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2400000002

第2章 机略

能否正确判断自己所处的情况,是在封建官场生存的首要条件。兵书上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战场如此,官场也是如此。

官运亨通是运的亨通,而不是官的亨通。对运的把握,就包含了正确的判断力和严守秩序的精神。

走向官场,首先要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在官场发展。只拥有为官野心的赤裸裸暴露,而无通观全局的判断力,结果常常是未踏进官场,就被拒之千里了。

秦末汉初,正值天下大乱。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就在这时,官场出现了一位青云直上的高手,他的名字是叔孙通。

叔孙通是个地道的文人学者,一生以贯彻儒学正统为理想。他依靠自己非凡的判断力,步入上层,表明了一个智者的卓越的预见。

审时度势,这是一个人步入官场的开始。

谦恭但不卑微——适度的奉承

叔孙通首先把自己的立足点置于鲁国——这是儒学的正宗发祥地。所以他一出世,就无形中带了高贵的血统,先声夺人。秦王非常赏识他的渊博学识,于是让他出任博士候补。

起点决定终点。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举起反秦暴政的义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

秦二世慌忙召集大臣说:“听说楚国的地界有守军叛乱,先占蕲县,又攻陈郡。关于这件事,你们以为如何?”

虽然秦始皇已死,但人们对于三年前的“焚书坑儒”事件仍然心有余悸,秦二世为了宣扬国威,维护个人独裁的权威,不断穷兵黩武,问罪群臣,滥杀无辜。因此,群臣对皇帝的问话异口同声地回答:“身为国家臣民,怎么能有叛乱的念头呢?他们的行为,罪该万死,必须立刻派兵镇压。”

可是皇帝一听有人想背叛他,便流露出不高兴的表情。

叔孙通看在眼里,思索了片刻,然后启奏皇上,说道:“臣不认为陈胜、吴广有背叛的行为。现在天下皆已归秦,普天下已成为一家,以前各国间的城墙均已拆除,兵器也被铸成铜人,举国之内,已经没有战争迹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皇帝高高在上,威势遍及全国,臣民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感激皇上的恩德。在这样的太平盛世,哪里会有叛乱发生,想必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地方官很快就能将他们绳之以法。这种小事烦劳皇上忧虑,真让我们臣下感到惶恐。”

皇帝听了这番话,龙颜大悦,频频点头,深表赞许,赏赐叔孙通二十匹绸缎和一套官服,并升他为博士。而那些认为是一场叛乱的大臣,均以出言不逊被交给大司寇处理。

退朝之后,叔孙通的同僚们攻击他说:“你阿谀奉承也未免太过分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只不过侥幸逃离虎口罢了。”

伴君如伴虎,叔孙通很快就逃回故乡了。

皇帝厌恶的衣服不穿

叔孙通逃回故乡后,侍奉项梁和项羽两代,仍被给以官职。但是等到汉高祖刘邦攻入项羽的老巢彭城,叔孙通就立即投靠汉军,与刘邦共生死了。

刘邦称帝后,为了遵从儒者和大家的风范,便头戴圆冠,身穿长袍,腰系宽带,一副博学鸿儒的架势。但是,这样的打扮对于一个农民出身而且是在马背上获得江山的汉高祖来说,显得很不伦不类。

汉高祖尽管儒家打扮,但内心里对儒者却十分厌恶。据说有头戴儒冠的学者来找他,汉高祖摘下对方的帽子,在里面小便。叔孙通听了之后,便立刻改穿普通的短衣,很得刘邦的欢心。

叔孙通追随刘邦时,曾有一百多名弟子和他出生入死。叔孙通做官后,却很少举荐自己手下的弟子,反而向皇上举荐了一批市井无赖和不学无术之徒,于是他的弟子都很不满意,私下里骂叔孙通:“我们跟从老师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师不为我们着想反而举荐一些庸才给皇上,这到底是为哪般呢?”叔孙通于是安慰他们:“并不是不提拔你们,而是时机不到,高祖现在是打天下的时候,推荐一些力大勇猛的武夫会受他赏识,至于连兵器也不会拿的儒生,只能等到天下安定、没有战争的时候才能举荐,要耐心等待时机。”

叔孙通因为举荐大量人才有功,而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稷嗣官。

树立皇帝的威仪

天下统一后,诸侯们推举刘邦为皇帝,叔孙通被任命为礼官。

有一天,高祖在洛阳南宫,往走廊探头一看,看见将军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似乎是在讨论什么事情,于是高祖满心疑虑地问军师张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难道皇上没有听说吗?他们想要谋反。”

“天下已定,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呢?”

“自从皇上登基后,加官晋爵的都是皇上所喜欢的人,而那些不受赏识的人都没有得到一官半职。现在宫中大臣正在拟定受封名单,依照每个人的功绩赏赐土地,但如果每个人都受封,就算把全国的土地拿来分配也不够,势必有人得不到犒赏。他们深怕赏赐名单上漏了自己,或者因为以前的过失而获罪,所以想要谋反。”

“那该怎么办呢?”

“目前皇上最恨的人是谁?”

