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1100000044

第44章 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研究(4)

青少年人文主义教育初探

冉勇

一、何谓人文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

在西方,人文主义一词的英文原文humanism是从德语Humanismus译过来的,而德语该词又是德国一位不大着名的教育家F.J.尼特哈迈1808年在一次关于希腊罗马经典着作在中等教育中的位置的辩论中根据拉丁词根hunanus杜撰的,后来由乔治·伏伊格特于1859年出版的一部着作中首先用于文艺复兴。其实德语该词也不是F.J.尼特哈迈所独创,早在15世纪末,意大利的学生就把教古典语言和文学的先生叫umanista,把教法律的先生叫legista,他们所教的课程统称为studia humanitatis,英语译为the huamanities(人文学),而huamanities又源出于西塞罗的huamanitas。在中国,人们把它译为人文科学不知是否借用《易经》中的一句话“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哲学、文学、历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语言学等多学科所研究的诸多人类文化现象。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又即人道主义,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指与中世纪神学不同的、以人与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其二指贯穿于资产阶级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精神,即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本文主要剥去这种历史与阶级的纬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人文主义,也即人性修养。那么,什么又是人文主义教育呢?人文主义教育,也即人道主义教育,在欧洲,主要指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有维多里诺、伊拉斯谟等。他们从人道主义出发,反对中世纪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主张以“人”为中心,把人的思想感情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反对强迫纪律、残酷体罚和死记硬背,强调尊重儿童个性;要求着重学习古典语言(希腊文、拉丁文),也学习一些自然科学,扩大课程的门类。但宗教教育仍占有一定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人文主义教育主要指学习希腊文、拉丁文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作品。人文主义奠定了西方文明的一个伟大假设,即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的发展,而人文主义教育则是发展那些纯粹属于人和人性的品质的途径。本文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人文主义教育,也即有关人性修养方面的教育,包括哲学、文学、历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教育。

二、时代精神与青少年人文主义教育状况

人类进入20世纪,人文精神枯萎,终极关怀泯灭。究其深层根源,用张汝伦先生的话来说是“工具理性泛滥无归,消费主义甚嚣尘上,人文学术也渐渐失去了给人提供安身立命的终极价值的作用,而不得不穷于应付要它自身实用化的压力。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对这一过程有过精辟的论述。表面上看是文化出了问题,实际上是文化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丧失了。所以人类现在面临共同的问题:人文精神还要不要?如何挽救正在失落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今天不只是“不景气”,而是陷入了根本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因素很多。一般大家较多看到的是外在因素:这一个功利心态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文精神和人文研究被普遍认为可有可无;不断有人要求人文研究实用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对人文科学和人文知识分子的持久压力等等。但人文精神和人文研究的危机还有其内部因素往往被人忽视,这就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研究的内在生命力正在枯竭、干涸。拿哲学来说,它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怀疑和批判,但现在几乎完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怀疑和批判。哲学作为爱智之学追求的是人生智慧,作为形而上学又必然要有深切的终极关怀,这种智慧与终极关怀构成了哲学真理的主要特征和内涵,体现的则是所谓的人文精神。实际上人文精神是一切人文学术和人文研究的内在基础和根据。正是由于人文精神的逐渐淡薄乃至消失,使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失去了内在的支撑和动力,使得终极关怀远不如现金关怀那么激动人心,那么具有魅力和诱惑力。

