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2400000004

第4章 恭谨

封建官场好像运动场,既是智慧的考验,又是一场耐力的考验,想平步青云,必须从最粗浅的开始。

因循保守、一成不变,这样做事的态度,似乎给人一种僵化愚笨的形象,所以不会得到很高的评价;但如果因为投机取巧不成,使用手段落空,倒不如一成不变的贯彻始终。

在官场中,一成不变地做事很有睿智,也是一条平稳升迁不出差错的好路。

封建官场中世故太多,愚直反而更有效,所谓“大智若愚”。

在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之间,出现了人称“万石君”的一家人,因为父子五人都担任二千石以上的大官职(相当于今天的部级和省级官吏),所以人称万石君。尽管这五人在他们的官职上成绩平平,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他们仍然能够流芳百世,全靠了他们恭谨愚直的处世态度。

他们的官运出奇地好,他们的为官之道颇有玩味之处。

万石君一家人任职时,是汉初政局比较稳定的时候,这样的形势是不利于英雄出世的,毕竟乱世出英雄。然而,就是在这种安定平稳的局面里还会有这一家人的显赫荣耀,世上就是这样,总让人不可思议。

谨慎从事的原则

万石君,姓石名奋,父亲是赵国人,除了知道他们的国家被秦灭亡了以后曾逃到河南谋求生路,一家人背井离乡,没有任何根基和背景,既不是豪门,也不是贵族。但是万石君的人品和人缘却特别好。

当刘邦为讨伐项羽途经河南的时候,石奋年仅十五岁。高祖和他谈过话之后,深感石奋为人谨慎,因此十分赏识他,任命他为掌管锁匙的小吏,官职虽小,却掌机要,这无疑是他为官迈出的最好一步。

汉高祖手下,大多是些出身草莽的粗野鄙汉,而汉高祖又生性傲慢,目中无人,因此发生了一些趣事。

有一次,大臣周昌为了向汉高祖禀奏政务,赴朝时,看见高祖爱妾戚夫人正在高祖怀中,吓得周昌连忙退下,但汉高祖飞奔而去,骑在跪在地上的周昌身上,责问他说:

“你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君王呢?”

“皇上是个连桀、纣都不如的暴君。”

高祖听了之后大笑,于是把周昌放了。

高祖是这样一个粗野狂放的强人。石奋年轻幼小谨慎从事的举止很得高祖心思,而且石奋面貌清秀、人品高尚,这和刘邦形成鲜明对比,刘邦愈加喜爱。

“你家有几个人?”

“家中除了我以外,尚有母亲和一个妹妹,母亲虽然健在,可惜双目失明,妹妹会弹一手好琴。父亲临终之前并没有留下任何产业,家里很穷。”石奋楚楚可怜地说。

“你有没有耐心服侍我啊?”

“有!我会尽心尽力侍奉恩公。”

于是,高祖一面任用他为侧臣(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接待来访客人,一方面接他的妹妹进后宫,石奋摇身一变,成了权势阶层,并且迈入皇亲国戚的行列。

官运就是这样,一旦照在某人身上,能使老年变成少年,能使廉价变成昂贵。靠近权利就是官运的降临。

坚守恭谨的原则

石奋尽管已有某种特权,但他们仍然以奴才的身份小心谨慎地为刘邦服务,到了汉文帝的时候,掌管朝中议会之官(相当于现在议院的院长之职)。石奋没有资历,也没有学问,但是凭着他那坚守恭谨的原则,受到朝廷的重用,和那些治国安邦之士平起平坐。

他那样恭谨愚直的举止,使我们不难想象他退休以后的生活。

石奋晚年退休之后,照样以士大夫的身份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要参加团拜会。有时,乘车经过宫门,他必下车鞠躬而过。如果碰上御驾,即使皇上不在车内,他也自然不忘鞠躬行礼。宫中偶尔送来御膳,石奋也感谢不尽,颤抖地拿起筷子,并追忆厚恩于他的先皇刘邦。

所以,当汉文帝要为儿子选师傅的时候,众人一致推荐石奋。

汉景帝即位后,石奋作为他的导师,位居九卿之列。但是,汉景帝并不欣赏他的恭谨,所以派他到下属国家去当宰相。

所以说,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他能一成不变地坚持原则,自始至终,都可以成为人上之人。坚持不懈,终成正果。

万石君的家庭教育

对于万石君的家庭教育,只能用“恭谨”或“严谨”来概括,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万石君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家庭教育。

子孙中如果有犯错,他并不加以责骂,只是不断地自责,把自己反锁在房里,绝食绝水,直到孩子们自己主动认错而甘愿受罚时,才宽恕他们。

若有其他官僚的子孙来访,不论职位高低,他必着装会见,态度严肃,也从不直呼其名。

倘若是和长大成人、衣冠整齐的子孙同座,即使在席者都是自己的家人,他仍然要戴上头冠。唯有如此,他才觉得心安理得,可见他教育子孙有方,连家中仆人都受他感化,对他特别尊敬,处处不忘恭谨。

