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7200000044

第44章 百年世事不胜悲(11)

其次,他俩都曾是中共早期的最高层领导干部。张国焘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他是大会的主持人。会上他和陈独秀、李达共同被选为中央局领导成员,他负责组织工作。红军会师后,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王明比张国焘小七岁,他于1925年10月入党。11月,即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王明回国,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宣传干事,1930年底,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31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主持中央工作,取得了最高领导权。1931年6月,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米夫以共产国际名义指定由王明为代理书记,党内开始了第三次“左”倾错误的统治。同年9月,党中央机关遇到破坏,王明随米夫去苏联,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不久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负责亚洲、拉美各国共产党事务。王明去苏联前指定中央由博古负责,博古执行的仍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革命带来很大的危害。1937年11月,王明由苏联回国,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使革命力量又一次遭到严重损失。

再次,他俩在叛党叛国的路上“殊途同归”。1938年,张国焘弃自己为之奋斗十几载的信仰而去,成为反党急先锋。事隔20年,即1958年,去苏联定居的王明步其后尘,化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撰文歪曲我党历史,成为国际反华势力的枪手。

然而,这两名在中共早期颇具份量的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却相当糟糕,彼此间曾有过两次较量,但都以王明胜出,张国焘败北告终。

第一次较量是在莫斯科。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苏联为纪念这位与其有着伟大友谊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决定在莫斯科创办中山大学,招收中国学生。当年11月28日,第一批学生在大雪纷飞中来到了莫斯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历届学生中,有许多是后来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如邓小平、博古、傅钟、张闻天、俞秀松、王稼祥、陈昌浩、伍修权、孙冶方、沈泽民、张琴秋、李培之、董亦湘等,还有后来将莫斯科中山大学闹得翻天覆地的王明。

1928年夏,张国焘被委任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莫斯科工作了两年之久。适逢王明在中山大学学习,并开始在党内领导层崭露头角。两人互不相容,相处得极不融洽。

1927年夏,中山大学校长拉狄克因托派问题被免职后,中山大学党支部局书记塞特尼可夫与代理校长阿古尔在学校工作上意见不一,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严重分歧。他们又各有一派支持者,形成了“党务派”和“教务派”。不久,副校长米夫利用两派之间的矛盾,经过与王明共同策划,搞垮了阿古尔,米夫便正式升任校长一职。从此,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控制了中山大学支部局,逐渐形成了以米夫为靠山、以王明为代表的王明教条宗派集团。这个集团从脱离实际,照搬照套的教条主义出发,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站在宗派立场,惯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斗争手段。在好几次风潮中,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张国焘,使他吃了不少苦头。1931年春,张国焘败在王明手下,被排挤回国,而后去了鄂豫皖苏区。

第二次较量是在延安,这一次张国焘败得更惨。

长征过程中,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毛泽东、张国焘相拥而庆。然而,自恃兵强马壮的张国焘却拒绝北上,企图另立中央。经历了南下的数次惨败后,张国焘不得不放弃南下的错误主张,三过草地,也北上到达延安。

张国焘到延安后,政治地位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不可同日而语,但他还是政治局委员,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电,都有其署名。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归国后,带来了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负责人应由毛泽东担任。张浩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现,分别找毛泽东、张国焘详谈了数次。张国焘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表示服从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不久,西路军失败的消息传到延安,张国焘失声痛哭。联系到张国焘在过草地期间“逼宫夺权”的表现,左路军三过草地、南下川康的失败,1937年前后,延安各界纷纷要求批判和清算张国焘妄图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行。

一次,在与抗大学员“面对面”的会上,许多来自红四方面军的高级指挥员对张国焘遮遮掩掩的认错态度极不满意。少林将军钱钧(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揭发到义愤处,忍不住走上台来,脱下布鞋,朝张国焘劈头盖脸地打去,全场立时震惊了。张国焘忙站起身,捂着脸,举起一只手,高声吼道:“我抗议,我抗议。我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你居然敢打我!”

事后,毛泽东亲自到张国焘住处,向张国焘赔礼道歉并与之谈话。

几天后,张国焘给中央政治局写下了检讨。他承认:“我否定中央的政治路线,实际上是为了争夺红军的最高指挥权。”

中央对张国焘的这份检讨比较满意,认为他终于部分地认识到了错误。

然而,没过多久,王明的归来却令张国焘如芒刺在背,并最终成了他叛逃的导火线。

那天,张国焘一如既往,早起晨练。不料,几名管理人员径直走上前,让他今天必须腾出他所在的那孔窑洞,供另外一位中央领导居住。他不解地打探,究竟是哪位领导。对方告诉他是刚从苏联归国的王明。闻知是王明,已现怒态的张国焘在寒风中一激灵,冰冷袭击全身。