那么,在这个实用主义盛行,商业精神渗入到每个人包括广大青少年的精神骨髓里的时代,青少年的人文主义教育状况又如何呢?广大的实用主义群落把教育当作完全与人文精神无关的事业来进行,好像教育的内容仅仅是专门技艺的训练和实际知识的获得,以及给予孩子足以使他们对当代世界获取一种见解知识。一般的教育往往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知识,仅仅限于向他们传授技术和方法。在群落里,对大多数青少年的教化,倾向于迎合普通人的需要和大众化的嗜好。精神因其散漫于群落之中而衰亡,知识则由于被合理化地处理到让一切浅薄的理解力均能接受的程度而贫困化了。然而这些群落人不知道,塑造孩子即是塑造未来。他们并不想要作出什么努力,除非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可以用实用价值的词语来表达的。他们不会耐心地等待事情的成熟,每一件事情对他们来说都必须提供某种当下的满足。甚至他们的精神生活都必须服从于他们的瞬间即逝的快乐。正是出于这些原因,理科战胜了文科,使这个群落里的青少年要么缺乏人文精神,要么缺乏科学理性,而最坏的是既缺乏人文精神,又缺乏科学理性。这些青少年便采取了简单的“数目字”来说明问题,高分成为独霸“分海汪洋”的独行侠,以此作为傲视群雄、鄙夷小溪小河里的“小虾米”的雄厚资本。他们要求的是简单明了的“数目字”,不是要求那种能够形成严肃思考的出发点的简洁,而是要求那种迅速提供给他们想知道的清晰内容并能同样地被遗忘的“数目字”的简洁。这种状况实在令人堪忧。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应在这个“分海汪洋”里设置许多的航标塔,为的是不使那些“独行侠”和“小虾米”迷失正确的方向和航线,但我们却一点也没有去迎合他们“数目字”的倾向,而是要在他们的“数目字”里融入智慧。因为我们一向不主张智慧成为实用之学,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佐料和调味品。“无用之用乃大用。”这就是智慧之学所体现的精神,也是智慧的要义。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明智是善于从整体上权衡利弊,智慧则涉及对本性上最高的事物的认识,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有无实用性;非实用性是哲学优于其他一切学术之所在,使哲学成为“唯一的自由学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我们也不主张智慧(青少年在喧嚣的“分海汪洋”中争夺“数目字”之后)成为他们的“护士”、“清洁工”,去抚慰他们受伤的灵魂,去扫除他们留下的乌烟瘴气的垃圾。我们还不主张智慧成为青少年在“分海汪洋”里卖弄某种深沉的“数目字”的调侃,虽然他们十分喜欢如此卖弄他们那可以引起哄堂大笑的可爱的才华。我们至今仍不赞同智慧去迎合青少年的“数目字”,做一个媚俗者,智慧要是有一天真的能够像法国时装、法国香水、像“The cup of the live”那样Go!Go!……,那么智慧就如同肥皂剧一样;思想就如同家庭主妇或家庭主男在菜市上为了几分钱而讨价还价,磨破了嘴皮;精神就如同红灯区的“街妞”一样,只要给钱就来者不拒。如果是这样,就无异于天使被践踏,这是神圣的坍塌。我们更不主张智慧之学成为一个热门专业,它们成为热门未必是好事,相反这是对智慧的亵渎和不敬,它只能是少数精神贵族的专利,它的宿命只能是门庭冷落鞍马稀。只有这样,智慧才真正具备生命反思和精神探索的本义。这些都与思想无涉,与精神无关。青少年若要做“思想的芦苇”,必须对思想怀着无尚的景仰之情,并必然与整个时代的实用关怀相隔膜,成为孤独的“思想角斗士”,而不是成为独霸“分海汪洋”的独行侠。

三、如何对青少年实施人文主义教育?

青少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要受到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响、制约和熏陶,也即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换句话说就是家庭和学校对他实施的有目的的教育,自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并对其反思,以及社会生活的各种风俗习惯的影响,最后,还有他们所有的见闻与经历给予他们的影响——这一切都使他们获得了所谓的他们的文化和人文素养。他们以他们自己的存在的活动使这个文化和人文素养日臻完善,而这个文化和人文素养对于他们,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天性。

那么,如何对青少年实施人文主义教育以便更好地塑造青少年的第二天性呢?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以及青少年自己的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就家庭而言,由于家庭的状况和长辈特别是父母的人文素养各不相同,因而,不可能对青少年实施系统化的人文主义教育。但是,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长辈特别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和人格力量,对青少年的人文主义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父母不仅仅是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感召、教化他们,使他们具备起码的和初步的真、善、美观念,从而为今后的系统化的人文主义教育打下基础。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箴言,就是成为一个好人。好人是对人的一种道德评判,而不是一种能力和素质评价。中国的父母宁愿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好人,而不愿其有才无德。首先是有德,其次才是有才,当然最好是德才兼备,但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中国的父母宁愿选择德而非才,这是他们的伦理诉求:在“以德服人”与“以才慑人”之间,他们宁肯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这样,才能够培养青少年最初步的人文素养。

就学校教育来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校应当集中一切力量,借助一切有利因素,对青少年实施完备的系统化的人文主义教育。当然,学校教育不可能把所有资金、人才等都用于青少年人文主义教育中来,这样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也是与人文主义教育相违背的。只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向人文主义教育适当倾斜,一改过去的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做法。学校应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最大化地对青少年实施人文主义教育。这里主要分析课内教学。对于课内教学,应当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的课内教学

