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7000000039

第39章 位置(4)

精简整编终于开始了,只不过比原计划推迟了半个月。

史志办的不平静,引起上级很大关注。告状信满天飞,出现“张冠李戴”事件,网上热炒,负面影响不小。头三脚没踢开,主任感到很没面子,上级对是否继续使用他,也有了不同声音。

精简整编冲击最大的,就是中层领导。这个层次的人要想继续担任相应职务,就得脱胎换骨地重新竞争上岗,和血气方刚、有才有识的年轻人同场竞技,要想胜出谈何容易?

姜晴问陆战:“你还不报名?”

陆战很干脆地说:“我没资格!”

姜晴忙说:“报得人很多,其他见习人员也报了。”

陆战犹豫了,他开始对这份工作有些不感兴趣了,至于当领导压根就没想过,那么他在这里耗着究竟图什么呢?整编不整编与他有关吗?

陆战沉默了好久,他觉得眼下还需要有个落脚吃饭的地方。想到自己的标准已经降到维持生存的地步,不由有些心酸。

这期间,梅林又给他打过电话,说特别需要一个写手合作。其实,他和梅林上大学时,就有过合作的基础。那时的梅林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有音乐特长,她会弹钢琴,声乐也很入门,每次学校文艺演出,她既是组织者,又是当然的参与者,陆战那时就与她合作过一个话剧,受到一致好评。可每次梅林提出与他合作,陆战都是犹犹豫豫的,他从心里舍不得史志办这个位置。总寻思:等纳了编,用业余时间也是可以写作的。

精简整编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这时上级对主任的信任程度已经大大降低。原因是又出现了一封匿名信。此信措辞严谨、逻辑缜密、论据充分、文采飞扬,看了这封信的人都为之一振。

这封匿名信到处开花,从中央到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都有投递。

匿名信对这次精简整编的初衷提出质疑,批评精简整编负责人不遵守客观规律,急于出政绩,搞得怨声载道、人人自危,谴责主任生活作风不检点,花边绯闻频出,败坏了风气,这样的人岂能担当重任?

单位有人猜疑,这封匿名信出自老谭之手。不少人认为,老谭的头不好剃,第一任主任就尝尽了他的苦头。那次在中层干部会上讨论精简整编的话题,老谭持不同意见,虽然没有与主任当场争执,但事后把观点发到了史志办内部网,鼓动大家讨论。大家措辞犀利,咄咄逼人,在强大的舆论攻势下,让主任很难堪。事后,主任想拔掉他这个“刺头”,可老谭像块橡胶,看着软软的,咬却咬不动。以后老谭天天到主任办公室讲理,且坐下来就不走,直到主任又因别的事悻悻离开这个单位。

如今,老谭又出新招,在大刀阔斧的精简整编浪潮中,处处设阻,暗暗分流。

陆战看着老谭的空座位,有些发呆。桌上的物件虽然堆积如山,但摆得整齐有序,像是主人刚刚下班,上班时还会到位。

据说,那封匿名信从中央到省市领导层层都有批示,市领导还亲自到史志办进行调查了解。

不久,召开全体人员大会。会前人们普遍猜测,主任挺不住了,精简整编有可能偃旗息鼓。

坐在主席台上的主任,脑袋低垂,眼睛微闭,与宣布精简整编方案时的气宇轩昂已不可同日而语。轮到主任讲话时,掌声四起,且一直持续,主任刚要开口,就会被一阵更加猛烈的掌声压住,这显然是在鼓倒掌。主持会议的领导不得不起身,挥手将掌声止住。

主任的讲话言简意赅,但无疑又给人以震撼。他说:“我知道大家对我有成见,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精简整编势在必行,只要我在位一天,精简整编就要进行到底。”

会场上立时混乱起来,有的高声叫喊,大有群起而攻之的态势。见此状况,主持人立即宣布会议结束,说有问题单独找领导说明。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加离奇。第二天一早,主任发现有人从他办公室的门缝里塞进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女儿在美国被硫酸毁容。”

主任犹如当头挨了一闷棍,立时就蒙了。他只有一个女孩,美貌如天仙,在美国留学已四年,研究生就要毕业了。女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等于要他的命啊!他好半天才想起给女儿打电话,可电话一直无法接通,这下他可真慌了,立即报了警。

