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犹如灯塔,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只能庸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做事没有目标就只能与失败为伍。所以,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先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只有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向着目标不懈努力,方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方能收获成功和幸福。
成功的人生需要规划
没有目标规划的人生,就像没有人放牧的羊群,不知要去何方。人生没有目标规划,就会在“忙——盲——茫,繁——烦——凡”中浪费宝贵的生命。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一个科学的、符合自身实际的人生规划,他们热爱学习、勤奋工作、敏于反思、善于总结,能按照既定的规划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
先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饥肠辘辘的人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老婆婆。老婆婆分别给了他们一小袋面粉和一只锅,他们拿到这些东西后就分道扬镳了。第一个得到面粉的人捡来了一些干柴,他把面和水揉成团,把面团烤熟了吃。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吃出味道,转瞬间就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口袋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锅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集市走去,准备把锅卖了换些吃的。可他刚听到集市热闹的叫卖声,浑身最后一点力气就使完了,就这样,他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了。
另外两个饥饿的人同样得到了老婆婆的面粉和锅子。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共同商定如何使用这两样东西。他俩只用了一点面粉充饥,然后来到集市上,一个人把面做成饼,一个人用柴生火,用锅把饼烙熟卖给路人,换来钱继续买面做饼卖。就这样,他们在集市上经营起了自己的烙饼生意。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在集市上开了一家餐馆,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不难看出,故事中的后两个人是懂得规划自己人生的人。
美国有一位名叫史都德·奥斯汀·威尔的人,以向杂志社投稿赚取稿费为生,经济非常拮据。后来他写了一个发明家的故事,并从故事中得到启示,从而下决心改变自己的一生。他放弃了记者的工作,回学校攻读法律课程,准备做一名专利律师。认识他的人对他的决定都极为惊讶,认为他发疯了。对此他不急不躁,坚持自己的目标——成为“全美最顶尖的专利律师”。他把这一目标进行具体规划后,开始付诸行动,并在破纪录的短时间内,完成了法律课程。成为律师之后,他刻意承办最棘手的案件,很快扬名全国,案件应接不暇,他果真成了“全美最顶尖的专利律师”。后来,即便他开出天文数字的收费标准,指名找他的客户仍然络绎不绝。
人生需要规划设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想成功的人不懂得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和设计是不行的。有的人没有什么规划和设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大都是听天由命,得过且过,只要有份工作,能有维持生存的收入就满足了,因此他们发展的空间有限。但有的人就会根据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认真地做好人生的规划和设计,最终获得成功。
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实际上牵涉到人生的定位战略,也就是对自己的未来如何进行设计和规划。这不但使我们的行动有依据,人生有意义,而且还能激励我们的斗志,开发我们的潜能。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美好的设计,他便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落实这种设计,使自身的行动、感情、个性、才智与人生的设计相吻合。对于那些与自身的设计相冲突、相矛盾的东西,他会竭尽全力去克服、消除;对于有助于实现人生设计的东西,他会竭尽全力地去扶植、扩大,这样,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调节,他便会把自己的设计变成现实。
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要求,没有规划,没有恰当的设计,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纵使他有再强的成功欲望,他也不会知道从何下手,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终自然是一事无成。这种人遇到少许挫折,便会偃旗息鼓,将成功的欲望淡化或压抑下去,永远不可能有所成就。
因此,我们要在人生的前方设定一个目标,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番规划和设计,同时把这个目标和设计当做一个理想,当做一个约束。就像跳高,只有设定一个有高度的目标,才能跳出好的成绩来。
哲理与智慧
一个人要想不断地获得自我提升并取得成功,就要学会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蓝图。人生如同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好的人生离不开好的规划,成功的人生离不开成功的规划及在正确规划指导下的持续奋斗。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
目标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属于我们的生命;目标是一个路牌,在迷路时为我们指明方向;目标是一方罗盘,给我们导引人生的航向;目标是一支火把,它能燃烧我们每个人的潜能,牵引着我们飞向梦想的天空。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人生最可怕的事,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确,目标是成功的希望。失去了目标,我们便会失去方向。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从十公里以外步行到达一个村子。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甚至有人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当人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能不断地对照行动与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目标。
和阿姆斯特朗一同踏上月球的太空英雄奥尔德林在成功地登陆月球后不久就精神崩溃了。许多人对他的遭遇感到困惑不解。因为奥尔德林在登月之前,所走人生道路一直无比顺畅,事业与家庭也都是春风得意。一个从没有遇到过坎坷的人能崩溃,这的确令人费解。
几年后,奥尔德林在他的一本书上解答了人们的疑问。他说:“导致我精神崩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一直想着登月计划,只注意了当下要做的事,却忘了登月之后我还要活下去。而对于未来,我没有个明确的目标,所以,一回到地球,我的生活就像在真空中,完全没有了方向,最后导致了精神崩溃的后果。”
