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7000000004

第4章 正月中旬动帝京——元宵节(1)

第一节 元宵节来源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此时,春节刚过,人们余兴尚浓,到了正月十五黄昏后,天边明月高挂,地上灯火通明,早春的晚风温柔而稍带寒意,正是人们踏月观灯的好时机。古人特别珍惜此时的光阴,有“春宵一刻值千金”之佳句。元宵节,在我国人民文化生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叫做上元节,元宵夜又叫“元夜”、“元夕”,又因元宵节的主要节俗活动是赏灯、观灯,故又俗称“灯节”。“元”,即开始,一年之始为元月;“宵”即“夜”,“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时候人们认为这一天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

道教对元宵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教文化有所谓“三元神”之说,认为上元天宫(尧)、中元地宫(舜)、下元水宫(禹)这三位官神,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为诞辰日。因此,这3个日子分别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故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按照这个说法,元宵节起源于对上元天官(尧帝)的祭祀活动,成为具有道教特色的民众性节日。但实际上,在道教产生之前,正月十五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了。

元宵节是传统的民俗节日,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元宵节始于汉代,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西汉初年,惠帝懦弱,吕后称制,诸吕作乱,为祸朝廷。吕后死后,大将周勃和宰相陈平等人,拥戴文帝即位,平叛“诸吕之乱”,恢复汉室正统,那天恰是正月十五。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故以后每逢正月十五晚上,汉文帝都要微服出宫游玩,与民同庆,欢度佳节,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以后相沿成俗。

此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元宵节是起源于“火把节”。古时候,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作物的产量常受天灾的影响。汉代时,老百姓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第二节 历史演变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从史料记载来看,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已存在了。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灯节列为重大节日。汉武帝时期,每逢正月便在宫中张灯一夜,以此祭祀“太乙神”。(太乙神:主宰宇宙一切之神。据说太乙神的权力很大,能主使十六龙,能知风雨、水旱、饥馑、疾疫。)皇帝为求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便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设香蜡宝烛向它祈祷。

祭祀期间,灯火辉煌,规模宏大,自昏到明,热闹非常,极其隆重。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年—175年),因汉明帝提倡佛教,蔡愔(阴)从印度求得佛法,称印度摩羯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因在佛教教义中将火光比作佛之威神,因而灯一直是佛前的一种供具。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敕令于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不仅如此,还下令不论士族庶民,一律挂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敬和虔诚。

张灯,既成佛教礼仪,又成民间习俗。据说这就是过元宵节的开始。南北朝时,元宵欢庆活动比汉代更热闹。隋唐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高度繁荣,社会空前安定的时代,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更是规模盛大。在唐明皇统治的盛世,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下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张灯游玩3天,万人狂欢,称“三夜元宵”。“元宵”作为节名大约也出现在唐代。宋朝城市生活进一步繁荣,元宵灯火更为兴盛。北宋时,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成了“五夜元宵”。到南宋时期,又添一夜为六夜。在节日期间,帝王与民同乐,元宵节亲登楼台宴饮赏灯。

从宋代开始,出现了灯谜,即把谜语系在灯上,让看灯的人们在观灯之际进行猜谜活动,增加人们的生活情趣,烘托节日气氛。宋元易代之后,元宵依然传承,至明代,“元宵”的名字已经普遍流行。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南京)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称“十夜元宵”。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仍沿旧习张灯十夜。节日期间,常是花灯烟火照耀通宵,鼓乐杂耍喧闹达旦。清代的元宵灯市依然热闹,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元宵节依然盛况空前,只是张灯的时间有所减少,一般为五夜,十五为正灯。

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朝以后冰灯由满人自关外带入中原,这些冰灯“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极具观赏性。现在,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一带在每年元旦至春节期间,都要举行冰灯会,不过,制作方法和花样已经现代化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至今仍是国人看重的民间传统节日。

