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答应,否则就是不赏面,不接受人家的好意。不过,答应之余,请考虑:对方一向与你投契得很,纯是出于一片真心?还是彼此只属泛泛之交,此举只是“拍马屁”?前者你自然可以开怀大嚼,后者嘛,吃完之后最好反过来做东,既没接受他的殷勤,又没有开罪对方。
许多公司有欢迎新同事和欢送旧同事的习惯,身居要职的你,应否热烈支持这些行动?
欢迎会目的是联络感情,欢送会则表示合作愉快或感谢过去的帮忙。所以,前者你不必一定出席,除非你的工作岗位是公关或人事部。这样更显得你有独特风格,何况既是新同事,还愁他日没有机会互相了解吗?
至于后者,就比较复杂,你应该小心衡量一下。
这位同事与你有没有关系?如果是毫无交情的,可以不必参加聚会,但送一张慰问卡是必要的,那是礼貌,也表示你的关心,何况他日你们或许还有机会共事。要是常常接触的,但交情普通,则在公在私也该出席聚会,显示你确实欣赏和不舍得对方,分手时,最好表示你的祝福。若对方是你的助手或更亲密的拍档,最理想的是既参加大伙儿的聚会,又私下请对方吃一顿午饭,或是送一点纪念品,以表示你的感谢和友情。
努力不懈、忠于工作的你,在短短的几年间,步步高升,事业可说是一帆风顺。
有几位跟你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际遇,至今仍保持多年前的原状。在大家相处之时,你总觉不太自然,甚至有战战兢兢之感。
其实,这完全是心理作祟,你是怕自己的表现过于高傲,惹来“一朝得志”、“不可一世”的批评,但过于随和,又怕有“不够成熟”之虞。
只要把这包袱抛掉,一切就容易应付了。
公事上,若他们是你的直辖下属,谨记“大公无私”的原则就是了,对他们采取一贯的态度,奖罚分明,切莫有“算了吧,大家共事这么多年”的想法。只要态度诚恳,不必怕对方会错意的。私底下,保持你们固有的关系吧,投契的就当作朋友一般看待,不合拍的,更不必刻意去改善。
要是他们并不属于你的部门,情况就好办得多,公事上没有磨擦,平常见了面,大可“友善”一番,不必故意去装一副模样的。
只有和同事们保持合适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
你应当学会体谅别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上,切莫喧宾夺主。不过记着永不说“这不是我分内事”这类的话,过于泾渭分明,只会搞坏同事间的关系。在筹备一个任务前,谦虚地问:“我们希望得到些什么?”“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应该在固有条件下做些什么?”
永不要道人长短。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难免说东家长西家短。成熟的你切忌加入他们的一伙,偶尔批评或调笑一些公司以外的人,如艺人等,倒是无伤大雅,但对同事的弱点或私事,保持缄默才是聪明的做法。记着,搞小圈子,有害无益。
公私分明亦是重要的一点。同事众多,总有一两个跟你特别投契,私底下成了好朋友也说不定。但无论你的职位比他高或低,都不能因为要好这原因,而有所偏袒。一个公私不分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更何况,老板们对这类人最讨厌,认为不能信赖。所以你应该知所取舍。
强者扶助弱者好办事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不够坚强就无法生存下去,不够柔和就没有生存下去的资格。只有坚强的人才能突破自己的命运安排,为自己建立一座富足而安定的城堡。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强者。许多人因为条件与环境的不理想而随波逐流。或是因为健康状况不佳、家庭破碎而陷入悲惨的命运之中,过着不幸的一生。
对于这些弱势的人,在公司遭到冷眼的对待,既不受到重视,所说的话也没人理会。因此,变得不爱发表意见。
对于这样的人,希望你能表现得柔和点。公司可以说是命运共同体,不论是代表公司的“先锋部队”,或在后方不为人知的“后援部队”,大家的命运都是一样的。惟有大家同心协力才是合乎人情的做法。公司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利益,但是公司的利益绝非少数的一两个人能创造出来的,必须要靠大家同心协力。
公司从某一方面而言就像人的身体。人的身体之中有些器官看起来好像并非每天生活所必需,但若是随随便便地切除了,人的身体就会失去平衡而影响健康。所以,你不能因为某些人的工作成效不是每天可以看得出来,就否定他们的存在价值,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未免太不懂得尊重别人了。
