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6500000029

第29章 建筑整合于景观空间的设计策略(1)

7.1 景观空间与体验

体验与形态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犹如空间之于实体一样,是相互依存、相互显现的一体两面。人们对于建筑以及景观的体验必然建立在形态的基础上,是人们对于整体形态的综合认知的结果。另一方面,体验作为一种目的,影响和推动着人们对于建筑与景观整体形态的改变与塑造。在此意义上,体验的整合对于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形态整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诚如“景观”一词的构词法所提示的,人们对景观的体验首先来自于视觉上的“观”。佩里特罗(Ir.Ana Naria Moya Pellitero)写道:“要清晰地认识某一环境的存在并与之建立联系,就有必要从一定的距离去看它。在这里‘看’意味着用主观意识和理解去识别周围的外部世界。景观建筑师James Corner认为,分离、疏远和距离感的观点引出了景观的概念。

外来者如游客、旁观者、政府、设计师或规划师等等,都把景观看作一个客体,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他们不仅可以描绘这个世界,也可以限定和控制它。”有研究者甚至认为:“观”是景观生成的唯一途径:“当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建立起来之后,景观也就产生了……通过‘观’(体验),使人与景发生了审美关系,从而形成了景观。”。这在景观作为视觉对象的层面上是成立的。S·E·拉斯姆森(Steen Eiler Rasmussen)在《建筑体验》中分析了从视觉上体验建筑的多种角度:实体与空腔(cavity)、色彩、尺度与比例、韵律、质感、光影等。而这些角度对于景观而言也是共有的。

因而对于景观的营造,传统上往往以优美的视觉场景为目标。亨弗利·雷普顿(Humphry Repton)在景园设计中引入的“视景比对”的手法,其实质就是将景观理解为在一些特定的观景点上所能见到的场景的集合,创造出“画境般的”或“如画的”视觉体验。而建筑则作为实体而成为场景中的一个构成要素,参与这些“画面”的构图。这也是传统上对于景观的研究与实践的理解。

然而,当我们从场所和人居环境的层面来理解景观,视之为“我们集体生存的基础结构或背景”,我们就会认识到,景观并非仅仅是一种悦目的场景,而是一种我们存在于其中的空间。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指出:“……我们生活在我们自己营建的景观之中,并且,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以之为参照。”

那么我们又将如何理解空间呢?

在正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眼中,空间是几何化的,是“不可见的实体”。“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现代建筑师都主张从长、宽、高三维欧几里德几何来理解和设计建筑空间。”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极尽详细之能事的空间形态系统和语法。空间被抽象化、语言化、数学化。通过类似于语言学的研究,空间的构成模式在几何学的层面上似乎是可以穷举的(可参考罗伯特·克里尔(Robert Crier)、张毓峰等人的研究)。人们甚至有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的排列组合运算而生成空间的尝试。

对于空间的另一种理解则是受到现象学“生活世界”和“知觉体验”的启示,强调空间的主观性和意象性,通过主体对空间氛围的知觉、体验和记忆,确立主体在空间中的存在。

而事实上,这两种方向应该是相互结合,才有助于我们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景观空间的本质。景观空间形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来自于空间中存在的客体对象的丰富性,以及不同空间组合成整体的复杂性。

“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这种体验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知觉的综合感受(当然视觉体验仍然是最为基础和主要的)。更重要的,体验强调的是主体在场。“在场”意味着主体是在景观之中、和景观密不可分的。这就和建立在单纯的“看”的基础上的“观察者-被观察对象”这样两分的结构有所不同。身体——尤其移动着的身体在体验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身体是一种通向世界的结构,是我们与世界发生关系的中介,“事物和世界是通过我的身体而给予我的”,身体通过行动与世界获得连接。它在时空中的行为使得世界与我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对于主体,本无所谓建筑与景观的内与外的界限;作为传统意义上分隔内与外的客体,建筑并不能天然分离开连续的主体认知。

在空间体验的层面,景观空间应该是结构清晰、有利于主体在其中定位和获得认同感和存在感的,亦即凯文·林奇所谓的“可意向性”。而这目标可以通过前文所分析的在结构秩序层面对景观的系统整合而达成。

而在建筑空间和景观空间的互动和整合方面,连续性是建筑与景观整合的基本目标之一。连续性意味着我们能够在空间体验层面将建筑与景观更紧密的联结在一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之为一体。这种空间体验的连续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建筑与景观在空间上的“内”“外”视觉贯通性,这可以称之为一种相对“静态”的空间连续性,因为这种空间连续性通过视觉就能体验到。这种空间的连续性可以与柯林·罗所谓的“实在的透明(literal transparency)”相联系和类比。而它也确乎需要“实在透明”的材料来达成。

