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词视野开阔,反映社会面的深度和广度较辛弃疾又有拓展。他词中写了联络北方义兵以定齐鲁之事(《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和南方少数民族的起义(《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他也写出了对贫苦农民生活无着铤而走险的理解,因而劝友人不要残酷镇压起义农民(《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他的词也颇具艺术风格,如《昭君怨·牡丹》: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此词很小,似咏花,实则是感慨中原沦陷,才使生长于洛阳的花王牡丹遭难。洛阳名园现在敌人手里,无人修理,自是荆棘遍野,狐兔横行。末句说,莫提中原,怕花愁,实际上是以花愁代替中原父老遗民对王师的翘首企盼和亡国后的不尽哀愁,词意深远,手法高妙。
刘克庄亦多诗作和诗论,但他晚年趋奉奸臣贾似道,诗词中多谄言媚语,被后人讥讽,终是“晚节颓唐,诗亦渐趋潦倒”(《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陈人杰(1218-1243)比刘克庄小30多岁,号龟峰。就其寿命来说,陈人杰乃“词中李贺”,年仅26岁就“不尽其才而终”(南宋陈容公《龟峰词跋》)。他作词有“三奇”:一是现存31首词全用“沁园春”调式,一人多词而一调,在词史上极为罕见;二是以他小小年纪,却笔力雄健,词风酷似辛弃疾,于激昂慷慨中透出悲凉气概,显示出关心国家民族危难的博大胸怀,实属不易;三是他还以词论诗,提出了“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惟诗也,是乾坤清气”的主张,“把诗歌创作当成高于利禄的崇高事业”(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陈人杰”词条)。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是其代表作: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zhān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另一首《沁园春》则是专为论诗而作:
“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qiān悭。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象hù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
刘辰翁(1232-1297)生活的年代刚好跨宋元交界。他虽然满腹经纶,着述颇丰,但亡国之痛使他的词作满纸血泪、字字惊鸿,虽词风仍追苏辛一派,但毕竟因看不到国家的前途和希望而失去了辛词的风采和豪迈。他在宋亡之后坚决隐居不仕,埋头着书,以此终老,表现了忠心不二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情感,成为辛弃疾一派爱国传统的继承者。他词作中早期作品反映了南宋亡国之前的社会状况,也表达了对奸臣误国的痛恨和自己渴望杀敌的心愿,如《六州歌头·乙亥二月》、《念奴娇》、《临江仙》等;后期作品则主要表达亡国之痛。但他的悼亡并非秉笔直书,而是喜欢通过对节令、景物的变迁来寓托哀国之思。词中反复出现元夕、端午、重阳等节日和伤春、送春的主题,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同时,用甲子纪年法标明时间,而不用元朝年号,以示不承认元朝的统治,如《兰陵王·丙子送春》、《唐多令》、《柳梢青·春感》等。他的词因比较完整地记录和反映了宋元交替时的社会史实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正所谓“暮年时,句句皆成史”(刘辰翁《金缕曲》)。他以词写史的精神与杜甫以诗写史相似,在宋末元初遗民群中独树一帜。
试举《兰陵王·丙子送春》一词为例: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在宋末元初词人中,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词作虽然很少,但词中高昂的格调、振奋的精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在词坛一片苦调哀声中格外清扬激越、高亢响亮,唱出了民族的尊严和志气,唱出了宋末爱国词章的最高音。其词的内容和艺术水平已经不能用一般文学方式加以评论,因为它们是用生命写成的。文天祥词为宋末元初爱国词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辉煌的宋词增添了最后一道亮丽的色彩。仅举二词为例。
《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qióng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里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沁园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同心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节,百炼之刚。人生xī翕xū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文天祥的诗歌也如其词一样是英雄的吼声。他早年诗风平平,是战斗的经历和报国的忠心使他的诗歌升华为千古不朽的杰作。他写诗比写词要多,他用诗歌记录了自己与同僚和部下共同为抗击元军的侵略而进行的艰苦斗争,有诗史之称。他的代表作《正气歌》写于大都狱中,面对威逼利诱、生死存亡,文天祥无一丝怯懦,也不存任何幻想,只在诗中一一列举历代前贤们正气浩然、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借以鞭策激励自己。全诗强烈高洁的爱国情操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是文天祥以前诗词中从未有过的。《过零丁洋》一诗则写于他被俘过程中,敌人逼迫他写信诱降南宋统帅张士杰,被他愤然拒绝,并以此诗作答。诗尾的名句已经和文天祥的名字一起成为一面旗帜、一支号角,千百年来鼓舞和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在国难当头时为国献身、从容赴死,留下千古英名,光照史册、彪炳千秋。
