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4300000037

第37章 三年之丧(4)

赵家田家之外,红崖底还有于家。于家十来户,我大姑便是嫁给本村于姓的。父亲卧病在床,给我交代任务:你姑姑三十多去世,那时还没你。这是咱外甥家,老爹我帮衬不够,你得替咱张家多照应。于是,父亲三年之丧中,我就格外看重这家老亲。让人每次给表嫂送去若干礼品,几百元钱。

这一回,父亲三周年,二妹子去看表嫂,就看见故事了。表嫂大病,躺在炕上动不得。底下几个儿子,两个儿子情况特殊。一个儿子,是个独手残疾。找了个四川女人,生下三个秃小子。那女人在四川竟然有家有口,儿子十八九,找到山西盂县来,四川女人竟然就不告而别,逃回四川去也。独手正给三个秃小子煮饭,炕上是光板席子没被褥!

另一个儿子,得了癌症去世了。儿子去世,媳妇怎么办?这个媳妇模样满周正,却是一个白痴,连大小便都不懂得自己处置。表嫂有心将儿媳退回给亲家母那面,亲家母好不容易嫁出的闺女泼出的水,坚拒收留。表嫂八十多了,还得给白痴媳妇做饭处理便溺。表嫂大病,白痴媳妇就躺在墙角,赤身盖着个破大氅,冻得悉悉索索。没人做饭,吃什么?那模样周正的白痴媳妇,却是在啃生玉米;而且就的是碎玻璃!二妹子发问:你那是吃甚哩?媳妇回答:俺们吃山药哩!

二妹子将消息带回,我只能硬起头皮,再一次给民政局长老高打电话。老高呀!不得了!我又替你做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了咱们民政上扶贫救助的对象啦!——诸如此类,言辞滔滔,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转着弯儿求告朋友。结局还算差强人意,临近过年,老高亲自押车给红崖底真正贫寒户头送来了御寒的大衣、被褥之类。表嫂一家,当场发放了几百元救济款,而且列入了常规救助对象。

如果不是三年之丧的淳厚民俗教化约束,我且不会和红崖底故乡村人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我有多大能力、能办成多么大的事儿呢?不过是举例而言,以指证三年之丧古礼的或然滥觞的文化意义。

鲁:从男儿十五夺父志,到最后真正挑起父亲当年的责任,完成这个过程真是漫长。正如你所说,三年之丧的古老礼仪当然有民间教化约束之功,更重要的是,这一套礼仪制度会突然将人们的家族、亲族观念强化到极致,这很神奇。以宗族为号召的乡村社会,在过去就有一套相对有效的扶危济困的救助体系,你说的自身作为应是其中一种。我觉得如果将你的这些经历写成一本书,将会是一本奇特的书。公田、庙产、社团地、学堂田、祠堂田是这一体系的硬件,你说的这一套则可视作所谓的文化软实力。

守孝三年,丁忧制度,在民间的礼仪遗存中还非常顽强,只不过具体做起来没有过去那么严格。一般老百姓,包括读书人,倒也无须不洗不涮、不衫不履、结庐坟前,但在心里对先人的追念怀想却是认真的。我忽然想:如果国家对于官员有这样一套守孝制度,父母之丧给予较长假期,令其去官休整,回乡静养,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前些天回乡,见到一个同学,一位高级工程师。他工作在外地,父母亲下世之后,一个人回到故里一年多没有离开,而且看样子也没有在短时间离开的意思,走在街上胡子拉碴,行为怪异,许多人当然不理解。

他在家乡天天干什么?原来干了好多事情,而且都是大事情。这个同学交际甚广,号召力也不差。给家乡中学募集了一笔扶助贫困学生基金,每年大概可以扶助十多个贫困学生,是一件大事;帮助修改完善新建中学设计,把本来要拆掉的长城烽火台保护下来成为校园一景,是另一件大事;游走乡间的时候,发现一座辽代砖塔,再募集资金维修保护,又是一桩大工程。

一个普通知识分子,没名没利,这样行事有多少精神追求不去管他,他能恪守古礼,守孝如仪,并且给家乡办成了几件事情。如果是政府官员,国家给予守丧假期,不去限制他给家乡办好事,他们反哺还报乡间的能力更强、作用也会更大。

