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8400000002

第2章 引子(2)

战争爆发的前三周里,苏军28个步兵师被全歼,存活下来的部队,其兵员也减少一半,有的甚至更多。战争爆发的20天内,苏军驻守在前线的兵力损失1/5,大约60万人,而当时的兵力约有300万。仅在明斯克,就有328898人被俘虏,成千上万的军人失踪。

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知道,为了收复失地,苏军到底牺牲了多少生命。

1945年,当战争取得胜利后,斯大林称牺牲了1000万人。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还大方些,称有1000多万人牺牲。戈尔巴乔夫在位期间,这一数字上升至2700万。或许谁也不知道这个精确的数字。

1941~1945年,没有人统计前线或后方的死亡数字。战后,那些试图搞清战争史的人会被当局视为颠覆破坏分子,当局也对各种信息讳莫如深。

即使根据苏军最高统帅部的保守估计,苏联牺牲的军人也在860万~1140万(同期希特勒在东西两线共损失兵力325万人)。有580万苏军被纳粹俘虏,在集中营充当苦力,其中的300万人死亡。尽管英法两国比苏联早两年参战,而且英国还遭受过德国持续的狂轰滥炸,但英国、法国和美国死亡的平民和士兵都没法和苏联的人员伤亡相比拟。

战时,法国、英国、美国的平民和战斗人员伤亡总数分别为81万、38.8万和29.5万人,换句话说,其伤亡人数分别只占其总人口的1.9%、0.8%和0.4%。而按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2700万人计算,则占苏联总人口的13.6%。苏联的1710个城镇、7万个村庄或毁于战火或被严重破坏,4万座医院,8.4万所学校,还有4.3万个图书馆被损毁。这是苏联现代史上空前的劫难。

当然,战争统计数据不只包括死者,还包括活着的人。

许多人都留下了无法医治的身体和精神的创伤。

由于政府的无能,所有的人都深受其害。从战场归来的人们精疲力竭,理想破灭。因为路况太差,引擎被堵塞,甚至在与敌人交火前,一些部队的坦克就损失过半;因为指挥官的犹豫不决,贻误战机,许多士兵做了无谓的牺牲;因为没有疏散平民,许多家庭毁于前线的军营中。后方的情况也非常可怕。苏军的溃败,使德军在战争爆发的前十天就得以向东推进350英里,苏联最大的工业区和农业区都被德军占领。到1941年底,有2000万苏联人生活在德军占领区。占领区内,犹太人和布尔什维克党员被德军逮捕、处决,其他人则长期经受着饥饿、种族折磨的苦难,更不要说由传染病和极度的严寒带来的灾难了。

希特勒严禁占领区的官员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和教育,他想把德国人移民到乌克兰肥沃的土地上。至于苏联,希特勒想把她变成荒芜之地,或许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他要在圣彼得堡修一个水库。

战争的影响延续到战后。克里姆林宫成功地把6月22日的战争创伤用于控制百姓,不管食物多么短缺,百姓的自由多么有限,苏联百姓总是被提醒——战争有多么的糟糕。

有关战争的电影、歌曲和文学作品大量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也被政府用来开脱其战争中的许多失误。

战争终结了苏联的女权主义。战前,妇女能当飞行员和政府部长。尽管战争中有近100万妇女在前线作战,还有几百万妇女在后方与男人并肩工作,但战后,她们却都进了厨房。数年的战争,成就了参战男人的豪情,使这个国家又回到了家长制的时代。斯大林放弃了女权主义,把它视之为非俄国的、外来的一个概念。

战争加剧了俄国人因为抵御严寒而养成的饮酒习性。确实,俄国人在饮酒上,从来没有节制。四年战争期间,斯大林下令,军人每人每天分配一瓶伏特加酒。这足以使下一代俄国人沉湎于酒精之中。

战争也使俄国和东欧各国在21世纪仍然难以和解。

1939~1940年,莫斯科与希特勒做交易,肢解了东欧诸国,反过来,又指责他们在1941年6月战争爆发时搞破坏活动。对此,立陶宛、乌克兰、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仍然记忆犹新。1941年6月24日,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的市内游击队袭击了沃尔夫的苏军。许多乌克兰人把他们视为自由战士,而俄国人则一直把这些人视为亲纳粹的暴徒。

苏联人并不清楚其领导人对6月22日的灾难应负的战争责任,而且在其后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当战争结束时,很容易的,他们就被引入一种强烈的排外情绪之中。时至今日,这仍然影响着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从俄罗斯强烈反对北约东扩的行为中就能看得很清楚。反对北约东扩的警示语就是:“我们不能让另一个6月22日发生!”