警察了解了情况后,通过美驻华大使馆与中国驻美大使馆联系,很快获取了主任女儿的信息:她安然无恙,正在教室上晚自习。

主任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主任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你家的饮水管道投掷了剧毒农药。”

这次,主任没有像上次那么慌张,但也及时报了警。经过有关部门检测,又是虚惊一场。但他心有余悸,一直在单位与大家共餐,还让家里人回乡下老家躲避了一段时间。

这两起案子至今也没有告破。纸条是打印的,上面没有留下指纹,那天恰逢监控录像检修,没有资料可查。发短信的手机号码无名无姓,是网络虚拟,没有固定地可供查阅。

姜晴在办公室边摇头边笑,说:“太别出心裁了,真难以置信!”

有人猜想这事会不会与老谭有关?但也有人却持不同看法,说这里比老谭有道行的人不在少数。

陆战猜测:“张冠李戴”事件倒像是老谭自编自导自演的苦肉计,因为,按他的脾气性格,如果与他无关,早就闹翻天了,看来他还是默认了。

陆战又不解地问自己:他这是何苦来呢?

想想,陆战又自答:可能为给新主任上眼药,好让市里领导早日换掉他,精简整编搞不成,老谭的既得利益也就保住了。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

很快,史志办组成调查小组,对每个人进行了询问。尽管陆战有些心里准备,调查小组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熟人,但轮到他时还是有些紧张。调查人很会调节气氛,一阵寒暄过后,陆战便松弛下来。他们先是称赞陆战是个老实人,并以一种同情的口吻感叹陆战见习几年纳不了编的窘境,最后才把话题转到匿名信、纸条和短信上。说有人对新主任精简整编有意见,但又不摆到桌面上,出此下策发泄抵触情绪,为党纪国法所不容,史志办的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精简整编这个大局。

陆战点点头。

接着,调查人便直截了当地问陆战是否清楚何人所为?

不清楚。调查人员看看陆战,那个准备作记录的年轻人眼神里透出诧异。

发现你周围的人有什么异常吗?

没有。

你在办公室听到有人议论过此事吗?

没有。

调查人沉思片刻,说有些事你不说,别人也会说,谁说谁主动。如果陆战能够提供可靠线索,帮助查出嫌疑人,组织上将即刻着手考虑他纳编的事。

这的确是一个诱人的承诺!

但陆战仍然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均是一问三不知,大家在办公室议论的话一个字也没有吐。陆战知道调查组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不是小孩子了,自古以来,告密者都没有好下场。

调查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开始收场,说给你添麻烦了,要是想起什么随时跟我们联系。留下联系方式,告辞。

陆战没想到这么快就完事了,他隐约感到办案人或许是有意放他一马。

接下来的日子很沉闷,同事间都有意避讳扎堆,有的打了照面,勉强招呼一声,眼神也是游离的。姜晴的电话也少了,总是一个人蔫蔫的,陆战估计:调查组也问过她同样的话。

没过几天,单位通知:在全体人员中进行作风纪律整顿,时间半月。分理论学习、对照检查、整顿提高三个阶段。整顿均利用正课时间进行,亟待处理的公务,晚上加班。整顿期间,规定任何人不得接电话,不得会见客人,不得请假。整顿结束后,每个人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稿。不少人有抵触情绪,悄悄议论:这纯粹是主任回击报复,一人得病,让大家吃药。

期间,还以保密普查为由,对每个人的微机进行了检查。结果从陆战微机的回收站里发现了那封到处开花的匿名信原稿。检查人员没有声张,偷偷报告了主任。陆战很快被请进主任办公室。面对主任的质问,陆战一脸无辜。主任也觉得“见习人员”身份的陆战不可能干这种事,便提醒陆战想想有没有人用过他的微机?陆战突然记起来了,说一周前的一天晚上,老谭打过电话,说他在办公室,他的微机打不开了,想查个资料,要自己的开机密码,陆战没多想就告诉了他。主任问:是不是晚上八点多?陆战想了想说:差不多,记得刚看完焦点访谈,讲得是查地沟油的事,那时老谭来的电话,所以印象比较深。主任说:我们查过当时办公楼门卫的录像,老谭确实来过办公室。陆战一下子急了,说:“这是栽赃陷害呀!”主任劝陆战冷静,说这事就别声张了,知道他是什么人就行了,对老谭的情况组织上已有所掌握,你们办公室的姜晴也介绍了一些,老谭的事以后会有结论。

