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2400000028

第28章 农业科技传播:进退两难中的创新与扩散(4)

例如农民可以通过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等科技信息的组织传播活动来获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其中包括在J市政府主导下在农村所开展的农业技术培训、科技下乡与科技入户活动、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开通农技110等。其实严格意义上的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机构对其成员或与该组织具有共同意识的多数人进行的传播。在我国农村,我国就农业科技的组织传播形式而言,主要是指政府、准政府组织(科协、供销合作社等)、民间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涉农企业(种子公司、农资公司等)、科研机构(包括高校)等,通过一定形式对农民进行技物推广或科普宣传。

1.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科技传播

政府主导下的农技传播组织是三类传播组织中机构较为健全、组织成员最多、技术力量最雄厚、传播力量最强大的主力军,它主要有各级农技推广中心组成,形成了由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的从中央到县、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种政府事业单位性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机械化、林业技术推广和水利技术推广、农业经营管理等七个体系。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都是按照“条条管理”的模式设置的,按照所属的专业分成了农业、畜牧、农机、水产、林业等不同部门。

但在J市D镇、X镇等乡镇调查农村科技传播服务状况时却发现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农村科技传播服务活动在农村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位”与“失位”现象,并有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的倾向,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民并不能享受到政府主导下所开展的各项农村科技传播服务,部分农民也并没有机会参与到农业科技传播服务的活动中来获取所需要的农业新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的认知与使用。

虽然相关职能部门都会通过各种形式在农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但实际调查中却发现,有51.4%的农民表示村里没有农业技术培训(如种田、养殖、果蔬种植等),另有24.9%的农民表示不清楚村里是否有农业技术培训。农民的上述反馈意味着当前农业技术培训的缺位,他们并不能享受到这种传播服务活动所带来的科技信息与技术。

对此,也有农民在访谈中提到:

“不知道村里有培训种菜、种稻。认为(他们)都是表面说说,我们都没听过,我们这6家种植大户总共有470多亩地,都不知道,如果有,真愿意去听听,也没有看到下田来指导的。宣传的那些都是形式。听都没听过大队部(村)里有农业科技方面的书。”农业技术培训的缺位也就使得农民缺少了获取农业科技传播信息的渠道,同时本身职责的不作为表现,也使得相关职能部门的行为被贴上了形式主义的标签,拉开了农民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距离,也降低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除了专门的农业技术培训,以规模化经营的农业示范园区,在政府看来,也能够在农业新技术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可在对农民的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有26.9%的农民认为示范园是面子工程,给领导看的;21.8%的农民表示所在地区的示范园区大部分地都是荒的,做的都是表面功夫。

在走访中一位农技员这样讲到:“几年前我们这建了蔬菜产业园。但是这个产业园,我认为是骗局。一些蔬菜大棚,很多都是假的。上级来检查,就把路边上的大棚提前一天插上树枝,其他里面的大棚都是大片大片的荒地。国家投入那么多钱,他们没有好好弄,都在蒙骗。对村里干部就应该在这方面严格考核。去看过吴桥的蔬菜大棚,里面很多都是荒地。”尽管以上只是一些少数案例,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不仅在普通农民心中,在部分农业科技传播者眼中,农业示范园区并没有发挥出农业生产中农业新技术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或许仅仅是一个面子工程,是地方政府为了政绩所做的表面功夫。

不过,也有26.9%的农民不同意“示范园区将土地集中起来种,比农民自己种划算”这一说法。作为规模经营的农业示范园区,往往以每年向农民支付一定租金的形式将农民的土地集中在一起,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农民不仅每年可以收取一定的租金,同时还可以到这些示范园区打工,获得一定打工收入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农业新技术,对于农民来说似乎是一个双丰收。可是在大部分农民看来,这是政府在花大力气做了一个最容易体现自己政绩的形象工程。在与农民的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农民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拱手让给承包商,自己获得的仅仅是少量的租金。在农民看来,政府并没有真正了解农民的想法和需求,而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政绩。