战争的前十天,苏联西部领土遭受的破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德军向南推进了150英里,向北推进了350英里。苏联的优势丧失得非常明显,直到1944年底——离战争结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苏军才收复了6月21日战争爆发时失去的领土。

然而,为什么把这些优势让给了德国?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的?人们仍然不清楚。为什么?在苏联时期,政府不想让人们来研究这些问题。因此,这方面的文献也非常有限。这样,那些研究苏联二战历史的学者们,只好把焦点集中在苏军战士勇敢作战的故事上,如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列宁格勒保卫战时,苏军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

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过去,重新剖析无数的意识形态神话和假相。历史学家重新发掘丰富的档案文件,元帅的亲属们也在出版他们未经审查的回忆录,二战老兵也提供了未经审查的口述历史资料。这样,1941~1945年发生的那一幕幕悲剧才开始成为许多热门话题。这些新资料催生了许多有关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书籍,也能告诉我们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以后的前十天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这些丰富的资料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苏联间谍和外交官的电文,政治局分类文件,总参谋部备忘录,警察局备忘录,斯大林办公室日志(这份日志非常有价值,它记录了一些将军有意忘记的会议),上级指挥部的命令、指示。还有一些回忆录和笔记,如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朱可夫元帅,海军司令尼古拉·库兹涅佐夫、马特维·扎哈罗夫元帅(Matvei Zakharov)、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还有其他一些级别较低的将军和政府官员。这些资料相当重要,它可以让人们搞清许多关键问题。

斯大林确实在准备抢先进攻德国,这个话题被历史学家们争论了很长时间。虽然确凿的证据还没有被发现,没有斯大林签署的、有明确进攻日期的文件,但新的证据表明,苏联领导人早在1940年夏天就开始制订这个计划了,他们希望能在1942年夏天发动攻势。我们还得到了许多来自布尔什维克党和军队的属于最高机密级的文件。根据这些史料,对斯大林是否准备抢先进攻德国,这个困扰历史学家几十年的话题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

与人们的想法相反,1941年,斯大林并没有对德国在边境地区集结兵力无动于衷。他意识到了这个危险,但依然深信希特勒不可能在1942年夏季前发动侵略。考虑到苏联还有时间,他推迟了最后的备战。

1941年4月,苏联政府与访问莫斯科的日本外相松冈洋右(Yosuke Matsuoka)签订了中立协议,这解除了日本对苏联东部地区的威胁。直到这个时候,斯大林才下令做好抢先进攻德国的军事准备。这已是1941年4月15日~5月5日的事了,但为时已晚。

苏联红军陷入了进攻和防御的战略困境之中,而最终却是一无所获。斯大林的犹豫不决让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现在人们开始重新认识1941年情报的价值,那些情报都在向苏联发出警告,德国即将进攻苏联。一些情报甚至猜出了进攻的具体时间。但相当多的情报早在一年前就预测到这场战争。

早在1940年夏天,这些容易让人误解的情报就源源不断地送来,这使得斯大林怀疑所有这类情报的可靠性。

仔细研究这些文件,就会发现,人们高估了斯大林政府的总体效率。

战争前夕,军队没有后备的指挥员,克里姆林宫没有地下掩体,铁路也不能有效地运送军队,军工厂不会制造用于防御的定时炸弹。战争爆发前,德军突击队在西线试图中断苏联所有的通信联络,让苏军的通信瘫痪。苏联的警察部门也未能阻止他们的破坏活动。

苏军溃败之时,苏军高级指挥员没有像1812年的俄国将军一样,建议把溃退的苏军撤至后方。当时,当那些俄国将军发现无法抵抗拿破仑的军队时,俄国将军们下令后撤。但此时每一个红军高级指挥员都和斯大林一样,认为后退就等于投降。至于西线惨烈的抵抗,有时被称之为战略后退,是毫无价值的。

斯大林下令进行无谓的抵抗和反击,使苏军的兵力分散,让腹地暴露在外,这又导致乌克兰和北高加索的丢失,让德军进入伏尔加河流域。在乌克兰西南前线,苏军被迫进行反击,使这种失败的战略达到了顶点。