这次,王明是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的身份回国的,不仅带着共产国际的“尚方宝剑”,而且回国前还受到了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的接见。当时中国共产党仍然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王明的份量可想而知。一时间,毛泽东、张闻天、王明,人们已分不清谁是中共的最高领袖了。

昔日的对手王明从共产国际归来,以钦差大臣自居,而张国焘却正失势落魄,两相比较,他当然明白自己的处境。

张国焘打心眼里厌恶王明,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王明当时俨然是捧着尚方宝剑的莫斯科的‘天使’,说话的态度,仿佛是传达‘圣旨’似的。可是他仍是一个无经验的小伙子,显得志大才疏,爱放言高论,不考察实际情况,也缺乏贯彻其主张的能力和方法,他最初几天的表演就造成首脑部一些不安的情绪。”

惹不起躲得起,于是,张国焘悄悄带着家人,到山下一僻静处,另外找了孔窑洞,隐居起来。他心里默默地说,一定要找到王明的软肋,以出当年的恶气。他相信,以王明的无知与狂妄,肯定会出一些昏招,不愁抓不住其“辫子”。

但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王明先发制人,居然主动找上门来。王明首先告诉张国焘,曾被张国焘倚重的原西路军将领黄超、李特等已被当做托派分子,秘密处决了。张国焘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王明仍像当年在莫斯科一样,盛气凌人,不断以批评的口吻正告张国焘必须深刻检讨、认识错误,而且明确指出,张国焘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且有托派特嫌。随后,王明在各种场合公开点名,批评张国焘,并将其错误进一步理论定性。

从这天起,张国焘心神不定,坐卧不安。如果说前一段中央对他的斗争和批判,他毕竟还能接受,王明的归来却使他产生了死亡的恐怖。他不会忘记,1931年1月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后,上海地下党领导人何孟雄、林育南就是在王明的打击陷害下,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于龙华。回想自己在鄂豫皖苏区大搞肃反,也曾杀害过不少红军将领,如果中央清算他的这些罪恶,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从这时起,张国焘就打算叛变革命了。

就在这时,原四方面军重要将领何畏公开叛变投敌,张国焘的处境更加艰难。1938年4月,惊恐不安的张国焘借祭拜黄帝陵之机,从西安逃至武汉,然后公开叛变投敌。

张国焘叛党投靠国民党阵营,真实的原因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给他带来死亡恐惧的,正是王明,也可以说,是王明把张国焘从延安逼走了,导致其走上了叛逃之路。

4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开除张国焘的党籍。4月22日的《新华日报》,公开发表了党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

中共中央决定的公布,对张国焘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张国焘没有想到中央会如此果断地处理他,慌忙给周恩来等写信。在4月24日的信中说:“连日因寓所未就绪,故不曾致函诸兄。昨晚即写好一信,拟今晨派人送来。忽阅报上载有开除弟党籍的决定之公布,深使我痛心。……千祈我们间应维持冷静而光明之政治讨论,万一决定不能改变时,亦希彼此维持最好友谊。”

从中央决定公布之日起,就在各级组织和部队中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同志们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对张国焘的叛变行为表示了极大的义愤和不齿。1938年5月5日,延安《新中华报》刊登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七号命令——《关于开除张国焘边区政府执行委员及代主席等一切职务事》,全文如下:

本政府执行委员兼代主席张国焘,于本月三日经主席团派往中部谒黄帝陵,即弃职潜逃。在此全国抗战紧急关头,张国焘此种行动,实属有违革命利益和革命纪律。特由本政府执行委员会决定,开除其本政府执行委员及其一切职务。嗣后凡张国焘一切言论行动,本政府概不负责。

投奔国民党后,张国焘先后委身于军统、中统等处,还当过一段有实权的地方官——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官场的倾轧令他郁郁不得志,很快就被国民党所冷落。

解放战争期间,张国焘开始“弃官从文”,以120两黄金做资本,在上海创办新闻周刊,取名《创进》。1949年蒋家王朝大势已去,国民党许多高官显要纷纷逃到台湾。张国焘慌忙把《创进》停刊,携带全家逃到了台北。

同类推荐
  • 杨宗保

    杨宗保

    穿越北宋真宗年间,成为历史没有记载的杨宗保!是演义?还是历史?历史怎么这么不靠谱?是吞辽灭夏,收复燕云?还是庙堂革新,富民强宋?先定个小目标:这一世,爷们得扛起!可不能让寡妇桂英带着婶娘们出征咯!
  • 蜀相

