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要把所学的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在职业实践中经过总结经验和教训而获取的正确认识,运用到职业实践活动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与职业实践相联系的自我完善过程。只有在职业实践中,才能深刻认识人们之间的职业关系,真正懂得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逐步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信念,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
社会实践是培养我们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大课堂。离开社会实践,我们既无法深刻领会职业道德理论,也无法将职业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转化为造福人民、贡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因此,应该将自己投入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奉献。
(四)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中职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必由之路。
第一,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
所谓“内省”,即内心的检讨和自我评价,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道德修养的提高不能脱离道德实践,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也是这样。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依据道德要求和规范不断评价自我言行、进行自我反省,才能在职业活动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经常会发生一定的道德要求同个人主观需要、动机和兴趣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主要靠从业人员自身的思想斗争,即“内省”来解决。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内省”呢?
一要严于解剖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在学习和工作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经常用职业道德规范来检查对照自己的行为,既看到成绩,又发现不足。同时,还可以请良师诤友帮助自己找出弱点,并闻过则喜,积极改正,即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要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与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相比,我们肯定还会有不少差距,因此,要积极内省,敢于检讨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要有改正缺点的信心与决心。古人云:“有过能改,则无过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如果能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在实际行动中改正了缺点和错误就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第二,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
“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个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它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觉悟和思想品质的试金石。“慎独”是自觉道德意识的体现。
从最隐藏处最能看到人的品质,在最微小处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所以,越是独自一人,没有监督时,越要小心谨慎,不做违反道德的事。人的自我修养就是要诚其意而正其心。否则,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如何诚其意而正其心?“慎独”正是强调了道德主体的内心信念的作用,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一个人做了坏事别人可能看不见、不知道,他的行为善恶全凭他自己的良心判断,这是对人的道德水平的真正考验,而这种考验对于提高人的道德自律和道德修养大有裨益。
大作家高尔基出于写作的需要,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曾十几年与酒鬼、赌徒打交道,但始终严守“慎独”而一尘不染。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可能时时处处受到他人监督,所以,只有自律,防微杜渐,才能“慎独”自守,把握自己,从而逐步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一个人要真正做到“慎独”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自我锻炼,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陈毅同志诗曰:“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培养“慎独”精神,要在隐藏、微细的地方下工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还要特别重视自制能力的培养,随时随地用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
道德修养,根在实践,贵在自觉,重在坚持,难在“慎独”。如果不亲身实践,或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或不能持之以恒,其结果必然在工作中一无所获,一事无成,职业道德也难以形成。
在祖国建设的不同时期都有大量的先进人物涌现出来,在各条战线上他们做出了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业绩,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淘粪工人时传祥、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还是数学专家吴文俊,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祖国,品质高尚,苦干实干,不计名利,立足一个岗位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要用他们高尚的品德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以提高自己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自我修养有很多方法。比如座右铭,本指放在座位右边用以自警的一种铭文,后来推而广之,凡是以自警、自戒、自勉的文字,凡能指导自己行为的名句、格言,不论是抄录的,还是自编自制的,不论是记事本上的,还是输入电脑的,或是放在什么地方的,都叫座右铭。不少人爱收集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铭志和自省,逐渐地也就成为一种具体的自我修养方式。又如,制订修养要则。修养要则要比座右铭更具体,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提出“五个不虚”,后来又制订七条修养要则,既可以包括道德修养的全面内容,也可以侧重道德修养的某个方面。再如,写日记也是进行自我修养的一种好方法,写一次日记就等于跟自己谈一次话,能起到经常自我总结、自我反省,不断激励自己和警戒自己的作用。
(五)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在职业活动中(包括实习活动)强化,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途径。因为这时中职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正在向从业者角色转化,对职业的认识也变得更实际、更深刻。
第一,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信念。
在职业活动中,只有让我们学习的职业道德知识内化成职业道德信念,才会使人产生修养上质的飞跃。所谓内化,是指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规范转化为坚定的信念。职业道德信念是指人们确信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现实性与正义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真诚信奉。道德知识一旦内化为道德信念,就会使人产生热情的、坚定的道德行为。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积极内化道德知识,将道德规范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来对待,产生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是道德行为养成必不可少的。
参加工作仅8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售货员刘淑琴已站在了“全国十佳营业员”的领奖台上,成为商业职工最高荣誉的获得者。骄人工作业绩的取得,源于她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工作中她以张秉贵为榜样,把为人民服务、使顾客满意作为天职。她不满足于一买一卖的简单售货,而是克服种种困难,考取了大学经济管理系,一边学,一边将知识运用到销售工作中,成为一名具有经济头脑的营业员。随着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她工作越干越出色,还被光荣地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第二,将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外化,是指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和信念变成个人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在职业行为中,始终不渝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如果一个从业者内心的职业道德情感不通过职业行为体现出来,就只能表明他的这种情感是不真诚的、虚伪的。孟子说,“有诸内必形诸外”,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做一个言行一致的现代职业人。
交流研讨
1.和要好的同学讲一讲自己听说过的因不遵守职业规范而导致失业或事故的真人真事。
2.阅读下文,并在小组交流与分析,说说“15美分”是否真有那么大效益。
成功者的第一课——15美分的效益
美国新泽西——曼哈顿航线的老板兼A-P-T卡车运输公司的总裁阿曼·因佩拉托雷在回忆自己的过去时说道:我10岁那年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的1935年,我在街角的一家糖果店工作。一天,我在桌子底下拾到15美分并把它交给老板。老板扶着我的双肩承认,钱是他故意放在那儿的,以此看我能否值得信任。后来,我一直为他工作到上完高中,我知道是我的诚实使我在美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保住了自己的工作。在后来的年代里,我干过很多种工作,侍者、停车场的服务员、房子清洁工等,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在糖果店学到的关于信任的一课,是使我同别人一起工作和创建事业,并最后使我成功的关键。
(摘自《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读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