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8100000008

第8章 虚词(2)

③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公输》)

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现代汉语已无此种词类,故可不译。注意:表敬副词(包括尊人与自谦两类)基本由动词虚化而成,翻译时切不可按其原作动词时的词义理解。如例③的“请”,绝非“请求”之意,因楚王是无需请求公输的,“请”只表示楚王对公输的一种敬意。

2.表示自谦

常见的有“窃”、“辱”、“猥”、“伏惟”。例如: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乐,请奏瑟。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左传·僖公四年》)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同上)

同尊人的表敬副词一样,以上表示自谦的副词也可不译,如硬译,像例①的“窃”译为“私下里”,则显得语意太实,太重了。

八、见、相

古代汉语中,“见”和“相”是两个特殊的副词,它们可表称代,各称代不同的人称,用作及物动词前置的宾语。

1.见

作为副词,“见”只能称代第一人称。例如:

①冀君实或见恕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②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

“见”代“我”。“见恕”可译为“宽恕我”。“见录”可译为“记得我”。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保留。如“见笑”、“见谅”、“见怪”、“见教”。

2.相

作为副词,“相”除了表示“互相”外,还可表示偏指,可指代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例如:

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

③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同上)

④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同上)

⑤杂然相许。

(《列子·愚公移山》)

⑥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例①②的“相”代“我”。“相见不相识”可译为“见了我不认识我”。“相遣归”可译为“把我送回去”。例③④的“相”代“你”。“相许”可译为“应许你”,“相从许”可译为“答应依从你”。例⑤⑥的“相”代“他”和“它”。“相许”可译为“赞同他”。“相向”可译为“对着他”。这些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实不相瞒”、“好言相劝”。

练习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副词所表示的意义(一)。

①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

②古法采草药多用二八月,此殊未当。

③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④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⑤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副词所表示的意义(二)。

①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

②愿即刻撤兵下船,不敢复行滋扰。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④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⑤日食饮得无衰乎?

3.解释下列句中“见”、“相”的意义。

①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②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③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④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介词

一、概说

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介词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古代汉语中介词的动作性较强。古代汉语的介词,除“于”、“乎”以外,基本上是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大都兼有动词、介词两类词性。例如: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论语·侍坐》)

②请以剑舞。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同上)

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同上)

⑤臣请入,与之同命。

(同上)

例①的“以”,动词,“做”。例②的“以”,介词,“用”。例③的前一个“为”,介词,“替”;后一个“为”,动词,“制定谋划”。例④的“与”,动词,“送给”。例⑤的“与”,介词,“同”。

2.现代汉语的介词短语,大多作状语。而古代汉语的介词短语,既常用作状语,例如:

①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又常用作补语,以“于”字介词短语和“以”字介词短语为最常见,例如:

③战于长勺。

(《墨子·公输》)

④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劝学》)

⑤何不试之以足。

(《韩非子·郑人买履》)

⑥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以上例句翻译时,要依从现代汉语的习惯,将介词短语由补语位置调整到状语位置。

3.现代汉语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后面,而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不仅疑问代词要放在介词前面,就是其他代词和一般名词也可以放在介词前面。例如:

①何以战?

(《左传·曹刿论战》)

②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余是以记之。

(苏轼《石钟山记》)

④一言以蔽之。

(《论语·为政》)

4.现代汉语的介词短语作名词成分,介词或介词的宾语均不可以省略,而古代汉语的介词或介词宾语均常常省略。例如:

①令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轼《石钟山记》)

②又试之(以)鸡。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③客从外来,与(之)坐谈。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于、以、为、与

“于”、“以”、“为”、“与”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也是用法较复杂的几个介词。

1.于

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四种:

(1)表示处所。例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曹刿论战》)

②亮见权于柴桑。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同上)

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⑤青取之于蓝。

(《荀子·劝学》)

⑥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墨子·公输》)

例①②的“于”,表示动作所在,译为“在”。例③④的“于”,表示动作所归,译为“到”。例⑤⑥的“于”,表示动作所自,译为“从”。

“于”也表示时间。例如:

⑦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⑧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论语·述而》)

(2)表示对象。例如:

