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4300000001

第1章 敬天法祖(1)

我们在这儿所说的“野”,首先有相对于城市的山乡野里的意思。

张石山的家乡盂县,属于太行山区,春秋时期曾经建有一个狄族仇犹古国,但如今说来属于相对的内地。他自幼熟悉的村庄,名叫红崖底,是个典型的偏远山村。鲁顺民的家乡河曲,属于内地人印象中的边关。而他出生的村子,紧靠县城,名叫护城楼,一面紧挨着城墙,一面靠拢古长城的一座关楼。长城外几十步,黄河从村旁流过。

当然,“野”在这儿,更有相对于主流文化或曰官版文化的草根文化的意思。

大学专业或研究部门,有田野调查之说。这一概念借用过来,我们曾经在故乡生活多年,而后始终与故乡紧密联系不断,放言之,我们都有几十年的广义的田野调查经历。这是我们对谈的坚实基础所在。

无庙不成村

张石山(以下简为张):有句老话说,“无庙不成村”。像是民间俗语,几乎可以叫做成语。说出了自古而然的存在,成为某种法则。即便有几十年的强力破除迷信、诛神拆庙运动,庙宇依然伴随着广大乡野的点点村落劫后余生、挺然崛立。在农民的心目中,没有庙宇的村庄是不可想象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几乎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工地。到处都在拆迁兴建,钢筋水泥的森林拔地而起。不知顺民你注意到没有,在欧美,即便是现代化程度极高的都会级城市里,与街区、教区共生,一定是有教堂的。“建筑是凝固的乐章”,这句话或者是针对建筑的外在形式美感而言的。其实,建筑是大文化,除了内部格局的宜居舒适、整体环境的协调和谐,还承载满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中国人多数不信教,不能说中国人没有类乎宗教的情感需求。不妨说,敬天法祖,就是中国人信奉的宗教。

对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整体给予评价是困难的。但如今大规模的城建,缺少宗教场所,或者决策者、设计者压根在这方面的考虑就是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失。

几十年前,民国时代,中国在各方面也是努力与当时的现代化接轨的。传统在接受挑战,国人对自身传统有所批判扬弃,但没有太多的当局强力摧毁人为破坏,至少没有大规模地诛神拆庙、毁灭文物。京城、省城、县城,城垣保存完好,城里的庙宇保存完好。而且在每座城市,庙宇的数量、布局,一定是和人们的祭祀礼敬的需求相适恰的。当时的现代化,就呈现着某种循序渐进的状态,不那么急功近利。现代与传统,有冲突、有摩擦,两者之间存在张力,但没有紧张到崩裂的程度。

鲁顺民(以下简为鲁):相对而言,人们总爱简单评断说是农村保守落后。其实,作为传统文化,多半具有恒定保守的性质。正是农民的保守,相对完整地保全下来许多古村落。

现在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可以看出庙宇在整个村落建设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公共设施。至少从建筑规划的角度来看,村落里庙宇坐落的位置以及本身的建筑格局,成为村落民居安排的一个重要参照。山西人建房有讲究,“庙前穷,庙后富,庙左庙右出寡妇”,这样的民谚不必当真,事实上反映的是一种建筑理念。民居建筑与庙宇保持适度的距离,这就让村落拥有相对开阔的公共活动空间。所以,山西的好多古村落都呈现出一种节奏与旋律感,庙宇建筑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

张老师,你参与中国青年出版社组织的“走马黄河”时,路经河曲,我陪你到过我们村。我们那地方靠着黄河,沿河的村落其实就是明朝边墙的堡寨,所以村落的名字多是堡、寨、营。翻开明朝的旧地图,发现如今的村落分布,几乎跟五百年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变更。当初守边屯垦的边民,渐渐定居当地形成村落,与内地相比,这些村落也许不那么古久传统,但是每一个村里都有庙。确实是无庙不村、无村不庙。城垣与庙宇,这样的村庄建筑配合可能相对特殊,但恰恰烘托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默契配合。一为物的护卫,一为精神上的护卫。城垣拱卫,御匪防盗;庙堂迎神,禳灾祛难。

当然,这是从建筑规划角度来看庙宇建筑在乡村社会中的作用。事实上,乡村庙宇的功能绝不是这么单一,它非常深入地乃至是全方位地参与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张:与依托边墙也就是长城而摆列的那些堡、寨、营相比,你们村我看更为独特。长城从偏头关的老牛湾沿着黄河一路来到河曲,就在县城这儿的黄河边上到了端头。然后,长城跨过黄河,从河对岸的墙头镇开始,就蜿蜒在陕北地面了。长城护卫着内地、护卫着山西,尤其是那样切近地护卫着你们河曲县城。长城在离开山西的最后端头,建造了那样一座雄伟的护城楼。你们村干脆就叫“护城楼村”。

