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乐观的情绪
一个发展迅速的科学研究机构,至今已经进行了104项科学研究工作,研究对象达1万5千人,现已逐渐证明:乐观能帮助你变得更幸福,更健康,并且更能获得成功。而悲观呢?正相反,能导致你绝望,患上疾病和走向失败,并且与心情沮丧、孤独寂寞和羞怯畏缩有密切的关系。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赖斯大学心理学家克雷格·安德逊说:“如果我们能引导人们更加乐观,这就好比是给他们注射了防止精神疾病的预防针。”
美国宾夕法尼州匹兹堡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可·沙尔解释说:“你的才能当然重要,但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想法常常成为决定你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部分原因是: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挑战和失意时,各自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一项专业课题研究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马丁·塞立格曼和同事彼得·舒尔曼,对人寿保险公司的营业人员做了调查。结果,他们发现在资历较深的营业员中,思想乐观者的推销成绩,比思想悲观者高出百分之三十七;在新雇用的人员中,乐观者的推销成绩比悲观者要高百分之二十。受此影响,保险公司雇用了一百名在应考中落选而在思想乐观性上得分很高的人为营业人员。这些人,在过去根本不可能被雇用,这次却出乎意料之外,推销成绩比公司营业员的平均成绩高出百分之十。
他们是凭什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按照塞立格曼的说法,乐观者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的“解释方式”。当事情出了差错时,悲观者倾向于责备自己。“我不善于干这个,”他说,“我总是会失败。”而乐观者则去寻找出差错的漏洞,他会埋怨天气、电话线路,甚至抱怨别人:“全怪那个顾客正巧心情不好。”若是事情很顺利,乐观者就归功于自己,而悲观者却把成功视为侥幸。
克雷格·安德逊曾经让一批学生打电话给陌生人,让他们为红十字会献血。当他们打了一两次电话而毫无结果的时候,悲观的学生就说:“我干不了这事。”乐观的学生则说:“我要换个法儿去试试。”安德逊认为:“如果感到失望,那他就不会去掌握获得成功所必须的技能。”
安德逊认为,对自我感觉的控制,是成功的试金石。乐观者感觉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事情不妙,他便迅速采取行动,寻找措施,拟定一个新的行动计划,并且博采众家之见。悲观者觉得自己处处受命运的捉弄,因而迟迟不肯行动,他认定了自己无计可施,因此也不向他人求教。
乐观者会认为他们比既成事实显现的还要高出一筹,有时,这种意念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美国匹兹堡癌症研究所的桑德拉·利维医生对患有晚期乳腺癌的病妇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发现平常比较乐观的病妇在接受治疗后,不复发的时间维持得较长。这就是生存的最佳精神状态。利维医生在一项以患早期乳腺癌的妇女为对象的试验性调查中发现,悲观的病妇情发展要快一些。
乐观的确不能治愈不治之症。但可以防止普通疾病。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一批哈佛大学毕业生的健康史。他们在班级里成绩都是中等以上,而且健康状况良好。
然而某中有的人思想乐观,有的人却悲观消极。20年以后,悲观者患有中年人疾病的,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等,人数超过了乐观者。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悲观者无能为力的感觉会削弱人体自身的天然防线——免疫系统。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克里斯朵夫·彼得逊医生发现,悲观的人都不会很好地照顾自己。他们觉得自己很被动,不能承受生活的打击。无论他怎么做,都免不了生病和其他一些不幸的事临头。于是乎,他吃饭不讲究营养,不做健身运动,有病不去看医生,却从来忘不了喝酒。大多数人都是兼有乐观和悲观的心理,但不是倾向于这一方就是倒向另一方。塞格立曼说,这是一种“在母亲的膝下”学到的思维模式。它是从千百次的警告或鼓励、千百次的责备或表扬之中发展起来的。太多的“不准”和危险警告,会让儿童觉得自己无能、恐惧,最终走向悲观。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过小小的成功的喜悦,类似学会了系鞋带。父母可以帮助他们把这些“成就”变换为对自我感觉有控制的意念,从而进一步培养出他们的乐观态度。悲观是一种不易更改的习性——但这不是绝对的。在一系列引人关注的研究中,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卡罗尔·德维克医生曾为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工作了一段时间,由于她帮助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解释方式,从“我是个笨蛋”改为“我没有用功读书”。结果,这些学生的学年考试成绩都有了长进。
