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4600000018

第18章 国家治理变迁的困境及其反思:一种比较观点(1)

时和兴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讨论这一话题,不仅要关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本身,还要省思现代化进程问题。在现代化背景中思考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探索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人们就会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克服治理危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走出治理困境的过程。质言之,危机是从无法解决的控制问题中产生出来的。历史地看,人类政治发展会不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论是与工业化相关联的现代化进程,还是与后工业化相伴随的后现代化进程,抑或是与制度变迁相同步的体制转轨进程,政治发展中的控制危机或多或少都发生了。“没有形式相同的危机,也没有规模相同的危机,但是所有的体制都同样受到社会发展的冲击。”虽然全球各国政治发展并非是同步进行的,但在20世纪后半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治理体系在世界不同地区都曾遭遇过困境。对于阶段不同、形式各异的困境危机如何分析,政治学家福山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认为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治理危机实际上是国家建构问题。国家建构分析至少包括三大维度,即政府职能、治理能力以及合法性基础。通过这三个维度,本文尝试分析国家治理变迁的困境问题,以期对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有所裨益。

一、发达国家治理变迁中现代性困境的遭遇

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发达国家危机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蜚声于世的罗马俱乐部曾关注人类控制自然的发展困境,预言了“增长的极限”。紧接着,发达国家的学者便开始了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危机的研究。1973年,哈贝马斯出版《合法性危机》一书,富有洞察力地归纳出发达国家治理体系危机。正因为如此,该书1976年即被翻译成英文出版,引起广泛瞩目。对发达国家治理能力危机问题早期的系统研究,要属三边委员会关于民主危机的报告。1975年,由克罗齐、亨廷顿和绵贯让治冠名的报告《民主的危机》,提出了发达国家治理能力危机的问题。

三边委员会关于国家治理危机的研究也涉及经济增长对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但他们超越了罗马俱乐部的研究,开始考虑民主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研究治理能力问题,认为治理能力“是政府对于它所统治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共同体提供指导的能力,也是有效地这样实施的能力”。据此,三边委员会的报告认为,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治理危机的主要表现为:权力结构不合理导致公共信任的下降,国家经济社会职能的扩大导致政府超负荷运转,社会利益分散化和政党功能变化导致决策体制的困境,政府迎合日益增长的选民压力导致民族主义狭隘化。达伦多夫在评价三边委员会的报告时指出,治理危机源自三大因素对既有治理体系的解构,即“参与的要求日益强烈,有效政治领域从国家规模转向国际规模,决定人们生活机会的权力从政治机构转向其他机构”。这些因素使得既存的社会结构出现不可治理性,社会共识难以达成,政治决策困难重重,传统机构低效无能,公众期许无法保证,国家治理陷入困境。

发达国家的治理危机表明,政府职能、治理能力与合法性问题不仅是国家建构的初始问题,也是国家发展每一个阶段都必须面对的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政府因缺乏对经济社会变化的适应性能力而进退维谷,既不能满足急速增长的公众需求,也无力消化社会价值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是故,哈贝马斯把当时发达国家的困境概括为众所周知的四大类型:经济危机、(行政)合理性危机、合法性危机和动力危机。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在社会价值层面的合法性危机更为突出。到1980年,达伦多夫在谈到治理能力问题时,对此仍然难以释怀,认为克服危机离不开治理的有效性,更需要治理的合法性。在20世纪80年代,罗伯特·贝拉透视美国人心灵的习性,看到个人主义的困境,希望重建公民美德以走出危机。罗伯特·达尔也沉思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虽然他反对把托克维尔主义的公民美德作为解决方案,但还是首先承认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出现了严重分歧。与此同时,丹尼尔·贝尔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约翰·基恩提出“晚期资本主义”公共生活的难题。可以说,发达国家治理合法性危机的言说在80年代不绝于耳。可见,合法性危机作为国家治理危机的集中表现形式,其中贯穿着价值认同的困境。迄今,这种困境还在困扰着发达国家的人们。

哈贝马斯说过,“合法性危机是一种直接的认同危机。”而对于发达国家的治理变迁而言,毋宁说它是一场现代性认同的危机。无论英格尔哈特关于后现代政治文化的分析,还是吉登斯关于第三条道路的探索,或者帕特南关于“单打保龄”社会资本状况的研究,抑或桑德尔关于市场社会的省思,无疑都在试图消解这一难题。面对发达国家治理的一系列危机,英格尔哈特经过实证分析,提出了公民价值观的代际转变问题,即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的转型,这种转型又影响到政治行为方式的变革。