2.农民对“科技下乡”活动的认知与评价

J市政府为提高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的认知,加强农民的科普教育,每年都通过各种形式来展开“科技下乡”活动。主要组织的活动形式有:专家到村头摆咨询台给农民解答种养难题;向农民朋友发放明白纸、小册子等农业科技资料;向农民赠送农业科技图书;在村里放映农业科技或科普宣传片;组织农民参加科普知识竞赛等。这些“科技下乡”的活动吸引了部分农民的参与,在提高农民的科普素养以及对农业科技的认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对所在村有“科技下乡”活动的农民的调查来看,有28.5%的农民认为“科技下乡”活动都是村干部搞的突击宣传,23.4%的农民则认为“科技下乡”活动就是领导来转一圈、拍拍照片就走。这意味着,政府主导下的“科技下乡”活动在农民看来就是搞形式,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或对领导活动的宣传,而不是真正地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切实可行的农业科技传播服务。

虽然每年的“科技下乡”活动都会向农民赠送农业科技图书,却有12.6%的农民反映“送的书都没用”。部分农民反映送的书多是一些过期的、陈旧的书籍,书上所讲的内容也不适合当前的农业生产,还不如自己的种养经验。从而使得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赠送的图书也成为摆设。

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也期望这一设施逐渐成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找市场的有效平台和致富的好帮手。J市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目前基本每一个行政村都设有农家书屋,农民可以到此借阅书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但调查发现,农家书屋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作为农民的“文化粮仓”的作用,大部分的村委会里虽然都设有农家书屋,可是基本上只是一个摆设,或者是应付上级的检查。有的行政村所设有的农家书屋甚至常年处于关门的状态。

进一步调查显示,仅仅有18.4%农民表示农家书屋里有关于农业科技的书或杂志,而高达34.3%及47.3%的农民则表示没有或者不知道。这一数据表明作为承载农业科技信息的农家书屋在农民当中没有很高的知晓率。能去村里借阅有关农业科技方面的书或者杂志的比例就更小了,仅有2%的农民表示会经常借阅,其余大部分的农民则基本上没有借阅行为。从此可以看出,作为用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农家书屋,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以及通过书籍或者杂志来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或技术方面的作用并不理想。各种农业科技方面的书或者只是一个摆设,只是用来应付上级的一个任务,或者只为极少数人翻阅,而大多数农民并不知晓,更不用说有进一步的借阅行为了。

由此可见,各种形式主义的“科技下乡”活动影响了农民对于农业科技传播服务活动的认知,降低了农业科技传播服务活动的效果,影响了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传播服务活动来获取农业新技术的行为,以及农民在生产中对农业新技术的使用。

从以上对农业科技传播服务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科技传播服务的缺位与失位,体现了这种行政运作模式下的农业科技传播体系所难以避免的弊端。国家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一般会借助行政权力,一级“压”一级,省里“压”县市,县市“压”乡镇,乡镇“压”村里,将需要推广的科技项目以政策的形式贯彻到乡村,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硬性任务”或“硬性指标”。这种强制性推广模式的优点是组织性强、推广速度快、效率高,但也有不可忽视的缺陷,如会脱离乡村实际,违背农民意愿,部分甚至成为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的代名词,使得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有名无实的状况,降低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农业科技传播的实际效果。

3.基层农业科技组织传播中的消极参与

虽然部分农民意识到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会积极参与各种农业科技的组织传播活动,包括政府主导下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各类农民自发组织的科技传播服务。但不可忽视的是,对于政府主导下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有部分农民是抱着观望或者消极参与的态度,少部分农民是在有一定的奖励之后才参与其中。如J市农干校所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在调查中23.7%的农民知道村里有农业技术培训(如种田、养殖、果蔬种植等),但能够去参加培训的只有14.4%。这一数据反映出农民参与组织传播主动获取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很低。

至于不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原因,调查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30.8%的农民不知道有培训外,有33.3%的农民表示种地不挣钱,不想花精力,16.7%的农民表示地很少,不想参加。虽然持有这些理由的农民所占的比重比较小,但这些数据反映出,部分农民对于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并不感兴趣,也不想通过参与农业技术培训来获取农业新技术,对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使用则更为艰难。