现在我们知道了战争爆发后斯大林脱离国家事务的程度。过去都认为斯大林没有消沉过,也没有放弃过指挥权。然而,这些看法都不对。他的指挥并不稳定。

6月29和30日,斯大林不在克里姆林宫办公,按要求,这两天他应该待在那里。虽然只有两天时间,但他战时的办公时间就好像一下子缩短了,也发生了许多误会。当第一份战报在早晨被送到莫斯科时,他还在熟睡中。等他到达克里姆林宫时,已是下午或傍晚了,德军已推进30英里,他的命令还是根据早上的战报作出的,这已于事无补了。

战争前夕,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和总参谋长朱可夫尽了最大的努力来说服斯大林,战争迫在眉睫。然而,新的资料表明,他们两人在战争爆发前十天里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听命于斯大林,指挥了那些自杀性的反击战。在之后的三年里,朱可夫成为二战的英雄,1945年5月,他率军攻下了柏林。过去,朱可夫一直被视为苏联红军的圣人,他是智慧的战略家,更是一个忠诚的战士。然而,现在看来,对他的评价过于慷慨了。1941年6月,他指挥了西南方面军部队的反击战,战后他对此大加评说,就是一例。具有超人的毅力和才能以及惊人的冷酷的朱可夫,理所应当来指挥那些元帅们。但无论是他,还是名声稍次于他的铁木辛哥和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Konstantin Rokossovsky),都不值得大加赞扬。他们或许赢得了将自己化身为纪念碑的权力,但终究不能成为偶像。

研究这些新资料,人们也会得出另一个结论:从斯大林的视角看,1937~1939年的大清洗完全是合理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次大清洗损失3.5万名红军军官,这也是导致1941年苏德战争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让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和准备的军官带兵打仗,确实就是这样的结果。但这场清洗也加强了苏联的势力。如果没有这次大清洗,反政府或反斯大林的叛变也会在德国入侵苏联后发生。

许多人都对政府有怨气,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有30万人加入了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Andrei Vlasov)将军的“俄国解放军”(Russian Liberation Army),这是由纳粹鼓动起来的一个叛变者组织,成员都是苏联战俘。毫无疑问,许多战俘之所以加入这支队伍,就是为了逃离纳粹集中营。但无可争议的是,还有许多人觉得,德国的入侵是推翻斯大林的绝好机会。不止弗拉索夫将军,还有许多红军将领也与纳粹合作,像波格丹诺夫(Pavel Bogdanov)少将。在大清洗中,他因为和一个女打字员发生了不正当性关系,而被暂时开除了党籍。1941年6月,这位少将所在的第48师参与西北方面军作战,在三天时间里,损失惨重。被俘后,在战俘营里,他很快供出了两个红军政委,使他们都被纳粹处死。之后,他加入了俄国第二纵队(Second Russian Squad)。如果算上那些有意推翻斯大林的军官——不过他们都要在脱离红军后才敢这么干,这个名单会很长。大清洗挽救了斯大林和苏联,苏联得以延续50年。

战争后果的思考是痛苦的。

1941年,世界上最危险的恶势力莫过于希特勒了。但苏联的壮大,也使整个世界受到极大的影响。斯大林发动了新一轮的清洗,它也波及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中国。与此同时,如果苏联没有从1941的失败中重新站立起来,那么,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苏联的胜利,阻止了纳粹德国向中东、印度的扩张,乃至与日本的会合。如果没有打败纳粹,法西斯轴心国就会入侵美国,这对势力强大的美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苏联最困难的时候,丘吉尔宣布英国支持苏联,这一点也不奇怪。尽管丘吉尔并不喜欢共产主义。

正是斯大林在战争爆发前十天的失误,才使得希特勒在战争初期取得胜利成为可能。

1941年6月,斯大林反复无常的心理,几乎让整个世界遭遇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同类推荐
  • 狼群续之锋芒毕露

    狼群续之锋芒毕露

    现代战争,一些比较难的任务都会教给更加精锐,更加不要命的人去完成,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雇佣兵!他们嗜血,他们冷酷,他们无情,凡是有战争的地方,都少不了他们的踪影。他们时战争野狗,闻血即来!PPSS:本书已经到了后期,与预期中的字数和情节相差不远了,大家可以收藏开始阅读了!
  • 锄奸

    锄奸

    八路军在夜间忽然被日军包围,经过苦战终于突围。可是,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更加蹊跷,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了面前,那就是,我军内部出了汉奸。是谁向日本鬼子透露的情报呢·····
  • 抗日之魔鬼传说