他的子孙受到这样的教育,各个奋发向上,连那些以礼仪著称的大儒家都自愧不如。

石奋有四个儿子,都以孝行和恭谨出名,都兢兢业业担任高官。

汉景帝不无赞叹地说:“父子五人皆为高官,一门五科,极尽人臣之誉。”

从此以后,大家都称他为万石君。

这样的家庭教育,在当今社会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忠和孝,单就伦理来说,不仅封建社会需要,哪种社会都要宣扬。

顺应时尚、讨当权者的喜欢

汉景帝死后,汉武帝继位称帝。

万石君的长子石建被任命为郎中令(相当于监察部部长),幼子石庆被任命为内史(首都的最高长官)。

这次升迁牵涉到了皇室对立事件。

汉武帝即位之后,逐渐步秦始皇的后尘,成为权重一时的独裁者,但他刚刚即位时,年仅16岁,大权掌握在窦太后手中。

当时,汉朝已经立国60年,在汉朝之前,秦朝积极地改革,又是压制,又是动乱,使人民痛苦不堪,于是汉高祖采取“约法三章”的缓和政策,才使人民有喘息的机会,很快地恢复正常。

汉景帝末年,无论城市或乡村仓库里都堆满了粮食和各种物资,宫中府库所贮存的钱财多达好几百亿,钱多得无法计算。据说,朝廷的府库堆积着经年累月所贮藏的陈年米、旧米及新米,如果仓库放不下,就在草地上任其腐烂。随着社会的安定,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

而最适合这一时代的思想是儒家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汉武帝对儒学的喜爱有增无减,即位之后,立刻任命两位儒学家为大官(副丞相和首席检察官)。

但是,掌握实权的窦太后,则是信奉汉初黄老学说的人,十分偏爱“自然无为”的创始人老子,不喜欢儒家的出世的主张。

她曾召见儒者辕固,要他解说《老子》一书。

“那是本下三滥才看的书”。

这本是辕固无意中说出的话,也可以说是他个人的看法和主张,但是却触犯了圣颜,是对窦太后的一种莫大的侮辱。

“本想罚你去服修筑长城的劳役,你既然如此轻视老子,那么你就亲手杀死一头猪让我瞧瞧。”

因此辕固立刻被带到猪圈。那时汉武帝心想,辕固不过是把心里话说出而已,太后固然怒不可遏,但何必要罚呢?——于是汉武帝偷偷塞给辕固一把利刀,让他能够一刀把猪杀死,而无罪释放。

窦太后如此讨厌儒者,这必然要与年轻的汉武帝形成对立,许多儒者建议汉武帝实行亲政——废除窦太后的专制,这就更加惹恼了窦太后,不少儒者被太后处死。

太后心想:儒者注重形式礼仪,却没有思想内涵,但万石君一家人却十分安守本分,于是石建、石庆兄弟不仅没有受到太后废黜,反而受到太后的重用。

从这一事例,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晓,在官场切忌锋芒毕露、哗众取宠,安守本分、恪守职责是官场保持不败的一种生存方式,要不怎么说“大隐隐于朝”。

越有内涵越谦卑

职位越高,气焰越盛——这是一般人的通病,尤其是那些青云直上、小人得势的家伙,但是万石君一家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不会改变其恭谨的态度。果实越成熟,越处于一种低垂的状态。有人认为那是伪装出来给世人看的,孰不知,这正是为官的一种修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上能下,能贵能贱。这种修行,没有躬身实践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

石建被升迁的时候,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但是父亲万石君依然健在。石建虽然担任要职,但每隔五天的一次假期必定回家省亲,回家之后,暗中将父亲的内衣内裤拿来亲手搓洗,再放回原处,因为他想从父亲换洗的衣服获知父亲的健康情形,但这件事不让父亲知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家良好的家教,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说要当好官,必须先做好人、通人、达人。不能因为一时的得逞,而忘却了身在何方。

石建任职时,若有事禀奏,必定在无人之处才毫不顾忌地陈述己见;在公开场合,则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显得木讷寡言。所以,虽然他是窦太后提拔的人,汉武帝对他也颇有好感、倍加礼遇。因此官场中当好人,从来也不会吃亏。

有一次,万石君将房子搬到长安城外,小儿子石庆驾车张扬,直出长安城外门,万石君得知后,气得吃不下饭。石建虽然代弟请罪,父亲仍不肯原谅,直到石庆带家人亲自请罪才罢休。

父亲说道:“当个内史大人就可以随便出入,不回避长辈了吗?”