尽管也有少部分农民会去参加,但是这种参加更多地表现出了一种被动性,或者受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动而去的。如有8.8%的农民表示是村里要求去的,也有0.4%的农民表示村里给去的人发钱,还有少部分农民是为了凑热闹而去的。这体现出,对于政府主导下的各类农业科技传播活动,部分农民表示出了冷漠的态度,也没有主动从中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意识。虽然会参与到活动中,但这种参与更多的带有被动性,这也就使得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科技传播组织活动的效果大为减弱。

当然这种消极参与的状况与当前农业科技传播所采取的方式有相当的关系,尤其是在农村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面向的主要受众是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的、认知水平较低的农民,传播方式是否得当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对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而言,他们通常参加的农业技术培训的方式究竟有哪些?调查结果显示,实际上在农村开展的农业技术培训,不仅以上课的形式进行的,同时也有开会、参观学习、现场示范等形式。如有65.9%的农民是以开会的方式参加的农业技术培训,34.1%的农民是通过听培训老师讲课的方式参加的农业技术培训,也有部分农民是在田头看现场示范,或者是到村里示范园区参观学习等。可见多种方式的农业技术培训有利于农民以不同的形式来参加农业科技组织传播活动,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农业新技术。

其中,以开会或者以上课的形式来进行农业科技的传播,是一种一对多的传播,也是一种以指示、教育、说服和灌输为主的传播活动。这种方式有其自身的优势,特别面对所传播的对象是农民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说服教育的效果。

但同时也有其弊端,传播的方式比较呆板,同时传播过程中是从上而下的灌输,传播者与农民之间缺少沟通与反馈,这就容易导致传播者在尽情地讲述自己要传播的内容,而农民的切实问题得不到反映,大大影响了传播的效果。

另外,通过参观学习或者到田头看现场示范,更多的是一种情境传播,即通过一定的情境,给受传者以某种压力,而影响受传者行为的传播形式。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农民在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向农民传播农业新技术,这种方式不仅是农民乐于接受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传播了农业新技术。传播的效果也大大提高了。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对农业科技传播者一定的要求,因要到现场进行指导,这不仅需要比较多的农业科技传播者,同时也对农业科技传播者本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农业科技传播者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能够就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农民传播农业新技术,这也是对农业科技传播者本身的一种挑战。而对于农民来说,哪一种方式是农民喜闻乐见,能够顺利地转化、使用农业科技传播成果的,则切实关系到农业科技传播的实际效果。70.2%的农民觉得在田头看现场示范这一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最好。

同类推荐
  • 魔鬼成语

    魔鬼成语

    本书分为人性的张扬、世态的感悟、思维的花朵、文化的传承四辑。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理解成语蕴含的文化精华。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

    王志编著的《我的第一本地理常识书》浓缩了世界和中国各地的地理常识,内容涵盖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之最、地理之谜、地理趣闻等,是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地理书籍。希望本书能够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想象能力,更加广博的地理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地理给你带来的魅力与乐趣。
  • 培养精英

    培养精英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
  • 教师公文包-体育纵横

    教师公文包-体育纵横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我们配合当前的新课程策划、组织并编写了这套“教师必备知识丛书”。此套丛书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
热门推荐
  • 樱花公主两姐妹的复仇秘密

    樱花公主两姐妹的复仇秘密

    12年前,她们的母亲被后妈和"妹妹”给害死,杀死,她们却束手无策,但是,12年后,她们便霸气回归,帮自己死去的母亲复仇.....当她们面对爱情时,她们会有什么选择呢,离开还是留下呢。
  • 调皮王妃:霸道王爷爱上我

    调皮王妃:霸道王爷爱上我

    二十一世纪的高材生宁嫣雪为保清白从七楼纵身一跃,这一跃既没下地狱也没进天堂,而是去了一个没有任何历史记录的大陆。宁嫣雪本想安安静静的过完一生,可圣命难为,只好从九位皇子中选一位做为夫君。然而让宁嫣雪也没想到的是,她竟然惹上了一个腹黑王爷,而且这王爷还污蔑她偷看他洗澡。此仇不报非君子,宁嫣雪决定要和他纠缠到底了。“娘子,你可还记得咱们夫妻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记得,是在皇宫的大殿上。”“才不是,为夫就知道娘子你一定不记得了。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为夫为解暑去到了灵月湖,结果却发现娘子竟然躲在树下......偷看为夫洗澡!”“原来那个人是你!”
  • 宁夏旅游地理