当然,自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打开边关,大批内地人走口外,你们河曲最出名的不是关城,而在于成了一个跨越黄河的著名渡口。你领我登上过护城楼,城楼内供着儒释道三教神祇,城楼上加盖了一座玉帝庙,“明修长城清修庙”,在这儿有了一个最典型的实物具象。

不过,我去的那几天,不知什么部门批准的,有人正在以开发为名胡乱破坏那座城楼,把村民们急得,几乎发展到聚众闹事的程度了。

鲁: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于“文革”时期,开始记事,光记得诛神拆庙了。对古长城、对关楼、对各种神庙文物古建的破坏,好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大殿里神像被捣毁,庙院里外满目瓦砾。小时候,印象中的庙宇不是充作粮仓,就是作为批斗人的场所,或者红旗招展,群众集会,喜报、揭批、欢庆、誓师,不一而足。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别人什么感受我不知道,就我个人而言,六七十年代,永远是一张模糊的乱糟糟的面孔,从来不曾清晰过。但是,乡间敬神的习俗还是顽强地留存下来,印象倒深刻。

张:《左传》上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天地山川草木之神,祭奠追念先祖和国族贤人圣哲,成为自古而然的传统。

建国前的土改运动,建国初的破除迷信,太多的庙宇被毁坏。我们家乡也一样,庙宇不是做了粮库,就是做了学校。我在红崖底念初小,学校是我村的主庙药王庙;到神泉村走读念高小,学校是那村的东岳庙;到太原来念中学,著名的太原三中占据的也是一所大庙,三中在太原旧城大南门以里,那庙的主神应该是火神祝融。念了十二年书,就没有离开过庙。

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我们村的药王庙。药王庙有三个神龛,供奉着药王、山神和文昌帝君。神龛前面一株老榆树,那就是药王的一株大药材。我们在教室里上着课,庙院里谁家就来烧香上供,有病人的,捡拾一些榆树叶回去熬药。重要节日,还愿求药,孩子满月周岁,乃至普通初一十五,好多人家都来祭拜。神龛里石头刻制的香炉里香灰总是满的,神龛对面一棵松树的斜枝上挂着的一口老钟不时敲击出悠远的钟声。我们的老师就开始诅咒臭骂,说一些诋毁神祇的进步大话,口沫飞溅给我们宣讲破除迷信云云,但孩子们都沉默着。家庭教育和村里的传统习俗,那作用比老师的宣传作用更大。比如我,大娘犯了心口疼,或者就是一个普通的初一,家里要吃糕,奶奶令我上庙来烧香,端上黄米糕来供献,我便没有抵制的主观。

重大节日,家家做糕,同学们迤逦上庙祭祀。祭祀过后,每家要给老师礼送几只油糕,这时,我们老师笑得合不拢嘴,不再宣传破除迷信。

接引乾隆与“活酹牲”

鲁:我小时候经常由姥娘带着过河住姥娘家,姥爷姥娘的村子与我家一河之隔。早年黄河对面十二村还是属于河曲县的一个乡,如今划归内蒙古准格尔旗。姥娘家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村落,革命的语言在村子里显得迟钝而颟顸。上世纪70年代“文革”当中,在二月二那一天,家家户户要领着小孩子到河边去接引“乾隆爷”。那是隔河两岸老乡共同守护的一个地方乡俗。

记得跟姥爷到河边迎接“乾隆爷”,他提着一只铜壶,壶嘴上塞了黍秸。壶里灌上黄河水,往回走的时候,姥爷刻意让我走前头,他在后面一边走一边把壶里的水顺壶嘴倾出,流成一股细水,洒在我刚刚踩下的脚印里。一老一少在黄河滩上用黄河水为“乾隆爷”引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引进家里。而到家里之后,一壶水刚好流完,然后焚香致敬,礼拜如仪。二月二,龙抬头,可能在乾隆时期,黄河滩上曾经有过一个令人难忘的丰稔年份,它以这样一种形式沉淀在民间记忆里。

张:这儿,我来稍加说明一下。“乾隆爷”,咱们山西老百姓寻常按其谐音当做“钱”来借用。比方人们的口语:和谁有仇,不该和“乾隆爷”有仇。你记忆中的那项民俗,分明是取其来钱发财之意。

顺民,说到回家后的家庭祭祀,不知你还记得多少细节?我们村里属于大家共有的庙宇,除了药王庙,还有一个五道庙。药王庙养生,五道庙送死。具体到每家每户,庭院堂屋,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祭祀,可以说大家始终和神灵生活在一块。

