古诗二十四首、律诗六十首、律诗五十七首、律诗五十六首、赋五首等。
  •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匆忙的大时代里,我们期待大格局,渴望大成功,却不经意间错过了细细品尝“微幸福”的机会。本书通过截取生活的片段,引用经典的故事,使用轻暖的文字,带我们重新发现工作、生活里的,细微的幸福和美好。这本书教会我们的不是补救过失和错误的方法,而是珍惜和享受的心情。不管你遭遇怎样的境况和风景,都可以用一颗细微的心,去发现和拥抱你手头、身边,甚至心底的温暖和美丽。就像那句简单却动人的箴言所说:“用心、真心、开心,所以生命盛开。”
  • 昆仑春雪

    昆仑春雪

    “西部军旅风情”纪实文丝是由一群有志于潜行西部军旅,吸吮生活之树汁液,探触西部军人情怀的军旅作家,通力合作而构成的纪实文学书系。这里有一幅幅西部地区雄奇壮美的自然风景。这里有一串串西部土地上繁茂生长的真实故事。这里有一支支西部军人绚丽的生命之歌。
热门推荐
  •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尘伤

    红尘伤

    “为什么要习武?因为我要变强?为什么要变强?因为我要保护我所需要保护的人!”“多年后,我终于发现,我最终难以战胜的,不是最强的敌人,而是我自己。”
  • 无仙之诫

    无仙之诫

    天诫有训,从此天下不可有仙。而十二岁的少年秦安石,因机缘进入到了一个由女子组成的派别,由此开启了他的修仙之路。如若成仙,便是天域之中,万界之内,独一无二。
  • 芳菲劫

    芳菲劫

    兰兮生在累世官宦之家。兰兮年少时遭遇险境,被左世伦所救,种下情愫。十四岁的时候,父亲被同僚构陷,又与当时著名的世家公子申季由有一段渊源,被后者爱慕。后父亲获罪,不得已投亲到姨妈家。适逢正统年间大战在即,兰兮在送嫁途中遭遇乱军,幸亏被另一只军队统帅收留,后来发现此人正是她当年的救命恩人。后被算计,兰兮被迫嫁给了铖郡王朱祁钰为姬妾,并在王府中遇到申季由,并在季由的帮助下保全了自己所怀的孩子,后在进皇宫觐见时被明英宗的皇后所喜爱,地位得到了提升。土木堡之变后,铖王如愿以偿的登上了帝位,并封兰兮的孩子为太子。夺门之变后,朱祁钰被废,兰兮被明英宗留在皇宫。季由因己获罪被杀。遂自杀。
  • 变身之梦

    变身之梦

    额,活了大半辈子,怎么就变身了呢,这也就算了,可是那堆追求者算怎么回事,老子是男人啊!额,曾经。
  • 求知文库-伫立在森林草场

    求知文库-伫立在森林草场

    生态学(Ecology)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黑格尔(ErnstHaeckel)在1869年提出的,名词的英文词首和经济学(Economics)是相同的,都是Eco,起源于希腊文Oikos,是家庭居处或环境的意思,可见生态学和经济学、家庭、环境等,从词源和词义上说是有密切关系的。
  • 萌动学院

    萌动学院

    五年前,因为她扮演的小猫猫,她惹上了高冷校草楚浩雨,五年后,刚进入新学校的她就某个恶魔少爷给算计了,挨了全校女生的一顿打,从此,又被处处欺负,“楚浩雨,你混蛋!你无耻!”“是吗?你不如想一想五年前。”“我…”
  • 蔷薇花永不凋谢的秘密

    蔷薇花永不凋谢的秘密

    女强人的生存法则:没有漂亮的外表,但是要有一颗坚如磐石的心,为了真爱,看老娘如何横闯三界·······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爸爸,在被赋予异能的同时,也把她和另一个人的命运纠缠在一起·······走过今生,来到再一世,你是否还会记得,关于我们那些永不凋零的秘密!
  • 时光凉故人梦

    时光凉故人梦

    (青春篇的介绍)如果说两个人的相遇是一种缘分,那么我们就是永远割舍不了的羁绊。张子轩对她一见钟情,她缺总是撮合他与她的朋友在一起,她与别人恋爱,却总是不知不觉的伤害他,他对她总是无条件的满足,就算自己的心多么难受。当她被朋友算计,被初恋情人伤害,被侮辱,他总是义无反顾的在她身边。他与她好不容易在一起,却被许多人反对,他为她放弃所有,当他患上疾病,需要大量医药费,她又回到初恋男友身边,签下协议,只为挽留他的性命。却当他醒来,看见她已经不在身边,从此宿醉,她忍不住去看他。“我不值得你如此。”她对他说道。“可是我没有你不行,我好想你。”他抱着她说道。一场意外中他离开了在她的怀里……
  • 末世渣男改造计划

    末世渣男改造计划

    一个渣男穿越到有丧尸,妹纸三观正又强悍的末世文,目测男主开始有了崩坏的现象。究竟是改造妹子还是被妹子改造,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