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9800000001

第1章 文学纪(1)

通往文学之路

很多年前,我大约并未想到,将来会成为作家,且是一个地道的卖文为生者。我家族里也绝无这样的血统遗传——我父亲曾做过新闻,虽然都是写字的,但是这两种写字实在相去太远。作家,在寻常人眼里,大概是个很奇怪的职业,我也嫌它不够响亮,叫起来不像医生、教师、公司白领那样正常且有身份。

我想我是害羞的,也常常为我的职业感到自卑。“穷酸文人”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吧。但是现在想来,文学是最适合我脾性的,单调、枯燥、敏感、多思,有自由主义倾向,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且内心狂野。

我是在很多年以后,开始写作时才发现这一点的。那就像偶然推开了一扇门,发现里头的房间构造、家具摆设、气味、人物都是自己熟悉的;抑或是误入一条交叉小径,起先是茫然的,可是顺着它的纹理走下去,却别有洞天,越来越自由。

不写作我能干什么呢?也许现在是个闲妇,温绵慈善,可是天生有颗不安分的心,时常抱怨着,觉得冤屈。我发现我不能适应任何工作,我懒惰,不负责任,对人际利益缺少智力,似乎也无热情。1993年,我在无锡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常往返于沪宁,跑进出口公司。很长时间过去了,我不会拟合同,也不会说行业术语;和客户交谈时,我会脸红;单位组织联谊活动,让我和老板跳舞,我推让着,怎么劝都不行。

我是害臊的。我的生涩让我不安。我意识到了,立意纠正着,可是很吃力。在这样的场合里,我无法做到讨人喜欢,我无能、笨拙。在办公桌旁呆坐着,望着窗外的蓝天,我知道自己是无聊的,可是那一瞬间,我安心、喜悦。我看《新民晚报》上一篇陈丹燕的美文,写上海街景的,那华丽忧郁的句式打动了我,一遍遍地阅读着,最后把它抄下来。

那时我还没有写小说,也无此志向。只不过一天天地混下去,也不知何时是尽头。隔一些时候,《江南晚报》上介绍上海发现了一个文学新秀,被称作“小张爱玲”的须兰。那时我正在读张爱玲,初读时并未觉得她的好,只觉得场面繁华热闹,各种俏皮、玲珑剔透的人物走来走去;及至后来,才注意到造词、节奏、章法和意境……一点点地揣摩着,叹为观止。

而与此同时,我母亲打来电话,告知我的小城正在选拔科级干部,需考试,择优录取。我母亲有强烈的“官本位”思想,只可惜我没有继承她的野心和敏锐的政治触觉——她并未从政,却是个很好的干部人选,精明、上进、作风果断。

我母亲是遗憾的,因为我没有如她所愿成为官员,而当了作家。即便很多年后的今天,她也常常抱怨着,她说,你又不是不知道,自古以来文人就没有好下场。她很少读我的小说,因为读不懂,小说又过于清冷、沉郁,她不喜欢。不过她也承认道,这倒是很像你的。她喜欢热闹一些的,纠缠一些的,像爱情小说。她希望我能成为畅销书作家,我告诉她这是不能够的,性格使然。

我至今也未写过一篇像样的爱情小说,我是有顾虑的。一旦涉及两性关系描写,我总是犹豫再三。不为别的,只因为我是我父母的女儿,我曾经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一天天清白地成长。我愿意为他们保存一个完好的女儿形象。我不想撕破了它,这出于善良。

也许有一天我还会结婚生子,也许很多年后,我将是别人的祖母或姥姥,我希望他们在读我小说时,不至于太过难堪。羞耻心一词于我,主要是针对和我有血缘关系的人,我的父母、弟弟、叔叔……这其中有一种很微妙、暧昧的关系,作用于我的小说。我为这关系去写小说,恐怕终其一生也难以写明白。它是不可破译的,关于亲情,亲情里的男女……道德感。那紧张纠缠,然而单纯茫然的情感关系。它是混乱不清的,然而它终究还是亲情。