其次是建筑与大地景观、“内”“外”之间中介层次的存在。“中介空间”是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交叠,也是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过渡。它不仅是一种中间状态,而且是建筑与景观的空间连续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可以与柯林·罗所谓的“现象的透明(phenomenal transparency)”相联系和类比。“现象的透明”表现为复合的空间秩序,柯林·罗称之为“组织(organization)的固有品质”。伯恩哈德·赫茨里(Bernhard Hoesli)指出:“(现象的)透明性发生在那些可以归入不同空间系统的地方,而这归属的选择留给了观者。”现象的透明性与实在的透明性的区别关键在于它的不同空间系统间的关系。现象的透明通过两个或多个空间的相互重叠(superimposition)得以实现,表现为空间之间的相互渗透。

参与层叠的空间并不是被完全封闭的空间,而是由一定的限定要素暗示出来,可以说是一种暗示空间(implied space)。伯恩哈德·赫茨里认为,在某一特定位置,此位置同时与几个空间发生关系。当位于A、B、C不同的位置时,你可以感知不同的空间系统之中。当这种关系发生在建筑与景观空间之间时,人则有可能既属于建筑空间中,又属于景观空间中。此外,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在空间氛围上的统一性和相互应和也是空间连续性的重要体现。本质上,空间氛围是一种场所特质。

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主体在建筑与景观之中运动过程中的连续体验,这种连续性并非仅仅是视觉上的连通和可见,更重要的是一种知觉和印象的整体连续性。西蒙兹指出:“体验是一种我们已经、正在和将要感知的过程的综合。”相关研究指出,体验是从空间观念和主体感知来理解并实现室内外、建筑与景观之间的联系,重视的是通过建筑中身体的感觉或运动达到对景观与建筑的连续性的阅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唤起主体对某物、思想或一种感情的记忆或理解。

景观不仅是一个外在的空间,也应该是一个内外交融的空间。

7.2 “内”“外”的连续性

尽管今日我们已经认识到作为栖息地和人居环境,建筑是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景观的一个局部,在此意义上并不存在建筑与景观的对立关系,只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但这种理解更多的还是就外在的实体形态而言。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习惯于将建筑表皮之外视为景观空间之始,而建筑内部的空间则是一个内在的、不属于景观的独立世界。因而建筑内、外之隔,一般便被认为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分野。

以建筑为基点的空间上的内、外分野同时意味着主体的控制性的差异。建筑之内是人工营造的场所,是为人所完整控制和把握的领域,是内在的场所,是具有防卫性的、可提供庇护的地方;而建筑之外则是未经或较少经主体所触及、把握和控制的领域,或许在历史的早期,还意味着生存的危险。由此,形成了内与外的分野。这种分野是建筑的基本属性。无论是“原始棚屋”模型或是维托里奥·格里高蒂(Vittorio Gregotti)所谓的“原始标记”模型,建筑本质上就是从自然中分隔出来的庇护所,是荒蛮中建立的人工化秩序。

在许多场合下,内与外之间明确的隔绝是可以理解或是必需的:例如出于防卫性的要求而形成的高墙深院,或是由于建筑技术限制而造成的敦厚封闭的外墙,仅有小小的窗洞可供内外之沟通,或是出于宗教或精神上的要求而专注于一个内在世界的营造。而此时从空间体验的角度来说建筑与景观是相对脱离而相互独立的。这种缘于控制性的内、外分野在中西方建筑历史上都是共通的。欧洲传统的敦实封闭的砖石建筑自不必言。尽管人们往往以为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结构框架体系而利于内外空间流通,但这种空间的流通许多时候仍然是内向的(朝向院落)。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以来,更彻底地打破建筑内与外之间的界限成为诸多建筑师基本的、主动的(甚至是有些过度)的追求。从控制性的角度来理解,人们自文艺复兴以来消除了对于未被探索的自然的恐惧,并重新唤起了对自然美的热情。人们对于外部的、非人工化的世界获得了更多的把握和控制,并且乐于欣赏和亲近。因而自然的,封闭的建筑内部空间开始向外部开放。而建筑技术的进步也为这种开放提供了实现的可能。从空间体验的角度,建筑与景观之间达成了更大程度的流通性和连续性。

