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她只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如果没有这次机遇的话,杨澜也可能也会活得很优秀,但却绝不可能这么早、这么快又是这么轰轰烈烈地成名。
正如杨澜在自传里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一个意外的机会,今天的我恐怕已做了什么大饭店的什么经理,带着职业的微笑,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了。”而这个意外机会的掌握,正是靠着她的善于表现自己。
这个机会便是泰国正大集团结束了与几个地方台的合作,转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正大综艺》。双方决定要挑选一位有大学经历的女孩子做主持人,杨澜也被推荐参加试镜。
说实话,杨澜并不被人看中,只是因为她的气质较佳,所以才能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总决赛。后据一位导演透露,虽然杨澜被视为最佳人选,但是被有的人认为还不够漂亮,所以是否用她尚不能确定。
最后确定人选的时候到了,电视台主管节目的领导也到场了,他们要在杨澜与另外一位连杨澜也不得不承认“的确非常漂亮”的女孩子中间选择一人,这将是最后的选择。杨澜的好胜心一下子被激起,她想:“即使你们今天不选我,我也要证明我的素质。”
这次考试两人的题目是:一、你将如何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二、介绍一下你自己。
杨澜是这么开始的:“我认为主持人的首要标准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强烈的与观众沟通的愿望。我希望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因为我喜欢旅游,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快感是无以伦比的,我要把自己的这些感受讲给观众听……”
在介绍自己时,杨澜是这样说的:“父母给我取‘澜’为名,就是希望我有像大海一样的胸襟,自强、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一点……”
杨澜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没有一点文字参考,她的语言流畅,思维严密,富有思想性,很快赢得了诸位领导的赏识。人们不再关注她是否长得漂亮,而是被她的表现深深吸引住了。据杨澜后来回忆说:“说完后,我感到屋子里非常安静。今天看来,用气功的说法,是我的气场把他们罩住了。”
当杨澜再次回到那个房间,中央电视台已经决定正式录用她了,这次面试改变了她的一生。
找到自己的优点,确定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位置,即有些人所说的人生坐标。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谁就取得了获得成功的优先权。
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出生在一个贫寒演员家庭,1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生活。
他母亲16岁就开始在剧团演主角,卓别林认为,“她有足够的资格当一名红角儿”。但是她的嗓子常常失润,喉咙容易感染,稍微受了点儿风寒就会患喉炎,一病就是几个星期,然而又必须继续演唱,于是她的声音就越来越差了。
卓别林5岁那年的一天晚上,他又一次和母亲去一家下等戏馆演唱。母亲不愿意把他一个人留在那间分租的房子里,晚上常常带他上戏院。
那天晚上,卓别林站在条幕后面看戏,只见他母亲的嗓子又哑了,声音低得像是在悄声儿说话。听众开始嘲笑她,有的憋着嗓子唱歌,有的学猫儿怪叫。他糊里糊涂,也闹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噪声越来越大,最后母亲不得不离开了舞台,并在条幕后面跟舞台上管事的顶起嘴来。管事的以前曾看到卓别林表演过,就建议让卓别林上场。
在一片混乱中,管事的搀着5岁的卓别林走出去,向观众解释了几句,就把卓别林一个人留在舞台上了。面对着灿烂夺目的脚灯和烟雾迷蒙中的人脸,卓别林唱起歌来:“一谈起杰克·琼斯,哪一个不知道?……可是,自从他有了金条,这一来他可变坏了……”
卓别林刚唱到一半,钱就像雨点儿似的扔到台上来。他立即停下,说他必须先拾起了钱,然后才可以接下去唱。这几句话引起了哄堂大笑。舞台管事的拿着一块手帕走过来,帮着他拾起了那些钱。卓别林以为他是要自己收了去,就把这想法向观众说了出来,这一来他们就笑得更欢了。管事的拿着钱走过去,卓别林又急巴巴地紧跟着他,直到管事的把钱交给他母亲,他才返回舞台继续唱。台下的观众笑的笑,叫的叫,吹的吹口哨,气氛更为热烈……
受到这种鼓励,卓别林也来了劲,他无拘无束地和观众们谈话,给他们表演舞蹈,还做了几个模仿动作。有一个节目是模仿他母亲唱支爱尔兰进行曲:“赖利,赖利,就是他那个小白脸叫我着了迷,赖利,赖利,就是那个小白脸中了我的意……,那位高贵的绅士,他叫赖利。”在唱歌的时候,他把母亲那种沙哑的声音也模仿得惟妙惟肖,观众被这个5岁的小男孩逗得捧腹大笑,扔上了很多钱。
