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年轻人觉得自己已经成年,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不屑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时不时拿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来当挡箭牌。这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谬见。不被流言所左右没错,但听不进去别人的忠告则是自以为是的愚蠢表现。要知道,广纳良言,正是你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机会。
独断专行,不如广纳良言
有许多意见,常常是别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换得的经验之谈,他既然肯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地去利用,你就没必要假装清高。
22岁以后的年轻人中,不喜欢听取别人意见的大有人在。他们一般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好出风头。
如果一个年轻人真的这样做了,就是不懂得为自己留余地,趾高气扬而又蛮横,使别人感到窘迫,无路可走。明智的人不会同他一般见识,而不理智的人绝对会对他的做法大加指责。
有些年轻人常常羡慕那些能够独断专行而百无一失的老者。殊不知,那些人之所以能够做到独断专行而百无一失,正是由于他们平时肯多多吸收知识,并且积累多年经验的结果。他们的作为,绝非那些学浅识陋、专以自炫聪明而独断专行的年轻人所可比拟的。
古今中外的伟人中,善于以“征询别人的意见”为成功秘诀的,不胜枚举。甚至说,通常身为领袖的人物,大多有着乐于征询他人意见的习性。
美国历届总统中,最肯虚心求教于人的,莫过于老罗斯福了。他对他所信任的人,总是放心托付。他每遇到一件要事,常常召集与那事有关的人员开会,详细商议。有时为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参考,他甚至发电报至几千里外,邀请他所要请教的人前来商议。
而美国早期政界名人路易斯·乔治,治理政务也以精明周密而声名远播,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学问还是常感怀疑。每当他做好了财政预算送交议会审核之前,都会和几位财政专家聚首商议。即使一些极细微的地方,也不肯放松求教的机会。他的成功秘诀,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多征询别人的意见。”
罗杰·史密斯是一个经营天才,但固执却使他变得愚蠢。他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后,宣布要创建“世界第一家21世纪的公司”,这将是一家拥有高级技术精英、不用纸、不用灯、无人操纵、全部电子化的制造公司。这家公司只需要技术精英和技术,他认为机器人比人更有用而且成本更低,普通人在他眼里都成了多余之物。管理专家提醒他:“日本最重要的优势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人人参与管理。”史密斯对这一忠告毫不理会。他大量裁减工人,随意把那些熟练技工调到他们根本不懂的新岗位上去,而且调动极其频繁,许多人行李还没有打开,新的调令又下来了。
史密斯的改革导致公司士气低落,业绩全面下滑,并出现亏损。史密斯却不肯反思自己的做法,他固执地认为,公司亏损是由于员工待遇太高造成的,因此他要求员工“做出重大牺牲”。于是,有一年全公司普通员工没拿到一分钱红利,而公司6000名高级职员每人分得5万多美元,他本人加薪18.8%,年薪高达195万美元。此举引起了工人们的愤怒,导致多次规模不等的罢工。然而,罢工正好为史密斯裁员提供了借口。
史密斯领导通用汽车公司7年,他的“21世纪的公司”没有建成,通用轿车市场占有率却由原来的47%下降到35%,创通用50年以来最低纪录。利润头3年下降了35%。员工士气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因此,驱逐史密斯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致“美国都不能再等待了”。
终于,公司董事会忍无可忍,集体表决,撤销了史密斯的董事长职务。
媒体是这样描述这一事件的:“当有权把他撵出通用公司的一些人最后说话时,史密斯就像流浪汉的小狗一样,他把他自己原来的战略计划全部抛开,像小偷一样从屋里溜走。”
史密斯希望成为美国企业界开创先河的英雄,但是,他一厢情愿地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却不顾他人利益和感受,不考虑他人的需求和利益,最终,他的独断专行使他成为了一个不光彩的人物。
其实世上再没有比听取别人的意见更容易做到的事了,但一般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大多不愿那样去做,所以他们常常会到处碰钉子。如果你希望做事少碰钉子、失误少,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多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22岁以后的年轻人要在如今的社会上立足,就应学会谦虚。要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太高傲,更不要太固执。应该让人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诚恳交谈的人,是一个懂得道理的人,这样做才合乎情理。
勿因固执而一意孤行
