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6800000021

第21章 说儒(4)

这一个不守礼法的朋友好像不很欢迎孔二先生的帮忙;但他顾念故人,还要去帮他治椁。

他的弟子为人相礼,《檀弓》记载最多。上文引的国昭子家的母丧,即是子张为相。《檀弓》说:

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由左。

摈即是相。又说:

子蒲卒,哭者呼“灭!”子皋曰,“若是野哉!”哭者改之。

这似是因为子皋相礼,所以他纠正主人之失。《檀弓》又记:

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饰棺墙,置,设披,周也。

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

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殷士也。

按《士丧礼》的《既夕礼》,饰柩,设披,都用“商祝”为之。可见公西赤与公明仪为“志”,乃是执行《士丧礼》所说的“商祝”的职务。(郑玄注,“志谓章识”。当参考《既夕礼》,可见郑注不确。)从此点上,可以推知当时的“儒”不但是“殷士”,其实又都是“商祝”。《墨子·非儒》篇写那些儒者靠为人治丧为衣食之端,此点必须和《檀弓》与《士丧礼》、《既夕礼》合并起来看,我们方才可以明白。《士丧礼》与《既夕礼》(即《士丧礼》的下篇)使我们知道当时的丧礼须用“祝”,其职务最繁重。《士丧礼》二篇中明说用“商祝”凡十次,用“夏祝”凡五次,泛称“祝”凡二十二次。旧注以为泛称“祝”者都是“周祝”,其说甚无根据。细考此两篇,绝无用周祝之处;其泛称“祝”之处,有一处确指“夏祝”(“祝受巾巾之”),有两处确指“商祝”。(“祝又受米,奠于贝北”;又下篇“祝降,与夏祝交于阶下”。)其他不明说夏与商之处,大概都是指“商祝”,因为此种士丧礼虽然偶有杂用夏、周礼俗之处,其根本的礼节仍是殷礼,故相礼的祝人当然以殷人为主。明白了当时丧礼里“商祝”的重要,我们才可以明白《檀弓》所记丧家的“相”,不仅是宾来吊时的“摈者”(《士丧礼》另有“摈者”),也不仅是指导礼节的顾问。其实还有那最繁重的“祝”的职务。因为这种职务最繁重,所以那些儒者可以靠此为“衣食之端”。

在《檀弓》里,我们已可以看见当孔子的大弟子的时代,丧礼已有了不少的争论。

(一)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

(二)卫司徒敬子死,子夏吊焉,主人未小敛,而往。子游吊焉,主人既小敛,子游出,而反哭。子夏曰,“闻之也欤?”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则不。”

(三)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主人既小敛,袒,括发,子游趋而出,袭裘带而入。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四)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池(郑注,填池当为奠彻,声之误也),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后行礼。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

从者又问诸子游曰,“礼与?”子游曰,“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即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

(五)公叔木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游,子游曰,“其大功乎?”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鲁人则为之齐衰。”狄仪行齐衰。今之齐衰,狄仪之问也。

我们读了这些争论,真不能不起“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的感想。我们同时又感觉这种仪节上的斤斤计较,颇不像孔子的学风。孔子自己是能了解“礼之本”的,他曾说: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易”字旧说纷纷,朱子根据《孟子》“易其田畴”一句,训易为治,谓“节文习熟”)。

《论语》的记者似乎没有完全了解这两句话,所以文字不大清楚。但一位心粗胆大的子路却听懂了,他说:

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檀弓》)

这才是孔子答林放问的“礼之本”。还有一位“堂堂乎”的子张也听懂了,他说:

士见危授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论语》十九)

“祭思敬,丧思哀”,也就是“礼之本”。我们看孔子对子路说:“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檀弓》;同书里,孔子答子游问丧具,与此节同意。)又看他在卫国时,遇旧馆人之丧,“一哀而出涕”,就“脱骖而赙之”,——这都可见他老人家是能见其大的,不是拘泥仪文小节的。最可玩味的是《檀弓》记的这一件故事:

孔子在卫(也是一个殷文化的中心),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足以为法矣。……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子贡曰,“岂若速反而虞乎?”(既葬,“迎精而反,日中祭之于殡宫,以安之”为虞祭)。子曰,“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

孔子叹赏那人的态度,而他的弟子只能计较仪节的形式。所以他那些大弟子,都是“习于礼者”,只能在那些达官富人的丧事里,指手划脚的评量礼节,较量袭裘与裼裘的得失,辩论小敛之奠应在东方或在西方。《檀弓》所记,已够使人厌倦,使人失望,使人感觉孔子的门风真是及身而绝了!