卓别林后来回忆说:“那天夜里在台上露脸,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母亲的最后一次。”正是那次表演,卓别林找到了自己的优点,确定了自己的位置,从而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在关键时刻,要勇于自我推荐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千万不要犹犹豫豫、畏首畏尾,更不要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要勇于自我推荐,这样才会抓住机会出人头地。
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堪称由于自我推荐而出人头地的经典。
战国时代,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三度拜相,礼贤下士,宾客投奔者数千人。
有一年,秦军围攻赵国,赵王命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救援。平原君打算带领20名能文能武的随员,如果恳请不行,便以死相拼,迫使楚国联兵。谁知挑来挑去,只选了19人,还差一名。
这时,有一位门客毛遂,自告奋勇,表示愿随平原君出使。当平原君知其已在自己门下呆了3年,便以锥子装在口袋中,其尖马上就能显露出来的比喻,认为毛遂在门下3年默默无闻,不能胜任此次出使,劝其留下。
毛遂回答说:我今天就请求把我装在袋中,如果我早一天进入袋里,不仅尖端可见,还能脱颖而出呢!平原君见其很有辩才,便同意毛遂的请求,一同出使楚国,而毛遂也没有令众人失望,在和谈不成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迫使楚王签下和约。
回到赵国后,毛遂被拜为上卿,一夜成名。毛遂的成名,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勇于自荐。自我推荐需要一种特殊的勇敢,这种勇敢表现为在关键时刻或面对困难和逆境时,自荐者能挺身而出。因此,他们比同一能力水平的人多了一次出场机会,也比能力高于自己但胆怯的人多了一次竞争的机会。
在围棋界,聂卫平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可有什么事最使他难忘呢?聂卫平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觉得最难忘的事要数1974年12月9日与日本棋手宫本直毅九段,在上海下的那盘棋了。”
原来,当年这位日本棋手到我国访问,连胜我方6位棋手,并准备以最后一胜庆祝生日。那时聂卫平刚20岁出头,血气方刚,看到日本棋手在我国棋坛畅行无阻,很受刺激,于是他自荐要求上场,态度非常坚决、迫切。
聂卫平终于获准与宫本直毅九段进行其在华的最后一战。这盘棋磨战了10个小时,聂卫平最终获得了胜利。
聂卫平回忆到:“当人们为我的胜利而感到由衷的高兴时,而我,已经连站都站不起来了。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千,欣喜若狂!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这一盘棋的胜利太重要的。这不仅是我第一次赢日本九段,而且奠定了我的围棋生涯。”此后,聂卫平被正式调进了国家队。
一个人有深硬的功底和才华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找机会表现出来,别人又怎么会知道?在机会面前,要勇于把自己推出来,这样才能够抓住机会出人头地。
“枪打出头鸟”、“出椽的木头先烂掉”,这些消极保守的传统思想是不足取的。自我推荐的精神来自自信和勇气,这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任何一个功成名就的人,无疑都具有敢做敢为、无所畏惧的气魄;他们竭尽全力,越过障碍,终于登上了成功的巅峰。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推荐并不是无条件的,千万不可信口开河。在自我推荐前,一定要对自己“掂量”一番,要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有自知之明。
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掌握一技之长
研究任何东西,都可以让你拥有一技之长。有一技之长的人,永远不会变成乞丐,而且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很多人的成功都是从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开始的,萧玉斌专门研究整条鱼脱骨法,结果成了著名的厨师;沃伦·巴菲特专门研究股票,结果成了股票投资专家、亿万富翁;比尔·盖茨专门研究计算机软件,结果成了世界首富……我们不一定能成为比尔·盖茨式的人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我们潜心研究于自己的兴趣,就会掌握一技之长,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在辽宁省锦州市西北市郊的一个农村,有一个小姑娘叫吴桂花。也许是天生脑子笨,小桂花上小学时,算术、语文从未及格过。上初中,学校不收,父母百般恳求,再加上初中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总算收下了。但学校规定,如果一年没有长进,桂花就得自动退学。一年到了,小桂花的学习还是没有进步,父母只好把她领回家。
有一天,桂花的舅舅从城里来了,知道了桂花的情况,就把桂花带到他开的饭店去当服务员。那一年,桂花才15岁。几个月后的一天,舅舅来到一个雅间,看到桌子上摆着一小盘雕花,是用苹果雕的,玲珑剔透,让人百看不厌。
舅舅端详欣赏着,赞不绝口,问道:“是谁雕的?”