经过父亲这次训诫后,每个人都谨记在心里,家中每个人出了城门都下车,步行回家。

万石君不久去世,长子石建守孝期间悲痛欲绝,身体衰弱到拄杖才能行走,所以没出一年,石建也随父亲而去。

处处谨慎

万石君一家人,不论老少都至仁至孝,格守祖父的教诲,尤其是长子石建,堪称孝行典范,比他父亲万石君还要谨慎。

在他担任郎中令时,有一次上奏皇帝,不久接到回奏,打开一看,不由脸色大变,全身颤抖。

“我把字写错了,连最后一句在内应该是五点,我却只写了四点,如果因此触犯了龙颜,我必须以死谢罪。”

石建恭谨的态度,已经达到了愚不可及的地步。据说兄弟当中幼子石庆比较干脆,但也留下了这样的传闻:石庆任掌管御马的官时,驾御车出宫,旁边的皇帝问他:“这是辆几匹马的车?”

“一匹、两匹、三匹……一共六匹。”

皇帝的座车规定是六匹马,这是汉朝所定的制度,虽然如此,他还是一匹匹地数,这种恭谨的态度,不能不令人钦佩。

当石庆被任命为齐国的宰相时,人人敬慕他的家风,齐国在他的辅佐下,被治理得有条不紊。后来齐国人民就立了座“石相祠”来拜祭他。

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汉武帝立了太子之后,从群臣中考选太子太傅,结果石庆中选,和父亲一样也成为太傅。不久,石庆又升为丞相。

当时汉朝可称得上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北有匈奴,西有大宛,对外不断地和异族征战,兵战连年,征伐不断,扩张领土。对内则盛大举行秦始皇以来中断了的封禅仪式(向泰山之神敬祈国泰民安的祭典),而皇帝每年都要大规模地各地巡游,再加上地方上胡乱修建神庙,因此国库空虚,财政陷入危机。

后来,任命祭弘平为财政部长,改革财政。再派有酷吏之称的五温舒为最高法院院长,严格执行法律,并且任命儒者推行儒家风范。这样一来,九卿的领导权加大,丞相石庆成了虚设的傀儡。而石庆只是一味地继续他恭谨的态度,一事无成在职却长达九年。

民不聊生的结果,产生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有近二百五十万,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宫中大臣见此情况,禀奏皇上,准备将流民强迫迁移,以免造成动乱。汉武帝心想:石庆已老,唯有谨慎这一优点而已,对于这种重大方案不可能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所以就赐假,让他回乡,以便研究解决方法。石庆深感自己不能胜任丞相之职,于是上奏皇帝:

“臣蒙圣恩,拜任丞相,但因年老体衰,不能胜任,致使国库空虚,人民流离失所,臣罪该万死,而皇上法外施恩,留臣一命,如今我想奉还官印,请贤者任之。”

武帝立刻将奏本退回,并怒斥石庆:

“国库空虚已久,人民饥饿流亡,被迫迁移边境,而你却想交回授印使民心更加不安,这种危机谁来负责,快滚回你老婆身边吧!”

石庆以为皇上准奏,想把官印奉还,可是丞相的部下判断,事情非同小可,皇上显然已经恼怒,所以有的人劝石庆干脆自杀谢罪算了,石庆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就继续担任他的丞相之职。

汉武帝并没有深究,但心里却一阵苦笑:“这丞相愚直无能,怎么就没有人提出抗议呢?”

万石君一家人恭谨的态度,与其说以奉承皇帝为目标,倒不如说他为民众树立了一个谦虚谨慎的美好的做官形象,因为在他心目中,官民平等,没有什么区分,所以人们见他如此谦卑,也就没有人愿意和他为敌。

石庆死于在职的岗位上,是一种大幸。汉武帝在位长达53年,起伏相当大,五名丞相有四名被处死,只有石庆一人得享天年。在他任职时,家族中当大官的人有十三人之多。

伴君如伴虎,石庆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恭谨,为自己购买了一张护身符,历经沧桑,虽无能却终老官场,其中滋味只有聪明人才能品味。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遥想飞天——魏志锋诗选

    遥想飞天——魏志锋诗选

    当我们以某种方式感受诗歌的时候,我们情愿它居于山顶和废墟之上,兀立于雪崩之中,筑巢在风暴里,而不愿它向永恒的春天逃避”。在市声拍窗、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大潮中,有多少诗爱者在陷入困惑和迷茫的同时,开始比较官、财的命运是否比诗歌更有益惑力?作为纯美的诗歌艺术,当它的信仰者逐渐流失的时候,又有这样一些人,睁大他们智慧的双眼从纷繁琐碎的现实世界中发现真善美的身影,并将它们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呈现给世人一种清新的视野,一种真切的感悟。
  • 爱上红楼梦