张:以我们的工作性质行业特点,接触县团地师级别乃至省部级官员的机会很多。无论酒席应酬还是简单交谈,平心而论,我们的官员本质都那么坏吗?中国的问题,他们也同样看得很清。乃至具体为官者,对体制弊病的认知更为深刻入骨。体制病、结构病,都是明摆着的。除了少数利益集团中坚分子,我相信多数官员干部对政治体制改革都是拥护赞成的。

就以孝道而言,就以我们所说的传统古礼而言,符合国情、顺应人心,官员们凭什么要反对它?而几十年来的状况令人极为遗憾。我们许多官员的道德水准为官为人表现,都在古代封建官员之下。而他们的表现,又实在不是他们多数人愿意表现的,这真是极为怪异的怪圈、不是幽默的幽默。

中国的现状,乡野的现状,恰恰是无官一身轻不受体制过分约束的读书人和老百姓,在坚守华夏文明、在人自为战捍卫民族文化传统。

鲁:是啊,莫说张老师,便是我,生于“文革”时代、受的革命教育,尚且多多得益于华夏古礼的浸染陶冶,念兹在兹。

——红崖底是那样一个景色秀美的小山庄,在我所目击的山村里,倒还不很破败。不知这些年来,除了你们父子,还有没有别人回馈桑梓?

张:难得你夸赞我们小小的红崖底。许是你去的时候正当夏令,山野一片青翠,或就赏心悦目起来。张沛、张源、张溥,原先对于我的老家,只是一个籍贯上的概念,没有感情联系,那地方对他们几乎就是“别处”。当他们问起病中的老太爷如何看待老家红崖底,发问的本心是觉得那地方不怎样、没什么,谁知老太爷让我扶着坐起来,兴致勃勃地赞叹:咱们红崖底,那就是一个小北京哪!而且随口引用了《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景致,“山不高而秀丽、地不广而平原”,等等如何,滔滔不绝。个中情怀,谁能体察?孩子们颇是不以为然,乃至几乎笑出声来。直到在爷爷奶奶丧中,我带领他们从头履践过了“三年之丧”的古礼程序,他们才对爷爷奶奶的埋骨之所红崖底产生了深重的情感。包括张溥,都写出了那样发自肺腑的纪念文章。

他们的爷爷病故时,山沟里三个庄子早已支撑不起三所小学了,沟里张家庄、田家庄的学生都集中来红崖底跑校走读。有此项目话头,村干部们于是出访北京太原,希望得到走外人员一点赞助,说是要新建一所小学。据我所知,凡在外做事的老乡,都多少不等捐出些钱来。其中,我们一家,包括张沛张源,捐助现金最多。一个在北京军区当团长的,让人拉回几十个课桌。

其时,最爱讲怪话的李山在一旁冒凉腔:捐助他们哩?还怕狗日的们没有摩托车骑吗?村干部们是否就一定会贪污吃喝了那些捐助,不得而知。李山的怪话只是反映出一种现状:不是乡村社会固有的民间社团来张罗公益事业,村级政权早已丧失掉民众的拥戴信任。而眼下的情况是:由于生员骤减,红崖底的小学也立不住了。谁家有学龄孩子要读书,还得集中到更大的村里去,连带的问题也来了,家长们不得不搬家租房,一并去陪读。照这样下去,红崖底彻底破败,恐怕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样的状况,极为伤害人的感情,我们将没有了故乡,想一想都惨然。

最新的国家经济发展方向,说是要大力发展中国城镇化。城镇的出现,该是顺应经济生产、商品流通,自然形成的趋势。走西口,可以说在同时“走出来”若干著名城镇。但不管三七二十一,刻意要限时达到完成中国的城镇化比率,大概会有不好的效果。

——也许,你说的是对的:故乡,是祖先们带领我们流浪的最后一站。作为读书人,也许我们在流浪中能够背负的,只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传承。

祭奠周期

鲁:张老师说的是。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我也宁愿相信,只要文化传承不绝,中国道统就不会断绝。