7.2.1 内在空间的外拓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建筑的室内空间不可能与外部完全隔绝。即使在厚实的砖石堡垒中,在墙上开辟窗洞一般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采光通风之外,门窗还提供了从视觉上体验外部景观的一个开口。中国古代感觉敏锐的文人赋予这种界面上的开口以特别的含义。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开口是在内在的、人工化的环境中,心灵与自然相沟通互动的通道。或是心智的“逸出”,游目骋怀,或是纳景入室,坐看风云。在西方传统文化中或许也有类似的感怀和寄托,只是没有如此典型。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这种局部的内外沟通的手法发展到了相当精妙的境界。典型的例子是院墙上的“漏窗”,完美解决了安全需要和内外沟通需要之间的矛盾,而其丰富多变的图案和似漏还掩的微妙效果也极具魅力。此外还有所谓“框景”的手法,将墙体上的洞口有意识的朝向自然风景中特征性的景物,并视之为墙上的一幅风景画。但这种沟通并不是真正地去除建筑空间与外界的界限。建筑内与外的分野依然是明确的,只是在局部开辟了一些交流的通道。这些交流的通道往往选择景观空间中标志性的要素。由卢齐奥·帕萨雷利(Lucio Passareli)和曼弗雷迪·尼科莱蒂(Manfreli Nicoleti)设计的雅典卫城博物馆方案位于卫城南坡的延伸处,其楔形体量呼应着卫城所在的山体地形。而在巨大的倾斜屋面/墙体上,开了朝向卫城的“眼睛”,对应的内部正是博物馆大厅空间的位置,正对着这个“卫城之眼”的大台阶是联系内部空间的枢纽。通过这种视觉观景方式的设定,大地景观中的中心要素——雅典卫城成为博物馆中最中心、最重要的一件展品。建筑空间和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得以建立起来。遗憾的是这个方案未能成为现实,实际建造的、由着名建筑师屈米(Bernard Tschumi)设计的方案强调城市肌理——实体的连续性并以此衬托卫城的中心地位,在整合的取向上与原来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

而现代建筑对于界面的另一种操作方式与这种局部的开口则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所谋求的是更彻底地实现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连通。这种尝试主要在两个方向上进行。

其一是空间限定要素在构成上的拆解。

受到风格派艺术观念的影响,建筑师们试图将建筑这一“方盒”从基本构成上予以拆开。

凡·杜伊斯堡(Theovan Doesburg)在他的《塑性建筑艺术的16要点》中提出“建筑是反立方体的”。建筑的边界不再是封闭的立方体盒子的表面,而开始向外部敞开。

在密斯设计的“乡村砖宅(Brick Country House,Potsdam,1924)”中,围绕着建筑内部空间的墙体被“翻转”了过来。这样的操作基于这样一种意向,将在巴洛克、手法主义时期充分发展的流动和相互渗透的室内空间扩张到大地表面的景观空间中去。因而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建筑这一“盒子”似乎被一种自内向外的张力所冲开。乡村砖宅中那从室内延伸到室外的长长的独立墙并不像它的前辈们那样隔断或围绕着什么,而是自内向外的张力的力线。似乎可以说,这时建筑中的这些墙体是“反围合”的。

同类推荐
  •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务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务

    本书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工程实践编写而成,主要作为高职高专的房地产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经济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用书,旨在使欲投身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招标代理机构、造价和监理等咨询机构的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学习和参考。本书主要特色是:以建设工程施工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为主,以勘察设计、监理和物资采购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为辅;以国内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为主,以国际工程为辅;以教师指导学生实际动手为主,以教师理论教学为辅。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建筑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建筑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惟有园林

    惟有园林

    本书作者陈从周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园林艺术家。他以鉴赏的眼光,描述了我国江南江北一个个著名的园林,如西湖园林、怡园、随园、苏州园林、恭王府等等。此外,作者对建筑、山石、布局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可以对读者观赏园林假以指导。
  • 建筑文化研究(第4辑)

    建筑文化研究(第4辑)

    本书是建筑学学术论文集,集中反映了建筑文化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准。
  • 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

    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策略两方面全面总结了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手法。分析了建筑与景观形态整合的缘起,进而在历史和文化的维度上对不同文化和时代的建筑与景观的整合形态进行了分析解读,并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代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理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解析了景观形象、空间和结构三个层面的形态构架,结合大量建筑实例,从这三个层面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当代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手法。本书可供建筑和景观设计领域的从业人员、城市管理人员以及大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学科等相关学科的师生参考。
热门推荐
  •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理想、理念是人生的信念和希望。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对这个工作有一种清楚的认识。图书馆人是知识供应的后勤。图书馆人是探索科学的尖兵。本套丛书可做为图书馆人工作手册,包括:馆藏文献建设、图书分类工作、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选书指南、知识信息检索等。
  • 网游之江山美人