多年来,这关系困惑着我。我终于写小说了,起因却是另一个。1994年前后,我的女友们都纷纷恋爱结婚了。她们大多二十三四岁,曾和我一起静静地生长。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这几乎是我们一生中最光华夺目的年龄段,我看见岁月怎样在这代女孩子的容颜上密密地开出花来。腼腆地,饱含着思想地,一天天不动声色地绽放。

我觉得疼惜。一代少女就这样走过了她们的青春期,心平气和的。然而谁看见过她们那五光十色的、像肥皂泡一样破灭的幻想,谁听见了那里头的挣扎和尖叫?个个都是精灵,美好、清白、骄傲,只因为她们年轻过,花样年华,光泽转瞬即逝……她们恋爱了,很快谈婚论嫁了。

这真让人绝望。完全不能解释的,我沮丧之极。年轻时,我一直克制着不去恋爱,仿佛一恋爱,人就变老了,变得不纯洁,内心有很多伤痛。我害怕谈婚论嫁,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害怕的其实是长大成人,慢慢负起责任来,开始过庸常的生活。我想我是病态的,一直不肯面对现实。

1994年,我送单身的女友们走上婚姻的殿堂,我伤感至极,也因此而沉静,变得无所惧怕。我决定把它们写下来。这就是《小城故事》的写作背景,旨在祭奠那段芬芳和光泽的年华,也祭奠这年华里的女友和我自己。

这是我的处女作。

我的写作是仓促的,既无文学准备,也无思想准备,几乎是一念之间提起笔来。我从不以为,写作是我的必然之路。如果不写作,我现在肯定择业而居,也许是记者和编辑,也许是银行职员……总之,安居乐业的样子,然而很吃力。

可是活在这世上,谁不吃力呢?我们每个人都是茫然的,辛苦,抱怨,为找不着自己在这人世的位置……也许我找着了,可是误打误撞,我自己并不知晓。我只是觉得,是写作纵容了我,它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脆弱、疏懒,没有忍耐力、没有责任心。总之,在俗世意义上,我会很辛苦——我做一切都会觉得吃力,除了写作。写作把我的缺点无限度地放大了,我依赖它。是它安慰了我,让我铁下心来只做这一个人,而不是那一个。

我认真做起作家来了,是1994年春天,我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积累,写作,等待成名。那时我只读很少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围城》以及张爱玲的小说……完全因为喜欢,才翻来覆去地读,有点类似我文学的教科书。外国古典文学如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的小说也读,但是趣味相左,简直难以卒读。我中学时读《红与黑》,开篇就是十几页的风景描写,看了简直头疼,直接跳过去,读于连和市长夫人调情,心中充满欢喜。

我的趣味并不高尚,也因此,古典名着的好处我无法领略。很多朋友向我推荐《包法利夫人》,每推荐一次,我就重读一次,技法、结构、白描艺术、人物塑造……我知道它是好的,但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好。我们这代作家,受惠于古典作品的很少;我们的作品因此而少技术性,显得轻薄。我想这是遗憾的,但也只能由这遗憾蔓延。毕竟,这中间隔了近两个世纪,即便着意弥补,也仍像长筒丝袜上打的补丁,歪歪曲曲的,更见局促。

另一方面,看现代小说就舒畅多了。那里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惊悚、怪异、完全不合逻辑、突然发出的一声尖叫……很像20世纪。我理解的现代性全在这里了:外表很平静,可是突然间一个仓促的小动作;走路时掉过头去,偷偷吐一下舌头;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摸一下自己的身体,自得其乐……完全是下意识的小动作,仓促、烦恼、无聊,可这是20世纪的骨骼,它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肉里,一不小心就会露出来。