我们家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大门板上贴着门神,往里走大门过道东厢一侧是个土地神龛。土地神是一个和善的笑眯眯的小老头,这儿的对联写的是:

土中生白玉

地内出黄金

院里东厢立柱上,画着天地大神的牌位,这儿的对联是:

天高悬日月

地厚载山河

西厢则是水草大神牌位,对联写道:

水能润万物

草可养牲畜

对联上的话语堪称微言大义。

槽头供着马王爷,灶头供着灶王爷。灶王爷是家家过年前买的木板印画,麻纸上灶王爷两口子喜洋洋端坐在中央。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叫小年,全中国农民这一天都要送灶君上天,买些糖瓜来供献。老百姓说是用糖饧糊住灶君的嘴,以便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君也可谓火神,火对于人类该有多么重要?这样的祭祀活动,有感恩、有祈愿,还有一点中国人的幽默和人情味。平素抛米撒面,浪费粮食什么的,希望用供品来讨好灶君不要搞小汇报。其中的自警自省自律意味不言自明。

四合院的正房,所谓上房,那是一所院落最尊贵的处所。我们参观那些著名的晋商大院,最后面的上房那是供奉祖宗牌位的神圣场所。一般百姓民居,搞不来那样大的排场,但在长辈居住的上房正中也总要辟出地界,摆放供桌,上面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和历代祖先的神主牌位。年里节下,家里娶妻生子、添丁加口,庄禾丰收、孩子考取学校之类,都要祭祀表告。这实际上是古礼“告庙”仪式在民间的滥觞。

所谓化民成俗,道德教化变成日常风俗。祭拜天地神祇,表告祖宗先人,血脉繁衍的同时延续道德传承,这确乎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习俗。

在祭祀神灵的时候,摆放祭品、焚香礼敬,一般还要焚烧一张黄纸。老百姓叫做“黄表纸”,或者干脆就叫“表纸”。那上面按说是该有表告的文字的。但寻常庄户人家难得识文断字,敬神祭祖就焚烧一张空白表纸罢了。大家重在那种仪式,重在自己的虔诚心理,真个有点“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意思。自己一片诚挚,这就够了。

当然,要是村社的集体祭祀活动,那要乡间懂礼的长者来主持,相对而言要隆重得多。

鲁:大型集体祭祀,天旱的时候,我们那儿要搞祈雨活动,祈雨要“领牲”。“领牲”似应写作“牲”,上古时期就有的祭祀仪式。记得还在“文革”后期,领牲祈雨当然不敢明目张胆,生产队的队长或支书到时候会将村上的老人们叫在一起偷偷商量“领牲”,乞求老天爷下一场雨。

张:“文革”大破“四旧”,那该是多么疯狂暴烈?但传统和习俗又是那样强韧。到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那儿天旱,老百姓又开始公然大搞祈雨活动,这样全村百姓拥戴参与的活动,村支书和村主任要是表现不积极,那是要挨臭骂被戳坟头操祖宗的。干部们本乡地面的,特别是还有宗族家长的制约,他们且得学会妥协方才不会“脱离群众”。至于牲、领牲,一音之转,老百姓哪能像学者似的讲究,他们知道那活动的精神实质,具体操作层面不走样就是。当然,这个字眼更应该是“酹”。,是甘美的意思;而酹,才有祭祀活动中用酒水浇洒三牲的意思。你接着说你们那儿的领牲。

鲁:记得领牲是在背山洼里一座小庙里进行。现在想起来,那一座小庙至少应该是清代单体建筑,体量并不大,印象里,神位上供奉着不止一位神圣。后来,村里一位不畏神灵的人将它拆掉了,结果这个人打了一辈子光棍,而且经常浑身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病。村人自然认定这是报应。后来他觉得这样的命运全由拆庙引发,于是个人倾尽全力将那小庙再建起来,也算是改恶从善、洗心革面。破除迷信的人,结果闹得比谁都迷信。好在这个人有些手艺,木工泥工都来得,一个人用一个夏天将它重新恢复。这是后话。

整个活动,先做供献。供献并不丰盛,那时候只能从仓库里找出一点白面做几碗面条,搭上肉臊子,打开庙门,供在神位面前,焚香礼拜。然后,牵一只绵羊到庙前来,着一个后生提一桶井水站在庙台之后,老者牵定羊念念有词,祈祷完毕,后生将那一桶水猛然倒下来,全部浇在羊身上。那只羊如果无动于衷,说明祈雨不成功,如果它浑身一激灵,猛然抖一下,把水珠抖落,水珠顿时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彩晕,祈雨就算大功告成。