对于这种悄然发生的价值转型,英格尔哈特称之为“寂静的革命”。他在后来的研究中揭示道,与价值观转型形成互动的是社会转型。这场寂静的革命,实际上是从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转型。发达工业社会已经到了转折点,经济发展导致并行的两种轨迹:现代化轨迹和后现代化轨迹,而“后现代化代表了发展的后期阶段”。在后现代化进程中,“信念体系并不仅仅是经济社会转变的后果,他们影响经济社会状况,同时受到后者的影响,相互间的影响是一种互动的方式。”

从社会转型角度来看,治理困境的根本问题在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跟不上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所以,20世纪90年代当治理术语甫一登场,西方学者便开始关注与此相关的发展困境,提出了治理危机问题,并认为治理转型是解决全球性难题至关重要的方案。进入21世纪,转型的动力愈发强烈。西方学者总结了导致治理危机的若干因素,包括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民主制度本身缺乏改革,公共文化的加速复杂化,以及改革战略的匮乏。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形态正在转型,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革,公共生活和社会秩序也都在随之改变,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发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因此,无论是规模,还是目标、方法,都陷入危机。”

如果再进一步,从治理结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治理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第二部门强权。资本绑架权力,这是自马克思等近代思想家以来长期讨论的问题,属于工业化社会典型的治理问题,20世纪以来又逐步演化为利益集团主导模式。尽管奥尔森等人并不愿意看到其在国家治理中产生的不良后果,但利益集团对政党政治及政府传统权力结构的冲击有增无减。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和市场价值观渐渐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宰了人们的生活,虽然市场在增进富裕和繁荣方面取得无与伦比的巨大成功,但全部社会生活的市场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它可能导致难以消弭的政治极化现象。然而,“当代政治学严重缺失的就是关于市场角色和范围的辩论”,这给克服治理危机的探索带来更大的难题。与第二部门强权产生张力的是消费主义文化的涌现。市场力量带来的全球化也促使了逆市场以及反全球化力量的兴起,消费主义和后物质主义也在改变人们的政治认同,不同于市场个人主义的新个人主义开始抬头,各种新的社会运动五花八门,国家治理不得不寻求创造团结的新手段。面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用吉登斯的说法,“国家的严格管理和诉诸传统是不能保障社会凝聚力的”。克服这种张力,正是发达国家走出治理困境所要解决的难题。

二、发展型国家治理变迁中包容性困境的遭遇

在政治发展理论中,发展中国家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集合体。其中,既有成功的范例,也不乏失败的群体。在纷繁复杂的发展中国家行列之中,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又被学者们冠以“发展型国家”或“开发型国家”,以东亚和拉丁美洲国家为样本。“发展型国家”的概念源于查默斯·约翰逊对东亚国家发展的考察与总结。约翰逊对通产省与日本奇迹的分析框架,很快被模仿用于东亚其他地区,乃至拉美一些国家的发展分析。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危机,鲁恂·派伊及其同事们早在60年代就曾经专门进行概括,提出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贯彻危机、参与危机、整合危机和分配危机六个大的方面。他们明确提出,“一个社会要想成为现代化的民族国家,就必须成功地解决所有这些危机。”用今天的眼光看,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这些危机,实乃国家建构的困境,而且是不少学者仍在关注的问题。譬如,福山就明确指出,“软弱无能的国家或失败国家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严重问题的根源。”除去失败国家的研究,当今世界对于发展中国家治理危机讨论最多的要属“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同于一般的国家失败问题,它实际上是发展型或开发型国家的治理困境。众所周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源于世界银行2006年关于东亚发展的报告。在2007年的报告《东亚复兴》里,世界银行特意提出关于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警示。同年,世界银行在总结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十年的发展时提醒人们,中等收入国家之所以很难跨越这个阶段,是“因为要实现这一跨越所必需的那些政策和制度变化,在技术、政治和社会方面更复杂、更加具有挑战性”。遗憾的是,当下国人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分析,仍旧聚焦在GDP指标的考量,更多是集中于经济增长困境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难题,很少有人从政治发展意义上进行深入分析。如果用政治发展理论来看待这些复杂性问题,透过福山的国家建构三重维度再思拉美治理危机,我们会得到不少启发。