第三节 神话传说

一、有关元宵节的来历

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幽默,机智风趣。有一年冬天,接连下了好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因为她制作和销售的汤圆又香又甜,软滑爽口,驰名京城,因而被选入皇宫做宫女。元宵身陷皇宫3年,时常想念家中年迈体弱的父母,无奈朝廷戒备森严,她根本就无法出去。今日她听说父母身染重病,恨不能在父母跟前,为双亲尽孝,就想一死了之,准备投井,恰被东方朔所救。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为了元宵姑娘,东方朔炮制了4句偈语:“长安在劫,焰红宵夜,十五大火,火焚帝阙。”后密谋由卦人传出,一传十,十传百,一时之间,长安城里出现了极大的恐慌。汉武帝闻听也大惊失色,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地想了一想,说道:“据臣所知,火神君最爱吃汤圆,臣闻宫中的元宵,美丽聪慧,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汤圆,不妨请圣上下旨,十五晚上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令京都各家都做汤圆,共敬火神君,借此消灾。至于玉帝方面,还请陛下再下一道圣旨,传谕臣民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通宵达旦,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定可瞒过玉帝。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陛下离宫混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如此定可保陛下平安!武帝听后笑逐颜开,遂即传旨,照办勿误!

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汉武帝也因正月十五皇宫安然无恙而大喜,于是便下旨:今后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做汤圆,供火神君,全城挂灯燃放烟火,张灯结彩,从此就形成节俗。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做元宵,这天也就叫做元宵节。

二、关于元宵灯节的由来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在很多年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它们成群结队,四处伤害人和牲畜,糟蹋庄稼,人们万分痛恨,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次,打死了一只肥大的鸟,光脖子就有七八尺长,谁知道这一下却惹出了滔天大祸。原来这只鸟是天宫守门的神鸟,只因闲来无事,飞落人间游玩,不料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枉送了性命。玉帝知晓后非常恼怒,立刻下旨,要在正月十五派天兵天将下凡,把地上的人畜全部烧死,为他宠爱的神鸟报仇。巨大的灾祸就要降临人间。一位仙人听闻此消息,心想:青山绿水,人民安居乐业,无白遭到火灾,岂不大坏天理,该怎么办呢?玉帝传旨,谁敢违抗?仙人想来想去,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前来相救。他对人们说:“正月十五晚上,你们家家户户燃起火把,张灯结彩,亮起灯笼,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玉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便可免此厄运。”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玉帝到南天门一看,人间果然是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还真的以为是燃烧的大火,心中大快,不禁连声叫好,满以为给神鸟把仇报了。这样便骗过了玉帝,使人们免遭灭顶之灾。此后,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三、说起汤圆

近代史上还有一个典故。话说,辛亥革命以后,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篡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务,后来又复辟登基当上了皇帝,想永远为君。不料,却遭到举国人民的反对,整天提心吊胆,寝食难安。有一天,他在街前走过,听到街上有人扯着大嗓门喊:“元宵——喽”,心中极为恐慌。因为“元宵”两字与“袁消”谐音,即消灭袁世凯之意,他知道自己当了皇帝,既不合潮流,又不顺人心,认为这是有人在召唤人民起来消灭自己,是诅咒之词。所以他回去以后便下令从1913年的元宵节起,禁止再把这种食品叫元宵,“元宵”一律改叫“汤圆”或“粉果”。这个窃国大盗闹出了这么一场杯弓蛇影的历史笑话。不过,老百姓们根本不买他的账,“元宵”两字的称呼不仅没有被取消,反而被老百姓喊得更响亮了。而逆潮流而动的袁世凯,1916年自己却被取消掉了。

知识小百科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典故出在宋朝。据说,当时有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避讳,他就要求全州的人一定要避免用“登”字,和“登”同音的字也不准用。他手下有些人还曾因触犯了这个禁令而受到鞭笞。后来,灯节要到了,这州官也算有“才”,就别出心裁地下了一道告示:“本州依例,元宵放火三日。”老百姓知道后哭笑不得,称他为“放火州官”,同时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来讽刺统治者欺压百姓、为非作歹、为所欲为。