陆战怎么也想不通,老谭会陷害自己。

陆战仔细想想:主任说得对。老谭现在闲在家里,没事找事,自己还没有纳编,犯不着跟他扯淡。再说,老谭也可能是无意的,也许他的微机真出了毛病。至于谎称用自己的微机查资料也情有可原,任谁也不会说出写匿名信的真相。

千万别与小人为敌,因为小人自有对头。

整顿结束后,每个人都像被软禁过一样,终于得到解脱。

姜晴错过了许多电话,她要一个个补打。

陆战站在玻璃窗前看着遥远的天外,感到一片索然。

又过了几天,单位召开全体人员开会。这次会议内容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主持人宣布:主任调离。

会场突然静下来,接着是一片嘀嘀咕咕的嗡嗡声。主席台上的领导,都对主任作了简要评价。说他工作有魄力,刚直不阿,敬业奉献,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什么的。最后,主任又说了几句话,他说:“我知道你们对我有怨气,但精简整编是大趋势,不精简整编就没有出路,我相信,下届主任还会举起精简整编的大旗。”言毕,会场一片骚动。

据说,组织上跟主任谈话时,他不想离开,他想舍得一身剐,也要把精简整编进行到底。但家人总觉得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在亲戚朋友再三劝说下,他最终还是妥协了。

事情总会有个结局,无论多么好的事情,也无论多么坏的事情,都会有结局。

主任调离的时候,眼里含着泪水。

会议在沉闷中结束。姜晴懒散地搬着椅子回到办公室,还未坐稳便说:“我倒觉得他还是个干事的人,不像前几任。人还是要有些良知的。”

这句话提醒了正在窗前发呆的陆战,他突发奇想,想去看看主任。

敲开主任办公室,他正一个人收拾东西,陆战上前要帮他,被主任委婉地谢绝了,他说:“我是落魄的人,让人看见对你不好。”话音刚落,果然进来几个人。

主任示意陆战不易留此,便向来人打过招呼,随陆战走出办公室。

在楼道里,主任悄声对陆战说:“我知道你的好意,但我失信了。”

陆战抬着头,闪烁不定的目光不安地看着主任,脸上努力浮出一个僵硬的笑容。

主任镇定地说:“人不一定在一棵树上吊死,以后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他像是在自慰,又像是在提醒陆战。

然后两只大手紧紧握别。

陆战有些激动,眼睛里满是忧郁。

之后,迅速传出陆战是主任的人,如果精简整编顺利进行下去,老谭的位置将由陆战取代。

史志办又恢复了平静。

周一上午十点开会,新主任就职演说。

陆战对姜晴说:“我不去开会了,感冒发烧,正想回宿舍。”

姜晴开玩笑说:“是思想病吧?是不是在留恋走了的主任?!”

陆战说:“我是怕传染大家。”

姜晴忙说:“不去不去吧,但我可以把会议主要内容告诉你,让你提前高兴高兴。”

陆战看看姜晴,又低下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姜晴诧异,说:“怎么如此不屑。告诉你吧,要对咱们这批‘见习人员’启动调入程序了。”

陆战仍低着头,“嗯”了一声。

姜晴又说:“听说这任主任识相,随和,好说话,不是大折腾型的。”言毕,搬着椅子走出办公室。

开会回来,姜晴很忧郁,全扫会前的兴奋,她对陆战说:“听说又有人刚刚办了正式调动手续。”

陆战没吱声。

姜晴叹叹气,又说:“什么时候才会轮到我们啊?近来经常睡不着,睡不着就烦闷,烦闷了就在家上网,一夜一夜的。”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既没有着急的事,也没有求人的事,更没有不愿意办的事,心里平平静静,安安稳稳,那才叫快乐。

陆战和姜晴是同命相连的人。他听着姜晴的心声,顿时生出些许惺惺相惜的同情。陆战看着姜晴的神态,觉得她确实像换了个人似的,脑门的刘海垂直下来,她虽然化过妆,但疲态还是显而易见:脸有些浮肿,眼圈重而黑,雀斑更浓密地显现出来,血丝好像植物的藤蔓肆意伸向眼眶深处。