我读现代小说,完全是心领神会的。像被人说中了一段隐秘,那里头的拐弯抹角处,被分析得清清楚楚——那真是可怕的,可是可怕之余,也觉得欣喜和放松。

我第一次读卡夫卡是在1990年,读的是短篇《判决》。在此之前,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现代小说,我也不知道卡夫卡是谁。我仅是把它当作短篇来读的。读完后,久久说不出话来,只是惊讶。我于其中发现了小说的另一个空间,广阔的,具有新鲜刺激的质地,就像一道豁口,隐隐露出暧昧的光亮来,然而这光亮是我熟悉的,也让我害怕。

从1994年始,我计划系统地读一些书,借以补血充气。我父亲去新华书店买来许多外国名着,大多是古典作品:《珍妮姑娘》《汤姆叔叔的小屋》……然而看了也就看了,没留下太深印象。当读到《百年孤独》时,反应则完全不同。我是一气呵成读下去的,从晚上读到凌晨。到了深夜,我合上书,舍不得再读了。三番五次地躺下去,再爬起来,到底忍心把它读完。

我的文学趣味是褊狭的,然而也是自发的。自此以后,我打消了系统读书论。我不想勉强自己。好书是读不完的,好的东西它在那儿,就如一道风景,它是我们生存的一部分背景。我们看见了,它才是;如果看不见,它就不是。也有一种时候,我们视而不见,那没办法。就如某类美女,长得很合分寸,瓜子脸,樱桃小嘴,柳叶眉……我知道她长得美,可是不艳羡,也不惊讶。古典名着总让我想起这一类的美女。

我的庞大的读书计划暂时告一段落,我是惋惜的。我知道自己是贫血的,偏食,但不多嘴。就这么任性地一天天地瘦下去。迄今为止,我的常读书仍是有限的,《红楼》《水浒》,张爱玲和萧红……后来又加入了杜拉斯,还有另外一些人,总之,名单会越来越多。然而适合我的书还在那儿,从来也将永远在那儿,有的我已经碰见了,有的正待发掘。这是先天决定的,我无法更改。

我计划将来出一本读书笔记,记下我读小说的某一瞬间的顿悟和感动。此外,也想读些人物传记和史书,比如明史、现代史——但首先得文字风趣,少学究气;如有可能,我甚至想放下手边的写作,抽出一段时间来重温《诗经》和《史记》,还有明清小品文,唐诗宋词以及香艳的《牡丹亭》。读书于我,抛弃功利性的一面,主要还是为了趣味,追求文字给予身心的熨帖和抚慰。我不想拿它当工具书来读。现在的我,已经没有了虚荣心。

从前读书是有虚荣心的。初中读《拿破仑传》,高二读《叔本华传》和郁达夫的《沉沦》,只因为它们于我的同龄人来说,还是相当陌生的名字。

我像做贼一样偷读课外书,上课时读,回家关上房门读。有一次我母亲推门进来,我砰的一声把书扔进抽屉;她把书找出来,把它撕成两截;我哭了,后来把书粘起来,还掉。隔了一些时日,旧病重发,又开始偷读。其实那时读的不全是文学书,我后来走上文学路与这段时期也没有关系。老师来家访,告诉我父母我如何不听话,上课时读《射雕英雄传》,听不进批评,木着脸,还扬着脖子。

这是早些年的事了。到了1987年,我高一,开始读琼瑶和三毛,这两位都是流行作家,现在看来,谁也不比谁更文艺。可是我当时喜欢三毛,以为她是文学,我希望有一天能做成她那样的作家,留着长发,把脸遮盖起来,单露出大大的眼睛,盘腿坐在地毯上。琼瑶的小说也迷得不行,一本接一本地看,哭得一塌糊涂。

到了1988年,面临文理分科,我责无旁贷地选择文科。我的作文已经很好了,文笔流畅,喜用一些冷僻词,写起散文和叙事文尤其得心应手。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我的语文老师姓夏,1988年刚从师大毕业,一个帅小伙子,敏感、清高、善解人意,总之,有着文人的一切习性。

他给我们带来了新思潮,抱怨小城的闭塞和种种陋习,课时45分钟,他用一半时间来讲不相干的事:他的大学生活,他所接受的文明和教化,很多我从未听过的国外文人学者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着作。我想,这于我是有益的。