“雍齿。我真恨不得一刀杀了他,可是因为他立过汗马功劳,所以很难除掉他。”

“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封雍齿为诸侯。”

于是高祖立刻设酒款宴,宣布将雍齿封为什方侯,同时将尽快为所有人论功行赏。群臣闻言,都山呼万岁:“连雍齿都能封侯,那我们还担心什么呢?”

这件事并不这么单纯。许多诸侯、将军不过是游侠强盗之流,给予赏赐,他们不会存有感激,只能暂时安抚他们。

汉朝立国之初,为了收服民心,于是简化秦朝繁琐严苛的法令,但是提到礼仪法度几乎等于没有。有一次,群臣们饮酒作乐,醉了之后,就大声叫嚷,甚至拔刀乱砍,高祖见此情景,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叔孙通眼见皇帝为此忧虑,便上奏说:“儒者虽无法为皇上谋得天下,但臣下认为他们最适于守成,愿皇上能重用鲁国的学者和我的那些弟子,共同制定朝廷的礼仪。”

“好吧!但不要定得太繁杂。”

“皇上放心,古代三皇五帝音乐各异,夏商周三代亦不相同,礼仪法度本来就要和时代相配合,慢慢将复杂的仪式简单化。我会参阅古礼和秦的礼节来制定汉朝的礼仪。”

“很好,你就试试看,但要尽量简化,我最讨厌繁杂。”

于是,叔孙通前往鲁国,邀请三十多位儒者赴汉,但其中有两人不客气地对叔孙通说:“你接二连三地背叛主人,而每次都被派为大臣,这都是因为你阿谀奉承的结果,今天下虽平,但不平之势仍充斥各地。再说,制定礼乐也要根据必要的程序。首先,天子必须积累上百年的德行,才能对人民有所要求,你现在的做法完全忽略了中国固有的传统。快滚!我不会帮你做那些污秽不堪的事。”

叔孙通听了之后,笑笑说:“你真是个不懂时势的家伙。”

结果,他带领三十名儒者回朝,再加上原来的儒者和弟子一百多人,经过一个月的商讨,礼制初见规模后,便奏请皇上检阅。

公元前200年,在长安城中长乐宫举行元旦朝贺典礼中,列侯、将军等大臣依职位高低排在西边,而宰相以下的文官则站在东侧,等皇帝上座后,文武百官依序被导引至御前,申述贺词。拜贺礼结束后便进行法酒礼,酒过九巡,典仪官下令罢酒,凡是不按礼节做的人,均被赶出场外。所有仪式结束后,才移向酒宴。结果,在所有的过程中,竟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喧哗,于是高祖十分感叹地说:“太了不起了,朕今天才体会到皇上的伟大。”

识时务者乃为俊杰

叔孙通因功被封为主黄仪官,位居九卿。并恩赐五百斤黄金。叔孙通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便请求皇帝:“我的弟子长久以来都追随我,这次礼仪的制定,全靠他们努力得以完成,希望皇上能格外施恩重用他们。”

结果,高祖将他的弟子全都派为侍从。

叔孙通又把皇上赐给的黄金分送给他们,于是所有的弟子均感激涕零:“老师真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

从这则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叔孙通的判断力,实在令人钦佩,同时,更体会到识时务的重要性,当初叔孙通刚出任汉朝时,并没有马上向高祖推荐自己的弟子,直到时机来临,才一鸣惊人取得成就。

坚持原则弘扬儒学

两年后,叔孙通转任皇太子盈的太傅,这位太子性情柔顺,对人十分体贴,但在夺取天下、堪称为乱世英雄的父王刘邦眼里,太子盈显得太柔弱了。此外,他对太子的生母吕后也日渐冷淡,在这种情形下,高祖已有异心,想改立他宠爱的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继承者。

为了镇压淮南王黥布的叛乱,高祖御驾亲征,结果被乱箭射伤。回长安后,病情开始恶化,高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立嗣大事,于是他不顾张良等众臣反对,想改立如意为太子。叔孙通得知后,展开严厉的批评。

“古时鲁献公宠爱骊姬而改立其子奚齐为太子,结果引起了长达四十年的内乱,贻笑天下。秦始皇未在有生之年立长子扶苏为太子,造成赵高、胡亥为害天下,而遭灭亡。皇上应该对此引以为戒。太子的德行,普天下之人莫不知晓,而其母吕后与皇上同甘共苦,不知熬过多少岁月,怎么能够废嫡子而改立庶子呢?倘若皇上一意孤行,那就先杀了臣下吧!”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死谏,高祖无言以对。

“朕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事关天下大局,民众生计,怎么能轻易开玩笑呢?”

结果,高祖不再提废立之事,汉朝将面临的危机,也随之而去。

后来汉高祖驾崩,太子登基,是为汉惠帝。叔孙通再任太常之职,主管朝廷礼仪,树立了汉朝的典范。到了汉武帝,儒学被定为国教。从此之后,儒学正宗支配了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这一文化基础,其实都是在叔孙通手里奠定的。

天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吕后住在长安东隅的长乐宫,每当汉惠帝从未央宫前来问候吕后时,便管制交通,因而造成民怨。于是着手建设复道,可是,这项工程出了差错。

因为祭祀高祖的高台,位于国都的中央,每个月初都要将他的衣冠搬至高台,供人膜拜,而搬运衣冠的通道被复道阻隔,这是对汉高祖不敬的行为。于是便有人指责汉惠帝,汉惠帝脸色惨白地说:“事关重大,把复道毁了吧!”