虽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但如果不顾客观环境,一意孤行,就会事与愿违,甚至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工作单位,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式的争吵,双方都不肯承认对方的观点也有可能是对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肯定站在正确的一方,对方毫无疑问绝对是错了。
事实上,在无穷无尽的世间万象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瞎子,在摸一头大象。就像那个寓言故事中的情况一样:摸到一只耳朵,就说大象是一把蒲扇;摸到一条腿,就说大象是一根柱子。无论说大象是蒲扇还是柱子,并非完全错误,但肯定也不是完全正确。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根据有残缺的知识来做一些事情,但绝不可认为这就是真理。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听听别人说什么,综合多方面的信息,也许对这头“大象”的认知会更准确一点儿。
但是,固执的人总认为真理在手。因为他们摸到了什么,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什么,肯定错不了。这就止步于通向正确的路途中,与真实相距甚远。
有一对父子,二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同室3年相互不说一句话。就因为他们都很固执,而且都不肯认同别人的观点,都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
最后这对父子的结果也很可悲,三年后,儿子27岁那年离家出走,一走就是20年不归。父亲在家一病不起,等20年后,儿子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儿子终于放下了自己的那份固执决定回家看看,结果回家之后他父亲已经走了。母亲告诉儿子,父亲走的时候还一直喊着儿子的名字,儿子无语,只能把泪水留在父亲的坟前。
故事中的父子二人是因为儿子的婚事而闹的矛盾。父亲是部队领导干部,为了家族的政治荣誉,不让儿子和他喜欢的人结婚,儿子因此思想挣扎了3年,最终决定离家。
“金融天才”索罗斯说:“我们对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有缺陷,因为我们无法透过没有折射作用的棱镜来看待这个世界。”
这是一种杰出人士普遍认同的观点。因为信息不足,情绪障碍,我们会对每一件事产生偏见。所谓真理,只是一个有待探求的目标,事实上我们跟真理相距甚远。我们真正能做到的不是得到完全正确的结论,而是如何得到更正确的结论。
唐一扬年富力强,胆识过人,在他的经营管理下,一家原本小小的纺织品外贸公司搞得红红火火,业务量扶摇直上。在成绩面前,他变得越来越刚愎自用,下属们的合理化建议他根本听不进去,只要他决定了的事,谁也别想反对,否则就会挨他的训斥。
临近年底,一个合作多年的老客户介绍来一笔大宗的订货业务,因为相熟,对方要求只预付百分之一的定金,财务部门忍不住提醒他要慎重,没想到唐一扬颇为光火,认为这样会得罪老客户的,所以坚持接下这笔单子,结果货发出去后才知道,对方经营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余下的货款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唐一扬也因为失职,失去了更大的上升空间。虽然能力强的人往往容易成功,但是,又可能因为能力强而容易过分自信,在职场中陷入僵局。
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是年轻人一种非常可怕的坏毛病。它可以使人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离真理越来越远,离自己身败名裂也越来越近。做事要先听别人的正确意见,这样做事情才不会吃苦头。
忠言逆耳利于行
很多年轻人对忠告的逆反心理极其严重,但“忠言逆耳利于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但也不妨偶尔听听他人的忠告,这或许会影响你一生。
由于人与人年龄的差距,年轻人有着老年人没有的活力和创造精神。这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是年轻人的优势。可是年轻人由于经历的缘故缺少经验,在面对事务和问题时就显得缺少办法和手段,经常感情用事,爱追求是非曲直。在当代社会里如果是想推动事业的发展,单靠创造精神和满腔热忱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社会是纷繁复杂的,追求真理和实现真理往往不是阳光工程。
老同志的经验是过去多少年来的总结,经过反复论证是对的。所以年轻人要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努力养成习惯。这样也许发展较慢些,可不会给事业和人生带来损失。
山野里,一株骄傲的白玉兰芳香四溢。啄木鸟却总是啄个不停。“太吵了,赶快离开!你打扰了我的美梦。”白玉兰说。啄木鸟默默地离开了。白玉兰只留下一群如花般的黄鹂相伴……
不久,白玉兰的叶和花都掉光了,黄鹂也不见了。当啄木鸟再次飞来的时候,白玉兰伤心地对他说:“你走后,虫子天天都在啃咬我的身体,痛苦极了,现在我终于明白:黄鹂只会肤浅地唱歌,吃掉的也只是我枝叶表面的虫子;是你,把深入我体内的害虫细心除去,才让我成为最香最美的花。”
数月后,当白玉兰美丽如初的时候,啄木鸟悄悄地离开了……
很多年轻人就像故事中的白玉兰一样接受不了他人给自己的“逆耳忠言”,最终使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跌跟头或是吃苦头。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积极地、虚心地听取那些逆耳忠言。