教务主任有时会来察看各班级的上课情况。夏老师说,他要是来了,你们咳嗽一声。果然,有一次教务主任来了,后排的同学看见了,大声咳嗽。夏老师向我们做了个鬼脸说,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他课上得真是好,口才也好。他与我们打成一片,常常心血来潮带我们去郊游。他说,作文不是坐在教室里写出来的,得首先观察。就有调皮的男生说道,现在就带我们去观察吧。他想了想,笑道,你们分批出去,两人一辆自行车,不要大声喧哗,要是有人问起了,就说是自习课,出去买纸笔。

他就像我们的兄长。常有学生缠着他点评班里的女生。点到我时,他略沉吟一下,笑着摇了摇头,不置可否。我听了这一幕,也是不置可否。我是如此沉默,单调,让人无话可说。而作文里透露出的气息,他比谁都清楚。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姑娘,敏感、心思细密而丰盛——不说也罢。

有低年级的学生要看我的作文,他从六十多本作文簿里随手拽出我的。我不知道我后来的写作,是否与他的这随手一拽有关联,然而我表示感激,他曾给了我温暖和信心。

我们很少交谈。然而我知道他是不羁的,他厌恶小城,常常渴望逃离。有一段时间,他突然失踪了,据说逃课去了新疆。后来不声不响回来了。他很快就结了婚,这是1989年,他二十五岁。他铁了心滞留在自己的小城,做中学语文老师。

很多年后,他成了我妹妹的班主任。有一天他踱到她身旁说,某某是你的姐姐吧?长得很像的,她作文很好。我听了,也只是不介意地笑着。我想我是伤感的,十年过去了,这中间经过漫长的成长,变化。物是人非。

同类推荐
  • 留水借山情愫浓

    留水借山情愫浓

    本书是作者近年所写散文的结集,共4章。“桑梓觅踪”回顾童年及少年时代艰难求学历程,尤其对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间悲剧有十分真实的描写,读来唏嘘不已。“有缘三花”是老三届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那里有沸腾的校园,有……
  •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殒情”,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随意从容中有一点矜持,机趣俏丽中有温和的底蕴,文采在不刻意中显现,情调在不夸饰中渗透,实在是耐读而又好玩。当你打开这本书,感觉就好像第一次吃草莓,酸酸的,甜甜的,有无可比拟的文化动力,它记载着生活的脉搏,潮流的律动,或许没有隽永的回味,却有十分的酣畅。
  • 海虹

    海虹

    戚天法老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海虹》,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海天一洲举行首发仪式。据悉,这部小说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背景,从主流视角,生动细腻地描述了当代工人的理想、信念和爱情的精神风貌,为完成这部50万字的巨作,戚天法老先生呕心沥血花费了5年时间。戚天法坦言,《海虹》是一部为当代最可爱的人群而写的读本,戚天法曾著有长篇小说《四明传奇》、《梁祝正传》、《徐福东渡》等,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浙东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 王国维文选

    王国维文选

    本书收录了王国维著作中的精华篇章,展示了王国维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所表达的独立意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严谨深厚,在教育研究方面的自由思想等等。
热门推荐
  • 丧尸丧成神

    丧尸丧成神

    林聊是一个被政府冤枉的人,被判无期。在押往监狱的门口遭遇了丧尸病毒的入侵,整个世界只剩下3成的人类。同一时间在神界因为一道鸿蒙紫气大打出手,手握鸿蒙紫气的一位神尊因不敌数位神尊,无奈自爆神婴。鸿蒙紫气因机缘巧合吸取了神尊一些神婴后,有了自主意识。破空直下,误撞进入林聊的身体。看林聊怎么图霸人仙神3界
  • 网游之极品幸运儿

    网游之极品幸运儿

    他是一个社会的小角色,在现实中他是那样的平凡,在游戏中别人以为也是那样的平凡,但是幸运的是他就是那个幸运儿,平凡的人生中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请期待他不平凡的人生是否真的平凡……
  • 呆萌小丫鬟之摄政王请自重