“破镜重圆”——4世纪到6世纪末,宋、齐、梁、陈四朝先后在我国南方建立地方政权,史称南朝(420年-589年)。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的君主陈后主的妹妹宋平公主,嫁给了陈太守舍下一个叫徐德言的人为妻。徐德言眼看着陈朝腐败无能,即将灭亡。就与妻子约定,如果将来国亡人散,两人就各持铜镜一半,正月十五于街市上相寻,以镜子合上为证。后来,陈朝灭亡了,二人天各一方。几经波折,最后离散了的夫妻凭着破镜,终于在正月十五那天破镜重圆了,并从此偕老终生,被后人传为佳话。

第四节 元宵习俗

一、猜灯谜

灯谜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富有民族风采的文艺形式,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它可以增长知识,启发思维能力,活跃文娱生活,因此至今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又因其深奥难懂,不易被人猜中,好似射虎那么难,因此,又叫“射灯虎”。所谓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供游人猜度,猜对者扯下纸条,领取谜赠。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来源于民间口谜,后来经过文人加工就成了谜语,包括灯谜、事物谜、儿童谜、填格谜等。灯谜,是我国古代谜语与灯节的巧妙结合,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

灯谜的基础是谜语。谜者惑也,是一种迷惑人的语言。谜语古时候也叫“庚辞”,是一种隐语,隐语就是隐其语言的本来面目,而假借其他词语说出来,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群雄崛起,列国纷争,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时,不把本意说出而是采用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寓以深意,使之得到启发,收到预期效果。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庾辞”,这种藏头隐语,就是谜语的前身。秦汉以后,谜语形成为一种书面创作。三国时期,猜谜盛行。宋代出现了灯谜。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缤纷的花灯之上,供人猜射。

明清时期,灯谜已成为年节,特别是元宵节,是城乡不可缺少的文娱活动形式,猜灯谜活动在民间十分流行。《红楼梦》里就有贾宝玉和姐妹们打灯谜热闹场面的生动描写。

北宋诗人王安石是一个制谜的能手。据说“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谜底为“贺”;“贝字欠两点,不作目字猜”,谜底为“资”,就是他制作的。

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有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却横行乡里,看人行事,人们都叫他“笑面虎”。一年春节将至。胡家门前来了两个人,前边的李才衣帽华丽,后面的王少穿着破烂。

同类推荐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

    形态各异的家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致说来,世界上的家具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东方系统以中国家具为主,而西方系统则以英国家具为主。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一种工艺精湛、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在中国的古代传统家具中,明式家具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家具的杰出代表,它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陶器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陶器

    《阅读中华国粹》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人类第一次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大自然中物质的化学性质,把柔软的粘土变成了坚硬的陶,从而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 王尔德童话上(校园读书活动推荐阅读精品)

    王尔德童话上(校园读书活动推荐阅读精品)

    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美好童年,而童话寓言故事就是这些记忆中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充满幻想的天空,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善恶是非观念的种子。童话寓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以其丰富的想象、美丽的憧憬、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启迪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扉。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呐喊
  • 学生素质教育丛书-学生行为规范读本

    学生素质教育丛书-学生行为规范读本

    本套丛书共分为:美育教育读本,在五星红旗下成长,学生素质培养读本,启智教育读本,学生行为规范读本,艰苦奋斗教育读本,传统美德教育读本,禁毒教育读本,家长学校读本,英雄主义教育读本。针对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详细地论述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热门推荐
  • 逆天法神

    逆天法神

    我欲乘风扫尽天下不平事,唯叹自我量不足。但愿人月两长久,花开花落此生圆。今生鱼跃此时海,来世花开彼岸红。(鱼跃此时海,花开彼岸红取自猫腻老师的将夜,有盗版嫌疑,还望老师勿怪!)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逆天娇宠:废材狂妃邪暴君

