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8400000006

第6章 古代科举知识(1)

【科举】也称“开科取士”,是古代的一种教育考试和选官的制度。是指由官府设立科目,定期考试,进而根据成绩的优劣来选拔人才,并分任其官职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为适应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扩大政权的阶级基础和需要而产生的。它显然优于那种“世卿世禄”的世袭制。封建王朝正是通过这一制度,不仅把选官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而且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里选拔官员。因而,科举制度建立后,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政治文化制度。科举的建立,是以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创置进士科为开端,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终止,经历了1300年。

【察举】意思是“选拔”。是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汉武帝时,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官推举,经过考核,合格者即可担任官职。分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秀才)等科。后世偶有沿用。

【孝廉】本为汉时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始于董仲舒的奏请,与贤良同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各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后来就合称为“孝廉”。名义上看是以封建伦理为标准,实际上多由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如当时就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抱朴子·审举》)的讽刺。后也称被举荐的人为“孝廉”。如:“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隋唐时只有秀才之科,无孝廉之举;清代是贡举的一种。又,明、清两代也称举人为孝廉。如《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董孝廉下轿进来。”董孝廉即举人董瑛。

【辟除】也称“征辟”。是汉代高级官吏任用属员的制度。当时,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都可以自行征聘僚属,然后向朝廷推举。即便是中央高级官吏也往往不从其他官职中选用,而是直接征聘知名人士。如《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又:“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九品中正】乃魏晋南北朝时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吏选拔制度。东汉时,曹操曾提倡“唯才是举”;到延康元年,曹丕用陈群(吏部尚书)建议,推选各州、郡有“声望”者担任“中正官”,即将州、郡中的士人按其“才能”分别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九等),每十万人举一人,由吏部授予官职,即所谓“九品官人法”。后司马懿当权,在各州设大中正,主要任用世族豪门,从此,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制,而九品中正制也就成为世族豪门操纵政权的工具。直到隋代开皇年间废除,改行科举制度。如《清史稿·选举志》记:“取士之法……魏、晋以后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取得秀才(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应试者无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或称文童、儒童。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州、厅)试、院试三个阶段。三年内举行两次。丑、未、辰、戌年为岁考,寅、申、巳、亥年为科考。也称“童试”、“小考”、“小试”、“小场”。

【县试】是清代由各县县令主持的考试。试期常在二月。应试者向本县礼房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及三代的履历,并取得本县廪生保结。一般考五场,各场分别考试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等。事实上第一场录取后便有参加上一级府试的资格。

【府试】即凡县试录取的士子再参加管辖该县的府的考试。试期多在四月。报名手续与县试略同。也称“府考”。录取后就取得了参加上一级院试的资格。

【院试】乃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因称学政为提督学院,故称“院试”。又因为旧制学政还称提学道,故院试也沿称为道考。其报名手续与县、府试略同。就近的府、县到学政驻地考试,其余各府,分期案临考试。正试一场,副试一场。揭晓名次叫出案。被录取的叫生员,分别送入府、县学宫,称为入学,接受学宫教官的月课和考校。

【岁考】是明代提学官和清代学政巡回所属而举行的考试。如《明史·选举志》记:“提学官在任之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意思是凡府、州、县的生员、增生、廪生都必须参加岁考,目的是考核检查他们的学业。清代初期定为六等黜陟法,一、二等与三等前者有赏,四等以下有罚,或者黜革。道光以后稍加放宽,仅列一、二、三等,列四等的很少。清代考试生员,三年一次,称为岁试。

【科考】是明、清时每届乡试之前,各省学政巡回所属而举行的考试。《明史·选举志》载:提学官在岁考之后,“继取一、二等为科举生员,俾应乡试,谓之科考”。目的是选送优等的生员参加本省的乡试。

【乡试】是明、清两朝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城举行的考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一乡试,二会试,三殿试。由皇帝派遣正副主考官主持。参加乡试的是通过本省学政巡回科考而成绩优良的秀才(庠生)。“子、午、卯、酉年乡试”,分三场,为正科;若遇庆典,加科称为恩科。乡试取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另,乡试又称“大比”。因“乡试以八月”,故也称为“秋试”或“秋闱”。