奥尔德林的经历告诉我们,明确的目标不仅是行为的指南,而且对维护个人身心稳定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人没有目标是很可怕的,没有目标,就像航行过程中没有了航标灯,在前途一片茫然的情况下,不可能去主动寻找机遇,就不可能走到更远的地方。
制定目标有利于我们有条理地生活和学习,它能帮助我们有序地安排事情的轻重缓急,它会在一些方面控制我们的行为,使我们不至于脱离目标的航线。制定目标还有利于我们寻找一条主宰自己的意识主线,并为之努力工作。“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种唯心主义。但是如果人的目标界定在切实可行的范围之内,它便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正确的轨道和方向。
比塞尔被人们喻为撒哈拉沙漠西部中的一颗明珠,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观光游览。但在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莱文于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个地方还没有一个人能走出大沙漠到外面的世界。当地人对莱文说,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会转回来的。生活在比塞尔的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莱文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他雇了一个当地人带路,自己在后面跟着,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走了10天,跋涉800英里,耗尽了所带的粮食和水,第11天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竟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莱文明白了,生活在比塞尔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北极星,也没有指南针。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像那些比塞尔人,要获得成功,只有信心、想法、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茫茫无际的人生沙漠。
美国有个叫约翰·歌德的人,20岁以前几乎一无是处,25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美国成功学院的一个关于精神、信念和目标的讲座。听完讲座后,他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从那时起,他便按照学到的方法,为自己设定了123个目标。这些目标中,最大的是成为亿万富翁和登上月球,最小的包括交友、收入、住所,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琐事。30年过去了,他的123个目标实现了105个,其中包括成为亿万富翁。
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价,再给自己设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取得成功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有了正确目标的指引,对于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就会有心理准备,就能够接受挫折和失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不但有利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他事业的成功。
哲理与智慧
目标是我们生命中的北极星,是我们事业的灯塔,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因此,在生活中,要想事业成功,就一定要学会在做每件事情之前,先制定目标。这样,我们的前途将会无限光明。
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
上进心与追求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督促人前进的动力。目标是驱动生活的强大引擎,信念是支撑生活的必备武器,目标相助,信念相随,茫然和犹豫就会离我们远去。但是,要注意的是,制定奋斗目标不应该好高骛远,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能太笼统。所设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有相当的竞争性,当然也不能“可望而不可即”。不然,只会给人徒留笑柄。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由于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拜访他,想跟他学些练武方面的窍门。人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的不多,两只水桶里水都没有装满。
人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人群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众人看去,大师在桶里划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还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在我们树立高远目标的同时,也要划好自己的底线,规定自己一步一步的目标。从自己近期内能完成的目标出发,先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再在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基础上加以提高。慢慢地不断扩大自身能力的限度,时间长了自然会像故事中大师说的“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有一个关于渔夫的寓言,非常能给人启迪。有个渔夫每次打渔前都会立下一个誓言。有一次,他听说市面上墨鱼价格最高,便立誓专捕墨鱼,好大赚一笔,但捕到的都是螃蟹,他觉得螃蟹不是他要捕获的,于是他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知道,其实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高。于是第二次出海时,他发誓要捕螃蟹,但捕到的全是墨鱼,结果他又无功而返。这次,空手而归的他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发誓今后要把螃蟹和墨鱼一起捕回来,但第三次他捕到的却全是马鲛鱼……还没等到第四次出海,他已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故事中的渔夫每一次确立工作的目标,虽说都是立足于眼前实践经验的总结,从表面上说,他的奋斗目标都没有错,但是他为什么最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他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他不知道确定目标之后如何去实践,不能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及时抓住既定工作目标之外的各种新机遇。不仅如此,他也没有处理好眼前工作和长远目标的辩证关系,一味地否定眼前工作,轻易抛弃已有的奋斗果实。就这样,他频繁变换目标,彻底丧失了前进的方向,导致失败接踵而来。
制定目标要从实际出发,执行目标的时候,还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做出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