过七、百日、周年,进而守孝三年,周期递变加长,而乡间礼仪,祭祖活动几乎要伴随一个人终身。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因。就拿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说,我在十二岁那一年开始下河里挑水,家中日常饮用洗涮用水供应,从此就由我来承担。也是十二岁,年节里祭祀我就跟定父亲一起来完成,父亲摆供上香,我撅个屁股有模有样磕头,后来,两个弟弟也参加进来,三颗小秃头,磕头如捣蒜。礼仪禁忌,便这样潜移默化,浸染于无形。

我们家乡,过年除夕守岁之前要上坟祭祖。年节饭,每吃一盘,都要先夹一筷子单放在一只碗里,等吃完也就积攒下满满一碗。吃过中饭,写封包,封包实以冥钱,封包要将口子张开,正面写:

孝子某人携孝孙某某某某叩焚冥钱纸一包

奉祀

先考(妣)某公某某某氏孺人壹位(贰)位之墓前

年月日

背面,再写一“封”字,再画一圆圈。

封包往往要写若干份,分别奉祀父辈、祖辈甚至更远。

然后担杖箩头,里面放炭、柴、炮等一应祭祖用品出门。到坟地边上,先扫净墓边杂物,垒火塔,点燃,摆供,备酒,上香,焚燃冥币,灰烬乘微风扬起,然后磕首,放炮。礼仪完毕,不急收拾回家,须待香火燃尽,火塔上炭火煨到炽红,陪先人说说话。若生前喜烟好酒的,年夜饭之外,还要点上一根烟摆在墓前石桌上。香火燃尽,才可以将供品往周边“泼散”,招待游魂,再将酒水一点点向坟堆奠酹一圈。等一切结束,担起担子回到家里,也该下年夜的饺子了。

如此郑重的祭礼,是一个祭祀祖宗的开端,开端放在岁杪,而不是岁首。此后,清明要扫墓,逢闰月年可整坟立碑;七月十五盂兰盆会;八月十五中秋节;“七月流火”实为夏历九月授衣,十月初一要送寒衣,除此之外,尚有逝者生辰冥诞之日,祭祀活动贯穿一年四季,这是更长周期的祀祭。

如此繁复而密集的祭祀活动,这样的文化实在是渗透到中国人的骨血里了。我刚调到太原,开始不敢举动这些祭礼,后来发现,逢到这些节日,连城管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开一面,繁华的十字路口,到处都是烧纸祭祀的人。这个时候,忽然感到由水泥钢筋构成的冰冷城市,其实也透出了浓浓的人间温情。

从这个意义上,追思祖先,是中国人一生的一个重要构成。从屈原“帝高阳之苗裔,生吾曰修能”,到中国民间六百年不绝的咏叹“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其实不独意味着历史,更是深刻的中国式内省与自我约束的精神体现。身处乡土,逢年过节,要到祖先安息的坟茔祭祀;身居都市,佳节思亲,要向家乡方向遥祭,如果没有了这一套程序,所谓年所谓节还是完整的吗?

咱们对谈乡间丧葬礼仪,到这里差不多该结束了。但是,丧葬礼仪最后的物化象征,是坟茔,没有这样的事物,所有礼仪将失去附丽。事实上,几十年以来于此在争论也最多。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本书选编杜牧诗作167题共185首,大抵以《文集》为主,其馀各集,凡能断定确为杜牧所作者,酌量选人。编选体例分编年与未编年两部分,以《独酌》为界。编年部分按年代排列,未编年部分则按原集顺序排列,先《文集》,后《外集》,再《别集》。入选的作品,一般有题解,具体说明每首诗的作年、写作背景、作品之特色、后人之评价等,但不求面面俱到,视作品的具体情况而定。注释重点是解决字词难点,说明典故含意,有时略作串讲,对于人名地名,尽量注释清楚。注释文字力求简明精当。
  • 趣味罪行揭露(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罪行揭露(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发展。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被认为是西方探案故事的鼻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称之为西方探案故事的“黄金时代”。仅英美两国,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探案故事。当时阅读探案故事已不仅仅是有闲阶级的一种消遣,下层阶级的人也竞相阅读。
  • 我问关公