中等收入陷阱所包含的政府职能困境,很大程度上和这些国家的发展模式相关。谈及中等收入陷阱,人们言必称拉美。

拉美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现经济起飞,一直持续到70年代。然而,80年代却成为拉美“失去的十年”,不仅经济增长减速,而且社会矛盾此起彼伏。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以后,其人均GDP出现负增长。90年代虽然拉美国家普遍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但依然收效不大。21世纪初,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拉美国家的发展也难以令人乐观。所有这些判断,都是在悲观意义上说明发展型国家的困局。应该看到,拉美的现代化进程还是有其骄人成绩的,从19世纪末的初级产品出口,到20世纪中期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直到60年代拉美的经济腾飞期,拉美曾经是现代化成功的范例。导致落入陷阱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长期不变,致使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战略变得难以为继。不少人在分析拉美陷阱时对新自由主义政策痛加针砭,包括拉美知名理论家多斯桑托斯亦复如此。

同类推荐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学思集

    学思集

    《学思集》按文章内容,分类编为:拔乱反正、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乡镇企业、个私经济、对外开放和决策咨询等10篇。其中除拔乱反正篇内容涉及政治、理论、宣传、教育等方面外,其它9篇均专属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服务公众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受到官方与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公众需求成为公共管理者的主导性伦理理念,公共管理伦理的建构也成为政府廉洁与效率的基本保障。对此,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已形成共识。相应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共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在于,国内对公共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宣传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宣传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党的宣传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转折年代

    转折年代

    本书从邓小平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入,以历史转折的前奏、准备、完成为序,对一系列重大国史、党史问题包括1975年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农村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共十二大召开等进行了解析,突出叙述了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私人生活

    私人生活

    这是一部描写现代大都市女性生命轨迹的严肃的先锋小说,它以主人公自身的女性经验和隐秘的内心生活为视角,讲述了一个女孩儿在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中不寻常的经历和体验。女主人公在一特殊的生活背景中长大,叙述了在学生时代她是个孤寂的不能融入集体的“陌生人”,长大后她和一位成年男子既对抗又吸引的“性”的紧张关系,以及她和女邻居禾寡妇之间温情而暖昧不清的奇特关系。后来她终于与一位英俊年轻的男子建立了恋爱关系,可是突然而降生的生活风波和事故,使她几乎是同时失去了母亲、神秘女邻和她的恋人。她努力战胜自己,在满目疮痍的精神创伤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
  • 骨色生香

    骨色生香

    给爷爷迁坟,挖开棺材里面却躺着一具女尸!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
  • 血无极

    血无极

    我欲为仙,大道无边,我欲为魔,天下有我
  • 创武极

    创武极

    他是国之利器“天剑”的荣誉教官,是华夏武林一代剑圣的传人,洛辰,一个注定肩负着使命的年轻人,载誉归来。
  • 我和同学

    我和同学

    哈哈哈,咱仨好盆友,你行,你上。爆笑不断,‘六年级后,我们还或是好闺蜜吧!’
  •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特种狙击手李振回到晚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临近。一枪在手,天下我有!一套现代特种战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手出神入化的枪法取敌首级于千里之外,神马英美法德意日都不禁泪流满面。平太平天国,扫鞑夷内乱,搞工业革命,开资产先河,让列强侵略者闻风丧胆,滚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沈思月

    沈思月

    沈思月所经历的爱与痛,就像花开一夏,过后悄无声息,徒留一腔爱恨,他的青春由谁说了算?
  • 为人三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

    为人三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

    一个人的做人方式会在说话和办事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而说话和办事中的细节与态度也能折射出做人的风格。会说话、会办事,你的人格魅力将得到提升,不会说话、不会办事,可能麻烦重重惹人厌。所以说,做人就是办事,办事就是做人,当做人和办事相互交融时,做人中掺入了技巧,办事时透出了境界,再通过恰当的语言让对方感知,生命的意义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深刻、更加丰富,为人也会更加洒脱和自信。《为人三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以为人做题,以做人、说话、办事做眼,内容古今鉴用,中外融通,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为人这个主题,阐述了现代人立足社会应当掌握的技巧和策略。
  • 小学生枕边书:激励小学生的100个寓言故事

    小学生枕边书:激励小学生的100个寓言故事

    本书包含的100个故事,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有小朋友们感兴趣的生活在神秘大森林中各种动物故事,也有王国里国王、王子和大臣们的故事,还有许多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也许就是发生在你周围的故事。这些看似短小、简单的故事里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宝藏,正等着你去挖掘呢。
  • 易烊千玺:说不出口的爱

    易烊千玺:说不出口的爱

    他不是她的至尊宝,她不是他的紫霞仙子。也许这就是有缘无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