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4900000021

第21章 新文学散文史之探究

——刘绪源《今文渊源》

刘绪源先生酷爱周作人的文章,读得深而细,常有新解,能启读书人心扉。三年前读过他的《解读周作人》,以为那十八万字的一本小书真是一部力作。我也喜读周氏作品,但只觉得有味,味在哪里,说不出。读了刘著,便颇能得一点意趣。比如许多人责备周作人后期作品太爱抄书,成了文抄公。《解读周作人》就在《作为文体探险家的周作人》里有力为之一辩,辩得也确有道理。这些就能使愚钝如我者,开了些窍。我当时以为,解读周作人好像可以说是为中国新文学史里的散文小品门类,解开半壁江山。还有另外半壁,则当从解读鲁迅着手了。人们不是常说吗?周氏二兄弟统领了新文学的散文领域。二先生半壁,大先生亦是半壁。现在我手上有了刘绪源先生的新著《今文渊源》,“今文”者不是经学的今文、古文之争里的今文;而是指新文学中的白话文,主要是散文。它们的源头在哪里?这书就是要对此有个“新解”。说起来,也是不能只由周氏二弟兄作为两支源头。我想也许这是刘绪源先生在《解读周作人》之后又作了深一层的探讨吧。人们不能忘记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动者是胡适先生。不错,周作人最早在1921年6月发表五六百字的一篇《美文》,希望作家们写出议论、叙事、抒情的美文。那是要用“平淡的谈话”写出趣味来。稍后,胡适有《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在1922年2月的《申报》发表,其文主张“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鲁迅也赞同,就用“谈话风”概括了这种风格。应当说,是胡适的“谈话风”的界定,明确了新文学的语言风格。于是刘绪源先生细考了胡适个人文章中“谈话风”的风格以及它的渊源:来自《圣经》,来自儿童文学,来自讲演。胡适之文章以后,才是铺天盖地的“谈话风”在新文学里兴起。我之所见极狭陋,我觉得像刘绪源先生细剖胡适的文章,把胡适议论文工团字当作文艺作品来欣赏,归为一代文风的开创者,实较少,所以可以说这是有创新意义的。以前我们尊重胡适对新文学的贡献,主要尊崇其主张;再者,仰视其学术成就。但是对他当时所用的文体,则较少评及。我极欣赏刘绪源把白话文称之为“文章”。既是“文章”,则必定可读可诵可赏。胡适的文章就是如此。它清浅、直白,又风趣、引人;什么深奥、复杂的道理和事件过程,一经他说,都变得易于接受,可以读得津津有味。

那么这本书就是以胡适开宗。请想,最初主张白话文的人,自己的文章不“白”,何以服众?所以胡适一生的文章都是如此。同时,或略有先后,就是周作人和鲁迅两根线。我最欣赏作者对这三位的区分。胡适的文章可称“一清如水”,这当然好。但是如果所有的文章都是“一清如水”,新文学的散文岂不单调?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新文学散文主张的也不是这种单一。自然有不同的笔调出来。首先是有周作人自觉地提出“美文”,他自己在实践上也更有成就。但周氏的散文,或曰小品,或曰书评,总之不再是胡适式的“一清如水”,相反,“涩”了起来,而且“苦”,有平淡处,与苦涩相间,平淡处也染上苦涩。“苦雨斋”“苦茶庵”“药堂”里出来的货,自有它的气味,苦、涩。同时有鲁迅的杂文,那是匕首和投枪,气味又不同。这两兄弟文章又自有相通之处。刘绪源总结这三者的不同,总结得很精确、警辟:胡适的“谈话风”是向着学生听众,周作人则向着与自己站在相同水平上的读者,他的朋友,招手通气;而鲁迅则是写给他的敌人看的。谈话的对象不同,谈话风就不同。后面,作者还说到那位林语堂,他的文章是先学鲁迅,后学周作人,以办“幽默”刊物而广为人知且载于文学史,他也有自己的听众,那就是“面向更广大的读者市场”。这是林的谈话风的所向。我喜欢作者在自己的著作中着重使用和辩明“文人”和“文章”。文人应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修炼成“文人”并不易,那不是什么人都能达到的程度。既是文人,写出什么题材、体材的作品都该是文章。“文章”就该可读可诵。作者举例不少,中外、古今。我想起,王羲之的《奉橘帖》,是送橘子给朋友的便条,文曰“奉橘三百枚,霜未降,不可多得”,那就是好文章。是文人写的好文章。这样的作品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不能说少。山水游记,亲情怀旧、日记书信故是一大类,但奏折、公文、传记、政论,总之,实用文也许更多,这只要翻看古代大文人的文集目录,即可看清。我们的新散文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倡其帜并示范者,即胡、周、鲁乎?