我们读了这种记载,可以想像那些儒者的背景。孔子和这班大弟子本来都是殷儒商祝,孔子只是那个职业里出来的一个有远见的领袖,而他的弟子仍多是那个治丧相礼的职业中人,他们是不能完全跳出那种“因人之野以为尊”的风气之外的。孔子尽管教训他们:

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但“君子”、“小人”的界限是很难画分的。他们既须靠治丧相礼为“衣食之端”,就往往不能讲气节了。如齐国国昭子之母之丧,他问子张:

丧及墓,男子妇人安位?

子张说:

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

可是主人不赞成这个办法,他说:

噫,毋曰我丧也斯沾(此句郑玄读:“噫,毋!曰我丧也斯沾。”说曰:“噫,不寤之声。毋者,禁止之辞。斯,尽也。沾读曰觇,觇,视也。国昭子自谓齐之大家,有事人尽视之。”陈澔从郑说。郝敬与姚际恒读“我丧也斯沾尔专之”为一句,释“沾尔”为沾沾尔,见杭大宗《续礼记集说》。我不能赞成旧说,改拟如此读法。他好像是说:“噫,别叫人说咱家的丧事那么贫样!”沾当是“沽”的小误。《檀弓》说:“杜桥之母之丧,宫中无相,君子以为沽也。”)尔专之。宾为宾焉,主为主焉。妇人从男子,皆西乡。

主人要那么办,“夫子”的大帽子也压不住,那位“堂堂乎张也”也就没有法子,只好依着他去做了。其实这班大儒自己也实在有招人轻侮之道。《檀弓》又记着一件很有趣的故事:

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阍人为君在,弗内也。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子贡先入,阍人曰,“乡者已告矣。”曾子后入,阍人辟之。涉内溜,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君子言之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

季孙为当时鲁国的最有权力的人,他的母丧真可说是“大丧”了。

这两位大儒巴巴的赶来,不料因国君在内,阍人不让他们进去,他们就进季孙的马厩里去修容;子贡修饰好了,还瞒不过阍人,不得进去;曾子装饰得更好,阍人不敢拦他,居然混进去了。里面的国君与大夫,看见此时有吊客进来,料想必是尊客,都起来致敬,国君还降一等揖客。谁想这不过是两位改装的儒者赶来帮主人治丧相礼的呵!我们看了这种圣门的记载,再回想《墨子·非儒》篇描写的“五谷既收,大丧是随,子姓皆从,得厌饮食”,“富人有丧,乃大说喜”的情形,我们真不能不感觉到“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区别是很微细的了!

以上记“儒”的生活,我们只用那些我们认为最可信的史料。

有意毁谤儒者,而描写不近情理的材料,如《庄子》记“大儒以诗礼发冢”的文字,我们不愿意引用。如果还有人觉得我在上文描写“儒”的生活有点近于有心毁谤孔门圣贤,那么,我只好请他平心静气想想孔子自己说他的生活: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九)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儒”的生活的概略。纵酒是殷民族的恶习惯(参看前章引《酒诰》一段),论语里写孔子“不为酒困”,“唯酒无量,不及乱”,还可见酗酒在当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丧事不敢不勉”,是“儒”的职业生活。“出则事公卿”,也是那个不学稼圃的寄生阶级的一方面。

在前三章里,我们说明了“儒”的来历。儒是殷民族的礼教的教士,他们在很困难的政治状态之下,继续保存着殷人的宗教典礼,继续穿戴着殷人的衣冠。他们是殷人的教士,在六七百年中渐渐变成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教师。他们的职业还是治丧,相礼,教学;但他们的礼教已渐渐行到统治阶级里了,他们的来学弟子,已有周鲁公族的子弟了;(如孟孙何忌,南宫适)向他们问礼的,不但有各国的权臣,还有齐、鲁、卫的国君了。

这才是那个广义的“儒”。儒是一个古宗教的教师,治丧相礼之外,他们还要做其他的宗教职务。《论语》记孔子的生活,有一条说:

乡人傩,“孔子”朝服而立于阼阶。

傩是赶鬼的仪式。《檀弓》说:

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焉,曰,“天久不雨,吾欲暴而奚若?”曰,“天久不雨而暴人之疾子,毋乃不可与?”“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则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

县子见于《檀弓》凡六次,有一次他批评子游道:“汰哉叔氏,专以礼许人!”这可见县子大概也是孔子的一个大弟子(《史记·仲尼弟子传》有县成,字子祺。《檀弓》称县子琐)。天久不雨,国君也得请教于儒者。这可见当时的儒者是各种方面的教师与顾问。丧礼是他们的专门,乐舞是他们的长技,教学是他们的职业,而乡人打鬼,国君求雨,他们也都有事,——他们真得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了。《论语》记达巷党人称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对他的弟子说:

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论语》又记: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儒的职业需要博学多能,故广义的“儒”为术士的通称。

但这个广义的,来源甚古的“儒”,怎样变成了孔门学者的私名呢?这固然是孔子个人的伟大成绩,其中也有很重要的历史的原因。

孔子是儒的中兴领袖,而不是儒教的创始者。儒教的伸展是殷亡以后五六百年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趋势;孔子只是这个历史趋势的最伟大的代表者,他的成绩也只是这个五六百年的历史运动的一个庄严灿烂的成功。

这个历史运动是殷遗民的民族运动。殷商亡国之后,在那几百年中,人数是众多的,潜势力是很广大的,文化是继续存在的。但政治的势力都全在战胜的民族的手里,殷民族的政治中心只有一个包围在“诸姬”的重围里的宋国。宋国的处境是很困难的;我们看那前八世纪宋国一位三朝佐命的正考父的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这是何等的柔逊谦卑!宋国所以能久存,也许是靠这种祖传的柔道。周室东迁以后,东方多事,宋国渐渐抬头。到了前七世纪的中叶,齐桓公死后,齐国大乱,宋襄公邀请诸侯的兵伐齐,纳齐孝公。这一件事成功(前642)之后,宋襄公就有了政治的大欲望,他想继承齐桓公之后作中国的盟主。他把滕子、婴齐捉了;又叫邾人把鄫子捉了,用鄫子来祭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用人祭社,似是殷商旧俗。《左传》昭公十年,“季平子伐莒,取郠,献俘,始用人于亳社”。这样恢复一个野蛮的旧俗,都有取悦于民众的意思。宋襄公眼光注射在东方的殷商旧土,所以要恢复一个殷商宗教的陋俗来巴结东方民众。那时东方无霸国,无人与宋争长;他所虑者只有南方的楚国。果然,在盂之会,楚人捉了宋襄公去,后来又放了他。他还不觉悟,还想立武功,定霸业。泓之战(前638),楚人大败宋兵,宋襄公伤股,几乎做了第二次的俘虏。

当泓之战之前,大司马固谏(大司马是公子目夷,即子鱼。“固”是形容“谏”字的副词。杜预误解“固”为公孙固,《史记·宋世家》作子鱼谏,不误。)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杜预误读“弗可。赦也已。”此五字当作一句读。子鱼先反对襄公争盟。到了将战,他却主张给楚兵一个痛快的打击,故下文力主趁楚师未既济时击之。丁声树先生说“弗”字乃“不之”二字之合。此句所含“之”字,正指敌人。既要做中兴殷商的大事,这回不可放过敌人了)。

这里忽然提出复兴殷商的大问题来,可见宋襄公的野心正是一个复兴民族的运动。不幸他的“妇人之仁”使他错过机会;大败之后,他还要替自己辩护,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同类推荐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马斯洛的智慧

    马斯洛的智慧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不定期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被潮流和流行风尚所吞没,成为没有思想的躯壳,然后在信息的丛林中变得无所适从,从而感到生命的彷徨和杂乱无章,在喧嚣中把我们本应体验的美好人生悄然错过。这时候,我们极需要一种让一切归于平静的温婉与淡定来放置真我,我们这才发现,一切原来那么简单——成功是那么简单,快乐是那么简单,幸福也是那么简单。南怀瑾大师把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哲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娓娓道来,趣味横生。他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论人生种种。
热门推荐
  • 紫血回魂