①故燕王欲结于君。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赵氏求救于齐。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③余将告于莅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④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例①“于”译为“和”。例②“于”译为“向”。例③“于”译为“给”。例④“于”译为“对”。

(3)表示比较。“于”用于形容词之后,引入比较的对象。例如: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②对曰:“甚于妇人。”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

例①②③的“于”,均译为“比”。

(4)表示主动者。“于”用于被动句动词之后,引入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例①②③的“于”,均译为“被”。

又:介词“于”常与代词“是”组合为介宾短语“于是”,用于谓语之前或之后,作状语或补语。同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同。例如:

④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左传·崤之战》)

⑤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柳宗元《捕蛇者说》)

例④的“于是”译为“从这时”。例⑤的“于是”都译为“在这事上”。

“于是”,进一步虚化,用于句首,成为一个表承接或因果的连词,同现代汉语的“于是”相同。例如:

⑥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⑦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张溥《五人墓碑记》)

例⑥的“于是”表承接。例⑦的“于是”表因果。都仍译为“于是”。

再又:“乎”,在古代汉语中除经常用作句尾语气助词外,有时也可用作介词,同“于”的部分用法相同,多用来表示处所、对象。例如:

⑧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⑨相与枕藉乎舟中。

(苏轼《赤壁赋》)

⑩吾尝疑乎是。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例⑧⑨的“乎”表处所,译为“在”。例⑩的“乎”表对象,译为“对”。

2.以

介词“以”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工具。例如:

①请以剑舞。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②以刀劈狼。

(蒲松龄《狼》)

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韩非子·自相矛盾》)

例①②③的“以”均译为“拿”、“用”。

(2)表示凭借。例如:

①问:“何以战?”

(《左传·曹刿论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④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张溥《五人墓碑记》)

例①“以”译为“凭”。例②“以”译为“依照”。例③“以”译为“根据”。例④“以”译为“用……身份”。

(3)表示原因。例如:

①而吾以捕蛇独存。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秦之欢,不可。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例①②③的“以”均译为“因”、“由于”。

(4)表示时间,例如:

①文以五月五日生。

(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姚鼐《登泰山记》)

例①②的“以”,均译为“在”。

(5)提前宾语。“以”用于双宾语句,将直接宾语提前。例如:

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例①②的“以”均译为具有提宾作用的“把”。注意:例①后一句,则双宾语依次排列不用“以”提前。

又:介词“以”常与代词“是”组合为介宾短语“以是”或“是以”(宾语前置),用于句首,引出事物发展的结果或推断的结论。同现代汉语的“因此”相当。例如:

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④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子·庖丁解牛》)

“以”还常与“为”组合为“以为”。其用法比较复杂。

后面如跟有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为”当分开理解,表示“把……当做(弄成)……”。可看成介词“以”后承前省略了宾语“之”。例如:

⑤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柳宗元《黔之驴》)

⑥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为神”可译为“把它当做神”,“以为饵”可译为“把它作成药”。

后面如跟有其他词或其他短语,“以为”当融合理解,表示“认为”。例如:

⑦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⑧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⑦“以为”后跟有动词,例⑧则跟有主谓短语,这两句的“以为”都当译为“认为”。

3.为

介词“为”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替代。例如:

①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③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例①②③加点的“为”均译为“替”、“给”。注意,例②的后一个“为”是动词,“设计”。例③的后一个“为”也是动词,“算作”。

(2)表示原因、目的。例如:

①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庄子·庖丁解牛》)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④原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辞》)

例①②的“为”,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例①“为”后省略了宾语“之”。例③④的“为”,表目的,译为“为了”。

(3)表示对象。例如: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例①②③的“为”均译为“向”、“对”。

(4)表示时间,相当于“于”。例如: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为”译为“在”。

(5)表示主动者。“为”用于被动句动词之前,引入动作的主动者。与具有同样作用的“于”不同,“为”介绍的主动者有时也可不出现。例如:

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

②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例①②引入的主动者出现。例③④主动者均未出现。以上例句中的“为”,都译为“被”。

4.与

介词“与”的用法主要有两种:

(1)表示对象。例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曹刿论战》)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学而》)

