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6月22日下午,法租界大名的律师陈志皋与热恋之中的黄慕兰一起去看电影,因时间尚早,便找了一个咖啡馆坐了下来。两人刚刚坐定,又有一人推门而入,来者叫曹炳生,租界当局的法语翻译。他和陈志皋是同学,一见碰到了熟人,便径直走了过来。
老同学相见,聊天的内容自然很随意。曹炳生感慨地说:“志皋兄,我哪有你这么清闲,陪女朋友出来喝咖啡。今天一早,巡捕房捉了一个共产党的大头头,50多岁的样子,湖北人。他酒糟鼻子金牙齿,一只手只有4个手指头。这个人架子蛮大,但一点没骨气,还没用刑就什么都交代了……”曹炳生坐了片刻,没聊几句,就站起来说:“我要走了,当局马上要派人来巡捕房,办理引渡手续。”
说罢,向黄慕兰笑了笑摆摆手,便匆匆离去,消失在人海里。
言者无意,听着有心。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黄慕兰一直低着头,喝着咖啡,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脑子里却在紧张地思索着:五十多岁的湖北人,他会是谁呢?
等曹炳生一走,她便借口头疼,电影不看了,让陈志皋将她送回了家。一到家,她便打电话通知了刚刚接任中央特科工作的潘汉年。不一会儿,潘汉年就走了过来,两人关起门来将在上海工作的湖北人一个个排起队来……“会不会是总书记向忠发?”话一出口,黄慕兰自己也吓了一跳。
“对,是他。”潘汉年站了起来,“他年轻时为了戒赌,将左手指砍去了一个。
那我就走了!”说罢,潘汉年就跑了出去。
周恩来接到潘汉年的密报之后,立即搬家,住进了四马路上的都城旅馆,中共地下党的其他成员也纷纷转移了。
曹炳生说的那个叛徒确实是向忠发。自从1931年4月担任中央保卫工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叛变以后,形势变得非常严峻。经中央决定,担任总书记一职的向忠发要到江西中央苏区去工作,为了安全,临走以前周恩来特别安排他搬到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和自己同住,同时一再关照他不能外出,更不能在外过夜。
谁知6月21日夜里,向忠发从小沙渡路寓所溜了出来,到姘妇杨秀贞处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到顺风车行要车,被人认了出来,刚抓到巡捕房就扛不住了,做了可耻的叛徒……
为了查实向忠发的叛变,周恩来一面派内线进一步打听,一面派特科红队的队员在小沙渡路他的寓所附近埋伏、侦察。当晚,只见一队特务,押了一个人用钥匙打开了他的寓所搜查……周恩来的住所只有三把钥匙,除了周恩来与邓颖超外,另外一把就在向忠发的手里……一场巨大的灾难,就在黄慕兰的机警报信后化解了。
黄慕兰还曾智救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关向应。
1931年4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上海领导全国工联工作的关向应在闸北的寓所被捕。关向应当时化名李世珍,被捕时身份没有暴露。
幸好关向应被捕时,当时负责中共地下党保卫工作的顾顺章正在汉口,对之并不知晓。4月21日,顾顺章在汉口被捕,随即叛变。这个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不仅供出了中共地下党中央几乎所有的机关以及领导人的地址,还将关押在国民党监狱中身份尚未暴露的领导人都逐个指认了出来,当时在狱中的恽代英就是被他指认出来而牺牲的。
营救迫在眉睫,情况非常危急。周恩来找到黄慕兰,要她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救出关向应。黄慕兰分析再三,便向法租界的大律师、她的密友陈志皋提出,要求会会陈志皋的父亲陈其寿。
这个陈其寿可不简单,他在法租界会审公廨当了18年的刑庭庭长,在上海司法界一言九。
当见到黄慕兰后,陈其寿对她很有好感,主动提出要收她为“过房女儿”,并要她担任自己几个女儿的家庭教师。
随着交往的加深,黄慕兰取得了陈其寿的信任,于是陈志皋便向父亲提出了请求,说是黄小姐有一个远房亲戚叫李世珍,被当局误抓了进去,现关在龙华监狱,是否能通融一下。陈其寿一听,很爽快地答应帮忙。
数天后,陈其寿让陈志皋出面请龙华监狱的典狱长到陈家吃饭,同时将黄慕兰也叫了来。就在饭桌上,陈其寿将这件事讲了,并在介绍黄慕兰的身份时,称她为自己的“过房女儿”。典狱长将放人的事一口答应了下来。
但此后,关向应却迟迟未能被放出。这时党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向忠发的叛变。好在他还没来得及把关向应招出来,就被蒋介石枪毙了。虽说有惊无险,但周恩来担心夜长梦多,再次要黄慕兰加紧办理。黄慕兰只好又一次来到陈其寿家中,委婉地催促此事。
听说自己干女儿的事迟迟拖着未办,陈其寿非常生气,于是又把典狱长找来质问,典狱长说是姓李的书记官不肯放人。陈其寿非常了解此人爱好,让陈志皋拿了自己的信,又封了两斤上好的烟土去找李书记官,于是在龙华监狱关了近半年的关向应终于被放了出来。