匹兹堡的利维医生这样想:如果让病人变得乐观些,或许能延长他们的生命。在一项试验性研究中,两组结肠癌患者接受相同治疗,而给予其中一组心理上的协助,鼓励他们采取乐观的态度。结果证明这项工作是有益的。
积极的思想能给你带来积极的行动和反应。无数事实与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只有你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得到点什么,你才有可能得到它。
点滴哲理
许多人喜欢预支明天的烦恼,想要早一步解决掉它。明天如果有烦恼,你今天是无法解决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
驱除内心的垃圾
有一本书叫做王阳明全书,里面有一段记载说:有一个名叫杨茂的人,他是个聋哑的人,阳明先生不懂得手语,只好跟他用笔谈,阳明先生首先问:“你的耳朵能听到是非吗?”答:“不能,因为我是个聋子。”问:“你的嘴巴能够讲是非吗?”答:“不能,因为我是个哑巴。”又问:“那你的心知道是非吗?”但见杨茂高兴的不得了,指天划地回答:“能、能、能”。于是阳明先生就对他说:“你的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你心知道是非就够了。”倒有许多人,耳能听是非,口能说是非,眼能见是非,心还未必知道是非呢!你我都可能如此,耳能听是非,口能说是非、眼能见是非,而心还来必知道是非的一群!
我们有很多的是非,都是听来的,人家第一句话,就叫你暴跳如雷,第二句话就叫你泪流成河,那人家岂不成了导演,而我们也就当了演员。还有很多的是非,都是说出来的,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哪怕两片薄薄的嘴唇,都会把人间搞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可见很多的是非都是听来的,都是说出来的。
你为什么那么痛苦,就是因为你太执著,看不开、也放不下,自然把自己给绑死了,而不得解脱,若能看开了放下了就不至于如此。
如何创造幸福人生,为什么用创造呢?第一、所以用创造,而不用追求;因为创造主权在我,要不要?要,就可以得到,而追求,往外追、往外求、万一追不到,求不得,烦恼还是要来的。
所以快乐幸福才是真的,学问好、名位高、财富多,也是为了快乐。假如钱很多很多而不快乐,那个钱宁可不要,对不对?人人都有机会贪污,为什么大家都不想贪污?因为贪污就是取之不以道,道者理也,理得心安,理不得,心难安,所以就不要了。假使你拥有了一切,而丧失了自己,那还是非常的痛苦,这叫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效果不彰。所以快乐、幸福非常重要。
以前有个人名叫商汤,他的洗澡盆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畅”。就是说,他洗澡时外去身上污垢,内去内心的渣滓,所以他洗完澡身心都很舒畅。我们现在一般人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真糟糕,不洗也罢。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
点滴哲理
快乐是要自己快乐,让别人来分享你的快乐,每天早上垃圾车来把垃圾全部带走,有形垃圾容易处理,无形的垃圾最难处理;什么是真正的垃圾呢?怨、恨、恼、怒、烦,这才是真正的垃圾,假若今天你把这些垃圾,请垃圾车全部带走,你今天就没有垃圾了。
丢掉明天的包袱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多么经典的一句话!从昨天的风雨里走过来,身上难免沾染一些尘土和霉气,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记忆,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我们需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我们不能对过去了的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因为伤感也罢,悔恨也罢,都不能改变过去,不能使你更聪明、更完美。如果总是背着沉重的怀旧包袱,为逝去的流年伤感不已,那只会白白耗费眼前的大好时光,那也就等于放弃了现在和未来。追悔过去,只能失掉现在;失掉现在,哪有未来!正如俗话所说:“为误了头一班火车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火车。”
要想成为一个快乐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得随手关上身后的门,学会将过去的错误、失误通通忘记,不要沉湎于懊恼、后悔之中,一直往前看。时光一去不复返,每天都应尽力做完当天该做的事,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应当重新开始,振作精神,不要使过去的错误成为明天的包袱。记得当代大提琴演奏大师帕波罗·卡萨尔斯在他93岁生日那天说过的一句话:“我在每一天里重新诞生,每一天都是我新生命的开始。”