    网游之江山美人

    虚拟网游盛行的未来世界,名叫赵萌十八岁的青年,意味地收到一封匿名邮件。他只是轻轻一点,邮件展开的瞬间,他的命运与人生轨迹便由此而改变。什么?你有公会?有势力?我有攻略你怕不怕?……不求荣华富贵!只求与众美人携手,战出一片未来!
  • 唯爱亚飞之琉璃梦

    唯爱亚飞之琉璃梦

    "如果爱情是一种信仰,我亚飞一定会对你至死不渝的。"那是毕业时,亚飞所对她说的话。最终这句话一直成为了她的力量和勇气,她期待着这个诺言的实现。可是,再次相见却是噩梦的开始,面对于昏迷不醒的亚飞,她选择了不离不弃。可是,亚飞却已经忘了她。亚飞说:"放弃我吧,璃诗。以前的一切我都已经不记得了。这样下去只会耽误了你。"后来他听了父亲的话,想要为了公司的利益,去迎娶别人。而这个时候,璃诗也已经淡然了:"亚飞,我会离开你的。你是我这一生的最爱。可是,也许你不属于我,可能我们之间只是有缘而无份吧。"二十年前,那时我们还只是青春的孩子。。。。。
  • 云阙图

    云阙图

    他为她苦心十一年,隐忍内敛,她只求白头永不离,倾尽风华。究竟是一袭华裳引定风云,还是素衣白袍执手天涯?云阙图出世,一切尘埃起。尘埃落定时,谁输谁赢?他说:世人不及你,唯卿入我心。她说:妾本为君生,结发不相离。她手执天下,他步步谋划。七大世家出,朝夕阁入世。她为他洗尽铅华,他为她踏平心魇。他对她是流连,是执念。她对他是留恋,是执恋。也许十一年前,大雪纷飞时,天雪山上,他与她,早已缘定天下。
  • 铁血王妃升职记

    铁血王妃升职记

    一次意外,让已经死去的她得以借助别人的躯壳重生。她暗暗发誓这辈子不能同上辈子一样任人宰割窝囊的活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后宫里的明争暗斗,朝堂上的联名弹劾以及视自己如空气的皇帝丈夫她该如何应对,如何在杀人不见血的后宫里存活下来呢?请关注《铁血王妃升职记》一切给你答案!
  • 堕落地狱的天使

    堕落地狱的天使

    其实是一个故事,带给了他们的是感动。。。。。。。
  • 魔法爱恋,悸动的心

    魔法爱恋,悸动的心

    【全文修改中】他只是一个平凡人,他是现在最火的明星赵凡磊,她是一个女孩,她是演艺圈的传奇刘雪涵,他们青梅竹马,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一个是赵家,每个人都才华横溢,一个是刘家,家财万贯,中间的爱恨纠葛没人能懂,一个是兄弟,一个是自己以前最爱的人,也许只是情太深,也许只是我们太认真......
  • 冷血三姐妹的血色复仇

    冷血三姐妹的血色复仇

    她们曾经是莫家、安家、林家上上下下宠爱的“小公主”,可阴差阳错的让她们家破人亡,无家可归,黑道至尊收留了她们,复仇之路刚刚开始....
  • 暗黑哥特式

    暗黑哥特式

    那一刻,史诗级的大灾变降临人间!他在沉睡,世界一片混乱!当他醒来,翻天覆地!新的传奇,翻开一页篇章!但……他却不是救世主!!!(当天灾肆虐人间之时,亦是印证人性黑暗之时。)
  • 邪龙出渊

    邪龙出渊

    巨龙从大地的裂缝中飞出,蚕食着地面上弱小的生物们,其中被称为人类的种族几乎灭绝。但智慧的贤者在最后关头想到了如何克制巨龙的办法……数千年后在星罗大陆上生活着三个种族,人族,灵族,羽族。当时的智者,变为人族的人类却沦为了最低等的种族被驱使,奴役……因为在强者独尊的世界他们有着致命的才能限制!手持斩龙之剑却为黑龙之身的莫羽,如何打破这矛盾的命运拯救人族!本书等级制度:战士,战师,天师,战王,战灵,战圣,战尊,战皇,战帝,战仙,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