营救成功后,欣喜不已的黄慕兰和陈志皋一道,亲自驾车到龙华将关向应接了出来,并在东方旅馆包了房间替他接风洗尘。不久关向应便受中央派遣去了湘鄂西苏区,担任了湘鄂西苏区的军委书记兼红三军政治委员,后任红二方面军总政委、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等职。
1931年,黄慕兰调任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1933年奉命脱党,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特殊身份为中共工作,参与了“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重大行动。解放前夕,她还在上海组建过渡性统战组织“牛尾聚餐会”。这个组织曾争取与劝说蒋介石次子蒋纬国反正,可惜没有成功。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黄慕兰命运十分坎坷。建国初期,她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上海从事里弄居民工作。当她因党籍问题去找当年暗恋自己的华东局书记饶漱石求助时,却被他奚落一顿。1955年,黄慕兰受潘杨冤案所累,于6月初在上海被捕。此后二十多年,她数入秦城监狱,出狱后又多次上诉,一直没有结果。直到1980年,在老战友邓颖超的帮助下,她的冤狱才得以平反。她着有《黄慕兰自传》,记述了党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
陆小曼与民国四名人的情感纠葛
陆小曼是美女,更是才女,是民国社交场上的明星,亦是我国现代着名女画家。她的不寻常的人生一直被后世广泛关注,尤其是她所经历的复杂的感情生活,更是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她曾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工于水彩画,尤擅长画长幅山水画。年轻时她多才多艺,且聪颖漂亮,被人们称作一代佳人。加之她拥有显赫的家庭(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曾任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母亲吴曼华,上祖吴光悦,做过清代江西巡抚),当时爱慕与追求她的人甚多,然而她的婚姻却并非一帆风顺,先后有过两任丈夫,两段婚外情。
陆小曼幼时是在上海幼稚园度过的。7岁进京,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9岁到14岁在北京女子中学读书。15岁那年,陆小曼转入北京圣心学堂,同年,父亲陆定还专门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英文。陆小曼生性聪慧,又肯勤奋学习,十六七岁已通英、法两国语言,还能弹钢琴,长于绘油画。
学生时代的陆小曼,不仅才能出众,美丽也含苞欲放,初露魅力。她有上海姑娘的聪明活泼,又有北京姑娘的秀丽端庄。在学校里,大家都称她为“皇后”。她每次到剧院观戏或到中央公园游园时,常有追随者——中外大学生“护花”左右,有时竟多达数十人,或给她拎包,或为她持外衣,而她则一派高傲,风光至极。
其时,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要圣心学堂推荐一名精通英语和法语、年轻美貌的姑娘去外交部参加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才貌双全的陆小曼成为当然之选。于是,陆小曼经常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等,在其中担任中外人员的口语翻译。18岁时,陆小曼逐渐名闻北京社交界。她能诗善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而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更能引人好感的是她那明艳的笑容、轻盈的体态和柔美的声音。
一时,便有了社交名媛“南唐北陆”之称,北陆就是北京的陆小曼,南唐指上海的唐瑛。此二人皆在两地以美艳出名。唐瑛也系出名门,其父唐乃安曾留学德国,是沪上名医。其兄唐腴庐是宋子文最信任的秘书。唐瑛后嫁给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家的七公子。
1922年,陆小曼19岁了,面目长得清秀可人,身材也越显婀娜娉婷,出落得更加漂亮了。就在这一年,她离开学校,奉父母之命与王赓结婚。