点滴哲理
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应当重新开始,振作精神,不要使过去的错误成为明天的包袱。
使别人快乐
施恩于人共分享,献花者手中留余香。
每天都想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这样你就会逢凶化吉,因祸得福,快乐就会飞到你的身边,使你远离精神科医生。
有一天,上帝对教士说:“来,我带你去看看地狱。”
他们进入了一个房间,许多人正在围着一只煮食的大锅坐着,他们眼睛直呆呆地望着大锅,又饿又失望。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只汤匙,因为汤匙的柄太长,所以食物没法送到自己的口里。
“来,现在我带你去看看天堂。”上帝又带教士进入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跟上个房间的情景一模一样,也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锅坐着,他们的汤匙柄跟刚才的那群人的一样长。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又吃又喝,有说有笑。
教士看完这个房间,奇怪地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情景,这个房间的人快乐,而那个房间的人却愁眉不展呢?”
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没有看到,这个房间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吗?”
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世人,人活在世要学会分享给予,养成互爱互助的行为。他们在地狱里看到的那群吝啬鬼,他们宁愿自己饿死,也不愿去喂对方,正像诗人白朗宁所说:“把爱拿走,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了。”
而在天堂里,看到的是“施恩于人共分享”、“献花者手中留余香”。正像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所说:“神奇的爱,使数学法则失去平衡,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只有一个痛苦;而两个人共享一个幸福,却有两个幸福。”
世界著名的精神医学家亚弗烈德·阿德勒曾经发表过一篇令人惊奇的研究报告。他常对那些孤独者和忧郁病患者说:“只要你按照我这个处方去做,14天内你的孤独忧郁症一定可以痊愈。这个处方是——每天都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
有一个50岁的女人,丈夫去世不久,儿子又坠机身亡,她被悲伤和自怜的感情所包围,久而久之得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好心的邻居带她去找亚弗烈德·阿德勒,阿德勒问清病情后劝她去做些能使别人快乐的事。
一个50岁的她能做些什么呢?她过去喜欢养花,自从丈夫和儿子去世后,花园都荒芜了。她听了亚弗烈德·阿德勒的劝告后,开始整修花园,施肥灌水,撒下种子,很快就开出鲜艳的花朵。从此,她每隔几天就将亲手栽培的鲜花送给附近医院里的病人。她给医院里的病人送去了温馨,换来了一声声“谢谢您!”
这美好的“谢谢您!”轻柔地流入她的心田,治愈了她的忧郁症。她还经常收到病愈者寄来的贺年卡、感谢信,这些卡片和信帮助她消除了孤独感,使她重新获得人生的喜悦。
无论一个人的生活多么平凡,即便生理上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都应该学会这个精神处方——多想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个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上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我手里提上灯笼,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身上,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你如果觉得自己孤寂,或者觉得道路艰险,那你就照阿德勒的话去做。每天都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这样你定会逢凶化吉,因祸得福,快乐就会飞到你的身边。因为爱的表现是无保留地奉献,而其结果却是无偿地索取。
你在送别人一束玫瑰的时候,自己手中也留下随时随地持久的芳馥。
点滴哲理
无论一个人的生活多么平凡,即使生理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他都应该学会这个精神处方——多想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