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充满了蓄势待发的豪情、青春的朝气、前卫的思想,梦想着丰富的待遇和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社会毕竟是一所包罗万象、喧嚣复杂的大学校,这里没有寒暑假,拒绝虚假和肤浅,更拒绝空想和庸碌,难以预告何时开课何时放学。
如何在涉世之初少走弯路,有一个好的开端,开始一番成功的事业,听取别人的忠告非常重要。
唐代皇帝李世民就善于听取忠言,魏征就是那个给他进忠言的人。这一对帝王与臣子的佳话被千古传唱。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意思是说,药虽然是苦的,却有利于我们恢复健康。我们对待批评也是一样,要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正确对待批评,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找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不足,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
让自己的原则和别人的意见有效融合
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意见,但不见得非得照搬、一成不变。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把两者结合起来,事情会处理的更圆满。
这是一个讲究团队合作的社会,每个人都不可能独自一个人生活。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然需要周围人的支持、合作、帮助、理解,孤家寡人将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去迎合别人,以争取到别人的喜欢和信任,但这并不是让我们处处都听别人的,毫无主见,以致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
王师傅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医生嘱咐他一定要少喝酒,尽量不喝,他也给自己规定平时尽量不喝,如果实在推托不了就以三杯为限,坚决不超过三杯。可是,生活中应酬常常很多,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常常要推杯换盏,边喝边聊。几杯酒下肚之后,他本来规定自己只喝三杯,而且开始时尚能坚持,但在朋友的再三劝说之下,脑袋一热,什么三杯原则,五杯又能怎么样?于是,他把原则丢在了脑后,放开肚子喝了起来。结果喝得酩酊大醉,误了其他的事不说,自己的老胃病又犯了,而且越加严重了,后悔不迭。
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不能一味地去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超过了这个度,就是没有原则。什么事情没有原则,只会带来不良后果,而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工作办事没有自己的方法,只听命于他人,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如果别人说得对还好,假若别人说得不对,而自己又不动脑筋,走弯路、浪费时间不说,有时难免要犯错误。
某村的小刘想挖鱼塘养鱼,有人对他说养鱼的池塘,坑底必须铺上一层砖,既干净还会节省水;立刻有人反对说,不能铺砖,铺了砖头就接触不着泥土,对鱼的生长不利;还有人说……于是,小刘开始犯难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知该听谁的好。其结果是,事情就此搁了下来,并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
当然,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要复杂得多,而且有些事情没有犹豫的时间,这就更需要我们要有自己的方法。既然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正确,为什么要去迎合别人而不试试自己的办法呢?
有些年轻人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自己在作出一些决策的时候,总有人会在一边说:“你不应该这么做,你应该那么做才对。”这些人可能会包括你的父母和你的朋友,很多人给你提这些建议时就不会去考虑后果。而你则马上按照他们指引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当初的主意。很多年之后,回过头来,大多数人都会抱怨,为什么当初自己会这么愚蠢,选择了这条道路。于是就开始找当初给你提意见的人,这时他们大都已经不知去向了,或者即使你找到他们,他们也会说:“你自己就没有一点儿主见吗?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吗?”你听了这些话会怎么想呢?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找谁要呢?
这个世界上,能对自己负责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让别人代替你作决定,当出了问题之后,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当初一个自己作出的决策只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更改了,而事后这条路被证明是失败的。”这时候,你是找不到人来抱怨的,因为任何人都不会为你负责。
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用别人的标准给自己贴上标签。这样不仅会失去许多宝贵的机会,有时还会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