陆战摇头苦笑,他的眼睛里少了以往的忧郁,却多了几分淡定。

午间,陆战走到花坛旁。经过工人师傅的精心护理,花坛里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玫瑰、海棠、三色堇、郁金香盛开着,也有一些含苞欲放的,它们的枝叶随时都会喷薄欲出。那些仙人掌,远远看去,像举起的双双小手,做着随时迎客的姿势。

这个夏天,办公室很平静。人们对所经历的林林总总,风风雨雨,已经疲惫了、厌倦了,都希望过平平安安的日子。

日子又回到了原点:老谭仍然是传记组负责人,在别人撰写的稿子上勾勾画画。但仍然怨声载道、牢骚满腹。陆战照样边干活边构思诗篇。姜晴还是常聊电话。

老谭再次回来上班的第一天,就和每个人谈了心,然后组织在一起开了会。他严肃地指出:有人说那封匿名信是我写的,简直是无稽之谈,纯粹是诬陷!大家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能人云亦云……

陆战想提自己微机上稿子的事,但又控制住了,他不想惹是生非。

同类推荐
  • 股市奇缘(下册)

    股市奇缘(下册)

    他们因股而结缘,又因缘而际会,最终使他们拥有了一身超能力。两块传世玉佩的出现,使得天性纯良的大成和李泽林两人被流星激发出了潜藏在他们体内的巨大能量。旅行中的一次比试,两个人意外地发现了Y星球留在天目山的超文明现象,出于好奇,他们开始顺藤摸瓜。经过几番周折和历险,当撩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后,终于揭出了近百年来地球上发生的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战争和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
  • 女强人西藏邂逅爱情:轮回

    女强人西藏邂逅爱情:轮回

    向死而生,寻找陌生的自己,一趟再也没想回来的旅行。未婚生子的商场女强人,在事业的巅峰把车、房、钱送人,孤身一人光头入西藏,而且“去了就不准备回来了”。在西藏,她用十分钟邂逅了爱情,差点被人灌醉“做了压寨夫人”,用生命作燃料,双腿走遍神山圣湖。普通的藏族人和藏地上师一样,给她最大的心灵安慰。人能去和人不能去的地方她都去了,阿里、墨脱、珠峰、城堡、寺庙等等,各式各样的人物,朝圣者、喇嘛、背夫、军人、修行者、原住民、诗人、画家等先后进入她的视界和心灵。这趟旅途的终点是解脱。
  • 在远处燃烧

    在远处燃烧

    小羊被华强抛弃后爱上一个心理变态的歌手。歌手把她折磨得生不如死,逼她打电话给初恋情人,要求她在电话里与他打情骂俏,约他去宾馆……小羊背部那可怖的伤痕映衬着一个狰狞的面孔,他持一把大剪,覆盖着暗红色的血锈,一剪子一剪子地将自己与所爱的人摧残,他痛并笑着……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本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过程。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这里写的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笔触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作者用很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作者很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 绿色尸体

    绿色尸体

    一九六五年九月中旬的一个夜里,号称我国“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三镇,仍余热未消。站在雄伟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上,扑面而来的江风清爽凉快,十分惬意。将近子夜,喧闹了一天的城市渐渐进入梦乡,天上的点点繁星与江上的点点灯火也慢慢被雾气笼罩。可有谁能想到,在这安详的夜晚,暗流正在涌动,危险正在逼近!本部文革手抄本小说原汁原味复原了当年文革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人物的思维方式也深深打上了当年的烙印,其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透着朴实和简单,然而其情节却像无数民间文学一样,本能地抓住了人性中美好和邪恶的一面。
热门推荐
  • 家国四十年

    家国四十年

    东北是个比较有特性的地方,从1910年到1950年之间,仅仅40年的时光,中国几乎所有发生的事情,都离不开东北。南北议合,清帝退位,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满蒙独立,直奉大战,郭松龄返奉,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伪满建立,一直到解放战争,国共两军争夺东北政权,都发生在这40年之间。本文通过查尔图和查国栋父子两代人的爱恨情仇,从而反映东北近四十年的历史变迁,属年代历史大戏。敬请各位赏光
  • 酒仙儿的江湖梦