    爱上红楼梦

    作者用易懂的白话文形式重新诠释了《红楼梦》,以她自己说故事方式重造红楼,内容浅显易懂,适合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故事的读者的。
  • 爱在旅途:不曾再见的旅行

    爱在旅途:不曾再见的旅行

    本书内容选取国内充满小资气息的十个热门旅游景点,不同的人物在每一个景点发生的或艳遇或邂逅或赶赴约定等不同的情感故事,集最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最新最有价值的旅游资讯攻略,以及精美的摄影作品插图于一体,做到美文、美景、美图三者共赏,立体而丰满,让人耳目一新。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
热门推荐
  • 听枫诉说你的谎言

    听枫诉说你的谎言

    “你还好吗?”小男孩不悦地抬起头,对上小女孩浅蓝色的眸子,原先所有的不快随之散去,嘴角扬起一丝不属于这个年纪应有的狡黠,拉过女孩的手,却不是站起来,而是将女孩拽倒在地,看着对方与自己一样狼狈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地起身离去,留下小女孩一人吃惊的留在原地。十年后,你用谎言掩饰一切无奈,又到了枫叶舞落的季节,是不是这次,说谎的人变成了我......
  • 傲娇小野受:攻主你别跑

    傲娇小野受:攻主你别跑

    他们问我为什么爱你,我想大约是那天阳光太好,风不喧嚣,树上的蝉也没有太吵,你在逆光里微笑,世间所有的温暖美好都在你眼底缠绕,岁月那样静好。
  • 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

    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 御骄夫

    御骄夫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敛财专家

    敛财专家

    谁说修炼一定要清心寡欲,绝情绝欲?我巧取豪夺、低买高卖,聚敛天下财富;谁说对仙人一定低眉顺眼,恭敬到姥姥家?仙人和我称兄道弟还要看我心情如何,散仙争得头破血流,只为的是要当我的看门狗;谁说灵鬼大王、仙帝、魔皇是各界至尊,鼻子冲天?他们每次见了我都愁眉苦脸的,好像欠了我八百吊钱似的。我从不欺行霸市,只不过每天有专人向我请示今天的晶石卖什么价;我从不欺男霸女,只不过她们个个如乳燕投怀;我从不插手修行界的争斗,只不过每次都把各种争斗物资略微抬高点价钱售卖出去。我是敛财专家,小小的控制了修行界一半以上的晶石矿,拥有着才比第二大灵药种植大户大那么三四十倍的种植园,店铺只有千余所,手下员工只有不起眼的万把人……唉,惭愧啊,这么点的产业实在是对不住我敛财专家的名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宝贝太惹火:首席老公别乱来

    宝贝太惹火:首席老公别乱来

    白天,她是他公司的小职员。晚上,她准时回到他的身边服侍他。她一直以为他是瞎子,洗澡不关门,换衣不避他,反正他全都看不见!突然有天,她发现,原来瞎的那个人是她。“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给我生猴子!”“没想到你是这种叫兽,你凭什么把我的男人们不是灭掉就是掰弯?”“宝宝,你的男人们要是有任何一个比我更强更劲更持久,我就…”她两眼放光,“你就放手吗?”他微微一笑,“绝不可能,我有一万种方法可以弄死。”
  • 挂了99次之后

    挂了99次之后

    正常版文案:气运值满点的修真界渡劫修士,怎么也没有想到,成也气运,败也气运,最终死在别人的算计之下。当命运开始新的轮回,终于觉醒的他,这一次,他该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有激情,有槽点,已经死过99次的他,只想好好活下去,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版本v2.0,版本持续更新中
  • 风华绝代创世至尊

    风华绝代创世至尊

    人生在世几多愁,人羡慕神,拥有掌握一切的能力;却不知神也羡慕人,拥有世间一切的情感。创世冷月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身份,但却失去了随心所欲的能力。于是,孤独的小月月决定下凡去找徒弟,这期间会发生些什么呢?是否有人能打动她孤寂的内心呢?敬请期待吧。
  • 全球金融

    全球金融

    因封受姓曰欧阳,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黄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庶子无余封会稽,二十余世至允常。常子勾践封越霸,传衍六世乃无疆。伐楚楚伐族属散,子蹄封欧余山阳。苗裔因之为姓氏,五世名摇汉封王。
  • 倾世妖妃:邪魅王爷请让道

    倾世妖妃:邪魅王爷请让道

    一昭穿越,她是痴傻丑嫡女,专搭俊男为任,吓得三王爷急急退婚。殊不知,再次回眸她却已经锋芒万丈。他是冥府三王爷,真正的身份却是来自地狱的冥王,无人见过他,民间传言冥王如神般的存在,练武天赋无人能比。而这样的他却遇见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