请看《过零丁洋》一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晚年诗作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就是“集杜诗”。以往集句诗不被看好,因为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但文天祥却因其身份的特殊和对杜甫诗深刻的研究,使这一诗歌形式具有了独立的文学价值。他把杜甫的诗句拆开重组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虽然利用了他人之诗,却情真意切地反映了他本人的思想,同时也说明杜甫诗歌影响的深远。
顺便提及,宋末诗歌的成就不及词作显着,但是宋末爱国诗人为数不少。他们对于异族侵略者的反抗采取了两种形式,一种是奋起抗争,不惜以身殉国,成为不朽的民族英雄,这以文天祥为代表;更多人则是隐居守节,不仕侵略者,以效故国。这批人成为新政权统治下的遗民爱国者,他们虽不如文天祥的轰轰烈烈,但其爱国之心同样忠诚可嘉。他们的报国方式不同,但所坚守的民族气节却是完全相同的。他们的诗歌同样是血泪铸成的悲歌壮歌,同样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面对生死抉择和高官厚禄的利诱,全节而终,表现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珍惜名节的优良传统。遗民诗人中优秀的代表是谢翱和谢枋得。
谢翱(1249-1295)的优秀诗篇为数很多,是宋末遗民诗人中成就最高的。其中尤以悼念文天祥的诗歌最多,也最感人,例如《书文山卷后》: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谢枋得(1226-1289)的精神境界也同样崇高。他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宋亡后,他隐逸而居,不仕元朝。元朝宫廷屡次召他出仕,无论怎样威逼利诱,他都坚辞不受。最终元朝派人强行押解他到大都(今北京),他仍然坚贞不屈,绝食而死。他的诗作伤时怀旧、沉痛苍凉,但诗风朴实端正,且饶有韵味,如《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另一位身份特殊的诗人是汪元量。他是南宋末年宫廷琴师,随被元军俘虏的太皇太后谢道清等人北上大都。在大都,他多次前往囚所看望文天祥。他先后写了《醉歌十首》、《湖州歌九十八首》和《越州歌二十首》等大量组诗,组诗其规模之大、内容之深超越其他人,因其完整而真切地记录了那段历史,许多地方可补充史籍之不足,被人称为“宋亡之史诗”(李钰为汪元量《湖山类稿》写跋)。如《醉歌十首》(之十):
“伯颜丞相吕将军,收了江南不杀人。昨日太皇请茶饭,满朝朱紫尽降臣。”
又如《湖州歌九十八首》(之六):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作品补充阅读
辛弃疾
《水调歌头》:
“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味平生,公与我,定无同。玉堂金马,自有佳处着诗翁。好锁云烟窗户,怕入丹青图画,飞去了无踪。此语更痴绝,真有虎头风。”
《水调歌头》: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以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知。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鹧鸪天》: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西江月》: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林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kuài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另本为‘红巾’)翠袖,wèn揾英雄泪。”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chān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chuò娖银胡lù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móu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菩萨蛮》: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山鸥,一身都是愁。”
陈亮
《水调歌头》: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gǎo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刘克庄
《一剪梅》:
“束yùn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