    酒仙儿的江湖梦

    酷爱武侠小说的八零后妈妈每天都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闲暇的时间她都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武侠小说的编写。一次同事聚餐平生第一次喝了酒而睡的稀里糊涂,在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躺在一望无际的积雪上面,开始还以为在梦里,随着遇到以她的心态创作出来的男主她才渐渐的明白自己竟然来到了自己所写的小说里面做了女主,起初她还很高兴终于过上了仗剑江湖的日子,可身在江湖她才知道是多么的凶险,她想尽办法要回到自己的世界与老公孩子团聚可终究都是徒劳。她的笔下女主洒脱大气唯被儿女情长牵绊,她还知道女主有一场劫难历时一十六年的囚禁,她想尽办法想要改变这一切...!故事最终女主与男主还是走到了一起,为了庆祝而喝的酩酊大醉...
  • 某丘比娘的综漫之旅

    某丘比娘的综漫之旅

    某位骚年平淡无奇的被主神碰到了,开始了他(她)的综漫之旅,不过这天主神似乎因为放久了出了某些不可名状的小故障(呵呵,怎么可能。明明是本座的安排,哈哈哈!)骚年:呜呜呜~你还我小弟!
  • 雪族风歌

    雪族风歌

    一场千年的家族恩怨!一场阴谋爱情!一个意想不到的背叛!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选择!一切尽在《雪族风歌》。希望书友们多多收藏,一天投一票啊,谢谢支持啊。
  • 创世枪魂

    创世枪魂

    夜枭世家,本是当时一个举世无双的功夫门派,然而在夜枭即将出生的那年,一次毫无防备的意外,是他们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事情,随后便遭到了军队残忍地追杀。直到两个月后伴随着夜枭的出生,他们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逃离现代科技的追捕,只好将夜枭托付给了他们当时最值得信任的人,沐君成沐中将,然后纷纷失踪于世。然而在二十年后的今天里,早已长大的夜枭竟然也收到了一封神秘邮件和两个游戏头盔,从此,他边怀揣着这个秘密,开始了他长达四年的复仇之路……
  • 非乐之美

    非乐之美

    首先抱歉这本书原本应该是古代言情,可我却弄成了玄幻言情。一念之间的错就如一场无端飞来的横祸,她乐开怀世界再度产生颠覆,命运再次给她的玩笑,她决定不再懦弱,而是让所有人都败下来。
  • 紫禁回忆录

    紫禁回忆录

    冥冥中早已注定,她,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他,是潇洒尊贵的十三阿哥,她,是纤娇灵透的官家闺秀,那一年,她第一次进宫,在她最美丽的时候!那一年,他第一次遇见她,在他最落寞的时候!她倾尽自己全部的爱,只要陪在他的身边,与他相携走过漫漫的人生路程!见证无悔的誓言!
  • 农村兵

    农村兵

    小说以农村兵鲁兵为主人公,以其军营经历为线索,真实记录他曲折、艰难的成长历程,书写以鲁兵为代表的农村兵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和人生冷暖,挖掘他们隐秘而复杂的情感内心世界。小说以农村兵鲁兵为主人公,以其军营经历为线索,真实记录他曲折、艰难的成长历程,书写以鲁兵为代表的农村兵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和人生冷暖,挖掘他们隐秘而复杂的情感内心世界,生动描绘出一幅当代军营生活的画卷。作品中塑造的一群农村入伍的战士,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 冷情boss宠娇妻

    冷情boss宠娇妻

    当他满足了她年少时所有的幻想,她是否会放下心中的迟疑,将自己完全交付与他?当他一遍遍温暖她的心,她是否会将一辈爱牵系与他?无论如何,要始终记得,这世上,你终究会遇见一人,爱你入骨,疼你如命,执你之手,共走一生。
  • 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

    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

    由于学识、经验、能力、性格、思维等诸方面的限制,教师由于认识和行动上产生了偏差,在教学过程中走入误区在所难免。本书列举了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甚至错误,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这些问题在教学中的呈现形式,提出解决的方案,引导教师避免或者走出误区,通过"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引导教师做一个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更快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