    抗日之魔鬼传说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来到抗日时期,你是会挺身而出,还是会泯然众人。你是会叛国投敌,还是会奋勇一战!
  •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敌军工作是包括伪军在内的,也称敌伪军工作。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伪军,争取伪军反正,削弱和消来敌人的力量,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的战绩也是显著的,积累的经验也是丰富的。本书为集了中撰写争取和教育俘虏,对伪军则略而未写。二是关于朝鲜独立同盟问题。在侵华日军中有一部分是被强征入伍的朝鲜籍士后,他们被八路军、新四军俘虏后觉悟起来,反对日本法西斯军部发动的侵略战争,组建成立了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和在华日人反战团体一起,配合八路军、新四军敌工部门,进行瓦解敌军的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4——战役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4——战役篇

    本书主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空战、陆战战役。内容包括伦敦保卫战,闪击丹麦、挪威,荷兰空降作战等。
热门推荐
  • 幸福的女人不偏科

    幸福的女人不偏科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个优质女人更是难上加难!漂亮点吧,太惹眼,不漂亮吧,拿不出手;学问高了,没人敢娶,学问低了,没人想要;自己挣钱吧,男人望而却步,靠男人养吧,说你吃闲饭;生孩子,怕被老板炒鱿鱼,不生孩子,怕被老公炒鱿鱼……在女人的一生中,具体来说有事业、家庭、婚姻、理财、健康等几门功课,每门都很重要,它们都是幸福的元素。本书总结出了很多幸福女人事业、家庭、生活可以兼得的智慧,现身说法教会女人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从而让女人拥有圆满幸福的一生。
  • 《战神永生》

    《战神永生》

    敌人是什么?斩杀便是了。所谓战神,就是踩着尸骸血骨,绝不倒下,万载永生!
  • 重生之如花美眷

    重生之如花美眷

    如花美眷,终抵不过似水流年。他连中三元经世之才,却是她的杀身仇人;她曾指天发誓若有来生,定叫这些害她之人生不如死,血债血偿!而老天,果然有眼!赐她一世报仇雪恨!他貌如神祇,世间之人事无不在他的算计之中。却为了她,将天下当成了手中的棋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桃花羞,伴懊侬

    桃花羞,伴懊侬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不知道我是否后悔遇见你,在那个最好的年纪。即使我们的结局逃不过分道扬镳,我们是否愿意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我希望在下一个路口还能遇见这个路口错过的你,也许只是在茫茫人群中匆匆而过。我多次想象与你朝夕相处的日子,却习惯于失去你的生活。
  • 惨恒冠下

    惨恒冠下

    一个某名的王冠出世,在周围的暗道中早已风起云涌,每一个人都在压低自己的呼吸,屏气凝神地悄然前行,狩猎着其他贪婪的夺宝者,也等待着被别人所狩猎。在这场争斗中,没有人发现,王冠背后的双目也在冷眼注视着每一个人。无尽的谜团在前路展开,黑暗中窜动的身影也在安然等候,一切都注定要发生。邪恶将人聚于一处——亚里士多德
  • 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一生要注意的50个细节

    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一生要注意的50个细节

    习惯和细节是一种功力,它们表现修养,蕴藏机会,凝结效率,产生效益,是成功的征兆。做最有魅力的人,过最精致的生活,成最经典的人生。本书对人生中不可忽略的50个习惯和50个细节加以论述,内容涵盖范围广,案例丰富,主题选择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相识,相知

    相识,相知

    请大家多多关注哦,大大第一次发
  • 新一战风云

    新一战风云

    穿越威廉二世,战斗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一场绝不雷同的一战将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 偏偏年少生了情

    偏偏年少生了情

    相爱本就不容易,何其有幸,可以遇到一个陪你走过童年,走过一生的人
  •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造,也是代代人沉积的一份文化遗产。它是构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很爱好、也很熟悉戏曲。他在倥偬之馀,和人民大众一同欣赏各种戏曲,聆听各家曲调,凡是民众所喜爱的,他也喜爱,如京剧、晋剧、豫剧、秦腔、越剧和昆曲。别人看戏听曲看热闹,评雅俗,而他却还常能从戏里找出富有哲理的学问,古为今用,并在现实生活,寻得有关政治斗争、策略战略、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借鉴,作出与众不同角度的、颇见独特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