    呆萌小丫鬟之摄政王请自重

    一觉醒来,莫名其妙的成了柴房小丫鬟,没关系!依靠宝宝自己实力一定可以生存的!但是,我只不过偷吃了一点点菜而已,就被某个妖孽瞄上了,冤枉啊!“你确定只偷吃了一点点菜?”某妖孽指了指桌上的空盘子。“嗯嗯”某女认真的点了点头“那么,我也要开动喽”话落,某妖孽将一只小丫鬟扑倒在床。“摄政王~自重”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英雄与伟人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英雄与伟人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王俊凯之失魂少女

    王俊凯之失魂少女

    一个少女出生的时候因为她的血红色瞳孔接生产婆当场死亡家人为了不要她伤害人把她头发养的格外的长用头发遮住眼睛可是突然变故少女失去一魂在村子里面大开杀戒最终躲在树林里面,被路过拍节目的王俊凯带回家,被称为没有然后”血缘关系的妹妹“,而王俊凯是唯一一个看见他眼睛没有死的人,他隐藏了少女的眼睛,渐渐的他们竟然。。。。
  • 心芯相印

    心芯相印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艰辛的童年生活、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上航空事业道路的历程,进而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高层有效管理者。书中有不少篇幅再现了作者传奇般的经历。本书文字朴素、语言通俗、内容真实、感情丰富。适合青少年、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 爆笑尸姐之惹佛成魔

    爆笑尸姐之惹佛成魔

    当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顶黑乎乎的棺材内,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你会如何反应?当你辛辛苦苦用爪子刨土钻出地面,看见墓地中的群尸乱舞,你会如何反应?当你兴高采烈正欲重操旧业跳起热情的桑巴,却被一道惊雷劈中成了光头,你会如何反应?本文女主灵妃,因地震丧命,灵魂穿越至一具深埋已久的女尸内,面对种种不幸,她指天怒骂,却不料引来各路神仙鬼魔齐齐降临。这个要抓她,那个要除她,还有冥界来人想拿她当炉鼎?可谁来告诉她,这个不知打哪来,披着袈裟留着光头的妖孽和尚为啥一直缠着她不放,见面就欲传授佛法与她?她是猥琐尸姐,不想成佛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阎王今生

    阎王今生

    不要吧,别人都是天神转世,我怎么是个阎王转世,活阎王?我这么风流倜傥,阳光帅气,怎么会是阎王转世啊?没天理啊。。。。一个高中学生,父母离异,无人抚养,本只想平平静静度过此生,可没想到自己居然是阎王转世,又意外获得钟馗的七星龙渊剑,从此人生风云变幻,多彩多姿。是的,过,就要过得有滋有味;活,就要活得神采飞扬。看这个高中生,怎样与女鬼一起修炼仙术!与同学一起追求校花!与兄弟一起闯荡黑道!与朋友一起驰骋商界!与战友一起纵横四海!什么是命运?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辞。且看这个高中学生怎样称霸天下,胜利人生。腾讯文学《阎王今生》,敬请关注。
  • 尽管如此世界依然美丽:丽花

    尽管如此世界依然美丽:丽花

    雨之国的公主妮可,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控制降雨,性格好胜。她在输掉和姐姐们的剪刀石头布后被迫嫁给了晴之国里维斯。里维斯在三年内征服了世界,被世人称为恐怖之王。然而,当妮可第一次遇见里维斯时惊奇的发现,里维斯是一位比自己还小的少年。妮可和里维斯从最开始的形式上的夫妻,后终走向了相恋的心灵相通。本文按照漫画原文续写。
  • 重庆金融

    重庆金融

    本书分为重庆金融与重庆经济改革共奋进、重庆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重庆金融跨越发展三篇,内容包括:重庆金融产业稳健发展、建立健全现代金融监管体系、金融产业创新亮点纷呈、重庆银行业创新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