此著细数胡、周、鲁三根线以下的,或加上林语堂的第四根线以下的众多追随者、仿效者。刘绪源对这些人里的许多,也作过较细的阅读和研究。所以读者完全可以把此著当作一部散文史来读。在这里,我最感兴趣的是论到当代散文的部分。从源头论起,当然要说到此后的流向。开拓者们很伟大,无愧于伟大“文人”的称呼;写的“谈话风”也实在是第一流的作品,好文章。他们的后代作家们呢?作者似乎也不敢说谁可以超越前贤,或追踪前贤。书里论到“文人”的失踪。作家们不再是文人了,“文章”再难让人诵读再三,或者连读三代了。作者在《文人传统与创作生命》一节里论证:“我以为是在一九四九年。到这以后,大家都自觉地、老老实实地改造自己了;几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单位,并都有以自己的某一方面(即一技之长,而不再随心所欲地)为社会服务并领取报酬了——俞平伯成了‘红学家’或古典文学研究者,沈从文成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周作人成了专职翻译家,废名、施蛰存、金克木等专做大学教授,张爱玲如果不走大概是电影剧院厂的编剧。……缺了什么呢?缺的就是‘文人’!”我想,没有文人也就不会有“文章”。而文章正是散文,叫它小品、随笔、短评、长论或笔记都行。于是好的散文不见了,或少而又少了。我喜欢作者直接论到现在的概念“大散文”。这是直接逼近当代的问题。前几年还在讨论,有人讨论谁是首倡者,什么作品是代表作。作者指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那是风行一时,亮出“大散文”牌子,又确实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作者肯定余秋雨“对当代散文发展的贡献”。我也同意这一点。作者又从史的角度指出,余秋雨却并不能说是这一种散文形式的开创者。在余秋雨之前,已有前辈或前导者,比如黄裳先生,他的文集《榆下说书》里的《关于柳如是》和《晚明的版画》就是大散文。“而真正开创了大散文形式的,我以为是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式的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刘绪源还说:“这是一部长篇‘论文’,但它有文采,有诗意,有‘余情’是完全可以作为散文来读的,其生命力绝不低于《文化苦旅》;它研究的是中国审美趣味史,其独创性和学术含量,也非《文化苦旅》所可比肩。”我欣赏这种公允之论。这段历史才过去三十年,但毕竟已成历史,谈出来也算解决“历史问题”,使曾经痴迷于这两部书的读者,若有所悟地会心一笑。我还欣赏在这一题下的一段谈幽默的论述。一说幽默人们都想到林语堂。书里有这样的论述:“我以为,真正第一位的幽默家其实还是鲁迅。随后轮得上的,一个是钱锺书,另一个是梁实秋。”文坛上排位子,其先后次是难得公允的,更难得人人同意。我们读者在此先得一新说吧。

我读这本书,觉出提到孙犁的地方不够,以我的愚见或喜好,以为孙犁颇得周作人“说话风”的影响。他的后期作品,也就是“文革”以后的小品和读书随笔,常有苦味和涩味,并且有一种难得的平淡和亲切。问题就难在孙犁老人憎恨周作人当汉奸的行为,一直否定周作人。也许因此研究者不愿意多提他与周派散文的渊源。但我觉得文风是文风,说说是可以的。而且这也许可以算为本世纪末文学史上的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孙犁是一位战士型的作家,但是他在30年代初开始写作时,京派散文影响力正大。受到影响是正常的。(他个人并不承认)他在《题〈知堂谈吃〉》中讲得很透。其文曰:“文运随时运而变,周氏著作,近来大受一些人青睐。好像过去的读者,都不知道他在文学和翻译方面的劳绩和价值,直到今天才被某些人发现似的。即如周初陷敌之时,国内高层文化人士尚思以百身赎之,是不知道他的价值?人对之否定,是因为他自己不争气,当了汉奸,汉奸可同情乎?”对周作人的两方面,他是看得很清的。后来又是说:“他早期的文章。余在中学时即读过,他的各种译作,寒斋皆有购存。对其晚景,亦知惋惜。”当年这一派文风我看是反映到他的笔墨上了。所以孙犁晚年随笔,有时短短几百字或只三两行,就传达出一种神韵,那是独特的、不能模仿的,是亦可谓有“余情”也。