    紫血回魂

    这本书是我自己从懂事起到现如今的经历,是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或许你不信,或许你不屑,但我所说的还是发生过,一点儿都不会改变。在我寿命将终的最后时刻里,仅仅是想让自己,不会忘记那曾经的种种往事,曾经那些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的鲜活生命!而对于即将迎接死亡的我,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 冠噬苍穹

    冠噬苍穹

    “冠”与生俱来,藏于人的眉心,每个人的冠不同,强弱也不同,但冠于冠之间可以互相吞噬,会在眉心凝聚冠印,从而使冠印更加凝实,最终冠印的释放会在头顶显现,进而增加战斗力。在这个以冠为尊的洪荒世界里冠印,你弱就意味着你受他人掌控,你弱就意味着你会被吞噬冠印,身死道消,在这个天才并起的时代里,各个上古传承出现。冠印一出,天下皆空,到底谁会登临帝冠,与之争锋。
  • 红棉袄之恋

    红棉袄之恋

    一部现代都市爱情小说。
  • 逝去的青葱岁月

    逝去的青葱岁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痛苦、有快乐、有悲伤、有甜蜜。往事不会忘记,更不会消失。水晶能否把她的故事说完,现在我还不得而知,只能偶尔陪陪她,听她述说那些年的人和事,希望从她的樱桃小口里探索出值得我们追逐的青春爱情。不管是美好的结局还是悲凉的现实,但愿你和我共同期待~
  • 天地佳缘之相亲记

    天地佳缘之相亲记

    在一个房价高企的城市里,一群来自各地农村的适婚青年,一方面既要为将来做好打算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另一方面承受着来自己家庭的压力,逼婚、催生孩子。他们到底是应该坚守着自己的爱情,还是向现实妥协,放弃爱情?会有几人崩溃几人成功?男主角谢天地,他都不算是职场强者,普普通通的他凭借开朗的性格,陆续获得女性的欣赏与垂爱,与中学的暗恋对象、家中的相亲对象、职场中的御姐、办公室的女同事展开一段发现真爱的恋爱之旅。这里没有超能力、没有穿越、没有奇遇、不能YY,甚至没有钱,只有轻松中带点压抑,幽默里夹杂点无奈,也许能博取你轻松一笑,如果你也只是都市一个普通的漂泊者,或许你也能在这篇小说里找到些许自己的影子。
  • 半句话半首蝶恋花

    半句话半首蝶恋花

    她喜欢静静地看着窗外,只为那一份悠然自得,想不闻世事,却无法做到真正的不为所动,她的眼中总有着淡淡的哀伤,却又无比的清澈。她活泼可爱、巧笑婧兮。她见谅多闻、又有着敏锐的洞察能力。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一场雨的邂逅,拉开了序幕。苏浅木穿越到了民国时期,在那里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陈逸轩明目朗星,双目如潭,冷峻坚毅,却霸道狂妄。他说:〃苏浅木你永远都是我的女人,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找到你〃。宋清扬~温文尔雅,一表人才,卓尔不群。他说:〃跟我在一起,我会给你你想要的幸福。〃传闻他们帅气多金,却唯独对一个叫做苏浅木的女人动了心。深沉的夜空透露着似有似无的光,像平静的深海不起半点波澜……
  •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完全恋爱女孩

    不完全恋爱女孩

    在夏浅沐眼中,暴力冰山李和紫是个不折不扣的腐女,腹黑男斋藤和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妖孽,这两个人的爱情注定要一路红灯。自己身为旁观者清的局外人,自然要推波助澜一把,只是,看起来温柔体贴的谭浩北却不断从中作梗,让恋爱计划危机四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在东汉做匪

    我在东汉做匪

    汉末中平三年年间,主人公通过只有土匪才会做出的事奠定了他以后的争霸天下的经济基础,在以后,主人公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匪都比不上做官匪来的名正言顺,所以在以后的路途上,带领着由土匪转变成的官兵,依然实行以前做匪的那套政策,他的士兵的农民和官员都有着强烈的土匪意识。
  • 起源戒主霸天下

    起源戒主霸天下

    没人写过的故事,不是盗版的传奇!看了好多年小说,越看越没意思了,决心自己写一本大家都喜欢的小说。希望大家捧场,喜欢让它红遍全中国,不喜欢让它丢人丢到全世界吧。嘿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