【案首】清代各省学政在考试后揭晓名次,称为出案。参加县试、府试、院试而名列第一名的则称为案首。学政在取定新生后揭晓名次的榜示称为红案。如:“考事已毕,发出案来,怀宁县的案首叫季崔。”(《儒林外史》)二十六回)

【会试】《明史·选举志》载:“乡试……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在明、清时,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由皇帝特派正副总裁主考官主持。“辰、戌、丑、未年会试”,分三场为正科。如果乡试有恩科,次年也有会试,称为会试恩科。因“会试以二月”,故也称“春试”或“春闺”。早在唐代,进士考试本由吏部的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来,改由尚书省的礼部侍郎主持,通称省试。历代沿袭,科举就成了礼部的专职,因而“会试”又称为“礼试”、“礼闺”或“礼部试”。考中的称贡生,有资格参加殿试;第一名称为会元。另外,会试后一般还要举行复试。

【殿试】是会试后由皇帝在殿廷上亲自对贡生策问的考试。故也称“廷试”。“殿试,以三月朔。”殿试始于唐武则天时;在宋代太平兴国八年,又将殿试后的进士分为五甲之制;元代顺帝时,分为三甲,一甲只限三人,明、清两代沿袭成为定制。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殿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称始于唐代,传胪之称始于宋代。

【朝考】在清代,凡殿试录取为新科进士的,须再应一次殿廷考试,由皇帝特派大臣阅卷,叫做“朝考”。朝考后按成绩,结合殿试及复试的名次,由皇帝分别决定授以官职,最优者用为翰林院庶吉士,其余分别用为主事、中书、知县等职。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也叫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后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其余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北闱(wéi)、南闱】在明代,礼部会试考房,称为“礼闱”。洪熙元年,南人、北人分房取中,名额有规定,称为“北闱”、“南闱”。宣德、正统年间,又分为南、北、中闱。另,北京的顺天乡试贡院,也称北闱;南京的应天乡试贡院,也称南闱。到清代,顺天、江南的乡试,也通称为北闱、南闱。

【贡院】指明、清两代举行乡试、会试的场所。如《明史·选举志》记:“试士之所,谓之贡院。”在贡院大堂的东西两侧叫外帘,是专供管理考场人员居住的地方。其后叫内帘,是专供考官居住的地方。在贡院的两旁修建有号舍(号房),专供应试者居住。贡院的外墙铺以荆棘,故有人称贡院为“棘闱”。

【科场】顾名思义,乃科举考试的场所。如《宋史·选举志》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又:“高文健笔科场手,白发青衫宦路人。”(李觏《送王都曹》)

【及第】指科举应试中举。《旧唐书·宪宗纪》:“乃诏考官丰顗等三人,祗考及第科目人,其余吏部侍郎自定。”又,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学校贡举》曰:“汉之取士,其射策中者谓之‘高第’,隋、唐以来,进士诸科遂有‘及第’之目。”到明、清两朝,则只殿试一甲一、二、三名赐进士及第,其余称赐进士出身或赐同进士出身,不称及第。

【五魁】指科举乡试中的前五名。明代科举分五经取士,每经以第一名为经魁,每科第一名至第五名必须分别是一经的经魁,因此称五经魁,简称“五魁”。后,五经取士制废除,但乡试中仍习惯把前五名称之为五魁。

【两榜】即唐代进士的甲科、乙科。又清代用为由举人而中进士的俗称。以举人进士各为一榜而合而言之,又明、清时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副榜】指科举考试,在正榜之外所取的名额。明、清之际,乡试和会试在录取正榜外,都另有若干名列为副榜,也称“备榜”。

【状元】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者为解元,会试第一者为会元,殿试第一者称状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试,都必须投状,因此称第一名为状头,故才有状元之称。因状元乃殿试第一名,故也称“殿元”;又因状元居鼎甲之首,故又称之为“鼎元”。凡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世沿袭不改。如南宋文天祥二十一岁即中状元。

同类推荐
  •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本书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二是介绍西方国家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及其理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实践方面,即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在回顾我国1949年以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阐明了追求社会公平和坚持把保障人民生活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理念,正是我国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 公共服务型体育体制研究