王赓是江苏无锡人,年少时就很有抱负,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继而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西点军校,与后来担任过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是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1918年回国后,王赓供职于北洋政府外交部,负责重要文件的翻译。由于他精通英文、德文、法文,又对哲学等学科颇有造诣,所以北京上层社会一致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1922年,经人介绍,王赓与才貌双全的陆小曼结为秦晋之好,二人相互倾心,似为天作之合,在当时颇受人羡慕。
但结婚后不久,他们的感情便出现危机,主要是由于双方性格上大相径庭。
王赓的生活全盘西化,在一周内,六天致力于工作和读书,星期天则玩个痛快。
他性情十分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而陆小曼则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长大,自幼娇生惯养,谁的气都不受,致使他们夫妇时常发生争吵。
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王赓要小曼随同前往,陆小曼就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据说由于陆小曼当时是名满京城的社交界人士,因此她到哈尔滨后,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她的海报。但是陆小曼在哈尔滨住不习惯,不多时,就回北京娘家居住,与王赓两地分居,两人的感情渐渐破裂了。
1924年,学者、诗人徐志摩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寄居于松坡图书馆,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陆小曼。有一次,在京剧义演中,两人都作为名流出演了《春香闹学》,徐志摩扮老学究,陆小曼扮丫环,曲终人散,彼此的内心都产生了深深的恋情。
对于他们的相爱,郁达夫在《怀四十岁的志摩》一文中说得很精彩:“忠厚柔艳如小曼,热情诚挚如志摩,遇合到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顾得到宗法家风。”
徐志摩这样描述当初他为陆小曼而受到心灵震动的事:“今晚在真光我问你记否去年第一次在剧院觉得你发髻擦着我的脸(我在海拉尔寄回一首诗来纪念那初度尖锐的官感,在我是不可忘的)。”
徐志摩是个大诗人,在与陆小曼恋爱的过程中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句,如《花的快乐处》、《春的投生》、《一块晦色的路碑》、《翡冷翠的一夜》,等等。
这个时候,陆小曼几乎成了徐志摩的诗源。徐志摩说:“我的诗魂的滋养全得靠你,你得抱着我的诗魂像母亲抱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给他穿,他饿了你得喂他食——有你的爱他就不愁饿不怕冻,有你的爱他就有命!”小曼多才多艺,对文学亦造诣颇深,对志摩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自然十分敬仰,两人意趣相投,互相产生情愫也在情理之中。
陆小曼爱上了徐志摩,先得和王赓离婚。王赓倒也很洒脱,慨然应允了陆小曼所提出的离婚要求。徐志摩、陆小曼结婚时还给他发了一张请帖,他也赠送了一份礼物。徐志摩与陆小曼是经过几年的热恋后才结婚的,按说婚后的日子是十分甜蜜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陆小曼由于自幼过惯了挥金如土的生活,与徐志摩结婚后仍积习不改,一个月要花去洋银500至600元。这样庞大的数字,一介文人徐志摩如何承受得了?他只得在南京、上海各大学兼课,并拼命写稿,然而薪水与稿费尽数交给陆小曼仍不够其消费。后来陆小曼在友人的劝诱下居然吸起了鸦片,徐志摩多次劝她戒了鸦片,她非但不听,还常与徐志摩争吵。徐志摩痛苦极了,只得与陆小曼分居,但他的心里还是非常爱她的,这种感情始终未变。
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时,极力要求小曼也随他北上,幻想着两人到北京去开辟一个新天地。可陆小曼却执意不肯离开上海。
来往于京沪之间,为了省钱,徐志摩经常搭乘免费的邮政飞机。徐志摩虽然在北京工作,但他还是顾念家的,承担着上海家里的责任。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八次。
1931年11月上旬,依然是交际花做派的陆小曼由于难以维持在上海的排场,连续打电报催促徐志摩南返。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张学良的专机飞抵南京,于13日回到上海家中。不料,夫妇俩一见面就吵架。
据郁达夫回忆:“当时陆小曼听不进劝,大发脾气,随手把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志摩连忙躲开,幸未击中,金丝眼镜掉在地上,玻璃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