叔孙通说:“天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复道的建设已广为人知,现在如果将它毁坏,那无疑是向世人宣布皇上有错。唯今之计,不如在渭水之北新建一座高台,再将衣冠移至那儿。如此,天下人认为扩建高台,乃是行大孝。”

一般说来,每个人都喜欢指责别人的过失,甚至有人会以别人的失败来增添自己的威风。叔孙通的着眼点则不同,他为了贯彻“识时务”的准则,经常站在全局的立场上,以不违背最终的目标为宗旨。如今,他将皇帝的失败转化为胜利,也正体现了他一贯坚持的儒教理念。

所以,为官之道,首先是识大局,判断分析当时环境下的时势,寻找最佳突破口,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同类推荐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第八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爱情鱼的智慧瓶

    爱情鱼的智慧瓶

    本书从“净重三克的爱情”、“绽放如花的谎言”、“借一扇窗发现爱”等几个片段收录了《读者》的多位作家的精品散文。
  • 感恩图书馆

    感恩图书馆

    本书为一部个人文集。全书分三辑,第一辑:书园散章,第二辑:书香报道。第三辑:书海探索。收录了作者多年的创作成果,包括散文作品,对生活和工作的随想;理论文章,主要是对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探索等。作者的文章多次获奖,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热门推荐
  • 黑龙珠传奇

    黑龙珠传奇

    在异世界,有一个叫周国的人,他不相信这世上真有邪恶的黑龙王,就算真的有,他也要见识一番,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让他经历了一场改变他一生的异世界之战……
  • 潇潇墓语

    潇潇墓语

    衣冠冢里的一枚奇特的铜符引出一段惊天奇闻,然而在奇闻的背后却是一个酝酿了上千年的阴谋!深山古尸、戈壁滩上的死亡之虫、千年不腐的楼兰国师遗体、嗜血的东汉行尸......先不论前路凶险,单单看一名摸金校尉、一个卸岭力士、一个退伍军人的盗墓铁三角组合也是前无古人!究竟谜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探寻......!
  • 网游之超级插件

    网游之超级插件

    任务中壮烈踩雷,特种兵苏壑带着一款超级插件回到了三年前,他还是一个纯情小吊丝的高中时代。凭借着这超级插件的神奇力量,从虚拟游戏到现实都市,苏壑开始了一段呼风唤雨游戏成神的传奇故事。王城PK,胜者为王!秒杀BOSS,怒刷装备!女神,照单全收,暧昧,毫无保留,萝莉,御姐,护士,警花,百花绽放!【PS:这是一本轻11小说,女主大概七八个,纯良好孩纸勿入,不想再解释了……】
  • 为我毒尊

    为我毒尊

    何为正道,何为魔道。正邪如何区分。。。看凌天一路斩荆披棘而来,诉说这世间何为正邪
  • 前进吧,2014

    前进吧,2014

    不介绍,自己看,因为很多正在发生,所以,也是以发生的事情为主,所以更新也会不定时。
  • 当小沐遇上暴发户的儿子

    当小沐遇上暴发户的儿子

    有些人请不要侮辱我,我只是一个没有零花钱的小屁孩,你们买小说要24.80元,我这个就算不免费,也没有那么多钱吧。不算打赏哦~~(≧?≦)/~请不要觉得我很差劲,就算你买本小说抄上你的小说里,你也很累的。而且我也没有要盗版的意思,你们不想看书本,可以来看电子阅读。你们看不看随便。(?ⅴ?)不侮辱我的,感谢您们~~
  • 真武界尊

    真武界尊

    生为天下世家的嫡系子孙,却有个被称为妖女的娘亲。孤独居于紫竹峰上,本想读书自娱,了此一生,却迎来一个绝美的未婚妻。剑冢取剑,却奇迹见证上古画面,一把断剑,扑朔迷离。江山风云,红颜倾城。且看云凌是如何一步步步入这个舞台,演绎一番惊天动地的故事。
  • 我愿是急流

    我愿是急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七年的青春时光,至始至终,像一首诗。一一七年前的陪伴,她很优秀,她还会叫他“笨蛋”。他很自恋,他自称是她的“SunshineBoy”。一一七年间的离别,他终于逆袭成功变成了男神。她辗转回国后,却为了他顺从了家族的指腹为婚…一一七年后的重逢,她即将嫁入豪门,他便毅然辞职来到了她的城市,原本明朗的爱终于渐渐明朗…
  • 桃花散,吟落诀

    桃花散,吟落诀

    血染江山如画,怎敌灵儿你眉间一点朱砂……
  • 极限狩猎

    极限狩猎

    林君凛只不过是打通一个游戏的第一关,想不到一觉醒来直接进行真人版游戏。喂,就算是虚拟游戏好歹有复活啊,真人版会死人的,真的会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