    蜀相

    承载着诸葛亮光复汉室失败的无助、无奈,两千多年后一位诸葛的粉丝回到三国,助蜀汉力挽狂澜,定南中、出祁山,克定中原,蜀汉的大时代就此一幕幕展开。
  • 扈家官庄

    扈家官庄

    故事的背景是军阀混战、血雨腥风的清末民初,故事的地点是益都县的一个小村庄:扈家官庄。1918年,扈家官庄同年出生了五个孩子:分别是约长扈信的双胞胎儿子扈大金、扈大银;保长扈挺的独生子扈大铁;剃头匠武罗锅的儿子武仕德;大善人陈吉福的女儿陈招娣。五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成人,亦有了不同的人生命运,陈招娣跟着扈大金去了北京大学求学并偶识李康生,二人参加了李康生领导的共产主义七人小组
  • 历史上的小故事

    历史上的小故事

    读历史,品人生。本书搜集了世界历史上各大历史事件,和民间英雄的传奇故事(二战时,有一次在火车的一节包厢里坐了四个人.一个老太太,一个漂亮的姑娘,一个德国军官,一个波兰人.火车穿越隧道时,车厢里一片黑暗,突然响了一声亲嘴的动静,接着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车从隧道里钻出来后,只见德国军官脸上有五道红印,尴尬的坐在那里,四个人谁也没说话.老太太想:这个德国人太不象话,趁黑欺侮那个姑娘,活该!漂亮姑娘想:这个德国人不怀好意,一定是想亲我,却亲到老太太,真是活该.德国军官想:这个波兰人胆子真大,亲了那个姑娘,躲的倒快,害我替他挨了一巴掌.波兰人想:我亲了一下自己的手)
  • 布衣弄国

    布衣弄国

    他,幼少家道中落,流落巷闾沦弃儿。他,青年投军从戎,抗击倭寇立奇功。他,中年劈风斩浪,海上捞金终成空。他,晚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国忙。本是江南良家子,老寄残身在京师,甘为浮浪一闲人。终日逍遥度日,聊度余生,却因种种因缘际会,阴差阳错成朝廷使节,花甲之年效冯唐,度关山,挽狂澜。烈士暮年,壮心未已,虽一介布衣,却长袖善舞,斡旋大国之间。怎奈何,形格势禁,渐入歧途;实难敌,方枘圆凿,两国势如水火;终不免,身首异处,声名狼藉。可悲?可叹?可笑?其真耶?其梦耶?一出闹剧、一部传奇、一曲悲歌、一捧辛酸泪,尽在《布衣弄国》………
热门推荐
  • 极品天尊

    极品天尊

    修炼天九玄功,拥绝世神女。且看一个瘸腿少年的逆袭之路,如何天骄无双成就极品天尊。
  • 网游三国之兵临城下

    网游三国之兵临城下

    三国,一段不朽传奇的演绎,热血男儿心中的梦想。一个真实的世界,武者的修炼场。在这里你可以见到绝世猛将阵前斗将的风采,也可以见到战场厮杀的惨烈,更能见到绝世红颜的倾世容颜。男儿三军阵前立,指点山河气盖世;虎将群起力争先,能臣谋定安天下;热血淋漓洒疆场,雄兵百万荡河山;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一笑倾国城!
  • 说词

    说词

    以经历为基础来说说自己对一些词语的想法。
  • 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点缀九彩

    点缀九彩

    天地有九彩,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以九彩筑通天之桥,是为阳。以桥下月海升月,是为阴。阴阳相会之时,便开启成神之路。
  • 箐灵之约,只在明天

    箐灵之约,只在明天

    那天,她终于忐忑的问他,“你这样做值吗?”他平静的如以往,“对我来说,只有敢不敢,没有值不值。”如果这是一场追逐游戏,那么当她终于成功时,或许他已经没有了呼吸......
  • 灰姑娘遇上鹿晗

    灰姑娘遇上鹿晗

    从小就是好朋友的他们,原本就应该在一起,可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他们放弃了彼此,前往追梦的路上。可是因为那次意外……让俩人的关系更密切。不喜勿喷,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 何以长恨负相思

    何以长恨负相思

    一场大火将一切燃烧殆尽,她带着灭门之仇,苦苦寻找那予她约定的人,相隔七年,再见他时,他却从那个温柔少年摇身一变成为混世魔王,她的杀父仇人…上一世的爱恨情仇,今世要如何抉择?
  • 灭世昊帝

    灭世昊帝

    九世轮回,古今妖孽,注定走向不平凡的路,看他修武一途如何指定乾坤,翻手灭苍穹。
  • 天极神巅

    天极神巅

    林羽目睹仙人斗法,更熟知家人疾苦,毅然踏上仙途!诡秘的珠子,废物一般的灵根,倍受欺凌,却一鸣惊人。寻妖界,觅仙踪,体会万般疾苦,终成自我大道,逆天改命,傲视群雄!与美人共舞,同妖兽齐行,终达天之极,神之巅,成就辉煌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