同类推荐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洪常青、阿庆嫂、李侠、严伟才、高老忠、赵虎、张嘎等等著名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早已为人所熟知。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根据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创造的。那么,这些英雄人物的原型又是谁呢?他们当年是怎样战斗的?至今尚存的原型人物(也是英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命运如何?这是为大家所关心的。《寻找英雄》作者,经过长期。深入的采访,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极大的热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还附有实地拍摄的原型照片,让读者一睹英雄的风采,从中获得裨益和启迪。
  •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隐居日记

    隐居日记

    该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时间顺序编排的图片,另一部分则以文字描述我遭遇的人物、事件与情感。前者用来表现自然生灵之神奇,后者用来体现人生滞涩的甜和美。
  • 吴哥之美

    吴哥之美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群,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极致。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繁荣的王城,却饱受战争病疫的无情吞噬,在热带丛林里面湮没成一片废墟,而今,文明重现。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最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莫里兹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莫里兹

    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热门推荐
  • 倾世女皇:邪王斗邪妃

    倾世女皇:邪王斗邪妃

    从小小的丫鬟到绝代的女皇,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为什么这么辛苦坐到了这个位置却要让我从最闪耀的王座上掉下来,真的十分不甘心,可是最后却又来了一个惊天大逆转,是女皇还是难民,是丫鬟还是嫔妃,都在这里!
  • 影视直播间

    影视直播间

    被迫离开的易靖辰,收到了一份神秘的直播签约合同。剧情世界:兑换?积分?统统没有,一切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活下去!通过各种手段拼命攒粉,借助“弹幕”和“礼物”的力量,“弹幕护体”宛若金刚罩、“前方高能”如同蜘蛛感应,“如果XX就神作了”真的会改变剧情发展,所有皆是未知,唯有生存才是王道!现实世界:消灭敌人可以继承财产和人际关系,什么?你的老婆归我了?这有点不大好吧,等等,好几个女朋友怎么回事?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一个人!上有老下有小?咳咳,和我没关系。PS:易靖辰小声问道:“作者大大,咱们能活几章?”,作者闭眼:“读者为天,要看天意。”读者群:492115423(有空位)
  • 异族仙缘之凤栖三生

    异族仙缘之凤栖三生

    她唱女将之事,让牡丹花开尽。舍去繁华锦绣,却用华年青丝等一世长眠。血染红烛的那一刻起,她香消玉损,她相思成伤,她坠仙成魔。黑化少主,无情沙场,狼烟将乱,半城烟沙,兵临池下,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
  • 苏苏快到碗里来

    苏苏快到碗里来

    无辜穿越,好在有萌宠陪伴,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也快乐,不想多年后才得知自己竟是穿越到一本玄幻小说里,女主一看就是很牛逼的人物……她这种小透明该怎么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系统之君临天下

    无敌系统之君临天下

    ”我去,喝口水都能穿越,老天爷你丫的逗我!!!“陆凌云看着周围古朴的房间布置喃喃道。一个系统,一个宅男,且看陆凌云如何在这战火纷飞的圣武大陆统一天下,”本来只想随便找个地方隐居,奈何你们无缘无故总是找我麻烦逼我称霸,唉。“陆凌云看着跪在面前的男子道......
  • 神风万古

    神风万古

    凡成是一名大学生因救了一个小姑娘被一位美丽性感的狐妖所杀,但又被一个修仙者所救开启了性福的修仙路程。
  • 卿本佳人之妖孽找上门

    卿本佳人之妖孽找上门

    前世,她乃绝世忠狗一枚。他让她向东,她绝逼不敢往西,他让她舔骨头,她绝逼不敢把骨头吞下去。前世,她乃绝世痴情种一枚。他夜夜笙歌,佳人在怀,寻花问柳,美妾成群。她浴血杀敌,一腔孤勇,伤痕累累也换不来他一句慰问。前世,她乃冷情杀手一枚。他让她杀的人,她绝对不会留人性命,包括她最亲近的妹妹她都能眉头不皱一鞭挥下去。他是她的神,她是他的神经病。可是为什么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骨面

    骨面

    一尊百年神兽,一个千年的秘密,从湖底被放逐世间的究竟是。。。?你是谁,你还活着吗?
  • 一代枭雄

    一代枭雄

    萧云,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其父萧正是某省省长,是中央领导看好的政治新贵。其母上官婉玗出自于香港第一隐世家族。爷爷萧舜天是华夏硕果仅存的五位上将之一。大伯萧重楼是天榜第一人,武功冠绝天下。成龙成虫?命运,全在他一念之间。本书将为你解答,他如何成长为一个黑道太子,金融教皇,猎艳杀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绝世枭雄。
  • 阴毒三怨

    阴毒三怨

    第一本作品233333希望不要喷哦-----------------------------------------------------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