    宁夏旅游地理

    《宁夏旅游地理》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宁夏的旅游资源,突出以知名景区为龙头、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人文景观为核心,依托“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塞上江南景观)的特色旅游资源。该书作者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具有很强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开阔的视野。编写这本书,是作者专业知识积累的成果体现,旨在为打造塞上新天府,提高宁夏在全国的知名度贡献微薄之力。
  • 一凰独尊:废柴逆袭之绝世狂女

    一凰独尊:废柴逆袭之绝世狂女

    当身为特工的她一觉醒来穿越到痴傻废柴的她身上,祁兰大陆又会迎来怎样的改变?是生?是死?是好?是坏?亦或者是……北幽帝国的永旭王曾对她不屑一顾,如今却变得病娇痴情。南玄帝国的皇帝曾对她屡屡无视,如今却愿为她屡屡破例。冷漠无情的杀手帝国之王,风流多情的未来世家继承者,温柔腹黑的倾国神医,一个个,皆臣服于她……她说:“我涅槃重生之日,定会名扬大陆,震惊天下。”本文一对一,精分帝王腹黑鬼畜妖孽的男主VS杀伐果断冰冷无情看似可攀实为高岭之花的女主
  • 英雄联盟之指尖

    英雄联盟之指尖

    书名《指尖》他控制着自己的角色,指尖跃动,时急时缓,流萤一般在键盘上飞舞,眼神专注的看着屏幕里的各色技能交错。键盘的敲打声连绵不断,最终,当喧哗至寂静,技能的流光消失殆尽,召唤师峡谷满地尸骸,只余他一人孤身站着。举起微颤的指尖,他沉默着,轻轻揉了揉眼。他的表情突然僵住,停下了动作,目光透过指缝之间,望见远处坐席的最前方,一道熟悉的身影悄然立在那里,微笑着看着他。……
  • 暖男,我爱你

    暖男,我爱你

    自从遇上韩焕这个家伙,池元元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看两面总裁如何征服呆萌小女人
  • 阡陌世界

    阡陌世界

    本故事以道教玄学、中国古代神话为基础构建,讲述男主角的人生,如有雷同纯属幻觉
  • 自由之战之巅峰王者

    自由之战之巅峰王者

    他是一种烂泥扶不上墙的超级留级生他是一名长相缅甸内心狂热的天才游戏玩家他还是一个俊秀帅气嘴角总是挂着微笑的神秘少年当国内第一款MOBA电竞手游推出,他无意点进。谁也不知道,一个传说,由此诞生!当有朝一日,电竞不再受人排挤,让我们大声高呼:“玩游戏,也能玩出艺术,玩出名堂,玩出一片天地!”
  • 超越不了的爱

    超越不了的爱

    王子鸣,超越贸易有限公司老板,因被骗走巨款,公司经营举步维艰,面临破产。王子鸣心灰意冷,但女友小薇对他不离不弃。在王子鸣走投无路时,一场车祸让他离奇获得了超能力。但经过手术后王子鸣面目全非,他改名汪归来,重新回到超越公司。公司此时经过小薇的打理成功转型,逐步走上正轨。汪归来成功应聘公司的职员,他想法设法接近小薇。原来自他失踪后,小薇一直苦苦寻找,现在依然单身。小薇遭到王子鸣所欠高利贷公司的追杀,汪归来运用超能力保护,使小薇一次次化险为夷。汪归来对小薇表达爱意,但小薇不为所动,其实她爱的还是王子鸣。但此时的汪归来能量即将耗尽,生命再一次受到挑战。
  • 爱一次老板

    爱一次老板

    他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误打误撞的进入她的公司.与她的前男友展开了一系列的竞争.最终抱的美人归.