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原因】
分析、比较、综合、评价等能力是高考的较高能力要求,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识记、理解的程度,更考查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水平。而学生高考常考能力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不能理解相似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不能理解其出现(发生)的“因”和“果”;第二,从比较能力来看,更多的只是分述,不能概括出比较项,将比较题答成了简述题,或抓其一点,不及其余;第三,从分析能力来看,忽视造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的多重性,只是就事论事,不能把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构架和模式;第四,在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时,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或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或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或在评价时缺乏全面性,导致观点孤立片面;第五,综合能力薄弱,不能把相似的观点、史实进行整合、概括,只是单纯地罗列史实,行文松散混乱,缺乏应有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第六,缺少训练,技法生疏,在平时训练中只关注考查基础知识方面的试题,对较高层次要求的历史试题却疏于训练。
【易错点】
1.比较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时,不会找出比较项,如比较俄国十月革命的土地政策与中国土地革命的异同时,只是笼统地说都是无产阶级的土地政策,都是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等。这些固然正确,但还要分析他们的共同影响,即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固工农联盟,战胜敌人。同时要注意指出他们在土地所有制上的不同,即俄国《土地法令》规定土地归国家所有,分给农民使用,而中国土地革命则是将土地分给农民,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分析历史原因时,不能多角度进行分析,如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时,不少学生只能从民族危机加深、袁世凯尊孔复古方面进行分析,这些只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必要原因,还应该从可能性方面进行分析,如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主观上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努力等,这些都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
3.在评价与综合能力方面,要么知识散乱,要么评价欠准确。如评价洋务运动时,有的把今天对现代企业的要求照搬到洋务运动中,有的只看到其积极性,没有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有的则照搬洋务运动的内容,缺乏分析、概括和综合,不能从科技、经济、军事国防、近代教育上肯定其进步性,进而从企业管理模式、主观目的、政治制度对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上来分析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应对技巧】
分析、比较、综合、评价等能力方面的缺陷,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应对: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在评价时,要牢牢树立“时空观”,不能苛求古人,不能责备求全,要实事求是,全面评价,并注意分段分层,要点鲜明全面。第二,要全面领会相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首先从性质、主要内容、特征上进行比较。进而从它们发生的原因上进行挖掘,再从影响上进行比较。第三,在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时,要从“原因”并结合“结局”引出“影响”,在分析“原因”时,要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甚至民族、外交(国际上)、个人主观努力、直接原因(导火线)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分析“影响”时,则要注意从性质、当前影响和长远影响方面进行分析,甚至还要分析世界影响及对科技、学说的影响等。在分析时一定要注意进行综合概括。第四,对新情境材料题中所含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时,首先要读懂材料,正确提取材料信息,把握材料所呈现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题中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时代背景,再运用前述方法,对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恰当的分析与评价。
典例1
(辽宁、宁夏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易错分析】解答本题易错选A,原因在于对“帝国议会”产生的方式认识不清,未能依据材料信息进行评论。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德意志帝国宪法》。本题可结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解答。议会不能组成代议制政府,因此议会不能代表人民监督政府,议会也不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普遍、平等的选举法并不是直接民主原则,它仅仅体现了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正解】D
1.(福州质检)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2.(北京西城抽样)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都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潮流。这种主张体现的是()
A.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英雄史观
D.阶级斗争史观
3.(江苏镇江调研)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典例2
(辽宁、宁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2)根据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明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易错分析】本题以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纪念亭碑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辩证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的易错点在于对第(1)题的回答中不能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辩证评价。第(1)题,第一问,从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和拉普拉普反侵略的正义性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入手;第二问,根据第一问的答案,得出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结论的认识。第(2)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正解】(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为祖国作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作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4.(山东卷)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典例3
(山东卷)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么样的变化趋势。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作出了哪些新贡献?
【易错分析】本题考查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等重大历史事实,同时考查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1)题侵略趋势,应在观察图片基础上,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有关史实,从空间上和程度上概括。第(2)题要抓住解题关键词“道路”两字,结合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即可概括得出。五四运动的“新贡献”,也就是与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两次革命相比的新发展。
【正解】(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控制。
(2)义和团的道路: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辛亥革命的道路: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五四运动的新贡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6.(江苏卷)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