最后要说,此书《序》为鲲西先生所写。作者刘绪源的思路,以及中国新文学里散文的思路,此《序》都说得很到位。读者应细读深思。

同类推荐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我最亲爱的

    我最亲爱的

    一位名场阅历销年华,每天在最紧张的新闻媒体前线调兵遣将,早识人间哀乐,心事颇有的中年父亲,带着一对古灵精怪,花样百出,黏时让你烦,不理时让你忧的青春女儿。一个屋檐下,三人如何互动过活?“西瓜你个芭乐咧”,看过女儿的“宇宙无敌成绩单”后,父亲这样说。“鸟咧?”染着一头黄发,如今整天只想跟男孩子打篮球的女儿如此回答。自认每天过着惊险生活的老爸,不禁想念起不过几年之前,还爱看鸟爱画画,成天爱黏跟老爸团团转,一身灵气的同一个女儿。怎么会这样?shorttimepassing而已,到底Wherehavealltheflowersgone?
  • 浮光掠影游丝录

    浮光掠影游丝录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发表的散文、杂文、随笔作品集,全书由“浮光”“掠影”“游丝”三部分组成,多为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事业、对家庭的感悟。作者笔锋锐利、文字朴实中带着优雅,全书语言通顺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辛以词作著称于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其词作被称为“英雄之词”、“词中之龙”。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辛弃疾除了词作著称于世外,还写有大量的诗文,辛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 国学新声(第三辑)

    国学新声(第三辑)

    本书是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国学研究的专业性研究,收集了这一年来国学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关于国学研究、学术动态、学人风范等方面风貌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国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思想、新发现,是一本集学术、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著作。
热门推荐
  • Moon of Israel

    Moon of Isra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路宿魂

    仙路宿魂

    仙凡……生死一念。退则白骨成堆,进则夹缝生存。
  • 帝舞天下:国师大人很妖娆

    帝舞天下:国师大人很妖娆

    “霸气侧漏,权倾天下,绝世容貌,傲娇腹黑,这…便是我楚非羽眼中的,大翊摄政王-----姬千胤”“唯我独尊,自大狂傲,城府深沉,攻于心计。这…又何尝不是本王看到的大翊国师------楚非羽呢?”前世本是A国总统的楚非羽,死于一场10年的精心谋杀。重生穿越后成为大翊重臣-----兰家,百年一女的兰家大小姐兰浅。她的神智潜藏于兰浅体内。在兰家被灭门后。彻底激发……帝位,城府,谋略,天下,以及爱情。何去何从,又该如何抉择?“你是帝王,你天生就是王者,你骨子里有狂,有细。"”我愿为你帝杀天下,你可知?你便是我的天下"
  • 异灵维度

    异灵维度

    什么?世界将在三年后毁灭?什么?我就是救世主?好吧,你们赢了但不管咋样,也不至于让我做魔法少女吧?!!!我可是纯爷们啊!!!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3)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经历过这些,你才算长大

    经历过这些,你才算长大

    人生无处不失败,许多人将失败视为噩梦,因此而裹足不前、原地踏步,而总有些智者且败且战,在失利中总结经验,从而将自己的人生提到了成功的新高度。克里的成功告诉我们:面对失败时的态度十分重要,你如果想要成功,就一定要成为一个敢于挑战失败的智者。
  • 清忧曲

    清忧曲

    作者:茉紫林,浅川吴忧:我有一个愿望,这愿望呢~值得我用一辈子去实现。徐容清:我愿意放弃成神,只要你回头。(原谅我的智商,先这么写,回头再加(??︶`?))
  • 新苗

    新苗

    家长里短,温馨种田,有极品,但也不算太极品,有包子,但包子也会奋起其实就是想写一个太平盛世下,由阿苗一家体现出来的人间百态。第一次写文,如有意见,欢迎之至……三观正常,如果实在不合您胃口,请轻拍,实在忍不了,请点×,谢谢。
  • 此间道士有点妖

    此间道士有点妖

    现代女大学生星沉穿越异世,依着孤命煞星的命格,成为了人尽皆知的‘霉’女一枚。某月某日某夜,贪心抢夺小妖手中至宝,不测失脚踩碎,自此天变异象——日蚀来临,九妖为祸,一时间天地晦暗,群魔乱舞。危难之际,青红光芒闪现天际,绝色璧人踏空而来,只道:“既是你毁坏九转星轮,那么你理应有责任寻回!”烟云雾霭处,一人持伞缓缓而至。姿如仙人,貌似妖孽的道士揖手而弓,浅浅笑言:“小道暮白,前来助姑娘寻妖。”待她缓神醒来,已是踏上了一条寻妖不归路!【史上最衰女主】+【妖孽男主】+【逗比女配】+【高冷男配】=【蛇精病捉妖四人组的华丽诞生】
  • 我和大清有个约会

    我和大清有个约会

    爱上网、爱睡觉、爱看小说的安然一觉醒来,竟然到了大清!还成了大清朝的待选秀女……四爷说:我一直在等你……八爷说:你原本属于我……九爷说:至死方休……十四说:为了你我也要做皇帝……爱恨情仇,在错乱的时空里,执着的她将如何演绎生命的精彩,如何演绎出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