从这些人的身上,你应该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才对。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应该让大家听听这些人的意见。从这些人的意见当中,或许你会发现许多自己平常所没有想到的新构想。但是要注意不要太过于偏袒他们,否则很容易使他们养成消极或无病呻吟的习惯。
如果你赞成这些弱者的意见,你必须鼓励他们,使他们成为强者。
看重每一个人好办事
现代人都渴望获得尊重。大家都已受够了被人当作个数字。但是科技的发展却是日复一日,把大家变成身份证号码、账户密码或是员工代码,把“人格”都泯灭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办事只能当做是“公事公办”,没有“人情味”。
小丽最近因为信用卡的问题,有了一次很不愉快的经历。后来她打电话给该公司的服务中心,想要告诉他们这次事件。接电话的服务人员第一个反应就是:“你的卡号?”由这一句话中,可见接电话的服务人员完全没把小丽当成“人”,而是把她幻化成一组数目字,完全不管小丽的感觉。最后小丽把这张信用卡取消了,因为不把别人当“人”看待的机构,别人也不愿意和它们打交道。
同样的,员工也希望在工作场所里能被当成人看待。他们希望能有人欣赏他们,能有“参与其事”的感觉。这就得尊重并信任每个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这份尊重和信任,是从人与人的来往间产生的。
布雷希提到,员工要的东西主要有三:
有意义的工作;
有机会在影响到他们的决定上施一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
布雷希隶属亚特兰大顾问团,针对工作场所内的信任及其对组织成就的影响,做过一些独到、有力的研究。下面这段文章摘自他的新书《不敏捷,就等死》:
缺乏信任到头来是会致命的。一个机构若是缺乏信任,最后一定会溺死在水里。幸运的是,缺乏信任可以修正。机构若能时时奉行值得信赖的政策,如永远说真话、信守承诺、确实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该得到的消息——便能建立起信任。而每个人在这过程中,都要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我们的信任模型是一座教堂,建立在四根支柱上,这四根支柱就是公开、诚实、信赖以及尊重,并以贯彻执行作基础。
公开指的是和别人分享你的想法和感觉,同时也要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感觉。也就是以真心取代戒心。一旦大家都能彼此坦诚相待,信赖的关系就会更上一层楼。
诚实是指给予别人真实、完整的回馈,不管是好、是坏。《一分钟经理人》及其他励志书籍的作者布兰佳说:“回馈是冠军的早餐。”一般人都想要也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
信赖是指做承诺和履行承诺。这需要:(1)你做的承诺必须是你愿意履行的;(2)不要做出含糊不清的承诺,同样也不要接受这种承诺;(3)若无法履行承诺,须及早告知对方;(4)假如你不得不破坏承诺,一定要主动重新协商,想办法弥补受损的信用。
尊重指的是要做到人与人相处时不必说出的五点要求:
(1)纯粹倾听,不带批评。
(2)接纳差异,不做指责。
(3)肯定别人独特的品格。
(4)多往好的方向去看。
(5)以关怀之心告诉别人你的真正想法。
你若能够做到这五点没被说出来的要求,对方便会觉得受到尊重,甚至觉得得到了关怀。
你若能发挥这四大支柱——公开、诚实、信赖、尊重——你和别人的关系便会走向高度的信任。
机构内的人员若是人人如此——管理阶层必须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其企业文化便具有重要的竞争优势,因为企业里的每个人都能合作无间,缔造成功的事业。这是任何机构都可服用的强力药方。
加州马里布合作研究中心的创办人艾斯勒认为,企业组织的管理风格若是以僵化不通、阶级井然、专断独裁为主干,放在当今注重灵活变通、为顾客服务、以人为本的哲学里,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式。她举出了两种互动模式:“合作”模式和“支配”模式。她说,合作的做法有许多种,但是每一种都不离“尊重每一个人的付出和贡献”。“(在合作模式中)领导人的作用不一样;这是一种授权模式,能激发人员尽心尽力、发挥长才;而且是出乎自愿,不是威吓的。”
所以,问问自己:“我是个能够激励人心的领导人吗?我在工作场所中,是否不问别人的职务和阶级,都给予同等的尊重呢?”不论你在组织内的工作是什么,你都可以在日常与人往来中,将互信提升到新的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