例①②③的“与”,均译为“同”、“和”。

(2)表示替代,相当于“为”。例如:

同类推荐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优秀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做的10件事

    优秀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做的10件事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班的精神面貌和发展趋向,也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领域。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班主任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职业。这样说,一是因为班主任工作的神圣而崇高,二是因为班主任工作的复杂与艰辛。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那么要想当好一个小学的优秀班主任,需要树立怎样的班主任观呢?
  •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本书内容包括:“对外新闻报道及其特色”、“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社会问题与新闻报道”、“青藏采访札记”、“可贵的随时倾听”、“代表素质的可喜提高”等。
  • 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2005年,宁波市政府提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针对当时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设计了“基于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及实现路径研究”课题。该课题后来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2008年年初,新上任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道伟同志提出“经济统战”、“文化统战”、“和谐统战”的工作思路,特别是提出要加强“文化统战”后,我们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的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现在提出的“文化统战”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局限于文化界的“文化统一战线”相比,内涵上要宽泛得多,今天的文化统战应该是大文化、大统战。应该定位在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因而提出要抓紧编写一部《文化统战概论》,为全区文化统战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并决定由我担任主编,组织一批科研骨干尽快完成这一《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编写任务。
热门推荐
  • 缠绵

    缠绵

    她不过是心情郁闷跑出去泡了一晚上吧,随手把人家酒吧给砸了,和某个帅哥调调情,他居然就把她带回家狠狠地虐待。这个可恶的家伙,不给她颜色看看,就不叫火辣妹!
  • 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

    本书内容围绕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朝关系、台海局势等当下热点问题,通过一系列从未披露过的内幕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国际舞台的惊心动魄,以及中国未来三至五年在地缘政治上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展示了作者对于中外高端人物的访问和他们之间的讨论,指出了纷繁芜杂的外交关系背后的线索。
  • 绝代圣王

    绝代圣王

    本书讲述的是:一11舵主在灵魂穿越到了一玄幻世界之后,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碾人,整人,再碾人,再整人和继续碾人继续整人的故事!正在比武招亲的妹纸?拐了!冷若冰霜的天女?强了!身体前任主人仙女般的女友?收了!妖娆如魅风姿卓卓的尤物?抵挡不住啊……在哥面前聒噪者:碾了!在哥面前装逼者:整死!哥有一个愿望:这美好的世界竟然没有11,哥非要搞出一个全世界最牛逼的11来!突然有一天又多出了一个愿望,这世界可没有那神马一夫一妻制的律法,所以,嘿嘿……大家都懂得!
  • 重新成人

    重新成人

    看一个死去的生命重新开始,为生命而努力。
  • 犬神传

    犬神传

    也许你会看到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也许你会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也许你会看到独特的修炼历程,也许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也许你会看到太古之始,也许你会看到你想看到的。
  • 两个命运的我

    两个命运的我

    成神?称霸世界?谁说只能完成一个?命运的安排总是不尽人意那么便抛弃无用的命运吧在这里,我将会抵抗命运
  • 腹黑邪王的废柴逆天五小姐不好惹

    腹黑邪王的废柴逆天五小姐不好惹

    她,废材蓝家五小姐,被庶女害死,凤眸再一转,便是那个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女王,醒来时,得知我与二皇子有约,前去打扰,吓得二皇子连忙退婚,得知脸上的红毒疹确是灵力的封印,封印灭,紫眸现,天下和.他是绝色妖娆的邪王,他和她相遇的那个时候,便注定在一起···
  • 鹤舞九天

    鹤舞九天

    [花雨授权]?将一颗心冰封在雪山之中,是否就能与爱绝缘?他以他的方式挽留她,她以剑作回应,他们都埋葬了自己的感情,却无法隐藏那眼底交汇时心灵的震颤与悸动。情仇爱恨,恩怨纠缠,原来都不过付与了山中飞雪。
  • 见闻

    见闻

    原本平淡的生活,渐渐被打破,是否是不同的世界,一切皆会揭晓,以我之见闻,讲述书中的故事!
  • 中国当代诗歌经典选读

    中国当代诗歌经典选读

    本书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的当代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点读”,试图以感性的方式接触一些作家的作品,进行贴近心灵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