    公共服务型体育体制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此,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了我国新时期政府行政改革的发展方向。建立公共服务型体育体制,成为后奥运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推动体育体制转型发展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公务员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原则等,并提供了一些详细的调查、沟通等工作技巧,帮助公务员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也随之变得轻而易举,个人信息侵权事件频繁发生。网络和媒体频繁曝光各类个人信息侵权事件,使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中输入个人信息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看到学生个人信息受侵害事件,如甬江职高“五十四名学生信息网上曝晒”事件中,54名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身日期、政治面貌、民族、入学年份、是否住校、户口性质、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共13项信息全部可以看到。
热门推荐
  • 大神通行证:帝尊,给我唱征服

    大神通行证:帝尊,给我唱征服

    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正宗的古人,要不是偷偷摸摸看见他娴熟地操作着电子产品,手指灵活地敲打着键盘,时未晞肯定会被他那一副纯良的样子给骗了!“郁寒夕,操作指南呢?”“不知道。”开玩笑,他自己发明的东西,还需要操作指南这种东西?“你会用?”“额……不会。”“去你丫的!你不会你给我拿了五杀?你丫的当我傻是不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惹有暴力倾向的女人!!!“郁寒夕?郁寒夕?躲哪儿去了?”小黑屋里的男主:“嘘……”
  • 感谢自己够勇敢

    感谢自己够勇敢

    这个是属于一个傻子的舞会,我们都一样,天真地傻认为,也傻得理所当然,仿佛在心底都已经烙下了刻印,还在没心没肺地浪费自己的人生。而我知道,同住一个地球,二个不同分集的人,你会相信缘分和地面吸引力的蠢话吗?
  • 逃跑假期

    逃跑假期

    宁婧为了和男友平起平坐,卯足劲考上了男友就读的豪门大学,却发现那个天堂学府其实是“人间地狱”;不幸的是,此时男友也宣告分手。各种在她控制之外的事件,正令她疲惫不堪,一纸从天而降的“麻代双人游”的奖票,却让她找到一个喘息之窗。于是,她拉上闺开始了她们的“逃跑假期”。在马尔代夫一个小岛上,几个日晚的闲适优雅时光里,记忆的碎片和不一样的现实交错在一起…在获得别人的尊重、理解、关怀的同时,她也一点点打开了自己心扉;同时,一场突然而来的暴雨、一次波澜不惊的海啸、一连串学校社交网络上传来的新闻,让她重新审视自己。也让九天后回到现实中的她,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 仙幻奇踪

    仙幻奇踪

    人的欲望可以那么强,那么仙的欲望呢?可以毁天灭地吗
  • 染寒衣

    染寒衣

    他是闻名天下的锦寒山庄三公子,也是望月台的主人楼公子。世人皆称他为天下第一公子,天下无双、巧智狠辣的一个人,偏偏却对她一见钟情。仅在五年前看了她一眼,便笃定他看中的便是他的,无人能夺。
  •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以诗为食粮果腹,以诗为空气呼吸,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最后以诗殒命,以诗殉葬。作者以文字传递一种温柔的、唯美的、无际涯的细微知觉。深信:每个人内心的曲折宛转,如若不断,终会触及那些遥远的相同的灵魂深处。
  • 罂粟殇:邪女有毒

    罂粟殇:邪女有毒

    她本是现代的富家千金,可命中注定的确是相差千年的武林英豪,一朝穿越古代,却是被武林所不齿的邪女,雪幽宫危害武林,邪门歪道,人人诛之!邪女是她抹不去的身份,血是武林豪杰们相争的药引,为夺药引,他不惜以身换心;桃花树下,她翩然起舞,巧笑嫣然,“以后我的舞,只有你能看到”黑森林中,她坦然相护,毅然决然:“非我不躲,本能为之”付出之、然而之、罂粟殇、泪倾城......
  • 人间武戏

    人间武戏

    距第二次格斗大会LAS还有【一个月】……沾染鲜血的恶魔、模仿并牢记一切武术的百家拳天才、意志坚定的格斗狂人……来自各国各地的格斗家齐聚于此。故事,从这里开始。【世界观和人物设定有些像死或生系列,应该没人想到我就是按照那个的思路写的。】
  • 不曾歌舞,何为倾城

    不曾歌舞,何为倾城

    人最可悲的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在你逝去的时候,我依旧在倾尽天下的寻你。*念歌:思念如故,踏歌纷来顾城:一顾倾城,倾天下人心
  • 枕上晨钟

    枕上晨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