以前,课内教学太重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知识性的传授,而不重视把有关人文主义教育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如历史课与哲学课的教育。这就使得历史课与哲学课枯燥无味,也就是青少年们常说的“没意思”、“没趣儿”、“让我头都大了”、“太没用了”……。如此无趣的历史课与哲学课当然引不起青少年们的重视与青睐了。这就是历史课与哲学课常常被青少年冷落以及历史课本与哲学课本被他们束之高阁的真实原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得到他们的青睐呢?笔者以为要紧紧抓住青少年的心,就要增加历史课与哲学课的趣味性和课本的可读性,而缩减有关的冗杂的、枯燥乏味的、没有生命力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人文学科的兴趣,使人文精神融化到他们的骨髓里,最终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如果有关人文主义教育的课内教学只注重知识性的传授,没有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和培养他们对有关人文主义教育教学的兴趣,那么,这样教育出来的青少年在长大之后极有可能是说话的君子,行动的小人。

同类推荐
  • 论自由

    论自由

    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 国情读本

    国情读本

    本书是《新世纪农村青少年必读》的其中一本。本书主要从伟大祖国国情概况、专题国情两个大的方面讲述国情知识,其中第一编又分为我们的家园、硕果累累的中华文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三大块,第二编分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对金融危机三大部分进行讲述。内容浅显易懂,文图并茂。
  • 联合国行动内幕

    联合国行动内幕

    从海湾“沙漠雷暴”行动到中国蓝盔部队开赴柬埔塞,本书为您揭露联合国行动的内幕。
  •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思想政治工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企业业务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能够继往开来、卓有成效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政治奥秘所在。
热门推荐
  • 励治撮要

    励治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带着空间守护幸福

    重生之带着空间守护幸福

    重生的豪门女带着空间守护家人,守护爱情,守护幸福;重生后得到宝物,修炼成神,自由穿梭于各个空间体验不同人生。兽人世界、魔法大陆、中国古代……修炼有成的顾家三人体验着不同位面的多彩生活!
  • 圣冥之轮回

    圣冥之轮回

    魔王的复仇之路,让我们一起见证魔神的改变。
  • 琉璃魂

    琉璃魂

    蛇族公主的一滴眼泪,这片大陆的诅咒。任蜜儿,一个公认的乖女孩儿,和爷爷学了十几年的医术武功,一朝穿越,发现,都白学了。这是一个玄幻的世界,妖族,魔族,仙族就连人族,都在修魂。看看甜甜的任蜜儿,怎么成为百炼琉璃。温顺的小绵羊,走向强者!
  • 有一种暗恋叫青春

    有一种暗恋叫青春

    许多年后,我再也见不到他们,我们失去所有联系,想念时,我只有哭泣,哭泣时,我只有回忆,回忆时,我一字一字写下,属于我们青春的故事.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快,甚至超过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参与多边贸易机制时也参与到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去。从发展趋势上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也将造就更高级的经济整合。
  • 听雨游龙

    听雨游龙

    杜白,一个阴差阳错,和异世的两个极品高手同时穿越的年轻人,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中国的西汉……而且是最为郁闷的霍家掌权时期~~~~且看杜白如何以区区一人之力,与权倾朝野的霍光一党斗智斗勇,于朝堂之上舌战群儒,将伟大的科举制提前了近九百年,如何平南蛮,斗匈奴,成就杜白的不朽壮举!!~~~~而且……杜白语录:“美女们好~~~~”
  • tfboys之爱无悔

    tfboys之爱无悔

    彭紫妍、夏雨嫣和伊小沐竟然结识了tfbos!而且还是邻居,她们会和tfboys发生什么呢?嘿嘿,读了不就知道了!
  • 战争科技树

    战争科技树

    内容简介2.0.1.这是一本扯淡的科幻小说。里面的大部分设定都是在扯淡。over
  • 七之魂隐

    七之魂隐

    一个拥有特殊能力的中国女孩,一个对爱情执着坚定的日本男孩。他们的爱情何去何从?一个个事件的背后,每个灵魂都向你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异国,同性,身残,牢狱,外表,时间,金钱地位,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是一个关系着灵魂的问题,他,她,它,请你和我一起见证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