    逆天娇宠:废材狂妃邪暴君

    她是右相府尊贵无比的嫡三女,却莫名其妙有了个废材的名声。有言道:“娶妻别娶凤倾瑶,貌平无才易折腰。”混账!什么易折腰,不就是在醉酒后非礼一个男人,差点被人家打折了腰嘛!未出闺阁就丢了清白之誉,旁人讥讽:这下看与废材定亲的暮王还要不要她!凤昭瑶:“速来娶我,否则我就把你那些事告示天下!”暮王:“找死?”点点头:“找死。你,娶还是不娶?”“……娶。”【娇宠文,一对一,女主狂妄逆天驯夫虐渣型,男主床上温柔床下狂暴精神分裂型】
  • 少年是明月

    少年是明月

    明月挂在空旷的天空,星星隐藏起了自己的眼睛,大概是很寂寥,同这轮明月一同寂寥的是位少年,这位少年又是谁,为什么会和明月一样寂寥,他的心事又是什么,能不能给说给那些眼睛听。不,眼睛只喜欢看到的,听到的能算什么。
  • 胭脂玉暖

    胭脂玉暖

    养了十八年的童养婿金屋藏娇,气得阮家大小姐一根绳子吊死。穿越来的梁语嫣没来得及耍大小姐威风,就被大魔头童养婿打包,送给大魔王白少帅做姨太太,开启了在【高冷禁欲少帅大魔王VS高智变态残冷大魔头】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故事。梁语嫣:“少帅大大,我是飞机师,我会开飞机。”大魔王:“我会打飞机。”梁语嫣:(⊙﹏⊙)b【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最强魔神

    都市最强魔神

    “入魔,我不是睡觉了吗?内功,不是电视里的情节吗?什么,睡觉也能打架,我岂不是无敌了。”林封惊讶道,
  • 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您的儿子展现出理财能力了吗?您的儿子是小“领头羊”吗?……男孩在3岁前奠定性格基础,8岁时完成80%智力发育,13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后知后觉的父母们,你们了解吗?面对男孩成长的一系列问题,年轻的父母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资深家庭教育指导师木紫倾情力作《养育有出息的男孩》,为您揭开男孩成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的神秘面纱,助您培养e时代有出息、高情商的智慧男孩!
  • 良配闲修

    良配闲修

    苍海幻雾一池瑶琴,一段雾修,他静修,她心修,他是她的大师,却匆匆擦肩而过;一朝再生,她是神学院院士,和他再度相遇;他依然是大神,法修斗气,剑术琴修,样样无所不能。她却因教规束缚,和他若即若离......直到三百年后......
  • 无间传说

    无间传说

    天有三十三重,地狱有十八层,人间有一界。远古之前,三界本为一界,又名无间界,亿万年前,三界破碎,亿年过去,岌岌可危。人间之中,天选之人出世,六子意外之中获得道德经的认可,功法,医修,武技三大传承改变了六子的人生。为了寻找死去的恋人,他苦苦修炼,恋人找到了,却忘记了他,同时最终,却卷入另外一个漩涡......
  • 计中计:暗影情魔

    计中计:暗影情魔

    本文由花雨授权,是继《计中计:横空出世》的第二部精品网游小说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宇轩一个世界通缉的诈骗犯,出于无奈躲入了游戏决战之巅当中。当成为游戏第一人的时候,伴随着危机也接从出现!与敌人计谋的周旋,勇者的战斗,友情!爱情!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场可怕的阴谋!连环的诈骗手段,计谋的无限对抗,激烈的战斗意识。尽在网游之计中计!计中计系列:第一部《计中计:横空出世》链接网址:www.*****.com第二部《计中计:暗影情魔》第三部:《计中计:花花公子》链接地址:www.*****.com
  • 勇士之城(上)

    勇士之城(上)

    本书为电视剧《勇士之城》的原著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日军攻打常德城的战争背景下,以潜伏在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党员何平安与当地粮商沈湘菱的爱恨情仇为辅线,主要描写了在非常时刻之下,何平安、余程万为代表的常德城内国共两党以及沈湘菱为代表的民间组织自发合作,一致抗日,最终为保常德几乎全部战死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