    我问关公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为什么说关公“生在蒲州,长在解州”?、关公是怎样熟读《春秋》的?、关公是怎样到绛邑小华山求师学艺的?、南山上的三道狭谷是怎样形成的?等。
  • 时间都去哪儿了:路过你的全世界

    时间都去哪儿了:路过你的全世界

    本书记载了120多个爱情、亲情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揭示了爱情、婚姻、生活、人生的真谛,以及夫妻之间、情侣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平实、温婉的文字让人感动,给人激励。
  • 读者精品——亲情独白

    读者精品——亲情独白

    我深深地知道:系念着漂泊天涯的我,只有母亲;然而同时感到凄楚黯然,对月挥泪,梦魂犹唤母亲的,也只有你的女儿!节前许久未接到你的信,我知道你并未忘记中秋;你不写的缘故,我知道了,只为规避你心幕底的悲哀。月儿的清光,揭露了的,是我们枕上的泪痕;她不能揭露的,确是我们一丝一缕的离恨。
热门推荐
  • 兵之神

    兵之神

    也许曾经的我是个废物,活在别人的保护之中但是现在天下第一废体,在我看来,也只是个笑话。别人笑我太痴狂我却道他人,别太嚣张。兵器榜在手这天,也会在我的脚下颤抖。吾乃天之帝皇,洛天南!
  • 神王帝尊

    神王帝尊

    少年江南觉醒神秘天命神符武魂,可演千般功法、万般神通,化尽世间一切奥妙!自此逆天崛起,横推一切敌手,碾压万界天才!斩王者、灭大帝、镇压诸天仙神,谱写一段横扫九天十地,凌驾诸天万界的帝尊传说!神王绝世,帝尊永仙!
  • 异能:风行者

    异能:风行者

    每个人生来就是不同的,这由不得自己。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忽然想要寻找一份答案,哪怕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哪怕会面对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主角身怀异能,算不上强大,孤单的生活着,小心翼翼。偶然间找到了同类,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神奇而强大的异能者,扑朔迷离的历史谜题,突如其来的血缘关系,模糊无踪的漫漫前路。正义和责任是强者的专利?邪恶和背叛是弱者的迷途?谁去引领徘徊之人,谁又去拯救迷失之人,这个故事没有英雄,只有选择。
  • 明伦汇编皇极典君道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君道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另类寄生

    另类寄生

    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女生,然而某一天,身体中出现了另外一个人格。他是谁,他又有怎样的经历,他和她有会有怎样的情感纠葛,一切的一切,扑朔迷离,然而拨开层层面纱,最开始的开始又是什么。
  • 万古墨帝

    万古墨帝

    修者,一拳可开山,一脚可裂地,上通天可摘日月星辰,下落地可为万人之王。修者分分筑基、元丹、玄奇、通灵、王、皇、圣、帝八境”,当达到巅峰之时便可称之为大帝。苏墨,一神秘少年偶得逆天传承,开启了他的巅峰之路。
  • 咒祭

    咒祭

    祭祀,自古有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一直存在。深扒民间秘密进行的恐怖祭祀——咒祭!阴杀,镜杀,梦杀,魂杀,鬼杀,封杀,生杀,此为咒祭七宗杀……
  • 糖尿病防治教育手册

    糖尿病防治教育手册

    本书共12章,内容涉及糖尿病流行病学与相关基础知识、糖尿病治疗总则与糖尿病教育、糖尿病心理障碍与日常生活等。
  • 健康生活习惯小全书

    健康生活习惯小全书

    我们绝大多数行为都是习惯使然,但很多是对身体健康不利的坏习惯,有良好的生活规律才有健康的身体,及早养成健康习惯,才是最有效的健康保障。十大方面面面俱到,健康快乐,精力充沛,告别亚健康,大病小病通通远离!为了让每一位现代人都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从疾病的阴影中逃离,在众多专家的参与下,赵广娜、廉勇精心编写了《健康生活习惯小全书》。《健康生活习惯小全书》从饮食、服饰、睡眠、居家、工作、运动、出游、性生活、防病等诸多方面,阐释了有效预防疾病的诸多习惯。
  • 一片痴心唯有你

    一片痴心唯有你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