这雅间服务员是桂花,她说:“是我。”
舅舅一脸疑惑地看着她:“真的?”
桂花马上拿出一个苹果,当场雕了起来。她的刀法非常娴熟,只用了几分钟,一只雕花苹果便做成了。
舅舅特别激动:“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个特长。”
桂花说:“我家有个苹果园,我放学没事就到苹果园去。地上苹果多,我就拿一把小刀削着吃。吃不了,就削着玩,渐渐地就开始雕刻。我天天去果园,从不间断,现在已经七八年了。”
“太好了,这回你有用武之地了。”舅舅说。
从此以后,饭店宴席上,只要摆上吴桂花雕的龙凤鲜花,就会使席面增辉,令顾客称赞不已。有时客人要求见见雕花人,当他们一看站在面前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时,都惊诧不已。客人兴致高时,要吴桂花当场献艺。
吴桂花17岁那年,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宴会雕花大奖赛,一举夺魁。
当桂花走下领奖台,记者们一下子都围了过来,争着问道:“你的天才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翻译把问话告诉吴桂花,桂花回答说:“我不是天才,我是一个笨女孩。老天只给我苹果,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是的,老天只给了她苹果,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创造生命的辉煌。兴趣是人生的“雕刻家”,而专注便是一把灵巧的刻刀,有了这些就足够了,就可以雕出芬芳而璀璨的人生。
吴桂花由于长期从事雕刻的专门研究,进而掌握了一技之长,所以才能从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
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就会有所成就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目标太多,往往什么事都做不好,所以目标要专一。卡莱尔说:“即使是最弱的人,只要集中其精力于单一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分心于太多的事务,可能一无所成。”
漫漫历史长河中,在风浪的吹打下,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除了社会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找不到他们为之奋斗的具体目标,整天东一榔头,西一棒锤,今日种瓜,明日点豆,结果一事无成。
而成功者往往能将目光集中在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地奋斗,并且在向目标奋进的过程中,常常运用想象提醒自己目标的所在。
拉马克于1744年8月1日生在法国的毕加底,他是兄弟姊妹11人中最小的一个,也最受父母宠爱。拉马克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个牧师,送他到神学院读书。
后来,由于德法战争爆发,拉马克当了兵,因病退伍后,他爱上了气象学,想自学当个气象学家,于是整天仰首望着多变的天空。
再后来,拉马克在银行里找到了工作,想当个金融家。
很快的,拉马克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
这时,他的一位哥哥劝他当医生,拉马克学医四年,可是对医学没有多大兴趣。
正在这时,24岁的拉马克在植物园散步时遇上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卢梭,卢梭很喜欢拉马克,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在那里这位“南思北想”的青年深深地被科学迷住了。从此,拉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拉马克35岁,当上了法国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员,又花了15年,研究植物学。当拉马克50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动物学。此后,他为动物学费了35年时间。
也就是说,拉马克在24岁以前,虽然做过很多事,但一无所成。从24岁起,他集中精力,目标专一,用了26年时间研究植物学,35年时间研究动物学,于是,拉马克成了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像24岁以后的拉马克一样,很注意把精力用在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成功者们通用的最佳方案。
曾经有人问牛顿怎样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回答说:“我一直在想着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